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汇编.docx
《程序文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文件汇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序文件汇编
质量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汇编
编号:
Q/CL02-01—18—2004
版本号:
01
2004年1月30日发布2004年1月30日实施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目录
版本号/修订:
01/00
编号:
Q/CL-02-00-2004
第1页共1页
程序文件清单
1.:
Q/CL-02-01-2004文件控制程序;
2.:
Q/CL-02-02-2004记录控制程序;
3.:
Q/CL-02-03-2004管理评审程序;;
4.Q/CL-02-04-2004不合格控制程序;
5.Q/CL-02-05-2004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Q/CL-02-06-200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Q/CL-02-07-200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Q/CL-02-08-2004培训控制程序;
9.Q/CL-02-09-2004采购控制程序;
10.Q/CL-02-10-2004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11.Q/CL-02-11-2004控制程序;.
12.Q/CL-02-12-200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13.Q/CL-02-13-2004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14.Q/CL-02-14-2004库房控制程序;
15.Q/CL-02-15-2004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16.Q/CL-02-16-2004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7.Q/CL-02-17-2004数据收集、分析程序;
18.Q/CL-02-18-2004设备控制程序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
01/00
编号:
Q/CL-02-01-2004
第1页共3页
文件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与质量管理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场合所使用文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规程和相关的技术资料以及外来文件。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管理手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批准体系文件的发放范围。
3.3生产技术部负责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办公室负责通用性管理文件的编制。
3.4各生产单位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并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3.5办公室是文件控制的主管部门,并负责外来文件的管理工作。
4.0工作程序
4.1文件管理原则
4.1.1文件分类
●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各种工艺技术文件,如技术标准、图纸、检验、试验规范和作业规程;
●外来文件,如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质量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国家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标准,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方面的资料;
●其他文件和相关的记录。
4.1.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方法:
●质量管理手册:
Q/CL01-00-2004;
Q-企业标准;CL长治腊肉有限公司。
01-00-质量管理手册编号;2004-年号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Q/CL-02--01∽18
Q-企业标准;CL长治腊肉有限公司;02-体系程序文件01∽18-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2004-年号
●质量记录:
CL-04-××
4.1.3外来文件的控制
●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相关的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交综合办公室统一汇编进行管理,相关单位领用是要填写《文件领用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综合办公室负责发放并做好签收记录。
●公司的外来文件经有关领导批示后可被引用作为采购、生产、检验和校准等
过程的依据。
4.1.4本公司的所有文件以书面形式为准,存在于电子媒体中的文件,不作为执行的依据,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改,未经有关授权人批准,不得私自外借,应确保文件的清晰,整洁和完好。
4.1.5生产技术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各类文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
01/00
编号:
Q/CL-02-01-2004
第2页共3页
及时处理。
4.1.6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发生重大调整,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外部法律、法规及标准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改相应的体系文件。
4.2文件的编写和审批
4.2.1质量管理手册有管理者代表组织生产技术部编写,并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4.2.2程序文件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责任部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工艺技术文件由各相关单位编写,由单位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批准。
4..3文件的发放和领用
4.3.1文件发放时由办公室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发放范围由管理者代表决定,文件应著名分发号,文件领用者应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上签收。
4.3.2当文件丢失或出现严重破损而需申请者填写《文件领用申请表》,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领用。
因破损领用新的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的旧文件。
丢失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销已丢失的文件分发号。
由文件发放单位做好文件发放签收记录。
向顾客提供文件时,也应执行上述规定,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4.4文件的更改
4.4.1文件要进行更改时,应由更改申请者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正稿和相应的《文件更改申请单》交原单位备案,并中心发放,同时收回相应的作废文件,并在《文件发放、挥手记录》表上作响应记录。
4.4.2文件更改采用换页、局部修改等方式,并作相应标识,如发生重大修改,则应进行文件评审,评估该修改对于全局的影响。
当修改次数超过5次或要修改的内容太多时,应考虑换版。
4.5文件的保存、作废、回收和销毁
4.5.1办公室保存文件的原稿和《文件发放登记表》。
各单位保存相关的带有受控标识的文件,文件保存应当有索引,以便村区和查阅。
4.5.2文件不适用,需要作废时,应填写《文件作废申请单》,说明作废理由,经各分管领导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相关单位加盖“作废”章后销毁,并在文件台帐上注明。
4.5.3需要保留的作废文件应加盖“历史文件”章,以免造成文件错用。
4.5.4作业现场不准保存“作废”文件。
4.6文件的标识
文件有受控和非受控状态,受控文件加盖“受控文本”章,非受控文件加盖“非受控文本”章。
未特别注明的文件,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4.7文件的借阅和复制
借阅、复制文件,应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向资料管理员
办理手续。
5相关文件
Q/CL0201–2004《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L04-01《文件清单》
6.2L04-02《记录清单》
6.3CL04-03《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
01/00
编号:
Q/CL-02-01—2004
第3页共3页
6.4CL04-04《文件/外来文件接收登记表》
6.5CL04-022《文件作废申请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
01/00
编号:
Q/CL-02-02—2004
第1页共1页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进行控制管理,证实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实现相关活动的可追溯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记录的管理,负责编写《记录清单》,对公司各类记录的样本进行登记备案,并检查各单位记录的管理使用情况。
3.2各单位负责各自的记录整理、归档和保存。
档案室负责保管超过一年的记录。
3.3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记录表式。
4.程序要求
4.1记录的分类、标识和要求
4.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表格按照体系要求的内容分别编制。
标识方法按Q/CL-02-01《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4.1.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活动所要求的记录见《记录清单》
4.1.3记录的填写要及时、真实、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更改、涂抹,如发现数据填写错误,用划斜线的方式进行更正,并签名,注明日期。
4.2记录的发放、收集和保存
4.2.1各部门负责各自表格登记发放工作。
4.2.2各部门应及时收集并汇总本单位的各类记录,按照日期顺序装订成册,在封面上标识类别、日期、记录人签名。
并将记录清单上报生产技术部。
4.2.3各单位按照《记录清单》的期限要求保存记录,记录应保存在安全、干燥的地方,注意防火、防虫、防潮和便于检索。
4.2.4生产技术部每月对各单位记录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4.3记录的查阅、借阅和复制
4.3.1经记录保管单位负责人同意,相关单位可在记录保存处查阅所需记录,如需借阅,需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并进行登记、限期归还。
如合同中有要求,经保存单位负责人核实后,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查阅。
4.3.2记录的复制应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经相关单位负责人批准方可复制。
4.4记录销毁
过期的记录,应编制《文件销毁申请单》,经主管领导核批后,由指定人员销毁。
5.相关文件
Q/CL01-00-2004《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
6.1CL04-02《记录清单》
6.2CL04-23《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6.3CL04-24《文件销毁申请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管理评审程序
版本号/修订号:
01/00
编号:
Q/CL-02-00-2004
第1页共2页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促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级管理层。
3.职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
3.2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以及评审后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检查、验证。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审定、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向总经理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落实评审后制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程序
4.1管理评审的频次
4.1.1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且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必要时可以举行环境体系会议,对体系有关的问题进行审议。
4.1.2在下述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社会环境及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顾客投诉连续发生时;
∙认为有必要时。
4.2参加评审的人员
总经理每年至少主持一次管理评审会议,其它会议可以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应当参加,不得缺席。
4.3管理评审步骤
4.3.1管理评审的内容:
由生产技术部制定评审计划,确定评审内容,递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会前至少一周发给参加评审人员。
管理评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
生产技术部提交环境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和纠正措施执行情况报告。
b)客户及相关方满意度及客户、相关方抱怨:
综合办公室提交客户及相关方满意度评估报告及客户、相关方反馈意见处理结果。
c)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业绩。
d)改进和预防措施状况:
生产技术部提交在评审区间内实施的改进和预防措施情况资料。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可能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f)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执行情况及改进建议
g)质量环境体系:
以管理评审会议上提交和讨论的信息为依据,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确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方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管理评审程序
版本号/修订号:
01/00
编号:
Q/CL-02-00-2004
第2页共2页
向。
h)业务计划的进展:
各相关部门报告业务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
4.3.2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输出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及相关方要求有关的改进;
c)资源需求.
管理评审的结果应予以记录。
生产技术部负责根据会议结果编写评审报告,并向相应部门签发纠正措施要求表。
4.4管理评审的议程
生产技术部准备管理评审会议的议程,由总经理审阅后至少提前一周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员。
议程至少包括:
4.4.1内部审核结果。
生产技术部提交内部质量环境体系审核的结果,与会人员对结果进行讨论,将结果与以前的情况进行比较,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4.4.3改进和预防措施:
生产技术部提交这段时间内已完成的最重要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以及尚未进行的措施的情况,根据提交结果,与会人员针对措施进行讨论并对完成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各部门根据纠正措施要求表中提出的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加以实施。
企管部负责跟踪和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4.4.4客户及相关方满意度和客户及相关方意见:
营销部提交客户及相关芳满意度数据及客户与相关方意见包括最重要的例子的具体说明。
与会人员讨论客户及相关方满意度水平,与前期比较,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
4.4.5持续改进:
生产部提交对持续改进的目标取得进展的情况,总结现行的和已完成的改进项目。
与会人员针对数据和改进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改进目标和项目。
4.4.6质量管理体系:
以管理评审会议上提交和讨论的信息为依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确定体系需要改进的内容。
4.5管理评审应体现持续改进.
4.6管理评审记录由厂办负责保存
5.相关文件
Q/CL02-07-200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Q/CL02-05-2004《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记录如超过保存期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应填写《文件销毁申请单》,经生产技术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由授权单位执行销5.相关文件Q/JLMJ-QH-01《文件控制程序》6.记录
6.1Q/JLMJ-Q-06《记录清单》;6.2Q/JLMJ-Q-07《文件借阅、复制记录》;6.3Q/JLMJ-Q-08《文件销毁申请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号:
01/00
编号:
Q/CL-02-04-2004
第1页共2页
1.目的
为以下内容提供制度和指导,并确定相关部门的职责:
●进料检验不合格;
●过程检验不合格;
●内部审核不合格。
2.使用范围
该程序适用于在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中发现的所有不合格。
该程序与生产技术部、营销部直接有关。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过程检查不合格的发现、标识、一级审理、处置和终结。
3.2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负责有争议的或不确定的不合格进行二级审理。
4.程序
4.1所有进料检验、过程检验、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现象都必须填写“不合格及纠正措施要求”。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要求”对于跟踪环境问题,实施有效的环境改进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生产技术部通过对不合格的统计分析,应当编制优先减少计划。
4.2不合格的发现、标识、隔离和一级审理
4.2.1进料检验
在第一阶段的检验中若发现不合格项,接收人员应及时填写“不合格及纠正措施要求”的第一、第二大项,递交接收主管。
接收主管进行一级审理,填写第三大项,递交技术部部长批准后作为处置依据。
4.2.2二级审理
如果对不合格现象难以确定或对一级审理结果有争议时,各有关部门均可向不合格审理委员会申请二级审理,审理结果由一级审理人员填写在二级审理栏内,递交不合格审理委员会主任批准。
4.3不合格的处置
4.3.1进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有以下几中处置方式:
拒收;让步接收。
4.3.2过程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有以下几种处置方式:
停工;重新培训;处罚。
4.3.3内部审核中发现不合格有以下几种处置方式:
停止工作;重新组织培训;经济/行政处罚。
4.4重新培训的控制
对于处置方式为“停工”的不合格,若返工操作与正常操作相同时,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重新操作。
若返工操作与正常操作明显不同时,需制定返工指导书。
返工指导书由生产技术部和技术人员联合制定,必须清楚、全面说明返工的操作步骤及检验方式。
返工及返修产品的重新检验。
4.5“不合格及纠正措施要求”的终结
4.5.1“不合格及纠正措施要求“的终结由审理者负责填写。
4.5.2针对每一个严重不合格项或成批出现的同一特征的不合格项,审理者需特别注意跟踪检查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确实后,方可填写终结栏。
4.5.3若处置方式为“重新培训”,则需在“终结”栏中填写重新培训结构。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不合格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号:
01/00
编号:
Q/CL-02-04-2004
第2页共2页
4.5.4若须经“顾客批准”的,则需在“终结”栏中填写“顾客批准”的编号。
5.相关文件
Q/CL02-05-2004《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Q/CL04-06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要求
版本号:
01
发现部门
责任部门
审核组长
审核员
1.不合格事实描述:
签字:
年月日
2.不合格原因分析:
.
签字:
年月日
3.纠正措施(举一反三地填写)
签字:
年月日
4.一级审理意见:
签字;
5.二级审理意见
.
签字
6.跟踪检查结果:
签字:
年月日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
01/00
编号:
Q/CL-02-05-2004
第1页共2页
1.目的
为纠正措施的颁发、执行和跟踪提供制度和指导,并确定相关部门责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不合格现象的纠正措施。
该程序直接与生产技术部有关,并牵涉到公司所有部门。
3.职责
∙生产技术部颁发纠正措施要求,以及跟踪纠正措施实施有效性;
∙责任部门或分包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4.程序
4.1纠正措施
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区别在于:
纠正措施是针对实际发生的不合格现象,而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尚未发生的不合格现象。
这两种措施的处理程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确定采取哪一种措施。
因此“纠正措施要求表”同时适用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当采取系统性的方法。
,解决措施中应当考虑使用防错方法。
当客户及相关方提出要求时,可使用他们要求的方式。
4.2纠正措施要求表
4.2.1“纠正措施要求表”可颁发给公司任何部门和相关方及分包方。
4.2.2公司内部任何人都可向生产技术部建议颁发“纠正措施要求表”,但只有生产技术部才有权正式颁发“纠正措施要求表”。
4.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和有关部门应随时对下列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签发相应的纠正措施要求:
∙体系有严重不合格项;
∙过程或操作中重复出现的问题;
∙顾客或相关方投诉;
生产技术部、有关部门应对下列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签发相应的纠正措施要求:
∙在内审、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任何与ISO9001:
2000及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的现象;
∙供应商发送的不合格原材料;
生产技术部及有关部门应在定期的质量会议上(1次/每月)对影响质量体系的过程和作业、审核结果、环境记录和顾客投诉进行评审,以发现分析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并颁发预防措施予以改善:
∙消耗超过目标要求时;
∙顾客反馈环境有潜在因素可能会引起严重环境问题时;
∙质量记录表明某项过程参数长期处于下限时。
4.4“纠正措施要求表”的颁发和处理
4.4.1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通过颁发“纠正措施要求表”来实现。
“纠正措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号:
01/00
编号:
Q/CL-02-05-2004
第2页共2页
施要求表”中包含了对不合格现象的描述,并递送给责任部门的领导。
在填写“纠正措施要求表”时必须注意:
一定要在采取纠正措施栏中写清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针对原因填写措施;还要注意:
一定要举一反三地填写措施,不要就事论事。
4.4.2收到“纠正措施要求表”后,责任部门领导必须调查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确定纠正/预防措施的预定完成日期。
制定纠正措施时,还应提出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达到举一反三的预防目的。
4.4.3在纠正/预防措施预定完成日期之后,企管部必须进行一次跟踪调查或审核,以确保纠正/预防措施已付诸实施且实施有效。
若事实证据表明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有效,则该“纠正措施要求表”可以终结。
若事实证据表明需要进一步的实施,则确定下一次跟踪审核的日期。
4.5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必须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5.1Q/JLMJ-QH-06《不合格控制程序》
5.2Q/JLMJ-QH-05《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3Q/JLMJ-QH-0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本号/修订号:
01/00
编号:
Q/CL-02-06-2004
第1共2页
1.目的
为预防措施颁发执行和跟踪提供制度和指导,并确定相关部门责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不合格现象的预防措施。
该程序直接与生产技术部有关,并牵涉到公司所有部门。
3.职责
∙生产技术部颁发纠正措施要求,以及跟踪纠正措施实施有效性;
∙责任部门或分包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4.程序
4.1预防措施
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区别在于:
纠正措施是针对实际发生的不合格现象,而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尚未发生的不合格现象。
这两种措施的处理程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确定采取哪一种措施。
因此“纠正措施要求表”同时适用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制定预防措施应当采取系统性的方法。
,解决措施中应当考虑使用防错方法。
当客户及相关方提出要求时,可使用他们要求的方式。
4.2纠正措施要求表
4.2.1“纠正措施要求表”可颁发给公司任何部门和相关方及分包方。
4.2.2公司内部任何人都可向生产技术部建议颁发“纠正措施要求表”,但只有生产技术部才有权正式颁发“纠正措施要求表”。
4.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和有关部门应随时对下列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签发相应的预防措施要求:
∙体系有严重潜在不合格;
∙过程或操作中重复出现的问题;
∙顾客或相关方投诉;
生产技术部、有关部门应对下列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签发相应的纠正措施要求:
∙在内审、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任何与ISO9001:
2000及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的现象;
∙供应商发送的不合格原材料;
生产技术部及有关部门应在定期的质量会议上(1次/每月)对影响质量体系的过程和作业、审核结果、环境记录和顾客投诉进行评审,以发现分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