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940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docx

机械专业的出路资料

←早期文章

机械专业的出路(转)

1.设计工程师。

模具、汽车、家电、工程机械、非标准设备等等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

用着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延伸阅读: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大全》):

AutoCAD、Proe、UG等工具做产品结构设计或其他设计,不断的修改,天天对着电脑,有空还会网上到处转转,做设计需要很好的耐心。

设计新人不少会热衷折腾设计软件的各种技巧,这是一个误区:

设计软件和机械产品设计的关系就如同书法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好的书法能写出好看的字,但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因此做好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素养的积累,而不是软件本身,所以没必要为了满足某些目的,学上一堆软件,而忽略机械设计的本质。

设计的职业生涯很长,但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材料、工艺、加工、美学等等。

2.设备工程师。

就是在生产车间做设备维护,天天和设备打交道,设备坏了就修;没坏就保养。

需要熟悉所管理设备的原理,以及设备相关的知识。

是一个没事比较清闲,有事就得辛苦的岗位。

设备管理的出路可以转做设计类职位,也可以做设备的技术支持或者销售。

3.工艺工程师。

基本上在车间天天发现生产的工艺问题,统计不良,改善不良,提高生产效率,编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单调,轻松。

负责加工工艺之类的工作,分析不良,改善品质,其实大部分的不良都是供应商原材料的不良,天天盯着同样的不良分析,做改善。

不同公司工艺的发展前景不同,一些成熟的工艺,这个岗位也就算打打杂;一些工艺很关键的公司,工艺的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前景也稍好,可以作为一个职业来发展。

4.加工。

现在的生产一般是操作机床,学校出来的至少是操作数控机床,也称为操机。

一般有学历基础的朋友,上手应该在操机和编程这个起点左右。

开数控车床,肯定不能一直开,可以开几年,以后考虑做编程、设计、管理或者卖机床。

5.机电方向。

偏电子,和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就业交叉。

具体方向很多,如PLC、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比较好的发展是结合机械的优势,这样才能发展更有后劲,比如嵌入式系统方面,做机床的数控,我们机械专业做数控系统就具备加工等知识优势。

6.管理方向。

首先是车间管理,就是在车间转为做生产管理,安排计划,管理人员,提高合格率。

然后做到部门主管,或者更高管理的职位。

不过管理的琐碎的事情真的太多,绝对折磨人;这是车间刮泥。

进一步是生产管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产能的完成。

前面两种管理属于工业工程的范畴。

再进一步发展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机械专业本身相关性不大,这里就不讨论。

机械行业中打算走技术路线的话,最好是朝产品行业方向研究,技术攻关,材料创新都可以,个人认为当管理要小心,特别是在国企,官大一级压死人;在私企,管理者就是老板的棋子,老板随时让你为他的决策负责,没有尊严。

7.采购。

也就是常说的供货商管理工程师(SQE)。

如果擅长研究技术,又有较好的交际能力,SQE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与供应商沟通比较多,需要经常跑供应商,蛮辛苦的,刚毕业的肯定不适合干,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各方面的知识,包括机械专业知识,生产管理知识,商务等等,否则很容易被忽悠。

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要灵活,协调供应商和本公司的利益。

8.产品工程师(PE)。

做新型号产品的开发–夹具制定–样品生产–批量生产负责整个流程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一边面对客户一遍面对供货商。

以后往项目经理方向发展。

项目经理,也有的地方叫项目工程师;叫法不同,工作内容类似,就是协调本公司的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新项目的试制,改善,直至量产工作。

和客户的SQE打交道,汇报项目进度。

要懂APQP的流程。

9.销售。

就是卖机械产品,这个方向逐渐远离技术了。

做销售好的会赚到很多,差的可能挨饿。

选择做渠道,还是直接做客户,选择什么行业,这些应该也很重要。

如果做了销售想转到做技术应该比较难。

10.深造。

主要指考研,不论出国还是国内。

考研之前也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要为读研而考研,考研这个话题内容比较多,以后再专门整理一篇文章。

  上面这是常规的岗位情况,还有一些人数不是很多的岗位,比如质检,就不深入讨论。

至于如何选择岗位,个人认为不同性格适合不同岗位;不同性别也适合不同岗位。

比如能忍受孤独、天性喜欢机械、好学好问、能安心看技术资料、能动手动脑的人,不论做哪个技术岗位,都能有一定的成就;但做销售或者采购这些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做好。

还有一些性格外向、善于交际、但不能想象三维投影的人,让他搞设计显然就为难了。

女性也不大适合做现场性强的工作。

  不论做什么岗位,充实自己永远是最聪明的做法,真的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

不妨在工作学习之余多学学英语,科技强势语言,不要求考过什么级别,但得看懂技术资料,很多我们折腾不明白的东西老美都公开发表了;有空来制造业观察网站看看行业前沿的东西,感受下行业的脉搏,会有用的;这些是最简单的充电。

当然要是你经常说你没时间学习,却有时间去偷菜、去网游、去某些论坛盖楼灌水牢骚;那就算了。

  除了岗位的选择,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方就是就是行业的选择。

个人观点做机械不是没有前途,但一定要摸到门路,找适合自己施展的空间,而不是往人堆里扎。

出来工作,首先做的是行业,选择好的行业,机械专业可以用在非常多的企业中,哪怕是制药,环保等行业,只要做产品,都会有机械工艺类的职位,一旦进入到某个行业,在本行业内跳槽仅一条有某某行业的相关经验就是很大的优势,反之如果你选择当前看起来很火热的模具、汽车等传统制造企业,虽然也有很多生产主管等职位,但竞争者会太多。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行业不好,选择什么行业,是一个长远利益的博弈。

  我们国家整个制造业当前情况只能说是不好不坏,规模大,但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还很大,技术性不强,实际工作很可能与期待的脑力劳动有所差异。

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整个机械行业还是个充满机会的行业,不少朋友从事机械产品设计,逐渐积累后自己开发一些市场产品,不论是山寨一些东西还是自己的产品,都算是创业有所成。

这种现象在南方比较常见,这种生活充满挑战更是充满希望,其他很多专业是很难像我们这么容易起步的。

很多企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都不好,这是个事实。

但机械专业跟医生有点类似,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学习,职业寿命较长,工作强度也不是很大。

发表在机械行业|14条评论

厦门后溪考场科目二项目场地示意图

发表于2011年08月16日由admin

厦门后溪考场科目二项目场地示意图

发表在设计资料|2条评论

常用45#钢及6061规格

发表于2011年07月27日由admin

45#:

钢板厚度: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圆棒直径:

16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6061铝排规格:

 

发表在设计资料|留下评论

[转-参考]机械结构设计的工作步骤

发表于2011年02月14日由admin

不同类型的机械结构设计中各种具体情况的差别很大,没有必要以某种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

通常是确定完成既定功能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布局。

结构设计过程是综合分析、绘图、计算三者相结合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如下:

1.理清主次、统筹兼顾:

明确待设计结构件的主要任务和限制,将实现其目的的功能分解成几个功能。

然后从实现机器主要功能(指机器中对实现能量或物料转换起关键作用的基本功能)的零部件入手,通常先从实现功能的结构表面开始,考虑与其他相关零件的相互位置、联结关系,逐渐同其它表面一起连接成一个零件,再将这个零件与其它零件联结成部件,最终组合成实现主要功能的机器。

而后,再确定次要的、补充或支持主要部件的部件,如:

密封、润滑及维护保养等。

2.绘制草图:

在分析确定结构的同时,粗略估算结构件的主要尺寸并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绘制草图,初定零部件的结构。

图中应表示出零部件的基本形状,主要尺寸,运动构件的极限位置,空间限制,安装尺寸等。

同时结构设计中要充分注意标准件、常用件和通用件的应用,以减少设计与制造的工作量。

3.对初定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后的结构方案:

综合过程是指找出实现功能目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结构的所有工作。

分析过程则是评价、比较并最终确定结构的工作。

可通过改变工作面的大小、方位、数量及构件材料、表面特性、连接方式,系统地产生新方案。

另外,综合分析的思维特点更多的是以直觉方式进行的,即不是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的。

人的感觉和直觉不是无道理的,多年在生活、生产中积累的经验不自觉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判断能力,这种感觉和直觉在设计中起着较大的作用。

4.结构设计的计算与改进:

对承载零部件的结构进行载荷分析,必要时计算其承载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内容。

并通过完善结构使结构更加合理地承受载荷、提高承载能力及工作精度。

同时考虑零部件装拆、材料、加工工艺的要求,对结构进行改进。

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应对设计内容进行想象和模拟,头脑中要从各种角度考虑问题,想象可能发生的问题,这种假象的深度和广度对结构设计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结构设计的完善:

按技术、经济和社会指标不断完善,寻找所选方案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对照各种要求和限制,反复改进。

考虑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减少零部件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

在结构草图中注出标准件和外购件。

重视安全与劳保(即劳动条件:

操作、观察、调整是否方便省力、发生故障时是否易于排查、噪音等),对结构进行完善。

发表在设计资料|标签为机械结构设计,步骤|5条评论

[转-凸轮系列一]凸轮机构的优缺点以及与其他运动装置的一些对比

发表于2011年02月14日由admin

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可实现高速化,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最大的缺点是不可变,不能变更动作时间(角度)

一、关于凸轮动作与气缸动作的比较。

1、结构运动特性:

 凸轮机构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以实现高速自动化。

在自动机械中,虽然也可以使用气动装置,但气动动作结束时冲击较大,当改变速度时,需要对节流阀进行调节,当生产速度提高较大时,气缸装置显然无能为力。

而用凸轮机构可以获得平稳的运动,当速度改变时也可以保持同步。

气压易受压力系统影响,当同一气源的其他气缸急速动作时,气压会下降,气缸的动作也会产生变化,而凸轮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2、运动的时序性:

 气缸的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必须是一个动作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

凸轮的位移(角度)与时间是确定的,动作是可以叠加的,一个动作未结束时可以开始下一动作,因此可以缩短循环时间。

3、故障率:

 设计良好的凸轮机构可以使用到设备的终生,气缸则无法达到此要求。

4、动作变化性:

 当需要变化动作的次序与时间时,显然凸轮机构无能为力。

凸轮机构一旦设计使用,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除了有些设计成可调角度的凸轮勉强能调整一点角度外),是刚性的。

气动则不然,可以通过PLC进行调整,是柔性的。

5、能耗 毫无疑问,凸轮的能耗要比气缸装置少,从能量的转换来说,气缸的能量是空气压缩机转换过来的,存在着转换损失和管道的严重泄露。

二、关于凸轮动作与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

不容置疑,伺服控制由于有强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在当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伺服控制可以摸拟运动曲线而获得很好的运动动力特性,很多优良的运动曲线也是应伺服需要而开发的。

与凸轮机构比较,主要差异是可变性与不变性。

前面说到,伺服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与可变性,而凸轮机构的动作行程、同步和运动特性是不变的,无论负荷发生了多少的变化,其运动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伺服机构通过伺服电动机进行数字控制实现运动控制,使用同一运动曲线的凸轮机构与伺服机构产生不同的运动动力效果。

比较遗憾地说,在此方面凸轮机构还略胜一筹。

一、关于凸轮动作与气缸动作的比较。

1、结构运动特性:

 凸轮机构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以实现高速自动化。

在自动机械中,虽然也可以使用气动装置,但气动动作结束时冲击较大,当改变速度时,需要对节流阀进行调节,当生产速度提高较大时,气缸装置显然无能为力。

而用凸轮机构可以获得平稳的运动,当速度改变时也可以保持同步。

气压易受压力系统影响,当同一气源的其他气缸急速动作时,气压会下降,气缸的动作也会产生变化,而凸轮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2、运动的时序性:

 气缸的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必须是一个动作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

凸轮的位移(角度)与时间是确定的,动作是可以叠加的,一个动作未结束时可以开始下一动作,因此可以缩短循环时间。

3、故障率:

 设计良好的凸轮机构可以使用到设备的终生,气缸则无法达到此要求。

4、动作变化性:

 当需要变化动作的次序与时间时,显然凸轮机构无能为力。

凸轮机构一旦设计使用,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除了有些设计成可调角度的凸轮勉强能调整一点角度外),是刚性的。

气动则不然,可以通过PLC进行调整,是柔性的。

5、能耗 毫无疑问,凸轮的能耗要比气缸装置少,从能量的转换来说,气缸的能量是空气压缩机转换过来的,存在着转换损失和管道的严重泄露。

二、关于凸轮动作与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不容置疑,伺服控制由于有强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在当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伺服控制可以摸拟运动曲线而获得很好的运动动力特性,很多优良的运动曲线也是应伺服需要而开发的。

与凸轮机构比较,主要差异是可变性与不变性。

前面说到,伺服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与可变性,而凸轮机构的动作行程、同步和运动特性是不变的,无论负荷发生了多少的变化,其运动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伺服机构通过伺服电动机进行数字控制实现运动控制,使用同一运动曲线的凸轮机构与伺服机构产生不同的运动动力效果。

比较遗憾地说,在此方面凸轮机构还略胜一筹。

发表在机械设计,设计资料|标签为凸轮,凸轮机构|留下评论

食品饮料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四条路,其它行业的也可参考一下

发表于2010年08月16日由admin

一、可适应产品的更新变化。

包装机械要具有很高的柔性和灵活性,生产线允许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包装物大小可以变化。

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远短于设备使用寿命,变更产品及包装不至于更换昂贵的包装生产线。

二、对生产效率要求越高越好。

这样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满足交货期。

高速包装机要求与前道工序要有相关衔接,不需搬运环节,包括控制衔接,整个生产线按生产及包装工序排列要做到倒序启动,顺序停机。

如冷灌装生产线从塑料原料自动上线到饮料灌装、大包装码垛全部自动在封闭车间内进行。

三、要求具有自动识别功能。

一方面可以自动识别包装材料的厚度、硬度、反弹力等,通过电脑反馈到机械手调整动作幅度,保证不反弹。

另一方面,各种不同的产品,如形状各异的巧克力或点心等,装到同一盒中,其排列是有规律的。

生产线传递的产品是无序的,可用探头扫描,确定不同形状的物料位置,再反馈到不同的机械手,它会准确无误地将物品按准确的位置及方向放入托盘中,快而且准,排除人工操作的视觉及手指的疲劳。

四、设备常见故障迅速排除。

解决方案预先输入电脑,当设备出现常见的故障时可以自行诊断,亦可实行远程诊断并排除故障。

目前食品饮料机械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食品包装机械将配合产业自动化,促进包装设备总体水平提高,发展多功能、高效率、低消耗的食品包装设备。

发表在机械行业|一条评论

〔转〕机械设计心得

发表于2010年07月11日由admin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

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

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

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

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

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

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

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

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

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

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

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

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

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

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

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

用起来痛苦啊。

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

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

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

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

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

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

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

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

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

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

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

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

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

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

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

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

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

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

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

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

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

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

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

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

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

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

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

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

如:

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

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

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

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

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

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

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

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

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

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

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

绝对不是。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

(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2、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

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设计经济性,在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