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0992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第一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活动与探究建议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设计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并能够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学会判断溶液是不是饱和的方法。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对一些与饱和溶液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能从科学探究的视角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教材6-7页内容。

完成导学案上的自我诊断。

教师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归纳总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学流程】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知识有所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溶液随处可见,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本节课就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已解决实际问题为形式,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首先,在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溶液、溶液的组成、溶液的命名等知识。

这节课重点要求掌握: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并能够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学会判断溶液是不是饱和的方法。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通过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对一些与饱和溶液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次,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已经从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溶液的知识。

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饮料、注射用的针剂、农业上的一些农药等都是溶液。

所以再学习起来就简单的多,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也有过冲糖水的经历,自然知道糖加多了就会有剩余,就不会再溶解了,那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原来能继续溶解蔗糖的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自然也就有了一些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突破这一难点,也就不在是问题。

再次,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对溶液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本课时的学习,可以说是对这一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学有用的化学”、学“我们生活中的化学”这一理念更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说是比较轻松,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理念就是: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活中的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做到: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并能够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学会判断溶液是不是饱和的方法。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通过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对一些与饱和溶液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先通过“小试牛刀”四个练习检验学生上课的听课效果;然后让学生限时完成A级当堂检测区的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B级中考链接区的题目学生课下限时完成,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A级:

当堂检测区题目效果分析(课上3分钟完成,立即对照答案)

题号

1

2

3

4

(1))

4

(2))

5

(1)

5

(2)

答对人数

31

48

45

48

35

48

46

正答率

64.6%

100%

93.7%

100%

72.9%

100%

95.8%

题号

1

2

3

4

5

6

(1)

6

(2)

6(3)

7

(1)

7

(2)

7(3)

答对人数

48

48

48

45

40

45

48

48

40

35

40

正答率

100%

100%

199%

93.7%

83.3%

93.7%

100%

100%

83.3%

72.9%

83%

B级:

中考链接区题目效果分析(课下完成,限时10分钟)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这节课重点要求掌握: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并能够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学会判断溶液是不是饱和的方法。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通过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对一些与饱和溶液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设计了四个问题来达成目标。

第一个问题: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通过课本第6页活动天地“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来解决。

第二个问题: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第一个问题探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学生总结出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

饱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根据课本第7页的实验探究“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来完成。

第四个问题: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学生阅读获取信息,从而总结得出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溶液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定义、组成、命名等知识有所了解。

另外溶液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本节课就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已解决实际问题为形式,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学习建议:

1、结合已有溶液的知识,从化学角度对这些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再总结。

2、通过实验去探究相关知识,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3、通过看图片、讨论、实验探究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教学难点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所要达到的高度是通过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对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A级:

当堂检测区(限时3分钟)

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氢氧化钙的溶液变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D.加入氢氧化钙固体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4、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

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上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或____。

5、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图所示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3)__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级:

中考链接区(课下完成,限时10分钟)

1、(2013•泰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

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2、(2012•泰安)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3、(2011•泰安)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醋B.蔗糖

C.花生油D.食盐

4、请写出三种可行的做法,把室温下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5、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这句话对吗?

请加以解释。

 

6、

(1)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

(2)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3)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XX百科上锁定

“PX”为“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PX是“对二甲苯,其组成和结构如右图所示,相关性质如下:

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②熔点13.2℃、沸点138.5℃

③密度0.86g/cm3④可燃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1)上表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 ;

(2)试写出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

拓展作业:

物理课上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用以测量盐水的密度。

小芳和她的同学开始了配制。

请帮助她们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加快食盐的溶解,有哪些方法?

 

(2)怎样知道他们得到的盐水是否是饱和的?

 

(3)在配制完盐水后,他们才发现还少一份最浓的,但已经没有食盐了。

什么样的溶液才是最浓的?

你能帮助她们得到当时条件下最浓的盐水吗?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后反思

本课题重点要求掌握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并能够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区别。

2、学会判断溶液是不是饱和的方法。

3、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条件。

通过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对一些与饱和溶液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反思如下:

一、语言缺乏亲和力

一节课学生愿不愿意上,听课老师能不能全身惯注地去听,其实与老师的课堂语言有着直接的关系。

虽然在整堂课上我自始至终都满脸笑容,充满激情,但是我知道,其实我很紧张。

我知道,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得从平日的教学中做起,课堂语言要简单、明了,避免啰嗦,避免大呼小叫,要减少口头语,要有大将风度,不紧不慢,当问题提出以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二、评价方式缺乏艺术性

每当遇到学生精彩的回答或做法时,我对学生的评价,只采用了一些缺乏艺术性的、大众化的语言,如“很好”、“不错”、“很棒”。

而如果在这些语言前面加上一句“小帅哥”,并能走进学生当中采用鼓掌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学生的参与性当然就更好。

所以,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评价方式具有个性、具有指向性,使其激励的功效达到高潮,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板书缺乏逻辑性

具有逻辑性、艺术性的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就像于老师所说的:

从一位老师的板书中,不仅能看到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还能看出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渗透的教学理念。

板书,确实能体现一个老师的素质,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智慧,所以如何合理地进行板书也是我今后要探究的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的受益非浅!

让我从以前课堂上老师讲的较多到这次完全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堂,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改变我的教育观,真正的把老师的教转变成学生自主的学!

作为一名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快乐地度过每个45分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幸福。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标解读

本课题的课标要求是: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设计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是: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溶液的知识。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溶液,知道了溶液的含义、组成、命名等有关知识,并且从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溶液的内容。

所以再学习起本课时的内容来就简单的多,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也有过冲糖水的经历,自然知道糖加多了就会有剩余,就不会再溶解了,那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原来能继续溶解蔗糖的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自然也就有了一些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突破这一难点,也就不在是问题。

2.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完善。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溶液。

本课时中,通过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以及相互转化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对溶液的知识进行掌握。

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探究的思想所带来的方便,从而进一步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加深对“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贡献”的理解。

上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对“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溶液的正确认识,本课时的学习,可以说是对这一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让“学有用的化学”这一理念更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本课时属于知识扩展和应用范畴,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STS的教学理念;另外,本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