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2051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docx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可编辑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议书XX工程咨询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311项目名称312项目地点313承建单位概况314项目背景315项目建设预期目标816项目主要经济指标10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21我国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的必要性1022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现状1224建设国家级低碳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的现实意义2226项目单位优势分析23第三章市场分析与运作战略2531项目市场分析2532市场预测2833项目运作com功能定位com建设条件com运作方式34第五章项目建设周期4851建设进度规划4852项目开发步骤48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49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49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50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064治理环境的方案5165环境保护投资估算52第七章项目组织5271项目组织机构5272项目管理53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481总投资估算5482资金筹措55第1页共65页第九章效益分析5691投入产出分析5692社会效益分析5993受益对象分析59第十章投资风险与防范策略61101政策风险及防范61102市场风险及防范61103资金风险及防范61104管理风险及防范62105技术风险及防范62106人才风险及防范62107聚集风险及防范63第十一章结论63第2页共65页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营口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12项目地点营口低碳生态科技产业园位于渤海明珠之称的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位于营口市的新城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未来将成为大型的临港生态产业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滨海新区营口市是全国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位于中国辽宁省南部渤海辽东湾东北岸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辽东半岛经济区的结合部距沈阳大连分别为145公里和175公里13承建单位概况营口华科世博低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主营业务为园区开发高科技投资创业投资参股孵化基金管理等14项目背景近年来反常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灾害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人类推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观念过多地使用化石高碳能源所造成的结果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第3页共65页高碳排全球平均气温放使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北半球积雪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及经济结构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正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外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有哪些特征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深入地认识我国促进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一国外提出低碳经济的背景与特征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1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2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保持发达国家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重化工产业的能源强度是服务业的三倍多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第4页共65页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3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还可以开采利用较长时间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海水中的氢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未来资源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国外提出低碳经济的背景1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2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动力的发展阶段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索出的一条新路3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Concep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济的内在要求在上述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变革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盟国家大多将第5页共65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扶持重点相应的产业成为快速增长的产业综上低碳经济应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国家的淹没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低碳经济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环境挑战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要对抗全球变暖就要各国共同行动就要从根本上大幅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于是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有1的GDP投入用以节能减排将来每年就可以减少5至20的GDP损失三低碳城市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这种城市模式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第6页共65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和包容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本次大会虽未达成共识但低碳仍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基本框架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1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3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4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5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五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的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第7页共65页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全球各个国家对于低碳减排都作出了承诺并纷纷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因此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题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被誉为人类第四次低碳革命欧美等国家已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六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已提出发展低碳经济问题以相关指标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引导型指标理由有三一是我国要用先进理念引导发展而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自九五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以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部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统计考核指标特别是缺乏对执行情况的监督三是从国情出发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目前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应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15项目建设预期目标一示范性将本项目建设为以低碳节能与环保产品研发生产低碳技术应用推广低碳交易节能减排展览展示等低碳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为一体成为中国低碳建筑节能产业示范基地二指导性项目建设成功后可在全国其它地区乃至世界其它地区具有指导性独特的低碳产业聚集优势和形成成熟的发展思路除了本身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其强势的竞争力优良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先进的科技成果等都是可以异地复制和推广真正具有产业基地的指导功能三系统性涵盖低碳节能产业大部分内容拟建三大板块具第8页共65页体如下图四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产品的不断研发服务手段的不断提高低碳产业发展的水准将不断提升领域将不断拓展用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看项目的建成要始终能够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低碳节能观念引领低碳产业的提升凸显低碳节能环保科技和规模集聚优势显示其可持续发展性五效益性预期经济目标到2019年完成生产总值1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20亿元用低碳高新技术生产的产品产值达50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3家超20亿元的企业1家低碳节能产业化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业园区的整体规模居行业内第一位科技水平居领先地位第9页共65页16项目主要经济指标项目总用地4816公顷其中低碳科技园区4公顷低碳产业示范区3216公顷低碳建筑示范区12公顷总建筑面积6138万㎡总投资2651亿元不含设备投入建成后引进低碳龙头企业20家生产加工型企业60家服务配套企业20家低碳研究咨询机构10家低碳技术教育培训机构3家仓储物流公司3家碳排放交易所1家星级酒店1家到2015年可创产值624亿元年新增税收206亿元左右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年新增流动人口25万人次以上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我国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的必要性随着哥本哈根会议落下帷幕正如会前预期节能减排目标让各国激烈交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会议在争执与较量中让全世界更多关注低碳的重要性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有望成为世界全面向低碳时代转型的历史转折点从长远来看可持续的低碳和绿色经济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0页共65页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四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积极推动的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这表明国家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信号将成为引导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低碳经济将带来重要商机抓住这个商机就将占领未来世界经济的桥头堡二低碳经济助推产业升级上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80的污染是由工业化国家上百年过度排放造成的但他们目前基本渡过了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阶段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其中征收特别关税条款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征收关税上述报告中指出中国去年对美出口机电产品总额达15286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60如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出口产品带来严重影响此举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使中国外贸出口雪上加霜当今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裁也越来越隐蔽如今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高能耗第11页共65页类的现在要更关注出口商品的转型否则中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就无法解决也将会越来越多受到碳关税之类的压力发展低碳经济还有来自我国经济内部结构调整的动力近日各部委反复强调要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结构调整另外我国经济的支柱目前都是高能耗的产业经济发展对高能耗资源依赖很高专家称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寻找新的有别于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助力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三我国碳交易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框架机制下近年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从2004年的377亿欧元激增到2008年的910亿欧元据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达到1400亿欧元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对于中国而言在碳交易及其衍生金融市场方面前景广阔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尽管增长潜力巨大碳交易将成为国际市场下一轮最大的热点但是现在排放的仅一部分被法律约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资源国家在碳交易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12年仅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中国就有望获得18亿吨的碳交易份额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2776万元的价格买下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叫卖的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2008年底运营中产生的碳排放这是中国国内第一单自愿碳减排交易天平保险也成为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此次交易具有开创性意义未来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的竞争谁能超前做出部署就将在未来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碳交易市场有望奏响低碳经济的前奏曲22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现状一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低碳能源的条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又增加了我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在《联合国第12页共65页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我国资源供应和排放权难以保证二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的生产和消费部分来自水泥生产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钢铁水泥等产品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投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中国的巨大需求因此降低其碳强度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三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虽然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拿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我国要自主开发技术等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我国加大投入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近年来我国低碳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2008年底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2010年中国也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高度重视和发展低碳技术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将成为较长时期内不可或缺的主题尤其是在未第13页共65页来几年我们的目光将会持续被气候减排低碳所吸引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22低碳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如下1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6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我国低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3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4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扶持力度5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7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8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9加强国际合作研发形成低碳技术体系10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和公众的认知水平一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制定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我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三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第14页共65页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四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尽管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完成工业化但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也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六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鼓励使用自行车城铁轻轨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减少不必要出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七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第15页共65页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