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0637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9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夏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重点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机构

委托单位: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

组长:

刘金定中共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

何旭东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

张自华青铜峡市委副书记

杨少青青铜峡市委副书记

李玉梅青铜峡市人大副主任

王文育青铜峡市政府副市长

石良玉青铜峡市政府副市长

周耘青铜峡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

卢雪昀青铜峡市发展与改革局局

李兴春青铜峡市财政局局长

李生华青铜峡市文化体育局局长

包学义青铜峡市旅游局局长

丁辉青铜峡市林业局局长

王兴礼青铜峡市国土资源管理局

张全荣青铜峡市水利局局长

马建忠青铜峡市建设局局长

李文忠青铜峡市交通局局长

许德明青铜峡市环保局局长

赵学峰青铜峡市旅游局副局

 

项目主持人:

王衍用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

项目组成员:

杨振华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

高级工程师高级建筑师

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曾照兰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景观规划师工程师

郑培昕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苟自钧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

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研究所教授

许学工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颜磊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旅游学博士

徐荣民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师旅游学硕士

崔朝伟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自然地理学硕士

 

【目录】

青铜峡风景旅游区重点景区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根据《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部署,鸟岛景区生态旅游服务区和佛教塔林景段是总体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节点,慈祥母亲河景段是十里长峡中景区极具开发价值的新旅游休闲景区点,因此,对上述具代表性的三个区域的现状及发展,应编制深一步的可行性探讨。

一、青铜峡大峡谷库区鸟岛景区生态旅游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总则

1.为落实对青铜峡库区鸟岛景区生态旅游服务区的土地利用,特制定《青铜峡大峡谷库区鸟岛景区生态旅游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库区鸟岛湿地生态旅游服务区宏观的建设强度控制及规划管理的相关指标,为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政府控制生态旅游服务区建设的基本依据,以明确并强化政府职能,保证公共设施、环境质量和城市安全,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本规划以《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推动实施旅游区的空间结构调整、保障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任务,达到完善使用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实现集约发展的目标。

3.规划范围

本规划所拟定的规划区西起109国道,东至西河,南至现状鸟岛管理处和三趟墩六队自然村,北至原“百米大道”排洪沟,总用地面积52.76公顷。

以上范围内的各项土地使用和新建、改建建筑活动均应依本规划的控制进行。

4.规划依据:

1)基本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十一号公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公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人人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午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

(6)《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国务院1994年10月9日颁布)

(8)《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

2)专业标准与规范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建设部文件:

建规[2002]218号)

3)相关法规及文件

(1)《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总体规划》(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2007年7月)

(2)《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2005年11月)

(3)《青铜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青铜峡镇人民政府,1999年5月)

(4)《宁夏引黄景观总体规划说明书》(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2006年)

(5)《政府工作报告》(青铜峡市代市长何旭东2007年1月)

(6)《青铜峡志》(青铜峡志编纂委员会2004年)

(7)《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勘查设计院2006年3月)

(8)《关于建立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议》(2002年5月自治区主席办公会议原则通过)

(9)《水利枢纽工程》(自治区水利厅)

(10)现状地形图1/10000(2005年版)

5.规划用地性质

本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均属于库区鸟岛湿地保护区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服从湿地保护和适度发展旅游业为宗旨。

6.规划期限

2007年至2015年。

7.规划成果

本规划的成果包括文本和附图、图则两部分。

文本和附图、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应。

8.凡在本规划文本中未涉及到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控制要求,参照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

(二)库区鸟岛湿地的形成与历史地位

1.沿革

青铜峡原来并没有湿地,20世纪60年代初,作为我国156项大型重点工程之一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将黄河拦腰截断,在现今的青铜峡市南部形成了一个20公里长峡。

逐渐在滨河区域形成了宽阔水面和茂密的芦苇,为各种鸟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因此,鸟岛湿地是青铜峡地脉的拓展与延伸。

1986年,鸟岛被宁夏确定为全区唯一的鸟类自然保护区。

鸟岛的总面积有50多平方公里,其中的水域面积有20多平方公里,160多种鸟类在此生活,其中有1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鸟鸟类最多时有60多万只。

本区北侧原为三趟沟,是一条汇西邻用地降水排入西河的天然排水沟,2006年把沟填平成为“百米大道”。

2.现状概述

本区系利用天然排水沟南的高起台地,用地大体平整。

地势由G109国道开始自西向东坡降至西河,地面上仅极少量地上物需拆迁,也无任何地下管线。

三趟墩五队自然村南有一小块约基本农田,呈锲状伸入,该条状基本农田面积很小,可通过镇内置换解决。

3.现状存在问题

(1)管理紊乱

多年来,由于地界的划定不定、土地的权属不清、管理的分工不明、机构的设置不顺等种种问题,大河湿地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2)生态环境质量退化

本区赖以开发的基础是鸟岛湿地。

但从90年代初开始,库区南部沿岸中宁县一些农民开始进入保护区内修堤开荒种田。

随后几年,保护区内较大滩涂和河道被一些农户划分,他们修堤筑坝、抽干湖水、大肆砍伐树林、乱垦农田,致使库区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据统计,库区3万亩林木遭毁,自然植被损失殆尽,当年林茂草盛的鸟岛现仅存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地约8.7平方公里,余下的除了岛首分布约5平方公里的沼泽草甸外,其余的全部被农民开垦为农田;原有的300多种鸟岛仅剩10余种,野生鸟类种类剧减,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上游地区向黄河排入污水,黄河的水质下降,水质受污染且未见好转,形势不容乐观。

(3)旅游业态未形成

由于对旅游业发展尚未作出前赡的计划和周密的部署,本区基本仍为自任和原生的状态,基础设施几近空白,无法适应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也反过来制约了地方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4.区位

鸟岛湿地总用地面积1.96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3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8.06%。

地理坐标:

北纬37032′~37053′,东经105044′~105059′。

本生态旅游服务区位于鸟岛湿地的中段,是为旅游接待服务的适中位置。

5.产业

目前鸟岛湿地区仍为原生状态的农耕产业,以农副、放牧、渔业、林业为主体,旅游业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但资源丰厚、潜力很大,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本区规划用地基本为沟南台地,南部有成片果林及高大槐树丛,东部有少量破旧平房及大片坑洼不平的临时耕作地,北侧坡下为泄洪通道,目前为临时农田及湿地。

6.品位

鸟岛湿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发展主轴线上(银川——中卫),是联系自治区唯一两个5A级景区,即沙湖和沙坡头景区的重要节点。

在市域范围内,鸟岛湿地北接十里长峡景区(全国重点文物108塔)和金沙湾旅游度假景区(高科技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区),东临牛首山佛教文化景区(宁夏八景之一“牛首慈云”),并与它们一起构成了自治区六大旅游区之一“青铜峡“和自治区八大旅游精品工程——“青铜峡黄河旅游工程”的核心旅游地段。

鸟岛湿地生态旅游服务区处于整个湿地区段的几何中心部位,是鸟岛湿地旅游区的枢纽。

7.自然条件

(1)地形:

湿地总体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规划建设区内用地高程由1175~1165米,平均标高1172米,地面平均坡度东西向为0.77%,南北向为1.80%,均比较适宜活动及建设。

(2)地质:

规划区内主要有潮土、粗骨土、沼泽土、灰钙土、灌淤土、新积土、盐土等。

地下水埋深约1.2米左右,矿化度低而有机质含量高。

尚适宜工程建设。

(3)气候:

本区地处我国内陆,属中温带荒漠地域,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冬季晴朗、寒冷、干燥;夏季晴燥炎热,但湿地区小气候特别,是仅有的“湿区”。

年平均气温8.70C;日照极为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028.6小时,比号称“日光城”拉萨3005.1小时还高。

年平均降水量为277.7毫米,但降雨量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

霜冻、冰雹鹊灾害性天然较少。

(4)地震:

本地区历史上无强烈地震记载,岩层平缓无剧烈错落。

(5)水文:

西河南口处黄河水位1155.6米,西河北口水位为1153.9米,水面落差仅1.7米,十分平缓。

青铜峡水库设计库容6.06亿立方米,现状库容仅有0.3亿立方体;设计水位1156米,灌溉水位1152米。

故夏季泛洪区达6670公顷,占河流湿地的77.2%。

建设工程必须考虑黄河泛洪的影响。

为保护黄河的行洪安全,对黄河两岸划定了宽度不等的禁建区,本规划区的禁建地带宽度为250米左右。

(三)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以文化·环境·经济·人才四为一体,全面实践以文化促进经济、以环境领航旅游产业,以人才繁荣湿地家园,壮大鸟岛的综合竞争力。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弘扬中华“缘学”文化的理念:

把握“机缘”,就是把握发展的机遇、时机,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我们提倡“广结善缘”,就要结黄河文化之缘。

现在提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即是要求及时地抓住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机缘,积极开发青铜峡旅游黄金水道,以争取本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引入“逆向规划”理念

改变在规划中先确定什么地方可以建什么的传统思维定式,采用首先确定什么地方不允许、不可以安排建设的限定,然后再做规划的科学方法。

“逆向规划”就是优先规划和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包括: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乡土生态系统,维护和恢复湿地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等,保护鸟岛景观网络等等。

3.规划原则

综合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20字总原则,根据湿地展示与生态体验的旅游功能,具体可体现在下述六方面:

1)强化保护,基础先行

突出景区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严格的保护能维系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而合理的利用又能创造更好的保护条件。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合理利用”就是保护文物的终极目的。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资源、振兴经济、发展产业,改善对外交通的规划布局,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全面满足旅游业态“食、住、行、游、购、娱”等六方面及周边住民现代生活的需求。

2)更新理念,体现“3N”

21世纪旅游消费的大趋势正从“3S”(Sea大海、Sunlight阳光、Sandybeach沙滩)转向“3N”。

所谓“3N”是Nature(自然)、Nostalgia(怀乡)、Nirvana(涅槃)。

推动“原生态的3N圣境”,通过重返自然和返璞归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的情操得以升华。

以恢复原真湿地风貌、鲜活的鸟岛风情、宜人的接待环境为主线,是新时期规划新思想的客观要求,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本次规划中需紧密结合的要素。

本规划力图为青铜峡的区域旅游打造出一个有强劲而有魅力的旅游大市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起飞的引擎和先导产业。

3)文化兴区,梳理资源

21世纪是从经济高温转向文化高热时代。

迫切要求我们用现代技术改造和引领民族文化.用有效的政策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用公共文化资源催生民间活力,用市场去激活文化资源.最终实现黄河悠久主流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客观形势迫切要求梳理整合黄河文化积淀.把本区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软实力”的象征,哪个地区都不能绕过文化而囿于单纯经济的发展。

因此,未来的竞争将是一个以文化论输赢的时代,只有文化的竞争才是终结的实力较量,“文化”将是今后一个永恒的热点课题。

“文化兴区”是一种综合观念,就本地区而言,它应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

1)要有人气——保持一定规模的“原住民”,避免旅游服务区的“真空化”;

2)要有民风——保护和发展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规划中留有必要的空间;

3)既要有名气又要有文化——湿地的保护一方面要关注周边自然村容村貌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展现弘扬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克服徒具躯骸、内涵空洞、记忆真空的弊端。

因此,生态旅游服务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除了主要为旅游者服务之外,还要兼顾为本地区民众和社会各阶层开放,其规划规模宜酌量放大。

4)区域联动、多元共赢

鸟岛湿地是青铜峡大峡谷旅游区的一部分,必须统筹区域旅游业的整体关系,与同边的相关产业连动发展,实现多元共赢的互动,才能促进和带动本区旅游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中包含了“统筹区域发展”,这意味着发展应该有突破行政区划的观念。

必须坚持区域规划原则,化边缘为主流,以形成区域统筹的板块。

旅游产业亦应遵循这条原则,使之互相辉映、各得其所。

5)与日俱进,着眼发展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和需求,体现规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处理好“强制性”和“指导性”的关系。

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和基础设施能力,确定合理的规模强度。

统一规划和分期建设相协调,采用统一规划的方法,同时兼顾各个开发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和各个阶段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完整性。

6)动态保护,促进互动

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

把保护、抢救、利用、管理,各要素统一协调,因为保护与发展应是互惠互动的:

严格的保护能维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永续利用,而合理的利用又能创造更好的保护条件。

从一定意义上说“合理利用”就是保护文物的终极目的。

因此,保护是基础和前提,有控制的利用发展是必然的延伸和完备。

适应弘扬中华文化、适应时代生活和发展旅游观光的互动目标。

4.发展目标

总目标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目标的一体化。

生态旅游服务区的规划发展目标应概括为以下有六大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小康新区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必须建立在提高农民收入之上,而要提高收入,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本区的条件,宜以旅游经济及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为优势、以传统林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在“以慈祥母亲河,佛祖百塔林”的旅游大板块引领下,组成新的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本区的总体经济实力。

(2)文化发展目标——文态新区

只有尽可能保护好母亲河千百年的历史沧桑遗存,切实弘扬、改善本区的文态环境,夯实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获得长期稳定的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3)环境发展目标——绿色新区

综合实现“天蓝、地净、山绿、水清、人和、鸟旺”的新区环境建设目标,并弘扬新区风水结构的维护与再造。

本区主导职能是发展为旅游业和服务业,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

经过大规模整治土地,退垦还滩,提高全区绿化覆盖率、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及卫生厕所普及率等,使整体环境质量大幅度的提升。

(4)社会发展目标——文明新区

新区应充分提升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平,以建设旅游社区为目标,把新区建设成为舒适、方便、安全、优美的旅游者天堂。

成为全区建设的窗口单位。

(5)规划建设目标——现代新区

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率大于5%,电话普及率宜达到100%,建筑工程优良品率大于30%,建设部颁推广技术应用率在40%以上。

注:

上述目标的部分指标参照建设部《试点县市乡村城市化指标体系(试行稿)》,见建设部(建村[1996]526号)文。

(6)科技发展目标——数字新区

数字信息化具有三个宏观目标:

信息惠民、信息兴业和信息强政。

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信息社会已渗透到各个角落;提升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高信息化整体水平,是时代的特性,也是实现腾飞的技术保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与信息化建设发展同步推进,努力实现管理电子化和通讯程控化,是实现本区跨跃式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依托。

(四)土地使用规划和用地兼容性的规定

1.地块使用功能

生态旅游服务区按为游客接待、服务、宣传、休憩、管理等功能,根据合理的空间序列,在总体规划设定的用地范围内进行统筹布局,以期实现旅客流程的高效率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2.地块划分

地块划分是分图则编制的基础。

根据区内道路结构特征,共划分有不同功能的用地38块,各地块编号及主要控制内容详见附录二。

3.土地使用规划

由于规划范围均属于核心保护区,土地的建设强度(含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度)和风貌景观必须坚持原生态的固有规模。

用地规模计算根据2005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单位:

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的预测,到2020年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即日均1万人次,高峰日容量3万人次;本区分流旅客按1/6计,即高峰日容量5000人次。

并作为各用地规模的测算依据。

生态旅游服务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规模,为了提高社会化水平,除了主要为旅游者服务之外,还要兼顾为本地区民众和社会各阶层开放,其规划规模宜酌量放大。

游人规模宜在上述高峰日容量5000人次的基础上,按1.2的系数测算,即基础使用人口规模为6000人次。

考虑日周转系数Yi为0.5,即景区瞬间游人规模为3000人次,再加上服务人员约750人(按服务人员:

基础使用人口=1:

8计算),则区内规划高峰总人口为3750人。

上述人口规模为各项用地的测算依据。

1)建设区总用地

按人均用地170平方米计算,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2.75公顷。

不含部分生态旅游服务区周边的防护绿地及景观绿地。

生态旅游服务区共由六部分用地组成: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是旅游接待的重要内容,布局宜保持本土居住宅院的风格。

建筑功能为别墅型一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面积为1.61公顷。

一类居住用地安排在用地东北隅相对独立地段,有良好的湿地景观,减少大宗游人的干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八类:

旅行:

含话亭、邮亭、车站、车场、码头、加油站、存车、修理等;

游览:

含风雨亭、集散点、影视、游人中心、公告牌、废弃物箱、公厕、盥洗处、垃圾站、消防站等;

饮食:

含饭馆、快餐、小吃、野餐烧烤点等;

④住宿:

含旅馆、野营点等;

购物:

含综合商场、商摊集市等;

娱乐:

含游乐场、歌舞厅、活动中心、图书博物、水上运动、健身房等;

保健:

含.门诊所;

其他:

含民俗、节庆、乡土设施、.科研教育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规模按规定的定额控制。

具体布局应体现动静分开、内外有序、适度归并、兼顾景观的综合要求。

康乐、展览、游乐、旅馆等布置于引景轴线南侧,市场、餐饮等在北侧。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用地的规模控制参见附录三。

根据各项用地的规模控制指标估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规模为5.01公顷。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置在规划用地中央引景轴线的两侧。

(3)道路广场用地

开辟出入主要通路和环状辅路。

充分关注静态交通,提倡设置绿地停车场地,实现用地的综合性和集约化。

停车场分别安排谠用地的东、西两端。

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用地为11.67公顷。

(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根据市政管线、环卫等站点布局要求,在适当地段安排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专用地,以提升本区的生活和公共活动服务品位和质量。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3.01公顷。

(5)绿化用地

中央引景轴线的两侧为主体公园绿地和生态景观绿地,东端及东北侧为生态绿地及引入的湿地,强化本景区的主题。

设置公共休闲绿地,规划西河的河床及防护绿带,重现在绿茵中的特色景观和生态和谐的环境风貌。

绿化用地规划为30.90公顷。

(6)后勤管理用地

本类用地含旅游管理、后勤修缮保障用地。

后勤管理用地规划为0.56公顷。

后勤管理用地安排在用地的西端入口处,东南端利用现状鸟岛湿地管理设施。

4.规划用地平衡

参与生态旅游服务区规划用地平衡的用地,计由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后勤管理用地等六类用地所组成。

各类用地的比例及人均面积指标,应按合理利用、适应新时期生活和旅游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准则。

上述六类用地的平衡关系详见规划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项目

用地面积

(公顷)

比重(%)

建总设用地

52.76

100.00

不含入口区周边的防护绿地及景观绿地

1、居住建筑用地

1,61

3.05

2、公共建筑用地

5.01

9.50

3、道路广场用地

11.67

22.12

含社会停车场

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3.01

5.71

5、绿化用地

30.90

58.57

含部分防护绿地、排洪沟渠及水面

6、后勤管理用地

0.56

1.05

5.强化“三线”与红线控制

“三线”是绿线(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蓝线(河湖水面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