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347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word同步测试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人教版)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肯尼迪执政D.克林顿执政

2.引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A.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

C.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

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彼此团结共同应对

4.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A.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B.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地健康发展

6.“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的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

”这说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超过了现实生活的需要

B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C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D广大民众满足现实生活,不想过多购置消费品

7.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首先表现为(   )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C市场萧条D产品过剩

8.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在经济上留给世人的深刻反思主要是

A、建立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的有效机制

B、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C、拥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

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10.与以往经济危机

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11.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C、1929年开始的危机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D、历次经济危机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12.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

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13.“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

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14.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涉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经济规律在起作用D.世界市场的作用

15.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

“妈妈,为什么不生火?

”“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为什么没有煤了呢?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

”“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B.许多部门的生产严重过剩

C.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16.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这是因为

①各国政府干预经济②国家间争夺世界市场

③各国政治丑闻迭出④各国加强对外掠夺

A.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17.折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

18.图改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19.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中对胡佛政策进行评价时说:

“在一个崩溃的时代中,仅仅亡羊补牢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以企业为主导,真正自由而无阻碍的市场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巴德主张自由放任B.罗斯巴德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C.罗斯巴德反对建立市场经济D.罗斯巴德反对胡佛的经济政策

21.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

D.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

23.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性漫画,漫画反映出的现象是

A.阶级矛盾激化B.贫富分化加剧

C.生产相对过剩D.股市投机严重

24.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

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B.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25.1825年英国发生了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总突加剧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26.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    )

A.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B.大量工人失业,破坏了消费能力     

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        D.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

27.几乎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我们可以直接解释1929—1933经济危机中的下列现象或措施

资本家把牛奶倒进污水沟也不贱卖

资本主义企业竞争无序

资本主义市场资源分配无序

股票价格大跌

A.

B.

C.

D.

28.美国曾经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它主要反映了

A.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给美国带来灾难

B.胡佛政府发出预警信号:

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纽约华尔街开始爆发

C.胡佛政府敲起警钟,开始对经济进行干预

D.美国人民对胡佛政府不满的情绪高涨

29.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1857年经济危机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A.促使社会矛盾激化B.首先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

C.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D.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30.某人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以下的参考书:

《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范围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31.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

       

①整顿银行,颁布《存款保险法》    ②实施“以工代赈”

③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          ④实施《社会保险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32.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

这说明胡佛政府

A.积极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

B.寄希望于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C.通过协调各部门企业活动,缓和社会矛盾

D.调节雇主与工人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

33.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

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34.1929年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股票由165美元上升剑258美元。

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A.社会财富再分配,缓解了社会矛盾B.社会财寓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来临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35.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36.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中不包括:

A阶级矛盾的激化B股票投机猖獗

C生产和销售额矛盾加剧D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37.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8.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转嫁危机的一种做法B.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C.导致国际贸易萎缩D.有利于迅速渡过危机

39.1933年,美国共产党人威廉·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共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

当时,全国失业工人甚至到苏联驻美使馆前排队领取签证。

当时的法国《时报》写道:

“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西方严重经济危机的鲜明对比

B.各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斗争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

C.斯大林模式是最有效的经济建设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普遍认可

40.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转引白《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

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

“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

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

五十九年(1720)规定:

“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

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

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

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承诺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同中国一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

他说:

“英国将继续在欧盟中坚持向中国贸易敞开怀抱的立场,不修建贸易壁垒。

”英中两国在卡梅伦访华期间签订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的新商务合同。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

并对这一政策作简要评价。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主张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4分)

4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

农民每收入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有人搞货币兑换了。

纽约的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等。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

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并存。

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出来的增长率是2.8%。

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

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的估计为1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

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多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大致相同。

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600多万;工会执行委员会估计,他们的成员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完全没有工作,另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交换的反常现象?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问题。

(2分)上述问题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6分)

(4)结合材料二、三的主要内容,说明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4分)

43.(19分)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局面,当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共同之处(4分)

 

材料二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国际社会历经数十年才逐步拆除。

(2)拆除各种贸易壁垒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1分)有什么意义?

(4分)

 

材料三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晚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经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这份计划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3)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为什么受到各方的批评?

(4分)

 

材料四200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国,中国怎么办?

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是中国就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

(6分)

 

44.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

在这些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得到了启迪与借鉴。

(12分)

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

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

-----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中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具体指什么?

(2分)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最终使美国社会摆脱了“痛苦”?

(2分)

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2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3)两段材料中的领导人改革导致的结果有何不同?

(4分)

45.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面对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质是什么?

它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模式?

(6分)

 

(3)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为什么会迅速漫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分)

46.(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以美为代表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

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

3%。

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

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

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

成天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二:

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

吉尔说“斯大林接手俄罗斯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四: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分)

 

(2)材料二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1分)分析列宁“退回”的原因(2分)

 

(3)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开创了什么经济建设模式?

(1分)举例说明这一体制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4)材料四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我国在一段时期内这种类似的“模式僵化了”产生怎样的危害?

(2分)

47.(20分)历史照片和第一手的文字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可以呈现历史的真实。

请阅读以下图片和文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发布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四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材料五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罗斯福(1936年)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4分)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

(3分)

(3)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为什么?

(3分)

(4)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4分)

(5)依据材料五及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