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149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贵阳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贵阳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近,科学家使用巨型计算机模拟后确认:

60个N原子可结合成空心、且类似于C60结构的N60分子。

下列关于对N60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N60分子中含有30个N2分子

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g

D.N60和N2混合形成混合物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金属生锈

B.石蜡熔化

C.燃放烟花

D.食物腐败

3.等质量的a和b两种金属(已知:

a和b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金属a一定可以把金属b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金属b所消耗盐酸的量一定比金属a多

③反应所放出的氢气的量:

金属b一定大于金属a

④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b一定大于金属a

⑤若金属b是铁,则金属a可能是锌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硝酸铵和苛性钠

B.用酚酞鉴别烧碱和纯碱

C.用看外观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火碱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5.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是金属元素

B.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g

D.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电子变成Mg2+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食盐水和CaCl2溶液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

B

制CuSO4溶液

铜粉和稀硫酸反应

C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D

除去Fe粉中的少量的CuSO4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8.模型认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A.

如图为

和CO的分子模型,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关系

B.

如图为燃烧的条件,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C.

物质分类

D.

 空气组成

9.在温室大棚内生产蔬菜或花卉的过程中,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CO2,其主要目的是

A.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的温度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D.避免棚内发生火灾

10.图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图示。

下列配制该溶液的正确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⑤④③②①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1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C.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2:

5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B.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3.生活和生产中以下说法或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B.洗洁精可以使油污溶于水形成溶液

C.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D.农业生产中,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4.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二、填空题

15.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资源与营养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________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酒精是可再生能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应用前景。

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NH3+3O2点燃 6H2O+2__________。

(2)水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天然降水中会溶解部分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气体。

因此正常雨水的pH___7(选填“>”或“=”或“<”)。

②天然水多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

(3)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

②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③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A溶液和蒸馏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溶液300g,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__g。

(4)①端午节吃粽子是很多地区的传统民俗。

制作粽子的原料有:

a.糯米、b.瘦肉、c.食盐等。

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在蒸馒头和炸油条时,下列物质既可以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氢钠

16.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

(2)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

___________;

(3)冷藏过的汽水,放在桌上一段时间,瓶壁上有一层水珠:

___________;

(4)可用来生产氮肥的是:

__________;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

1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现象蕴含着化学知识,请你填空。

(1)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2)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

由于氮气_____,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3)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洗涤油污,因为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作用。

(4)墙内开花墙外香,用分子观点解释其原因是_____。

(5)金属锌可以提取AgNO3废液中的银,这是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_____(填“强”或“弱”)。

18.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白糖     B汽油       C食盐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g。

②t1℃时,20g乙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甲=丙

19.下列是某同学写的六个化学方程式,其中完全正确的是_____:

①Mg+O2

MgO2

②C+O2

CO2↑

③2KClO3=2KCl+3O2↑

④S+O2

SO2

⑤HCl+Fe=FeCl2+H2

⑥Cu2(OH)2CO3

2CuO+H2O+CO2

三、实验题

20.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

若B处盛放木炭。

I.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II.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III.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II与III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

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

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成分探究:

小丽称取了m1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得到m2g黑色固体,经测定黑色固体为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则m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用m1表示)。

(4)《自然》杂志刊载了一种新的炼铁技术:

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另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该炼铁技术与上述炼铁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1.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uO、NH4Cl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水溶液显________。

(选填“酸性”、“碱性”、“中性”之一)

(2)写出步骤③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滤液E中一定存在酸根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4)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氢氧化钙[Ca(OH)2]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钙,主要流程如下:

(1)氢氧化钙[Ca(OH)2]的组成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

(2)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

CaO+CO2↑,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反应。

(4)消化池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O=Ca(OH)2,若56tCaO参加反应,可产生的Ca(OH)2质量为________t。

六、科学探究题

23.实验小组对教材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实验准备:

首先制取了干燥的

气体,然后根据反应:

,选择图(5)装置制取干燥的氮气,采用排

气体的方法收集氮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按图

(1)实验:

未放入热水之前红磷、白磷都不燃烧;放入热水中之后1号试管中红磷仍不燃烧,2号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将1号试管取出擦干外壁水分,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

(3)按图

(2)实验:

可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白磷都不燃烧。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

(4)按图(3)实验:

捏动气唧,向试管中通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停止通入空气,白磷不燃烧;通入的空气越多,白磷燃烧越剧烈。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

(5)按图(4)实验;可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点燃时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和黑色固体,振荡后瓶底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点燃的镁条在氮气中也继续燃烧,发出红光,产生淡黄色固体,振荡后瓶底溶液变红,并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

(6)根据探究结论,归纳上述探究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7)上述探究实验改进的优点是(至少回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对燃烧和灭火有哪些新认识?

_________。

24.小强想探究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用如图进行实验。

(1)小强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样品确已变质。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强想检验这瓶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请你在小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

七、综合题

25.已知:

①NaHCO3固体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②Na2CO3受热不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NaHCO3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俗称小苏打           B难溶于水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NaHCO3固体样品(只含Na2CO3杂质且分布均匀)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将5.0g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溶液的pH_____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5.0gNaHCO3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g,产生H2O的质量是_____g。

③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