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0606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重点:

第四自然段,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网络视频——二连浩特发现似鸟恐龙化石、鸟类的演化

2.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飞向蓝天的恐龙》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及时正音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完成预习作业:

新词积累——读文体会——我的问题

三、学生字新词

1.自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划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提自学要求:

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

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

教师巡视。

3.利用课件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

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

(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

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

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

血缘关系。

如:

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

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

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

逐渐增多

  鸟翼:

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

无须怀疑。

4.利用课件完成生字新词游戏练习

四、学生找小伙伴再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全文,交流对字词、课文的理解

五、读题生疑,直奔中心(学习第一自然段)

1、交流资料

(于黑板左下方板书:

恐龙)引导:

对于恐龙,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课前同学们已查阅搜集了许多方面的资料。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同学们自由交流资料:

谈谈对恐龙的的认识)

2、读题生疑

①(板书课题: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学生读题

②谈起蓝天,我们自然会想起——鸟类

③读了这个有趣的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3、研读中心句

①课件出示中心句及比较句: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恐龙变成了鸟儿。

②学生反复研读、比较:

两句中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悟:

语句的表达要准确)

③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问题?

(如:

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

同学们,这些问题在徐星博士的这篇文章中能找到答案。

1856年,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一次吃火鸡的时候偶然发现——

“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经过研究——

“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这在当时的科学界,可是一个极为轰动的消息。

赫胥黎为什么不赶紧向全世界公布这一科学成果呢?

当时赫胥黎是怎么想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领悟科学家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虽然是一个假说,并且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实物化石佐证,但科学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寻找、探索、研究,直到——

(播放视频“二连浩特发现似鸟巨盗龙化石”)

4、课件出示重点句: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

”想像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的情境。

第二课时

一、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师引导:

科学家在中国的二连浩特发现似鸟巨盗龙化石,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那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让我们回到两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2、指导第四自然段研读方法

(1)自读思考。

(2)整理填空。

(3)汇报交流。

3、边板书,边汇报:

   _________年前,第一代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繁衍成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恐龙家族。

其中,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身体______→体表______→转移到______→在树林间______→具备能力______→最终______。

4、在读中感悟写法上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5、角色演出:

以各种角色(科学家、记者、恐龙化石……)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

2、说说为什么徐星博士要写这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体会:

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它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

三、完成预习作业中“我的问题”,把预习中自己提的问题进行解答,还未解决的继续与老师同学交流。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变成鸟类

                                      在树林间  具备   能力

其中一支身体     体表    转移到

恐龙家族(形态各异、庞大)

第一代恐龙(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阅读理解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血染的母爱

   有一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

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

母女俩在滑雪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同时,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几次都无功而返,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很难被发现。

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

等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

原来,母亲割断了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丢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没有活动的力量了。

________

②地位低下而渺小。

________

③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了。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搜寻——________    辛苦——________    忙碌——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答案】

(1)体力不支;地位卑微;无功而返

(2)寻找;劳苦;劳碌

(3)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搜寻:

到处寻找。

根据其意思,搜寻的近义词可以是“寻求、寻觅、找出、找寻”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

故答案为:

(1)体力不支、地位卑微、无功而返

(2)寻找、劳苦、劳碌(3)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食物链的故事

美国曾经有个地方草场繁茂,他们养了许多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

当地人很生气,决心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

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得也非常快,可是后来,草场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羊吃光了。

羊没有了食物,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美国从这个教训中知道了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上个世纪,有人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除了毒、抓、杀之外,人们还采取轰的办法。

一见麻雀的影子,就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

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饿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

(1)画线句子中“轰”的意思是(   )

A. 形容打雷、放炮、爆炸等巨大的声音。

B. (雷)鸣;(炮)击;(火药)爆炸。

C. 赶;驱逐。

(2)文章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灭绝一种生物保护另一种生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________。

(3)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请用文章的话回答。

(4)对于人类这种干涉自然界生物链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呢?

【答案】

(1)C

(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C;

(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示例:

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

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jiān jiàn)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xuān  xuàn)染得更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sǎn sàn)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chǔ chù)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智慧》2010年第5期)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________

渲(xuān  xuàn)染________

散(sǎn sàn)射________

一无是处(chǔ chù)________

(2)“黑白相间”的意思是________。

像这样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尘埃有哪些作用呢?

在文中找一找,写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答案】

(1)jiàn;xuàn;sǎn;chù

(2)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举足轻重;左顾右盼

(3)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4)存在就是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存在之理;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解析】【分析】

(1)结合语境和字义确定其读音。

(2)黑白相间的意思是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

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与它相同词语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jiàn;xuàn;sǎn;chù;⑵黑色和白色一个隔着一个地交替出现;示例:

举足轻重;左顾右盼;⑶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

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⑷存在就是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存在之理;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2)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进行填写。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感悟。

做题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

前往应聘的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

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

“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

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

“他认错了。

”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

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

“先生,您认错人了。

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

”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他说:

“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

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2自然段有两处语病,你来当医生吧!

(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________;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是因为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________,第二关考的是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案】

(1)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非常苛刻。

(2)第一位接受应聘的中国年轻人(第一位应聘者、应聘的中国年轻人)

(3)他想让应聘者相信他说的话;他对应聘者的回答很满意

(4)应聘者的品格;业务

(5)坦诚做人。

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之诱而占便宜,这样便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即使走上了工作岗位也会一事无成。

踏踏实实做人,靠自己的真本事来奋斗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解析】【分析】

(1)病句表示不遵守语法规则的句子,或者是逻辑上矛盾的句子。

通常情况下病句体现为语序不正确,或者成分残缺、多余,或者词语使用不当等等。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本句属于语序不当和重复啰嗦。

(2)仔细阅读语段,找出本句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3)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关键性的语句进行理解。

(4)仔细阅读语段,根据语段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5)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点评】

(1)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般这种题的答案都在该句的前后文。

(3)(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结合中心谈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