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177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x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

引言:

纵观品德课堂,让我们明白品德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

它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动另一个灵魂。

”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活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性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会流光溢彩!

一、课程的认识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它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和基础性。

该课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使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学习。

课程的目标:

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课程类型:

活动型综合课程。

二、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即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这个面上选择几个主要因素来组织教学内容。

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

综合性:

(1)教材的综合性。

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

(2)教学方法是综合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象、看投影、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每一课时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开放性:

(1)教材内容的选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便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的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开阔视野,深化其生活和情感体验

(2)各学习主题的设计,从学生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和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调动已有经验、丰富其认知、情感和体验。

情感性: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2)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3)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三、教材的呈现特征

教材每单元下设若干(3-5)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

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

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

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人物:

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提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问,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

对话内容大多采集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对话,让学生直面教材,成为教材情境中的人物,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学会“照镜子”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是否正确。

图片:

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

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

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作品空白框:

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四、教材的主要目标

本册教材由5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单元“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树立主人翁意识;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引导学生明白合理消费的意义,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活、调查身边的现象,形成基本的善恶美丑的是非观;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侯”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五、各单元的具体操作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方案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

2.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自信,帮助学生锻炼意志、培养毅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前准备:

主题一:

教师准备:

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

搜集相关名言。

主题二:

教师准备:

两套活动表格、书法条幅。

学生准备:

学生照片、搜集有关坚持不懈的成功的故事、资料。

主题三:

教师准备:

脸谱图、一枚红色戒指

学生准备:

一面小镜子、万花筒、小笔记本

三.活动设计: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一)、讲故事,悟道理

1.请学生观看图片,并讲故事。

2.学生讨论:

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3.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4.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开展活动,启发学生

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那个小姑娘想想其它的办法。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三)、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

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主题二成功一定有方法

(一)、引导寻找自信的方法

1.方法一,自信从点滴做起。

2.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3.方法二:

自信就是勇于改变自己。

4.活动:

列出自己面对面的问题,谈谈你曾经想过什么办法进行改变,效果怎么样?

5.方法三:

自信就是相信梦想,马上行动,尽力做好每件事。

(二)、继续按照三个表格的内容完成对自己的反省、总结,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成长档案”里面去。

(三)、找榜样

1.师出示资料,包括曹雪芹、李时珍、徐霞客、司马迁等著名人士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背景故事。

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

生补充资料。

2.说说我们身边坚持做事的榜样(比如坚持学骑自行车、学习乐器、绘画、书法、体育项目等。

师采访学生:

你在坚持做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过因为太苦了,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3.总结:

有时候,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四)、立刻动起来

1.参加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如体育锻炼、写日记、参加公益劳动等,锻炼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

2.分组写活动计划,读给大家听。

主题三每天都有好心情

(一)、学说“对不起”。

1.师举例,学生学着处理不愉快的事。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二)、当当小医生

生气的时候怎么办?

请你当小医生,给“生气”这个病开个处方吧!

学生开处方。

(三)、培育心中快乐的小花

1.教师:

你能用快乐的心情看待并不值得高兴的事吗?

试试看。

2.课件出现三组活动图:

我们换换想法,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秋游时,还没到目的地,我的水只有半瓶了。

我的纽扣扣错了,多难为情呀!

我参加长跑得了第二名。

(四)、交流

1.画一张自己开心的笑脸。

2.写下鼓励自己的话。

3.记下令自己高兴的事。

4.把以上的内容或更多的内容做成“开心卡片”,数量多了,开心多了,我们还把它编成一本“开心日历”。

四.实践运用:

(一)知识要点

1.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了解改变自己的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提高适应能力。

3.做一个做事有目标、做事坚持不懈的人。

(二)实践活动

1.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做。

2.按照三个表格的内容完成对自己的反省、总结,把它们收集到自己的“成长档案”里面去。

3.给自己建立个“成功档案”,要求每实现一个目标,就把它记下来。

4.对着镜子说话,把生气的事说出来。

5.做一本“开心日历”,把它挂起来,常常看一看。

 

方案

(二)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自己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记录下来。

活动设计:

一、困难试试试

1.师: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体力大测验。

请听游戏规则:

①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半蹲成坐的姿势;②抬头挺胸,两臂前平举,脚跟着地;③动作要标准,坚持不住请回座位;④不出声,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2.请全体同学起立,站在两行座位之间,前后空开一个手臂的距离,由组长担任裁判,开始蹲马步。

3.为裁判员一致公认动作标准、坚持到底的同学颁发最佳体力奖。

采访部分学生:

在游戏中,你们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

困难)遇到这些困难,你们是怎样做的?

你取得胜利了吗?

4.小结: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困难。

不同的是,有的人轻易就被困难打倒,有的人却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困难到底是什么呢?

导入课题,板书:

是什么

二、困难搜搜搜

1、课件出示文中几幅图,看图,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困难吗?

当时是怎么想的?

2、面对困难,要么被它吓倒,要么迎难而上。

“困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

3、小组交流:

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

4、全班交流:

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困难,教师随即将学生罗列的困难输入电脑。

师:

大家遇到的困难还挺多的,你们是怎么面对这些困难的呢?

有谁战胜了困难吗?

以“怕写作文”为例,请学生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方法和体会。

师:

同学们,克服困难是有方法的,战胜困难是快乐的。

你们敢不敢和困难较量一番?

(板书:

向困难)有信心的人,一起来说——向困难挑战(生齐读)。

三、困难和勇士

1、阅读故事《小英雄邓清清》。

2、畅所欲言:

战胜困难的办法是什么?

(勇气和智慧)

3、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四、困难再体验

1.师:

上课开始,我们一起做了小游戏,有的同学暂时失败了,想不想再来挑战一回?

提醒大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2.学生第二次蹲马步,老师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3.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刚才有很多同学能坚持得更久了,能谈谈你们的收获吗?

实践运用:

一、识记:

1、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2、生活中常有困难和艰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坚强面对。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拓展运用:

向困难挑战

1、想一想:

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情?

2、体验:

不敢当众发言、唱歌;就要经常锻炼,克服胆怯心理,没有独自洗过碗或不愿做家务;就要去尝试,体会劳动的乐趣。

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

1.遇到挫折不要屈服,而要善于吸取教训,从失败中奋起,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挑战;

2.初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能够经受挫折考验的健康心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心理测试的问卷(每人一份)。

2.学生准备好名人、伟人战胜挫折,并最终取得成就的事例,写几句感想,办个小展览。

3.师生共同收集同学中能够在挫折中奋起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活动过程

一、你摔过跤吗?

1.小调查:

(1)请摔过跤的同学站起来;

(2)谁摔跤后会一直躺在原地不动吗?

(3)谁能说说摔跤的滋味呢?

2.揭题:

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走一条平坦的路,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顺境,就会有逆境。

有人说,挫折是人人有份的“快餐”,也就是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失败,乃至遭受不幸。

这时候,你是被挫折吓倒,一蹶不振,还是以顽强的意志走向成功呢?

对,我们应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板书课题:

我也失败过)

二、故事会

(一)老师讲故事。

1.师:

挫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

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请听这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

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一直学习成绩不错。

有一次考试,他却意外地没有考好,怕回家被妈妈责打,也怕被同学嘲笑,竟准备上吊自杀,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才保住了生命。

故事二:

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还顽强地与死神博斗,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接受化疗。

更感人的是,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化疗,其他时间坚持上学,而且学习成绩良好。

2.讨论:

你赞成哪个男孩的做法?

为什么?

3.小结:

这是两份截然不同的人生答卷!

前者,在小小挫折面前,主动地放弃了生的机会,何等脆弱!

后者,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仍然努力奋发向上,是何等的刚强!

这两份答卷给我们提出了同一个问题:

当我们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二)名人故事。

1.师:

有许多名人的故事可以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出示“名人档案”)谁来说说他们的故事,说说他们是怎样挑战挫折与失败,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2.学生讲故事。

3.师:

请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故事园地里的哪位名人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三)凡人故事。

1.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在挫折中奋起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2.读读小雪的故事,想一想:

小雪怎样做才能继续获得成功?

续说故事

(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既然挫折已成为现实,我们就要承认它和勇敢地对待它,而且要向它挑战。

(2)遇到挫折后悲观失望、自怨自艾是没有作用的,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重新起步。

(3)摔了跟头之后,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为什么摔倒,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这是失败给你的最好礼物。

三、心理小测试

1.老师发放测试纸,请学生独立完成心理小测试:

你害怕失败吗?

(测试内容见资源搜索)

2.请不怕失败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经验,给同学们送上一句忠告。

3.同桌交流自己的测试结果,互相鼓励。

4.老师收集测试表,选取重点对象(盲目乐观和耐挫能力差两种典型)准备课后辅导。

四、小小辩论赛

1.理解“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含义: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

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出处为《旧唐书·裴度传》:

“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

2.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

既然不要不失败看得太重,是不是失败了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呢?

通过举例子、摆事实,引导学生体会盲目乐观的后果,知道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实践运用:

一、识记:

1、失败也是很重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2、失败是成功的阶梯。

如果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做法,就能走向成功。

3、胜败乃兵家常事。

二、综合运用:

1、爱迪生“没有一千次的失败,就没有一千零一次的成功”。

开展名人故事会。

2、活动交流:

自己上了这一课的感受。

 

主题二成功一定有办法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自信,从而通过积极的努力,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勇敢地追求理想。

2、通过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锻炼意志、培养毅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做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自己喝彩

教学目标

1.知道自信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2.了解改变自己的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提高适应能力。

3.相信自己,面对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自制小奖状

学生准备:

小结“向困难挑战”活动,要求以自己的行动收集见证者的一个赞美。

活动过程

一、“挑战困难”秀秀秀

1.师:

这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向困难挑战”的活动,大家都为自己制订了行动计划。

今天,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个风采展示的机会,请把你的尝试和收获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行动,展示自己收集的赞美。

老师带领大家用掌声为每一位发言者喝彩。

3.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彼此为对方签名、鼓励,见证彼此的进步,也可以提出进一步努力的建议。

各小组评出一名进步最大的“勇士”。

4.师生共同评选“勇士风采”奖,给最勇于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同学自制小奖状——全体同学和老师的签名。

二、“移山大法”练练练

1.师: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有些困难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尤其是如果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好像我们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你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2.学生交流感受,老师把典型事例板书在黑板上。

3.老师讲述“移山大法”的故事,引导讨论:

“移山大法”的秘诀是什么?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勇于改变自己,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

4.分小组展开讨论,为黑板上板书的典型事例寻找“移山大法”。

5.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活动,补充空白作品。

三、“梦想之旅”谈谈谈

1.读读教科书第8页小珊的故事,想一想: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

(2)你认为小珊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为什么?

2.师:

生活中难免会有困难,要实现一个远大的梦想更会困难重重。

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相信自己,脚踏实地地展开行动,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要预想到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得做好克服困难的打算。

现在,请你们拿出白纸,写下自己最大的梦想,预想一下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学生仿照小珊的作品,写下“我的梦想”和“我面对的困难”,并和好朋友交流,互相补充意见,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

4.指名读读自己的计划书,老师指导评议:

(1)你的梦想是空想吗?

(2)你预想的困难够充分吗?

(3)你的计划切实可行吗?

5.师小结,引导学生读读教科书第8主题词。

实践运用:

一、识记:

1、自信是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自信是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自信是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自信就是成功的起点。

2、只要心中有梦想,明天就充满希望。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为自己喝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综合运用;

我的成功档案

1.闭上眼睛,至少找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并对自己说:

“我能行!

2.如果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优点,可以请学生大声说出来;如果有人没找到,请其他同学帮他(她)找一找,并大声地鼓励他(她)。

3.完善自己的梦想计划,完成教科书第11页“我的成功档案”。

我坚持我成功

教学目标

1.体验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并获得成功的感受。

2.学会正确看待失败,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

课件、酸糖果、格言卡片(如:

成功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点点滴滴;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有决心不会成功,下决心也不会成功,唯有坚持决心才会成功;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一个人的态度,把人生的路分成两条,一条通向成功,一条通向失败等等)。

2.学生准备:

收集名人故事或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一个努力获取成功的故事;准备自己成功的作品,如书法、美术作品,荣誉证书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游戏小体验

1.老师把酸糖果当作圣诞礼物送给学生,请他们品尝,然后故作惊奇地说:

咦,大家怎么这样的表情啊,真奇怪!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感觉酸还不吐掉?

吃到最后是什么感觉?

活动二生活小故事

1.老师讲登山小故事:

投影出示山顶美景照片,学生欣赏。

2.师:

同学们,想想刚才吃糖的感受,再想想登山的体验,你想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们有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吗?

3.学生互动,说说自己的故事,老师随机引导他们拓宽思路,从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游戏等多方面来谈感受,并肯定他们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4.师:

听着大家的故事,我就想到了一幅有趣的漫画,名叫〈放弃与坚持〉。

看(投影展示漫画:

画上有一条路指向成功,路上有一条河,河水流成两个字:

放弃。

一个小男孩在河面前停住了,在河上还有一座桥,但是桥上有老虎、荆棘、蛇):

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放弃,这条河上有一座桥,它的名字叫坚持。

坚持就像一把金钥匙,能帮助我们开启成功之门。

今天,我们就来寻找这把金钥匙吧。

活动三我的成功档案

1.师:

有许多获得成功的人,他们都拥有这样的金钥匙。

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2.学生分别说说以“坚持”为主题的“名人故事”和“凡人故事”,展开故事擂台赛。

老师要求他们每说完一个故事,便小结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

3.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成功经历。

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荣誉证书,说说自己是怎样克服困难,坚持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

5.老师展示自己的成功档案,内容包括“最能激励自己的一句格言、一个名人故事和自己做得最成功的事情”:

我把它贴在自己床头,每当遇到困难,就用它来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千万不要放弃。

同学们课后也可以制作这样的成功档案,用来激励自己坚持梦想,不断进步。

实践运用:

一、识记:

1、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2、克服一次困难、实现一个目标,都是一次小小的成功。

二、综合运用:

帮帮忙热线

1.老师:

同学们,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

看,王亮和李晓芳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让我们看看吧!

(课件出示:

王亮说:

“我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怎么办?

”李晓芳说:

“我已经尽力做一件事情,却还是没有成果,应该继续坚持吗?

”)

2.引导学生为王亮和李晓芳出主意,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困难,写出诊断书:

前者应当有计划地锻炼自己的毅力,后者应当调整目标,改进方法。

3.请学生谈谈自己类似的困难,老师相机赠送名言卡片,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4.分组讨论,共同制订一个培养毅力的行动计划。

 

主题三:

每天都有好心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的情绪。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

对自己说不要紧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气情绪对人的行为的负面影响,学习简单的调节方法。

2.培养宽容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多谅解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灭火”漫画(或消防队员利用水来灭火的图片)。

2.学生准备:

编制故事短剧,请几名学生练习表演。

活动过程

一、生气的表现

1.师:

喜怒哀乐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情绪表现,其中怒的爆发力最强。

同学们,你们发怒的征兆是什么?

(大多数人有一两个特殊症状表明他在开始生气了。

2.请学生举手发言,并把他们所说的列举在黑板上。

(如肌肉紧张,诅咒,说放嗓门提高,狂暴的想法,面部习惯性神经痉挛,胃里发堵,皮肤潮红,失眠,头痛、头胀,歪曲的想法,呼吸急促,下颌紧张,感到头晕,心率加快,发热或发冷,握拳,摔打物品,猛烈关门,抓某人的胳膊等)

二、生气的后果

1.请学生讲一讲特别令自己生气的事情,说说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

老师注意不做评价,鼓励他们描述事实。

2.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事例,说说当自己发怒后,有没有立刻解决问题?

事情是变得更容易解决了,还是变得更糟了?

3.师:

既然生气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情绪能不能让我们好受一点?

(启发学生根据板书上的发怒征兆,体会生气对身体也有危害)

4.讲述以下故事,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故事里的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

你认为妈妈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下午,妈妈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整理花园。

妈妈回屋去拿水壶,准备给花浇水。

当她再走进花园的时候,却看见孩子把花都拔了出来,扔得满地都是,还在那儿看着自己一个劲地乐。

妈妈非常生气,这可是她辛辛苦苦培植了大半年的花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