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29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docx

经典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

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保证措施

第一节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本标段将按照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严格按照IS09001标准制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遵守《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

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体系保证框图”。

一、质量目标

工程交工的质量评定:

合格;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

优良。

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我公司将本项目列为公司的重点工程,并围绕质量、进度目标实行重点控制、重点管理,组建机制灵活、运转高效、人员配备恰当齐全的切合实际的完善的现场管理机构,组织机构设置详见框图。

 

巴野公路XJ-03合同段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试验、质检部

机械材料部

财务部

计划合同部

工程部

综合办公室

安全协调部

 

文件收发

竣工资料管理

工地试验及资料管理

工程质量检查监督

文明施工

安全生产

材料管理

机电设备

财务管理

合同管理

工程调度

施工测量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队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工班长

 

第二节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措施

本项目技术资料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组织实施管理,技术的资料的收集由工程技术部进行,项目部设立专人进行收集与整理,技术文件的签发必须由项目总工审核。

A、路基土石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路基施工前恢复中线,复测断面,对地形、地质变化处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⑵对全线挖方段土样进行重型标准击实试验,掌握各种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为填筑施工提供可靠的控制含水量范围和土壤密实度值。

⑶填筑前对各种填料进行专项填筑试验,为压实施工提供依据。

在正式开工之前,选择适当的场区,进行路基填料选取、填筑压实等工艺试验。

通过试验,达到如下目的:

第一,求得各种填料压实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第二,含水量的变化对压实效果的影响;第三,求得不同的压实区,不同填料含水量的合理范围;第四,求得准确的压实技术参数,包括:

各种填料的分层厚度、碾压遍数和压实机械的合理走行速率。

 

⑷及时施工路堑截水沟,避免雨水冲刷影响边坡稳定。

⑸路堑开挖严格按自上至下逐级分层开挖,每开挖一级及时进行防护,避免堑坡长期暴露,影响稳定。

⑹开挖过程中堑坡发生地下水渗流时,根据渗流位置和大小采用设排水沟、集水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或排出路基外,避免恶化边坡地质。

⑺石方开挖严禁采用大中型爆破和掏底施工,采用预留光爆层,二次光爆技术,保证边坡开挖平顺,减少超欠挖和对围岩的扰动。

⑻光爆施工前必须通过试爆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精心编制爆破设计指导施工;施工中规范进行钻孔、装药联线工作,按爆破设计严格控制布孔参数和装药量,并做好爆破振动监测;爆后有瞎炮及时处理,并根据爆破效果优化爆破设计。

⑼路堤填筑前,按规范进行基底处理,使其密实度、平整度满足要求,保证上层路堤填筑压实均匀。

⑽路堤填筑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

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施工,对分层厚度、碾压遍数、摊铺方法、填土速率和土料含水量进行重点控制,把好“三度”,即平整度、路拱度和压实度。

⑾确立可靠的检测方法,建立严密的检测制度

 

①确立检测手段

填料压实的密实度检测,是控制路基压实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工程质量和压实效果的基本手段。

为此我们采用灌砂法检测。

②严格控制含水量

含水量大小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检测合理的含水量范围,给出施工控制含水量允许范围上下限的正确数值,从而可以避免盲目碾压和不必要的湿润与翻晒,以确保工程质量。

③连接构筑物路基工程,压实度要求较高且施工不能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应优选透水性较好的填料,采用小型冲击夯和人工夯实相结合分层填筑,不得使用重型机械压实。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和分层碾压厚度,以确保台背压实度达到96%,消除桥头跳车隐患。

B、防护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路基防护浆砌片石、浆砌砼工程,安排具有丰富砌石经验和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⑵严格基底检查,基底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变更,确保地基和基础满足设计要求。

⑶精选石料:

石料应具有较平整的表面,且强度、尺寸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⑷砂浆配合比通过现场试验而定,拌制时控制好水灰比,当所选用材料变化时,配合比也要重新确定,确保砂浆标号。

砂浆拌和使用拌和机,严格计量制度,严禁人工拌和,且随拌随用,使之保持良好的和易性和适宜的稠度。

⑸砌体分层座浆砌筑,在砌石前每块片石用干净水洗净润湿,所有石块均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要满浆,石块固定就位。

上层砌块砌筑过程中,不得振动下层砌块。

⑹用模架、坡度尺控制砌体坡度,用靠尺控制表面平整度,保证坡面平整。

⑺面石(块石)丁顺相间和腹石咬合砌筑,避免“两层皮”。

上下层错缝不小于8cm,无垂直通缝。

⑻沉降缝、伸缩缝、防水层、泻水孔设置符合设计。

沉降缝用垂球、2cm木板控制垂直度和缝宽,确保沉降缝、伸缩缝竖直,两端平齐无搭接。

⑼用细砂拌制M10砂浆勾凹缝,缝深不小于20mm。

勾缝完成后缝内涂黑油漆,醒目美观。

⑽砌筑完成后,洒水养护7天。

C、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⑴截水沟靠山体侧沟帮与山体顺接紧密,如遇坑洼采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填料填平压实至沟顶标高。

 

⑵路堑施工时,如遇地下水渗流,根据渗流位置和流量大小,采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渗沟等措施排除地下水。

⑶路堑排水施工时应保证钻孔坡度、深度,排水管安放、土工布包裹、粘土填塞符合设计。

⑷路堑边沟内侧沟帮分两阶段施工,第一阶段砌筑至路床顶标高,待水稳层施工完毕后砌筑剩余部分。

⑸塑料排水管埋设与路拱横坡相同,采用路槽以下反开槽施工,以防压破。

⑹纵向排水沟、清淤井在底基层形成后开槽施工,回填部分夯实紧密。

⑺横向排水管应埋入槽底路基内,以防压碎,接头处沥青麻絮填塞紧密。

⑻施工期间,排水设施要永临结合,专人管理,疏通水沟,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D、桥涵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⑴保证测量精度

桥位布设高精度三角控制网,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采取换手复核,消灭测量差错。

 

⑵明挖基础

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检查,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变更,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

⑶钢筋、钢铰线施工质量控制

①严把材料关。

钢筋、钢铰线、锚具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钢铰线进行抽验,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力学性能差、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等不合规范要求的,坚决不予验收、使用。

②加工时一律采用切割机切割,严禁气割、焊割。

③钢材一律进棚存放,分类挂设标示牌。

④保证钢筋的绑扎和焊接质量。

⑷加强预应力梁体质量控制

①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并绘制标定曲线。

②张拉由专业工班按设计张拉程序进行,采用引伸量和张拉吨位双控制。

③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严把模板关。

模板安装牢固、紧密,脱模剂涂刷均匀,确保圬工外观光洁。

拆模必须在砼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并及时整修,以备再用。

E、工程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

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

针对本工程主要材料我们将重点做好材料的选择、检验和材料的保管、使用两方面工作:

建立材料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所有材料使用前必须进行分批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保管设专业仓贮保管员,钢材、钢绞线等主材集中库存;所有材料必须挂牌标识,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和物资混杂;严格仓库管理制度,作好材料进出库记录;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已变质、被污染的不合格材料必须限时清理出现场。

F、施工操作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的好坏,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a、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在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b、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c、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

 

d、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行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G、保证施工工艺标准的主要措施

本合同段工程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1)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技术人员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2)坚持工艺试验制度

本合同段工程采用的新工艺和主要常规施工工艺,第一次实施前,均安排试验单元进行工艺试验。

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优选施工参数,优化资源配置。

(3)坚持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设计图纸中标明的强度等级的砼均属级配管理范围,其配合比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申报与复核,并签发配合比通知单。

项目部试验工程师负责按受配合比通知单,负责向施工班组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工作。

 

(4)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

(5)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表格,双方签字。

(6)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标志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H、成品保护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或减少工序间的损害和污染,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会产生损坏或污染的,先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防止发生交叉污染和损坏,否则不许开工。

一旦发生成品的损坏或污染,及时处理或清除。

2、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堆放。

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平面布置划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堆放确保整齐有序,保护良好。

 

3、测量放线后及时施工,以免所放线迹模糊不清。

4、施工时所有控制桩及标高控制桩随着施工过程加以妥善保护,如果对工程施工造成障碍时,及时补测并重新立桩。

 

技术管理工作体系框图

工程验交

二、防止质量通病及措施

(一)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

1.1.1现象

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

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分的水分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1.1.2原因分析

出现“弹簧土”后应立即停止碾压,查找原因。

原因可能为:

地下水位高;地上毛细水渗透作用;填筑前积水未排除;填筑前淤泥未清除;带泥水回填;土料中杂物多;腐殖土填筑;土体含水量过大等原因。

1.1.3防治措施

(1)因地下水位高或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将水位将至路基50cm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容许可晾晒后在进行碾压,还可以采取掺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再进行碾压;

(2)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输干土体;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行换土吃力;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吸收水分。

应连续作业,随摊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

(3)路基填前必须清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拣,禁止使用有机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处理,工期允许时可进行晾晒,达成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进行回填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4)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

(5)对粉质土在沟槽回填时可利用轻型井点进行水密法施工,但回填厚度不能超过60cm,其密实方法为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实,在水密法过程中保持井点降水,每层取样试验,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回填,待回填土全部碾压夯实完成后,密实度试验全部合格后在停止降水,拆除井点降水;

(6)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1.2.填石路堤平整度差

1.2.1.填石路堤因填料等原因,铺筑层呈波浪状,致使路基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1.2.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铺筑层下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当前填筑层厚度不均,影响平整度;同作业段搭接处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填料最大粒径超出规范要求;填筑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1.2.3.防治措施

(1)填石路堤当前层填筑前,应对下层的平整度进行检验,平整度超限时,应采取措施处置合格后再填筑当前层;

(2)严格控制同一水平层相邻作业段搭接高度,提高平整度;

(3)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压实厚度的2/3,且表面用小料嵌缝。

1.3.填石路堤压实不足

1.3.1.现象

填石路堤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1.3.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分层松浦厚度超厚;填料最大粒径超标;铺填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压实机具选择不合理;填料粒径梯度较小,形成不良好的级配,孔隙较大,不利压实;所填料和试验报告中所用不符。

1.3.3.防治措施

(1)填石路堤分层松铺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不宜大于50cm;

(2)填石路堤倾填之前,应用较大石块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少于2m的路堤边坡;

(3)填石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4)填石路堤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的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块,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填筑块径25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5)填石路堤碾压应优先选用25—50t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凸块式振动压路机压实;

(6)填料要及时送检出具试验数据,以供现场检测使用。

1.4.路基有效宽度不足

1.4.1.现象

整修路基时,出现路基宽度不足,边坡过陡,工后潜伏有滑坡隐患。

1.4.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路基碾压宽度不足;路基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力、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平时检查、验收时对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检查不严。

1.4.3.防治措施

(1)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

(2)路基施工每一填筑层两侧均应超宽30—50cm填筑,确保路基碾压密室;

(3)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潮汐、风浪侵袭,雨水冲刷等,防治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

(4)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

(5)施工中间检查,验收时要严格边坡比(尤其是桥头处)。

1.5.土路床干燥无法碾压密实

1.5.1.现象

土路床含水量太小,粉质土颗粒松散,粘性土结硬块。

1.5.2.防治措施

当土路床干燥时,应进行洒水湿润,直至路床土层0—30cm全部湿润,待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在进行碾压密实。

2.路基下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1.现象

深填、高填、半挖半填路基、桥头引道高填土,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

2.2.原因分析

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均会出现此问题,它会使路基变形、开裂或下陷。

2.3.防治措施

(1)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高度,按实验路基填土厚度的90%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3)防止漏压或压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

(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积聚进行补充夯实;

(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3.过渡段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现象

路基与桥梁、隧道交接处的路基产生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现象。

3.2.原因分析

过渡段的填料不符合要求或控制不严;地基未按要求处理,清表或碾压不符合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够;与结构物交接处或压路机压不到处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夯实。

3.3.防治措施

过渡段的填料要符合要求;地基要按要求进行处理及碾压;控制好每层的层厚、压实度要达到过渡段压实度的标准;与结构物交接处要用小型机具夯实,不能漏夯。

但地基为软基时,应预先加固处理。

3.4.各类过渡段质量控制要点

3.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3.4.1.1.路堤与桥头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2)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椎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3)在桥台及挡土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4)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统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5)各个特殊的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3.4.1.2.注意事项

(1)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原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2)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除路基外;

(3)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控制好级配碎石的级配及填料厚度,填筑前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4)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3.4.2.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3.4.2.1.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前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3.4.2.2.注意事项

(1)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做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2)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3)回填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时宜在2h内使用完毕;

(4)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治意外发生。

3.4.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3.4.3.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出堤堑交接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2)靠近台阶部位的填料,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3.4.3.2.注意事项

(1)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2)大型压路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3)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3.4.4.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

3.4.4.1.半填半挖路基过渡段

(1)土质路基地段填挖结合部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2)原地面挖除软弱土后的基坑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3)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

3.4.4.2.注意事项

(1)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

(2)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3)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

3.4.5.各类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做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整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3.4.5.1.各类过渡段的技术控制要点

做好下列要素的重点控制: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3.4.5.2.控制措施

(1)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2)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3)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前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4)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5)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鉴定合格。

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6)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7)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

4.路基砌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现象

片石咬合不好,砌体嵌缝紧密结构不牢固,大面凹凸不齐,甚至路基砌体边坡溜坍、砌体挡墙坍塌倾覆。

4.2.原因分析

(1)浆砌片石砌体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石材存在着材料差异性大、规格差;

(3)人工操作施工没有按规范进行施工。

4.3.防治措施

(1)选用好的石匠或技术好的技工进行砌筑;

(2)石料要选符合要求的石料;

(3)砂浆强度要保证,砌体要密实,砂浆要饱满,大面要找平,勾缝要美观。

(二)桥涵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蜂窝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孔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1.1.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桶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1.1.2.预防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置串桶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治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治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筑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