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0735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docx

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报告

渊泉第二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小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他们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此次测试旨在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心理测试结果,学校会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我校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一、量表简介

《中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来源自王极盛教授(1997)撰写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

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

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

即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评价参考:

(1)√得2分,△得1分,×得0分,得分相加

1)0-4分。

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5-9分。

大致还属于健康的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0-14分。

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15-20分。

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20分以上。

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2)A得0分,B得1分,C得2分,D得3分,得分相加

1)  0-9分。

哇!

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  10-18分。

大致还属于健康的围,但应有所注意,要更开朗些,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  19-27分。

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   27分以上。

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总分评价参考:

1)0-14分。

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15-27分。

大致还属于健康的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28-42分。

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43-55分。

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55分以上。

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经过分析计算此次测试得分情况得出:

我校98%的学生属于心理非常健康的标准,2%的学生大致属于健康围,没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很好,情绪稳定。

2、对比过往数据表明一些曾经心理有问题的同学,在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辅导之后,健康状况稳步提升。

3、在校学生与老师、同学沟通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良好。

4、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校将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学生从幼儿园学习生活,变为学校正式学习生活,生活环境有所变化;有熟悉的同伴,也有开始结识新的同伴;有原来相互了解的老师,现在必须接受新的面孔;有相对混沌的年龄步入初步思考未来的朦胧。

我校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容包括:

学会合作,营造和谐心理活动课、了解他人,认识自我——我给同学找优点、给我自己找不足心理活动课、小学生应有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养生处事原则、亲子沟通视频观看与讨论。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了解了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状况,并同班主任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工作,获得了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此次心理测验是对前一阶段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检验,结果证明,我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学生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聊好的发展。

 

学生进入高中就当地实际有如下不同:

学生从在家生活,多数变为住校生活,生生活环境变化;有熟悉的同伴,也有开始结识新的同伴;有原来相互了解的老师,现在必须接受新的面孔;有相对混沌的年龄步入初步思考未来的朦胧。

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针对我校学生入学基础薄弱,常常伴随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表现,学校、班级、家长存有教育困惑的实际,对高一学生开设了“走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容包括:

学会合作,营造和谐心理活动课、了解他人,认识自我——我给同学找优点、给我自己找不足心理活动课、中学生应有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养生处事原则、亲子沟通视频观看与讨论。

在完成1-4班的教学过程后,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测试。

目的:

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状况,会同班主任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工作;二是对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的作用。

现就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一、量表简介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来源自王极盛教授(1997)撰写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

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

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

即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

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

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学校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全年级各因子所占比例为:

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学习压力感22.9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入高一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由于学生中考成绩低,基础薄弱,反应在学习压力和焦虑因子的比率也较高。

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建议级部教学中强化备课要备学生这一环节,针对学生基础实际,设计教学容,控制习题、考试难度,给学生以成功感受,以此来缓解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根据测试结果中基础相对较好的两个班级3班和9班学习压力感明显低于其他班级,也说明了这一点。

     四、对照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对照表(见附表1)不难看出以下结果:

1-4班各因子2.5分以上平均比例明显少于5-12班的平均比例,其中特别明显的是抑郁因子高出8.6个百分点、情绪不稳定因子高出9.4个百分点,还有适应不良因子高出5.86个百分点。

这与在1-4班刚刚结束的心理健康课中所涉及的教学容是相吻合的,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

从测试结果来看,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单单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五、个案解析

1、个别班级分析:

3班、9班学习压力百分比低于其他班级,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平均成绩高于其他班级(通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得知),老师讲授容及难度相对更适合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所以感觉学习压力相对小一些;而其他班级学生基础平均水平均低于这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困惑较多,成功感受指数偏低,所以学习压力较大。

10班各项因子比例都普遍较低,与班主任交流,可能原因为:

班主任年轻,又是从事体育教学,师生关系融洽,体育科有充分的交流机会,而班主任对学生又尽心尽力的工作,在交流中得到了沟通,学生安全感、信任感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映出的表现是学生普遍比较活泼。

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学生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中跟踪学生两人,测试因子得分都较高:

学生A表现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课间独自来往于校园,即使上课也愿意独自做到一个角落(见测试结果)。

建议班主任要与家长及时沟通,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倾听和关心,激起生活的乐趣,给予创造更多的倾诉机会。

学生B性格表现向,对同学常有敌意指向,不愿意参加活动,表现出退学行为,家长送回学校,家长反映的原因是家庭父母不和,从小跟母亲生活,对父亲有厌烦之感,家长已经与其做过心理咨询(见测试结果)。

建议继续做心理咨询,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外出活动的事件,比如购物、走亲访友等,建议老师积极关注其变化,经常与其交流,倾听其倾诉。

上述两个学生的个案看测试结果与观察表现相吻合,说明本测定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六、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

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

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

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同时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学的设计要最大限度的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这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