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184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docx

南京工业大学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汇总讲解

2016年酶工程复习要点(老师给)

1.酶工程的发展历史;氨基酰化酶、青霉素酰化酶、葡萄糖异构酶、天冬氨酸酶等酶的应用;常见酶如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糖苷酶和果胶酶等的作用机理;酶的三大催化特性;

a)氨基酰化酶:

催化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b)青霉素酰化酶:

青霉素酰化酶,又称为青霉素酰胺酶或青霉素氨基水解酶。

该酶已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和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葡萄糖异构酶:

用于淀粉酶生产,进行葡萄糖异构化反应。

生产果葡糖浆,以代替蔗糖。

d)天冬氨酸酶:

催化富马酸和氨生成天冬氨酸。

e)蛋白酶:

将蛋白质多肽链从中间切断或从两端逐一水解,生成氨基酸。

f)脂肪酶:

水解酶类,能够逐步的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g)纤维素酶:

复合酶,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

h)糖苷酶:

又称糖苷水解酶,是所有可水解糖苷键的酶类的总称。

i)果胶酶:

是指分解植物主要成分—果胶质的酶类。

j)酶的三大催化特性:

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

2.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理(主要是原核生物):

转录水平调节,操纵子概念;分解代谢(葡萄糖效应原理)、诱导阻遏(诱导物的种类)、代谢产物阻遏;

a)原核生物中酶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和酶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b)操纵子(operon)是一组功能上相关,受同一调控区控制的基因组成的一个遗传单位。

c)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葡萄糖效应):

当葡萄糖作碳源时,葡萄糖的降解物对腺苷酸环化酶有抑制作用,cAMP的浓度降低,导致CAP-cAMP复合物减少,启动基因的相应位点没有足够的CAP-cAMP复合物结合,RNA聚合酶无法结合启动基因的相应位点,转录无法进行,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碍。

d)酶合成的诱导作用是加入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

诱导物促进酶编码基因的表达,一般是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或底物类似物,也可以是酶催化反应的产物。

e)酶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又称为产物阻遏作用,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

3.提高微生物发酵酶产量的措施(三种方法及其原理);并结合酶生成动力学进行分析;对同步合成、滞后合成、中间合成等现象的分析及解决手段;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有添加诱导物、控制阻遏物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添加产酶促进剂。

a)添加诱导物的原理:

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过程中的某个适宜的时机,添加适宜的诱导物,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b)控制阻遏物浓度的原理:

有些酶的生物合成受到某些阻遏物的阻遏的作用,结果导致该酶的合成受阻或者产量降低。

为了提高酶产量,必须设法解除阻遏物引起的阻遏作用。

阻遏作用根据机理不同,可分为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两种。

产物阻遏作用是由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者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引起的阻遏作用。

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由分解代谢物(葡萄糖等和其它容易利用的碳源等物质经过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物质)引起的阻遏作用。

控制阻遏物的浓度是解除阻遏、提高酶产量的有效措施。

c)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原理:

表面活性剂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的透过性,有利于胞外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酶的产量。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Tween)、特里顿(Triton))。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添加产酶促进剂的原理:

产酶促进剂是指可以促进产酶、但是作用机理未阐明清楚的物质。

要通过试验确定所添加的产酶促进剂的种类和浓度。

酶的生物合成的模式:

比较细胞生长和产酶的关系,可以把酶的生物合成的模式分为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和滞后合成型四种。

同步合成型:

酶的生物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的一种酶生物合成模式,又称为生长偶联型。

该类型可以由诱导物诱导生成,一般不受任何阻遏作用。

延续合成型:

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还可以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该类型可以是组成酶或诱导酶,一般不受产物的阻遏作用。

mRNA相当稳定,受到分解代谢物阻遏时,转为滞后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

该类型的酶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的生物合成也随着停止。

一般受到产物的反馈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

 

滞后合成型:

此类型酶是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者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其生物合成并大量积累,又称为非生长偶联型。

受到培养基中存在的阻遏物的阻遏作用。

只有随着细胞的生长,阻遏物几乎被细胞用完而使阻遏解除后,酶开始大量合成。

 

优化酶合成模式的思路:

酶的mRNA的稳定性以及培养基中阻遏物的存在是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主要因素。

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应是延续合成型。

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选育得到优良的菌株,并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使他们的生物合成模式更加接近于延续合成型。

同步合成型:

要尽量提高其mRNA的稳定性,为此可以适当降低发酵温度。

中期合成型:

则要在提高mRNA的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下功夫,使其生物合成的开始时间提前,并尽量延迟其生物合成停止的时间。

滞后合成型:

要设法降低培养基中阻遏物的浓度,尽量减少甚至解除产物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使酶的生物合成提早开始。

4.固定化细胞、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产酶的特点;(书本P54)

a)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的特点:

1)提高产酶率

2)可以反复使用或者连续使用较长时间

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

4)发酵稳定性好

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6)产品容易分离纯化

7)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

b)固定化原生质体的特点:

1)变包内产物为胞外产物

2)提高酶产率

3)稳定性较好

4)易于分离和纯化

5.植物细胞的特点,植物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及特征要求,如培养基特点及光照要求等。

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具体过程及操作要点。

植物细胞的特点:

植物细胞比微生物细胞大,体积比微生物细胞大103-106;

植物细胞生长速率和代谢速率比微生物低,生长周期长;

大多数植物细胞培养需要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植物细胞对剪切力敏感,对通风、搅拌的要求高。

植物细胞培养的工艺流程:

1)外植体的选择和培养

2)植物细胞的获取(直接分离法,酶解法,愈伤组织诱导法,原生质体法)

3)细胞培养(单倍体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固体培养,液体浅层培养,悬浮培养,固定化培养)

4)分离纯化

5)产物

工业化植物细胞培养系统主要有两大类:

悬浮细胞培养系统和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

植物细胞培养基的特点:

1)需要大量的无机盐:

除P、S、N、K、Na、Ca、Mg等大量元素(102~3×103mg/L)外,还需要Mn、Zn、Co、Mo、Cu、B、I等微量元素(10-2~30mg/L);

2)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如硫胺素、吡多素、烟酸、肌醇、生长素、分裂素;

3)氮源一般为无机氮源,可同化硝酸盐和铵盐;

4)碳源一般为蔗糖,浓度一般为2-5%

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

MS培养基。

植物细胞培养的工艺条件控制:

1)温度的控制:

室温25(20~35℃);

2)pH值的控制:

5.0-6.0;

3)溶解氧的控制:

需要一定的溶解氧,但要求低剪切力,通风和搅拌不能太强烈,以免破坏细胞。

4)光照控制:

光照对植物细胞的培养有重大影响。

大多数植物细胞的生长以及次级代谢物的生产要求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并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些植物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却受到光的抑制。

因此应当根据植物细胞的特性以及目标次级代谢物的种类不同,进行光照的调节控制。

5)前体的添加:

添加前体能提高次级代谢物的产量,如苯丙氨酸的添加能促进辣椒细胞生产辣椒胺的产率。

6)刺激剂的应用:

常用刺激剂有微生物细胞碎片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微生物胞外酶。

6.动物细胞的特点,动物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及其特殊性,动物细胞的器壁依赖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特点。

动物细胞的特性: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适应环境能力差;

动物细胞的体积大,稍小于植物细胞;

大部分细胞具有群体效应、锚地依赖性、接触抑制性;

动物细胞的营养要求较为复杂。

动物细胞培养特点与培养方式:

动物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倍增时间15~100小时;

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抗生素;

动物细胞由于无细胞壁,对剪切力敏感,必须严格控制培养控制条件;

大多数动物细胞具有锚地依赖性,适宜采用贴壁培养;部分细胞(如来自血液、淋巴组织的细胞、肿瘤和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悬浮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基成分较复杂、产品分离纯化过程繁杂,成本较高;

原代细胞培养50代后会退化死亡,需要重新分离;

细胞贴壁:

培养贴附性细胞时,细胞要能贴附于底物上才能生长繁殖。

动物细胞培养方式:

悬浮培养(非锚地依赖性细胞)

固定化细胞培养(吸附法和包埋法)

贴壁培养(锚地依赖性细胞)(滚瓶培养,微载体系统)

动物细胞培养基的组成:

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葡萄糖、激素、生长因子。

特殊成分为血清,常用小牛血清,添加血清有助于细胞贴壁和生长。

细胞培养的环境要求:

支持物:

玻璃、塑料、微载体。

气体交换:

大气氧含量,一般不需特别调整。

二氧化碳调整到5%。

培养温度:

确定最佳温度考虑动物体温、细胞所在身体部位、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细胞耐冷不耐热。

动物细胞培养工艺控制:

温度的控制:

36.5±0.25℃;

pH值的控制:

pH7.0-7.6;

渗透压控制:

动物细胞培养液应当与细胞内的渗透压处于等渗状态,一般控制在700~850kPa范围内;

溶解氧的控制:

通过通入混合气体的量及其比例的方法进行调节控制,其中二氧化碳兼有供养和调节pH值的双重作用。

7.蛋白类的酶提取过程,适用于酶蛋白分离的各种提取方法之分离原理等。

如何保持分离过程中酶的活性?

1)细胞破碎:

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酶促破碎法。

2)提取:

盐溶液提取、酸溶液提取、碱溶液提取、有机溶剂提取。

控制pH和温度,防止酶失活,也可加入保护剂,如与酶作用的底物、辅酶、某些抗氧化剂等。

3)沉淀分离:

盐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复合沉淀、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4)离心分离:

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密梯度离心。

5)过滤与膜分离

6)层析分离:

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层析聚焦。

7)电泳分离:

纸电泳、薄层电泳、薄膜电泳、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

8)萃取分离:

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反胶束萃取。

9)结晶:

盐析结晶法、有机溶剂结晶、透析平衡结晶、等电点结晶法。

10)浓缩与干燥:

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气流干燥、吸附干燥。

8.酶的改造方法:

物理、化学、生物和人工模拟方法。

9.酶分子修饰的主要方法和酶修饰的三种作用。

a)方法: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大分子结合修饰、侧链基团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核苷酸链剪切修饰、氨基酸置换修饰、核苷酸置换修饰、物理修饰。

b)作用:

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增强酶的稳定性、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

10.大分子结合修饰(PEG修饰)、侧链基团修饰、氨基酸置换修饰等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a)大分子结合修饰(PEG修饰)

原理:

采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的侧链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

过程:

修饰剂的选择、修饰剂的活化、修饰、分离。

b)侧链基团修饰

原理:

利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的侧链基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

过程:

c)氨基酸置换修饰

原理:

酶分子肽链上的某一个氨基酸置换成另一个氨基酸,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

过程:

定点突变:

新的酶分子的结构设计、突变基因碱基序列的确定、突变基因的获得、新酶的获得。

11.酶的生物法改造(定点突变和定向进化);酶定向进化的基本概念及过程,基因突变方法,筛选的方法;

a)酶定向进化基本概念:

酶定向进化是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在体外进行酶基因的人工随机突变,建立突变基因文库,在人工控制条件的特殊环境下,定向选择得到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的技术过程。

b)酶定向进化过程:

选择酶基因、随机突变、构建基因突变文库、筛选正突变基因、反复进行。

c)基因突变方法:

易错PCR技术、基因重排技术、基因家族重排技术。

d)突变基因的筛选:

平板筛选法、荧光筛选法、噬菌体表面展示法、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法。

12.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其特点比较,主要是四种基本固定化方法的特点及其比较;酶固定化的优势与性质变化(活性、稳定性和连续使用)

1)吸附法: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其固定化的方法。

特点:

固定化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但结合力弱,酶容易脱落,应用有限制。

2)包埋法:

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多孔载体中的固定化方法。

3)结合法:

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使载体和酶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

4)交联法:

利用有双功能团或多功能团的试剂与酶分子之间进行分子交联的固定化方法。

酶固定化的优势:

1)酶的稳定性增加,减少温度、pH、有机溶剂和其他外界因素对酶的活力的影响,可以较长期的保持较高的酶活力

2)固定化酶可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提高酶的利用价值,降低生产成本。

3)固定化酶易和反应产物分开,有利于产物分离纯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固定化酶性质的变化:

1)活性:

酶活性下降,反应速度下降。

2)稳定性:

操作稳定性提高、贮存稳定性比游离酶大多数提高、热稳定性大多数升高,有些反而降低、分解酶的稳定性提高、变性剂的耐受力升高。

3)连续使用:

固定化酶可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提高酶的利用价值,降低生产成本。

13.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特点(吸附和包埋法);

吸附法的特点:

固定化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但结合力弱,酶容易脱落,应用有限制。

包埋固定化技术根据载体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半透膜包埋法两大类。

凝胶包埋法:

1)聚丙烯酰胺包埋特点:

固定化细胞机械强度高,但聚合过程中交联剂对细胞有毒和影响最终产品,应用得到限制。

2)海藻酸胶包埋特点:

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对活细胞损伤小,适合多种细胞的固定化。

但固定化后,机械强度不高,并且在有机酸根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溶胀。

3)琼脂凝胶包埋法特点:

琼脂凝胶的机械强度较差,氧气、底物和产物的扩散困难,故其使用受到限制。

4)角叉菜胶包埋法特点:

操作简便、对酶、细胞核原生质体无毒害。

通透性能较好,是一种良好的固定化载体。

在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菌体方面广泛应用。

5)明胶包埋法不适用于蛋白酶及产生蛋白酶的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固定化。

6)光交联树脂包埋法特点:

光交联树脂的强度高,可连续使用较长时间;用紫外光照射几分钟可完成固定化,时间短,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

半透膜包埋法:

适用于底物和产物都是小分子物质的酶的固定化。

14.酶的人工模拟概况,抗体酶的概念和基本制备过程

a)模拟酶:

利用化学、生物的方法设计和合成的具有催化功能的非蛋白分子和蛋白分子。

b)抗体酶:

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c)基本制备过程:

过渡状态类似物(半抗原)的构建;抗原的制备;应用单克隆抗体筛选技术制备抗体酶。

15.非水相酶促反应的种类(有机相、超临界流体、气相、离子液体等)

a)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适用于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中之一为疏水性物质的酶催化作用。

酶在有机介质中由于能够基本保持其完整的结构和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所以能够发挥其催化功能。

b)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适用于底物是气体或者能够转化为气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由于气体介质的密度低,扩散容易,因此酶在气相中的催化作用与在水溶液中的催化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c)超临界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超临界流体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和压力超过某物质超临界点的流体。

d)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离子液中进行的催化作用。

离子液(ionicliquids)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挥发性低、稳定性好。

酶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

16.水和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必需水概念、水含量的控制、溶剂极性系数、溶剂的选择等;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特性变化。

a)水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有机介质中的水含量多少对酶的空间构象、酶的催化活性、酶的稳定性、酶的催化反应速度等都有密切关系,水还与酶催化作用的底物和反应产物的溶解度有关。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在有机溶剂中,酶分子不能直接溶解,而是悬浮在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

根据酶分子的特性和有机溶剂的特性的不同,保持其空间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也有所差别。

b)必需水:

维持酶分子完整的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量。

c)水含量的控制:

非水相酶催化反应过程中,如脂肪酶拆分手性仲醇反应过程中添加分子筛控制水含量;有机相中酶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中加入糖类化合物(酶量的5%)控制水含量。

d)溶剂及反应体系的选择:

水溶性有机溶剂:

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甘油、丙酮、乙晴等

水不溶性有机溶剂:

石油醚、己烷、庚烷、苯、甲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戊醚等

1)有机溶剂与反应的匹配性(即相容性)(包括反应产物与溶剂的匹配性,极性产物倾向于保留在酶附近,可能引起产物抑制或不必要的副反应发生)

2)例:

对于酶促糖改性而言,使用疏水性的,与水不互溶的溶剂是不现实的,因为不溶性底物和不溶性的酶之间无相互作用,必须用亲水性的溶剂(如吡啶或二甲基甲酰胺)。

3)溶剂必须对于该主反应是惰性的制剂

4)例:

酯基转移反应涉及到醇对于酯的亲核攻击而产生另一种酯,如果溶剂也是酯,就会生成以溶剂为基础的酯,如果溶剂是醇,也会得到类似结果。

5)其他因素

6)溶剂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毒性、废物处理和成本等(溶剂因底物而宜)。

溶剂参数lgP:

即一种溶剂在正辛烷/水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常用对数值,它能直接反映溶剂的疏水性。

(2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特性变化。

酶在有机介质中起催化作用时,由于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水有很大差别,对酶的表面结构、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和底物性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显示出与水相介质中不同的催化特性。

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键选择性、热稳定性。

17.酶反应器的类型(按照操作方式、酶的使用形式分类)和混合方式、特点及选择,酶反应器的选择方法,酶反应器的设计主要步骤。

a)按操作方式区分:

分批式反应(batch)、连续式反应(continuous)、流加分批式反应(feedingbatch)。

b)按混合形式区分:

连续搅拌罐反应器(ContinuousStirredTankReactor,CSTR)、分批搅拌罐反应器(BatchStirredTankReactor,BSTR)

c)酶反应器的特点:

1)搅拌罐式反应器:

反应比较完全,反应条件容易调节控制。

2)填充床式反应器:

密度大,可以提高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在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3)流化床式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具有混合均匀,传质和传热效果好,温度和pH值的调节控制比较容易,不易堵塞,对粘度较大反应液也可进行催化反应。

4)鼓泡式反应器:

鼓泡式反应器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剪切力小,混合效果好,传质传热效率高,适合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5)膜反应器:

清洗比较困难。

d)酶反应器的选择方法:

i.根据酶应用型式选择:

在应用游离酶进行催化反应时,酶与底物均溶解在反应溶液中,通过互相作用,进行催化反应。

可以选用搅拌罐式反应器、膜反应器、鼓泡式反应器、喷射式反应器等。

1.对于有气体参与的酶反应,宜采用鼓泡式反应器。

(如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2.对于价格昂贵的酶,为便于回收,通常采用游离酶膜反应器(选择合适的截留分子量,实现酶回收和产物原位分离)

3.对于某些耐高温的酶,可以采用喷射式反应器(高温淀粉酶用于淀粉液化)

ii.根据酶反应动力学性质选择:

从混合程度分析:

搅拌罐式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混合效果好,填充床反应器和膜反应器混合效果差。

1.对于底物高浓度抑制的反应,可采用流加分批式搅拌反应器;对于底物抑制的固定化酶反应,可通过控制较低的底物浓度进行连续反应。

2.对于产物抑制的反应,可以采用填充床式反应器(固定化酶)和膜反应器(酶)

iii.根据底物产物的理化性质选择:

底物和产物分子量较大时,一般不采用膜反应器;

1.底物和产物溶解度较低或粘度较“高时,应选择搅拌罐式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一般不采用填充床或膜反应器

2.反应底物为气体时,采用鼓泡式反应器;

3.反应需要小分子物质作为辅酶时,不采用膜反应器;

e)酶反应器的设计步骤:

1)确定酶反应器的类型。

2)确定反应器的制造材料。

3)进行热量衡算。

4)进行物料衡算。

18.酶的应用: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归纳。

1)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制药

例: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检测葡萄糖的含量,进行糖尿病诊断。

例:

青霉素酰化酶制造半合成抗生素

2)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食品保鲜、加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增强或者改善食品的风味和品质等

例:

葡萄糖异构酶催化葡萄糖异构化生产果葡糖浆

3)在轻工、化工方面的应用:

用酶进行原料处理、用酶生产各种轻工、化工产品、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

例:

氨基酰化酶拆分DL-酰基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4)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环境检测、废水处理、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

例:

β-葡聚糖苷酸酶监测大肠杆菌污染

5)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除去细胞壁,大分子切割、分子拼接。

例:

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

蛋白酶消炎的机理:

它能分解一些蛋白质和多肽,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