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07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研究性学习教案

·1··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

①知识准备。

师:

能被2整除的数还可以怎样表述?

怎样检验一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

②心理准备。

创设情境,激起研究欲望。

师:

请每个同学随意写几个数,自己先检验一下能否被2整除,等会儿老师可以快速判断你报的数能否被2整除。

生1:

报数“367”,

师:

不能。

生2:

“684380”

师:

“能”。

……

学生很惊奇,

师:

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

第二步:

研究性学习过程

①准备研究数据。

师:

要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应准备怎样的数据?

生3:

“都是2的倍数。

生4:

“数据要多一些。

生5:

“排列最好有顺序,比较容易观察。

……

②先个体观察,后小组交流。

③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生6:

“我们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是0、2、4、6、8。

生7:

“我们发现它们的个位是双数。

生8:

“我们认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看个位,因为个位的数字是循环出现的。

……

师:

你们把自己的发现总结一下吧!

④自主验证,集体小结。

师:

任何研究发现都要经过验证,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请各小组检验自己的成果。

不论成功或失败都请派出代表介绍自己的检验方法和过程。

(小组活动。

代表介绍。

共同小结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⑤研究成果运用。

师:

我们终于揭开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神秘面纱,现在就请大家互相出题,尽展神奇风采,快速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吧!

第三步:

自主深入研究。

师:

我们研究出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还想研究什么?

生9:

“我想研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生10:

“我想研究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

”“我想研究……”

师:

就让我们大家运用刚才发现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下你想研究的问题,好吗?

(各小组自主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课题: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第1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上网了解全国各地的的旅游信息,收集全国各地的风景图片。

2、学生互想说说自已最想去旅游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过程:

师创设情境,出示以下信息。

暑假中一完小的老师组团去北京旅游,在选择旅行社时,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由这样两组信息引起的:

出示小黑板:

        北京双飞七日游

海门山水旅行社南通天地旅行社

北京七日游每人3200元北京七日游每人3700元

现降价1/5现降价3/10

问:

看到这些信息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

有两个旅行社,北京七日游的原先价格是:

海门山水旅行社每人要3200元,南通天地旅行社每人3700元。

他们都降了价。

师问:

现降价1/5表示什么?

生:

现在比原来降低了1/5

师问:

现降价3/10又表示什么?

生:

现在比原来降低了3/10

师:

根据上面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四甲中心小学的老师选择哪一家旅行社呢?

生:

我想应该找一家便宜的。

师:

这位同学说想便宜一点,那到底哪一家旅行社现在价格比较便宜呢?

现在请大家算一算,你选择的旅行社现在的价格到底是多少,有困难的可以画画线段图。

教师巡视,选择以下方法的板书:

3200-3200×1/53200×(1-1/5)

=3200-640=3200×4/5

=2560(元)=2560(元)

3700-3700×3/103700×(1-3/10)

=3700-1110=3700×7/10

=2590(元)

师问:

现在黑板上有四位同学的解题方法,跟第一种方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谁说说(3200-3200×1/)是什么意思?

生:

3200×1/5表示海门的山水旅行社降低了多少元?

再减一下表示现在是多少元。

下一算式表示南通天地旅行社现在是多少元。

师:

谁还能说一说。

另一学生作出相同的叙述。

师:

黑板上还有哪个算式?

我们给它标上号。

用这种方法解决的请举手。

师:

这种方法3200×(1-1/5)又是怎样想的?

师出示线段图

学生结合图说明:

1-1/5表示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几分之几,3200乘4/5表示海门的山水旅行社现在的票价。

后面的算式表示南通天地旅行社现在的票价。

师:

谁还能说。

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

两家旅行社的现价是多少我们已经知道了。

那我们学校的老师会怎样选择呢?

生回答:

选海门山水旅行社

现在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

老师参与交流。

七、独立解答

1、出示信息。

由于旅行社价格比较优惠,我们原来有36位老师去,现在又增加了1/4,现在有多少位老师去?

2、同学先画线段图,用算式来表示。

3、反馈。

师:

我们先看这位同学画的线段图,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

生:

根据题意,画出了线段图,做到了线段与题意的相对应相一致。

师:

说说怎样根据线段图来解答的

生:

从图上可以看出,增加了1/4,就是增加了36人的1/4,可以先求出增加了多少人。

再加上36人,就是一共去了多少人。

八、回顾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出示课题(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九、巩固内化

同学已经知道了我们学校去北京有45人,小红想对这些老师做进一步的了解。

出示信息:

老师:

中年老师有15人

青年老师有多少人?

青年老师比中年老师多2/3

男教师有多少人?

女教师占总人数的5/9

同学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帮小红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

师:

你是选择哪个信息解决哪个问题?

生:

我选择“中年老师有15人,青年老师比中年老师多2/3,青年老师有多少人?

”,我是先根据第一、二个条件求出青年老师比中年老师多多少人,再求出青年老师一共的人数。

生:

………

生:

………

课题:

东方魔板--七巧板平面图形第1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

一、教学设计

1、背景情况

七巧板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创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板”,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摆出许许多多的图案,本节课便是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识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更扎实地巩固了基础知识。

2、课前准备

为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投影仪,并事先做了一个七巧板,用七巧板拼了几个图案,由于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需要学生自己制作七巧板,所以学生又准备了必要的材料:

一块正方形硬纸板、一把剪刀、直尺、三角尺。

为了更好地体现团体合作精神和更好地表达与交流,我又将学生划分了几个小组,并且重新编排了座位,这样既体现了个体的独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协作精神。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首先请同学观察投影仪上的图案,先是小白兔,然后是蜜蜂,猴子等等,看完图案之后,我请同学回答观察的结果。

学生回答:

“这些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

师:

“这七块板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

五个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有没有哪个同学玩过这种拼图?

(有一个女同学举手说玩过,但不知叫什么名字。

师:

这叫七巧板。

接着老师讲述七巧板的悠久历史,并引出课题:

有趣的七巧板。

师: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

师:

那这节课咱们就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你们可以展开想象,拼成你自己喜爱的图案。

学生们听后,积极性特别高,个个跃跃欲试,从而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出示了黑板上的“七巧板示意图”,但我没有讲解如何做,也没有引导学生怎么找到某些点,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究、自己动手制作,并且看看谁最先制作完,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有一些同学将某些点的位置找错了,没有做成,只好又重新找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题:

东方魔板--七巧板平面图形第2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

一、教学设计

1、背景情况

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摆出许许多多的图案,本节课便是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识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更扎实地巩固了基础知识。

另外,通过七巧板的拼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与几何形体联系起来。

同时,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自己的图案,并且在相互表达、评价和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2、课前准备

为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投影仪,并事先做了一个七巧板,用七巧板拼了几个图案,由于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需要学生自己制作七巧板,所以学生又准备了必要的材料:

一块正方形硬纸板、一把剪刀、直尺、三角尺。

为了更好地体现团体合作精神和更好地表达与交流,我又将学生划分了几个小组,并且重新编排了座位,这样既体现了个体的独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协作精神。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首先请同学展示他们上节课做的七巧板图形,并请学生介绍自已的作品。

制作完七巧板,学生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我又让同学观察一下七巧板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认识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从而建立了几何理念。

然后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爱的图案。

同时,看一下自己的图案当中包含着哪些几何问题?

并且互相交流,用语言进行表述。

有一个同学上来拼摆了一只小白兔,她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图中哪个角是135度?

同学们同样积极踊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接着又有一名同学通过投影仪拼摆了一个金鱼的图案,然后他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图中哪些线段是平行的?

哪些线段是垂直的?

同学们很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辨别图形的能力,我拼了一只狐狸并通过幻灯给同学展示一分钟,然后让同学凭记忆拼一个同样的图案,看哪个小组拼得最快最好。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我问同学:

利用手中的图形,你可以探究到哪些结论?

出乎我的意外,学生探究出了很多几何结论。

1、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可拼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3、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等。

这些结论有很多是我们教师以前也不曾留意过的。

有一名同学问:

“老师,用七巧板能不能拼成一个圆?

”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回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并写出不能拼成的原因。

课题:

圆在心中第1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第一步:

课前准备

小学数学,不但要让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知识、技能和贯穿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和创造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这次教学实践,主要是如何以民主的精神、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生长的愉悦、发展的快乐,让圆充满生命力,让圆在孩子心中“滚动”起来,从而让课堂因此而变得“灿烂”。

第二步: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师: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

车轮是圆形的。

生2:

硬币是圆形的。

••••••

师:

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圆。

媒体演示:

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激起圆形波纹、盛开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鲜花、美妙的光环、雷达发射的电磁波••••••

师: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所以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二、动手操作:

师:

请同学们试着画一个圆。

绝大多数孩子都经过预习,学生借助圆规动手操作。

师:

有的同学画的不够理想,他可能在哪里出问题了?

生1:

我可能拿圆规不规范,没有捏住圆规的把柄。

生2:

我带针尖的一端移动了。

生3:

可能圆规的两脚叉开的大小变了。

师:

刚才几位同学谈的正是我们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还想再画一个吗?

生齐:

想。

师:

别着急,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我们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

生:

只要每个同学将圆规的针尖和笔尖对着直尺上的刻度,距离定的一样大,画出的圆就一样大。

师:

那好,请同学们将圆规的针尖和笔尖的距离定为3厘米,把这个圆画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

如果有人问这是一个多大的圆,我们该怎样说呢?

生1:

这是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生2:

这是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师:

同学们对圆了解得还真不少!

其实,圆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称圆心。

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相互说说,也可以查找资料

(注:

教师发给学生的材料袋中,有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描述。

学生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

三、自主学习

师:

在圆心、半径、直径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规律。

老师替各小组准备了圆片、直尺、圆规等研究材料,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你们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如果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材料袋中有研究提示,可以拿出来参考。

小组研究后,全班交流。

发现一:

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

有道理吗?

亮出你的观点。

生1边说边演示:

先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连续对折下去,就能找到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生2到前面演示:

用直尺在圆上按着,不停地比划。

发现二:

每条半径一样长,每条直径也一样长。

师:

同意吗:

说出你的观点。

生1:

我用直尺量证明上面的观点正确。

生2:

演示用折的办法证明上面的观点正确。

生3:

我觉得应该在前面加上“在同一个圆内”,如果不是同一个圆,每条半径就不一定一样长,每条直径也不一定一样长。

(学生自发鼓掌)

师:

太棒了!

那就请你把这句话补上去。

发现三:

在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

亮出你的观点。

生1:

我觉得有道理。

因为半径是从圆心向一边画,而直径是从圆心向两边画。

生2:

可以采用对折办法。

(演示)

师:

这个发现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生3:

d=2r或r=1/2d

师:

除了上面三条,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更精彩的发现,请小组商量,选择剩下最精彩的一条交流。

生1:

圆的大小应该与半径有关,半径越长,画出的圆就越大;半径越短,画出的圆就越小。

生2:

圆没有长和宽。

生3:

无论圆有多大,都有圆心。

四、拓展学习:

师:

早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墨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

(媒体出示)所谓“一中”,就是------

生:

一个圆心。

师:

“同长”呢?

猜猜看。

生:

是说半径一样长。

师:

不错。

那时的发现跟咱们今天的发现完全一样,这一发现在当初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听了这一消息,同学们感觉怎样?

生:

特别自豪。

师:

我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

在《周髀算经》中有这样资料: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媒体出示)所谓“圆出于方”,是说圆最初不是由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成的。

媒体演示由正方形切割成圆。

师:

这个图相信同学们一定熟悉。

生齐:

阴阳太极。

(媒体演示后)师:

原来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

如果告诉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

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2:

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

师:

同学们的发现真丰富。

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和圆结下不解之缘,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师:

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激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

你能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下吗?

生:

石子丢下去,好比圆的中心,波纹无论怎样向外扩散,离中心点的距离始终一样,所以激起的波纹始终是一个个圆形。

师:

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与化身。

伴随着音乐,媒体演示桥孔、天坛、钱币、商标、剪纸、中国结┉

 

课题:

圆的周长第1课时总序第6个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鲁班因为受到叶子割手发明了锯,牛顿因为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回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猜想并形成了假设:

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开启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

提供大量从事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数学活动。

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开启知识的源泉。

推导周长公式时,引导学生用绕绳法、滚动法、折叠法等求出自己手中圆的周长,然后通过计算总结圆周率的含义,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圆的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公式,而且知道公式的由来,不仅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创造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

师:

“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下面我们借助学具圆片来研究。

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圆形纸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

可以借助工具,请小组同学商量方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

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你们的方法?

生1:

我们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

师:

你能上来示范一下吗?

大家觉得要想测得更准确要注意什么?

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

我们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就量出了圆片的周长。

师:

你能也上来示范一下吗?

大家觉得要想测得更准确要注意什么?

生:

(1)要做好标记;

(2)不能滑动,要滚动,(3)要滚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师:

同学们已经会用测量的方法求圆片的周长,真棒!

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3:

我把圆沿着圆的直径对折几份,量出每一份的圆的弧长,再乘份数就知道这个圆的周长。

师:

这些办法有没有什么缺点?

师:

为什么呢?

生1:

我们没有那么长的绳子,更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

生2:

就算我们有足够长的绳子,可是量起来太困难。

师:

看来用测量的方法也能解决,可是太麻烦,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生:

计算。

师: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

鲁班因为受到叶子割手发明了锯,牛顿因为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回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猜想并形成了假设:

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请小组同学商量方法。

生:

直径和半径。

师: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

因为圆的直径和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

我们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越长圆越大,那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直径和半径越短圆越小,那圆的周长就越短。

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关系确实很密切,那大家来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

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它长、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

倍数关系。

师:

请大家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生: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图继续让生说。

生:

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周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达成共识,圆的周长一定比直径的2倍多,(板书:

2倍多)那会比几倍少呢?

或者接近几倍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

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是几倍呢?

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

我们可以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除以直径,算一算。

下面请各小组再拿出表格,找到每个圆的直径,填在第三栏,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四栏中,除不尽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完成后,老师把各组的表格依次放在展台上。

师:

我们测量的圆的直径都不一样,周长也不一样,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

都比3大。

生: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3点几。

生:

都在3.2左右。

(板书:

3.2倍左右)

师:

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也证明我们刚才推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其实,在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3.1415926……,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用一个希腊字母π来表示。

(板书:

π)。

课题:

圆的面积第1课时总序第7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时间:

年月____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一、课前准备:

1、课始的圆面积的概念教学,我采取了淡化的处理。

因为学生对面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没有必要花大气力研究揭示。

而是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圆的面积怎样求之后,顺水推舟的简单揭示了概念。

2、本课的重点在圆面积的公式推导上。

我采取了先猜想,再探索研究,最后分析概括小结出公式的方式。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讨论、操作、观察、比较,从而达成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研究能力。

3、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思路是猜想——设想——操作——推导。

其中的操作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剪拼,学生失败很多,但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紧,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背后总是砌满了失败,研究的过程中失败总是伴随左右的。

在学生的失败之中结合引导从而找到正确的剪拼方法拼成长方形,乃至于可能会有学生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活动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让之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中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3、培养学生进行讨论、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面积的内涵——提出问题

师:

你认识圆吗?

你已经知道了圆的那些知识?

(生答。

)回顾以前学的平面图形,你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

(圆的面积怎样求)

圆的面积怎样求呢?

请你拿出准备的圆纸片,摸一摸,体验一下圆面。

你能比划圆的面积吗?

(教具:

大圆)现在你能说出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师:

对,圆的面积,就是圆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圆的面积。

[评析:

关于面积的意义,学生已经比较熟悉。

课始抛开复习引入,由一句“你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直接切入新知,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要解决问题的好胜心。

另外,此处设计淡化了概念教学,仅让学生体验了一下圆面积就揭示了圆面积的内涵,简单扼要,直奔主题。

]

二、讨论操作——分析问题

1、想想猜猜,估计大小

先请看,这是一个圆,我们以它的半径为边画一个正方形。

媒体显示:

提问:

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表示?

那么,请你想一想,与正方形比较一下,估计圆面积的范围?

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呢?

(老师把学生估计的答案都写在黑板上。

师:

很显然,猜想只能是个大概,要准确地求出圆的面积,还必须找到科学的方法才行。

[评析:

猜测是科学研究方式的首要环节,然后才是探索研究,最后加以验证。

此处的猜测是在提出问题之后进行的,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符合一般科学研究的规律。

]

2、积极动脑,讨论推法

师:

下面,就请大家来想办法找出求圆的面积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