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2739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docx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说明英雄品质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英雄品质”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体分别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故事、记叙文。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中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替人类把天补上。

民间传说故事《木兰从军》中的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立下大功。

现代英雄故事《军神》刘伯承为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动手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单元以时间为序,展现了女娲、花木兰、刘伯承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古诗《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希望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插图中的灯笼、鞭炮、桃符以及欢乐的人群无不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

“语文乐园”基础部分安排了三类练习:

一类是准确认读成语;二类是辨析近义词;三类是积累名言;四类是自主阅读成语故事。

在“探究与发现”中,通过“读书卡”的形式,探究发现读书卡中的内容与本单元的话题相关。

口语交际围绕话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大胆、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学会坚强。

习作以“我尊敬的人”为题让学生写清人物的外貌、言行,以及从中获得的收益,鼓励学生习作之后主动交流和修改。

“综合性学习”是“调查社会用字”,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相关人员改正书写不规范的字或错别字,引导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学会34个字,会认24个字。

理解关键词的意思,积累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情变化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高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4、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5、学习制作读书卡,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

6、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第22课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

4、学习抓住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的写人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

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

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

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点评:

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

右下部是”内”。

隆:

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

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

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

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3)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

倒,下陷。

      窟窿:

洞,小孔。

      山冈:

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

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

停止燃烧。

      纯青石:

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

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

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点评:

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虽然理解词语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品词析句的水平,而这种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在孩子的学习初期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提高不成问题,更会使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人生道路。

]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

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

(朗读指导)

   4、质疑。

(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点评: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结果,然后再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整理和有感情蓝读,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

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

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

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

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

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

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

“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

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

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

   1、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文,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

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做些什么?

怎样保护者得来不易的美好环境呢?

    [点评:

简单的说话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还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育。

最后,又把学生引向课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

   3、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作业设计:

 

第23课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4、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

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

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

    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

   过渡: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

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

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分析: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你来读一下。

     “理应”是什么意思?

     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

(齐读)。

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出示: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她想:

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A、自由读。

B、指名读。

     师:

是啊!

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

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

     (评: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锻炼思维能力)

    A、小组交流B、指名说

    学习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随机出示: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A、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

(动词很多。

    B、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C、生:

过。

    D、师:

哦,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

    E、生|:

不能渡是用船渡过水。

    F、师:

是吗?

假如我们这样……(作泅水的姿势)

    G、生:

噢,我懂了,从里过叫渡,像,渡水。

解放军横渡长江。

还有什么“渡”

     生:

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H、师:

(微笑着点头)还真不少呢!

因为是水里过。

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

     师: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

太值得大家学习了。

请大家来夸夸她。

(自由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热爱祖国,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

  C、配乐诵读。

  (评:

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

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学习第四段花木兰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

说出你的理由来。

  学生读第四段

   师:

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

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A、自由读B、男女生分读

  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老师边总结边整理边板书。

   (评:

让学生大胆放手,自学自悟,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来设计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

  四、指导背诵:

    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

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

(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好!

大家的方法真多,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

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

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A、自由背  B、指名背

板书:

 

作业设计:

 

第24课军神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和遇事从容镇静的品质,及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4、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

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

    注意字的笔顺: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

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

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

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

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

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

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板书:

作业设计:

 

古诗元日

教材简解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诗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自由背诵熟悉的古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解题:

   1.(播放课件:

迎新春)这是什么时候?

   2.想到了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题:

“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

齐读课题

   5.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过年诗。

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6.交流。

师结:

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

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

出示:

(一读:

注意节奏、读正确。

  三、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

   1.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这首诗在书上96页,打开书。

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老师教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

    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

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

指名说。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

重点引导读准“爆”、“屠”、“曈”、“符”的读音。

)齐读生字。

   3.名读古诗,评议。

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二)品读古诗:

   1.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出示:

二读:

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3.流,相机出示词语:

    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4.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

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师总结引导学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

(1)联系上下文猜测;

(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字典来吧。

查一查,查之前,老师作个

    友情提示:

每个字在字典上都有许多种解释,我们要根据诗句来选择相应的意思。

   5.流。

师根据学生说到的词语同时理解诗意。

   6.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理解:

爆竹、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

    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

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欣喜、兴奋!

读出温暖、希望!

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

)指名读,男女生读。

   7.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理解:

曈曈日、新桃、旧符

    同学们请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

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

(交流)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

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8.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9.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呢?

(1—2位)

   10.过,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11.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

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除旧布新,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12.让我们一起满怀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

齐读诗。

  (三)背诵迁移

   1.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

(指名背、齐背)

   2.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3.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

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谁来看着屏幕读一读?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诗,想让你们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读懂它?

好吗?

小组合作。

    

(1)出示《江雪》,运用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学习。

    

(2)交流汇报,齐背古诗。

   5.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两首诗,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老师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成语。

2、辨析近义词。

3、积累名言。

4、自主阅读成语故事。

5、学习制作读书卡,了解制作读书卡的好处。

6、围绕“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