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157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话题,选编了3篇课文。

《儿童和平条约》关注的是全世界儿童的共同愿望------希望和平。

《太阳,您好》关注的是全世界儿童的日常生活,关注的是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检阅》关注的是残疾儿童的权利,他们有权享受平等的待遇,不应该岐视他们,尤其是不应该把他们排斥在重大的活动之外。

2、古诗诵读《初秋行圃》关注的是古代儿童的生活。

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初秋在园子里捕蝉的趣事。

3、《语文乐园》在“我来试试”这个板块中,安排了以下训练:

“读一读”积累成语,积累单音节词组成的成语。

“认一认,读一读”将上题中的成语,按照单音节字扩展开来,分类积累成语。

“写一写,背一背”中,还要积累3条古代格言。

“探究与发现”则是通过读成语故事《同舟共济》,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化敌为友。

“读一读,说一说”则是对单元主题的条理分明,通过说,多角度表达对和平和平等的向往。

4、“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阻打鸟”。

这个话题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5、习作是《写写我自己》,也可以叫做《给自己画个像》。

写这样的作文的确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6、“综合实践活动”,是开个“语文真有趣”交流会,感受语文带给我们的快乐。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6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关注儿童的理想、愿望、兴趣、爱好,关注儿童的权益,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6、写一篇作文:

写写我自己。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激发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为和平出一份力。

单元重难点:

1、会认26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单元的课时安排:

课序

课题

课时

1

儿童和平条约

2

2

太阳,你好

2

3

检阅

2

诗词诵读《初秋行圃》

1

语文乐园

(二)

2

口语交际

1

习作写写我自己

2

4儿童和平条约

新授课第1、2课时

共享预案(主备:

冯娜)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5个生字和生词,会认3个生字,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知道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中感悟世界。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板书:

条约)同学们,你们知道“条约”吗?

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条约”的了解。

  2、解释“条约”:

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有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文书。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趣的条约:

儿童和平条约。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

  

(1)儿童和平条约和其它条约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儿童和平条约签定的原因和时间?

  1986年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

这一年,全世界围绕“和平”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其中之一就是签定一项公约——“儿童和平条约”。

同年9月全世界儿童聚集在美国,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在条约上签字。

代表中国在条约上签字的是11岁的小学生刘玉玲。

  (3)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

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带着我们的好奇心走进课文。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小组内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注意:

多音字“给”在本课的读音。

  5、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

要求:

边读边想,条约有些什么内容?

  

(2)组内交流。

要求:

试着关上书说一说。

  (3)指导学生概括条约内容:

向往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创造和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1——4自然段)向往和平

  (5——9自然段)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第10自然段)创造和平

  2、交流:

儿童和平条约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童共同的心声,这心声是什么?

(相机板书:

和平)

  3、过渡:

我们初读课文便读出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

如果再走进条约,细细品味,我们还能够体会出条约蕴涵的那份执着以及儿童维护和平的决心。

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条约。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自由识记、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课,知道了全世界儿童的共同心声:

希望世界和平!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儿童和平条约》,去体会条约背后蕴涵的那份执着与真情。

  二、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1、学习1——4自然段:

向往和平

  

(1)过渡:

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题;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作为“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

  

(2)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机出示句子:

“我们要消灭一切!

”鼓励学生质疑:

“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读1——4自然段,勾画相应词语,小组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5)拓展想象:

除了“战争”、“破坏”、“憎恨”等词语,“这一切”还可能指的是什么?

(一切与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

  (7)播放音像画面,教师激情渲染战乱场面:

战火硝烟,肆意弥漫,无数轰炸机从人们的家园上空飞过,转眼间,城市变为废墟,到处是哭泣和呼喊,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漠、恐惧和憎恨。

多少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多少亲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

看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你在想什么?

想说点什么?

(消灭“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读。

可以引读。

2、学习5——9自然段:

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1)过渡:

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切换画面,用心发现和平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吧。

  

(2)读5——9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

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我们是怎么做的?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4)我们将共享富饶的大地、保卫美丽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洁净,这既是和平世界给予我们的恩惠,更是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带上我们的这份责任心齐读5——9自然段。

  (5)拓展联想:

除了人类这些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和平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拥有什么?

又会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

仿说句子:

(谁)给予我们(什么)———我们将(怎样做)

  3、学习第10自然段:

创造和平

  

(1)承上启下:

没有战争,处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世界啊!

人们的生活幸福而舒适,心情开朗而豁达。

让我们为了和平、为了现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2)自由读第10自然段。

思考:

我们不仅有享有和平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创造和平的义务和责任,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只有我们共同携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让我们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响我们的和平口号吧!

齐读第10段。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过渡: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请同学来说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小组合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作业设计:

1、书写小字。

背诵课文。

2、完成《长江作业》

3、搜集一些有关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或者办成小报。

板书设计:

5、太阳,你好!

新授课第1、2课时

共享预案(主备:

冯娜)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融化、哗哗、流淌、山巅、滋润、寄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6自然段。

3、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文内容,能从文章中体会到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文章中体会到太阳最爱小朋友,并能向太阳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受太阳的平等和博爱。

2、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读中品味语句,体会太阳最爱小朋友。

进一步认识排比句和拟人句,体会这样的语句的优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

同学们,谁在向我们微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太阳打个招呼。

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你认识到哪些字词?

你是怎么认识的?

组词

3、把这些字再带到课文里还会读吗?

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文,正音。

5、再次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指导述说要简要)

6、质疑: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呢?

(太阳知道了些什么?

为什么说太阳最爱我们?

“当阳光滋润了鸟儿的歌喉,鸟儿就把自己满心的爱,都注入赞美大自然的歌唱。

”“因为他知道在小朋友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理想和希望。

”)

三、感悟品味:

1、太阳知道了些什么?

你从哪里感受它很爱孩子们?

2、结合学生的表述指导朗读,加强感情的渲染。

3、选择合作伙伴和喜欢的朗读形式读。

(也可师生合作)

4、质疑:

“当阳光和温暖滋润了鸟儿的歌喉,他们把自己满心的爱都注入了赞美大自然的歌唱。

”(①鼓励学生自己读书解决这句话在讲什么?

②倾听鸟叫声,说说你听到小鸟在唱什么?

5、太阳最爱小朋友,你能对太阳说几句问候和感谢的话吗?

四:

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最了解我们,他知道我们的希望,知道我们的理想。

二、细读品味: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太阳很爱我们?

1读好“你好,太阳”。

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2倾听太阳的话。

三、引读背诵。

 在基本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以后,可以用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背诵的规律,提高背诵的效率。

如:

师:

太阳在天上行走,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了,他听说的故事最多了,他知道的事情最多了。

他知道小朋友喜欢到河边游玩,

生:

就发出光,送来温暖,叫草木苏醒、发芽,让大地铺满了绿,活跃起新的生命。

师:

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到树林里游玩

…………

四、课堂拓展:

(1)小朋友还喜欢什么,把它画下来,写下来告诉太阳。

太阳知道小朋友们喜欢           ,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               。

(2)想象,说话练习。

(回顾全文,使精神和语言达到同构共生。

)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他在笑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太阳看到小朋友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人们的生活那么幸福,世界那么美好!

他怎能不高兴呢?

太阳永远永远地微笑着,行走在天上。

孩子们,让我们也跟太阳问声好!

作业设计:

1、书写小字

2、完成《长江作业》

3、小练笔,仿写课文其中一部分。

板书设计:

6检阅

新授课第1、2课时

共享预案(主备:

冯娜)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方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习过程的评价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

检阅  试问学生:

什么是“检阅”?

2.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

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

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并思考:

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

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

(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

好。

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

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

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

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

(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

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

(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

好!

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

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

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

为什么观众还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走进儿童队员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

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

(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

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

(出示:

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

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

(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

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五、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

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

作业设计:

1、书写小字

2、完成《长江作业》

3、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初秋行圃

新授课第1课时

共享预案(主备:

冯娜)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读1个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1、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初秋行圃》。

3、理解诗句。

【过程与方法】:

讨论、观察、诵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能通顺流利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教学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

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

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

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

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

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

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

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

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

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

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

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

(提示:

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师:

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

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

谁再来读。

  生读。

  师:

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

谁再读?

  生读。

  师:

哦!

多美的景致!

多热闹的黄昏!

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

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

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

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

近在咫尺——,寻到旁边——。

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

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

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

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

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

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七、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

读通、读顺诗句。

  译:

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

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

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