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2963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x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一、神话传说故事

1、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著名的传说故事有:

请学生自己找出来。

二、《诗经》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三百”。

2、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3、“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4、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比喻,常放在一段话的开头。

兴: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喻之辞也。

5、《诗经》的特点:

1)、多用比兴手法。

2)、多重章叠句。

3)、句式以四言为主。

6、《邶风.静女》表现了静女质朴纯真的感情,人物形象鲜明。

整首诗体现了画境之美、情节之美和情感之美。

7、名句:

学生自己找出来。

二、《楚辞》与屈原

1、屈原最著名的一篇诗歌是《离骚》。

2、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什么是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4、楚辞的特点:

浪漫的精神气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鲜明的南方楚地特色、独特的语言风格。

5、独特的语言风格:

语气词“兮”字的大量运用、六言句式、华丽的辞藻。

6、关于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写而成,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神话色彩和奇丽的想象。

6、关于《湘夫人》

《湘夫人》是屈原《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7、《楚辞》为刘向所编。

“楚辞”是屈原等创作的富有南方民歌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的作品,主要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宋玉等人,“楚辞”又被称为“骚体”。

8、楚辞的主要艺术成就有:

A:

诗歌结构上的成就,开创了重章叠句的诗歌结构形式

B:

表现手法上的开拓:

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美人香草”的比兴格局

C:

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打破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D:

创作手法的突破,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E:

抒情方法的拓展,开启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9、《湘夫人》的名句自己找出来。

(如: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0、《九歌》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三、《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第一、时代不同:

《诗经》产生于春秋时期,《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

第二、地域不同:

《诗经》以反映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性为主要内容;《楚辞》以反映长江中游、汉水流域、洞庭湖畔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南方荆楚地区民风民俗、尤其是巫祀文化为主要内容。

第三、《诗经》以记录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以抒发理想、表现自我、赞美爱情的神话为主,从而形成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先秦文学常识

1、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

4、《国语》和《战国策》是两部国别体史书。

5、《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

6、十三经指: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汉代诗歌

1、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3、乐府还被用以称呼以下体裁的诗歌:

两汉官府采集的民歌,历代文人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词,散曲。

4、喜欢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作家有:

曹操、李白、王安石等。

5、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

6、《乐府诗集.上邪》用五种不可能发生的情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一种强烈、扑面而来的压力——发毒誓。

7、《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部文人五言诗。

8、汉乐府与古诗的区别:

古诗多为抒情,思乡多思妻子,全诗为五言诗;汉乐府多为叙事诗,思乡多为思母,杂言为主。

9、汉乐府的成就与影响:

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叙事诗的兴起与成熟;诗体的创造与发展。

六、《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从题材看属于志人小说。

编撰者刘义庆。

魏晋小说主要有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的代表是晋人干宝的《搜神记》。

2、《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是:

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也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出王子猷、石崇、王导和王敦的性格特点。

七、小说

1、小说三要素:

人物——小说的主要部分。

环境——小说中人物生活的背景依据。

情节——人物按照性格所做的活动的历史。

小说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社会环境包括历史背景、人情风俗、时代氛围、人物关系。

2、小说分类:

从篇幅分:

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从语言分:

有白话小说、半白话半文言小说和文言小说。

3、唐传奇

代表作有:

《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柳毅传书》等。

还有的请自己列出来。

“传奇”一词,除了指唐宋的文言短篇小说之外,还指明清南戏。

4、《子猷访戴》的艺术特色

第一,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

第二,巧妙的人物刻画手法:

精选人物言语凸现、通过对比衬托显现、通过矛盾冲突刻画、借助夸张手法表现。

第三,短小精悍的作品篇幅

第四,精炼简约的叙事语言

5、《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是:

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也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6、熟读《子猷访戴》与《石崇要客燕集》两篇,自己概括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八、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1、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是谢灵运,最早的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2、什么是田园诗与山水诗

田园诗的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当然,也涉及到自然风光。

山水诗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

3、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作是曹操的《观沧海》。

4、名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饮酒》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有什么胜景呢?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九、唐代的山水田园诗

1、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世称“王孟”。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属近体诗,五言律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孟浩然的风格:

语淡而诗味浓。

3、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文、书画、音乐,其诗清新秀雅,兼擅各体,尤长于山水田园诗。

名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4、王维:

“即此羡闲逸,怅然作式微。

”表达了他的一种感慨:

别人都回家了,为什么我回不了呢?

5、王维的《终南别业》

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这是很有见地的。

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毋怪《宣和画谱》指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

“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十、唐代边塞诗

1、盛唐气象:

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2、盛唐的边塞诗的特点:

1)诗中往往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安边报国的爱国激情。

2)诗中常有对边关时刻警戒来犯之敌的紧张气氛的渲染,对紧张激烈的征战生活的描写。

3)善于刻划表现征人、离妇的思乡思亲情感(边愁);表达对士兵、人民的同情。

4)诗中时有神奇险峻的边塞风光的描写。

3、王昌龄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被称为“七绝圣手”,边塞诗代表。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了战争的环境异常恶劣,并以写景引起乡思之情,后一句转入乡愁,表现思乡之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争不仅残酷而且绵长,反映出战士保家卫国的壮志与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后一句用典,表明征战将士暂平边患的决心。

王诗的特点是,借事抒情,也写深长的边愁,“无那金闺万里愁”为曲笔手法。

4、边塞诗的另外两个主要代表是高适与岑参。

请找出他们的代表作并阅读他们的作品。

5、高适的《燕歌行》以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复杂而深得人们称赏,体现在:

①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②谴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写军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

③同情将士们在艰苦的战争中的思乡之情。

6、《燕歌行》名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十一、杜甫

1、杜甫,也称杜子美,杜少陵,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誉为“诗圣”。

2、风格: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诗中有悲天悯人,家国通一的高远境界,情感忧愤郁勃,语言苍劲凝练,声调抑扬有致,节奏跌宕起伏。

3、艺术特色:

1)叙事诗:

A、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和艺术的概括。

B、寓主题于客观。

C、对活的语言与极具个性语言的运用。

D、注重细节描写。

2)抒情诗

A、对自己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作深入解剖。

B、寄情于景,融景入情,情景交融。

C、往往大议论,表达自己的政见与对时事的批评。

4、名句: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5、杜甫是唐诗艺术的集大成者,善于驾驭各类诗体,特别是律诗。

6、《登高》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十二、张籍的《野老歌》

1、原文: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能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2、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

3、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

从格律看,本诗不属于近体诗。

4、诗意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

5、“化为土”,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

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

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构成一种鲜明对比。

通过对比,凸显出老农的贫困以及社会的不公。

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从诗中看,老农生活困窘的原因是苛税猛于虎。

十三、李商隐的无题诗

李商隐,著名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

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

此外,有少数艳情篇什,轻薄浮艳。

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

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

   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

其诗继承面较广。

其七律成就最高,继承了杜甫精严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其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影响;一些长篇古风如《韩碑》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小诗淡语天成,绰约多姿,不失盛唐绝句风味。

李诗风格是:

深情绵邈。

名句: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的无题诗表现了:

追求爱情的热切、求之不得的痛苦、梦想幻灭的绝望。

十四、白居易

1、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白居易、元稹。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风通俗易懂,为现实主义作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描写李、杨爱情故事的作品有:

唐代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传奇。

3、《长恨歌》虽然以写实为主,但结尾一段却颇具浪漫色彩。

4、《长恨歌》的主题有三种观点:

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

5、名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十五、几大诗人的主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潦倒新停浊酒杯,百年多病独登台)

李白:

豪放飘逸。

高适:

雄厚古朴。

岑参:

雄奇瑰丽。

曹操:

慷慨悲凉(《蒿里行》名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被称为“汉代实录”。

白居易:

平淡自然。

李商隐:

深情绵邈。

十六、唐代诗人的誉称:

王勃——四杰之冠

李白——诗仙、谪仙人

杜甫——诗圣、诗史

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王维——诗佛

刘禹锡——诗豪

李贺——诗鬼、鬼才、诗之妖

白居易——诗魔、诗王

十七、诗常识补充

1、古人对诗词也有按照用途来进行分类的,常见的如赠答诗、应试诗、题画诗等。

2、近体诗的特点:

第一、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第二、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第三、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3、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十七、宋词

1、温庭筠因《花间集》把他列为首要词人而有“花间鼻祖”之称。

2、李煜因其词在当时成就最高而被称为“南面王”。

3、词又称为“曲子词”、“曲子”、“曲词”、“乐府”、“琴曲”、“琴趣”、“乐章”、“诗余”、“长短句”。

4、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集。

5、柳永,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题材(一是都市题材,二是羁旅行役题材)。

为婉约词派代表,与周邦彦并称“周柳”。

柳永的贡献:

1)题材上创造性地把城市风光、失意文人的羁旅愁闷和市井生活熔铸到词的创作中来。

2)把词从市井推向山水,表现失意文人的离愁别恨。

3)不再使用传统词作的比兴手法,而是创造性地使用赋体层层铺叙的手法进行词的创作。

6、周邦彦:

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曾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周邦彦。

7、李清照:

主张词以婉约为正宗。

其词自成一体,成为“易安体”。

8、苏轼

精通诗歌、散文、赋、词、乐,豪放派的代表,最大成就是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他的代表作《定风波》,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同时表现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豁达,潇洒,开朗,乐观。

9、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内容上:

婉约词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伤春悲秋和光景流连之类的题材;豪放词题材宽广,不受限制。

形式上:

婉约词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豪放词意境开阔、富于气势,并且不拘音律、表达自由。

10、词的特点:

句式变化较多;句子数量不一;平仄韵可通押,可换韵;要标明词牌。

11、词必有词调,却未必有词题。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题。

12、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人。

十八、宋诗

1、宋诗特点: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文字为诗就是指诗歌的散文化倾向,以才学为诗就是爱用典和喜欢化用前人的诗句,以议论为诗就是直接在诗中发议论。

2、王安石《明妃曲》一诗既讽刺了君王的昏庸无能,又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愤。

3、《明妃曲》中的议论句: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用典与散文化的诗句是: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4、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是由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写的七言律诗。

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

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

在良辰美景中,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