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9816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docx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

名中医内科临床药方十一

一百、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秘方(8首)

100.1 五法合一甲亢汤

【来源】王士相,《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白芍、乌梅、木瓜各9克,柴胡6克,沙参、麦冬、石斛各9克,白术6克,莲肉9克,桑叶、黑山栀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煎。

3个月为1疗程。

俟病情稳定后(有条件者,查r3r4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当按所服处方、剂量加3~4倍配制丸剂,每丸重9克,日服2丸。

服用丸剂时间,不少于4~6个月。

这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至为重要。

【功用】以酸泻肝木为主,兼有强金、培土、滋水、和阳熄风之效。

【方解】“甲亢”一病,属于祖国医学“瘿”证范畴。

本文所指五法,即酸泻肝木、强金制木、培土荣木、滋水涵木、和阳熄风。

用此五法是由本病病机要点在肝所决定的。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怒”,由于肝木亢盛,故本病患者多表现情绪急躁、易怒、手颤;肝开窍于目,肝之经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故突眼,甲状腺肿大均与肝经有关;消谷善饥是由于肝胆阳亢、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所以引食自救;肠鸣腹泻、肢体倦怠乏力是由肝木乘脾所致;“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阳气亢盛,迫津外泄,故烦热汗出。

木火相生,心火亦甚,以致心悸、失眠、面红惊惕,脉数。

总之其病机要点在于肝阳亢盛,木横土衰,木火相生,灼伤阴液。

故本方以白芍、木瓜、乌梅,酸泻肝木为主,因白芍、木瓜、乌梅既无苦寒伤中之弊,且有敛阴止泻之益。

柴胡配白芍疏肝敛阴;沙参、麦冬、石斛强金制木,以抑肝亢;莲肉、白术培土荣木;桑叶、黑山栀清热平肝,和阳熄风;白芍、麦冬又可柔肝涵木。

临床应用此方时,可据患者之阳亢、脾虚、阴伤的孰轻孰重加减剂量。

但酸泻肝木之法通用不变。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瘿证)。

【加减】①关于眼突治疗:

突眼明显的患者,在运用上述诸法治疗时,随病情好转,多数患者不但自觉眼突、眼胀有所改善,而且眼裂增宽现象,亦有所改观。

但在用丸剂调理时,需加白蒺藜、生牡蛎、夏枯草以加强疗效。

②缓解心率问题:

单纯中药治疗“甲亢”,心率的缓解较诸症为慢。

可在方中增加沙参、太子参、麦冬、生地、生甘草、生龙齿、生牡蛎、枣仁等味,以养气阴、安心神;③关于含碘药物的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含碘药物不能根治“甲亢”。

临床体察,对重症“甲亢”或心率明显加快的患者,开始治疗时,于上述辨证论治诸法中,酌加海藻、昆布各9克,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疗效,但此类药不宜长期服用,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若单用或大量使用,有可能出现甲状腺变硬的不良后果。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附记】临证治疗,若脱离“辨证论治”原则、单纯用含碘中药,如海藻、昆布、海带、海蛤壳、海螵蛸等治疗“甲亢”,是不可能取得稳定疗效的。

不可不知。

100.2 “甲亢”方

【来源】《临床验方集》

【组成】党参9克,黄芪、生地、夏枯草各30克,首乌、白芍各15克,香附12克,鳖甲、龟板、山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补气;生地滋阴;白芍敛阴;首乌、山药健脾益肾;鳖甲、龟板滋阴软坚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香附疏肝理气,使大队滋阴之品,补而不腻,宜于久服。

本方药性平和,组合得体,是一首较好的治疗“甲亢”经验方。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证,证见心悸、怕热、汗多、烦躁、体倦无力、手臂震颤、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舌红、脉细数等。

【加减】脾虚便溏,减少养阴药,加白术、陈皮、神曲;突眼甚者,加枸杞子、白芥子、泽泻、瓦楞子、地骨皮、白蒺藜;夜寐不安,加炒枣仁;心悸剧,加远志、龙齿。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

100.3 消瘿汤

【来源】《古今名方》

【组成】昆布、海藻、黄药子各15克,制南星、制半夏、莪术、夏枯草、广木香各9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证属痰凝气滞,故方用昆布、海藻、黄药子软坚散结;半夏、南星、牡蛎化痰;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莪术破血行气,化瘀消积;木香行气解郁。

诸药合用,有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效。

用于治疗因湿痰气血留滞而产生的瘿瘤有良效。

【主治】瘿瘤。

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加减】若心悸、脉数,加远志、茯神、紫石英各9克;体弱加党参9克;甲状腺明显肿大,加贝母9克,鳖甲12克;汗多,加黄芪12克,浮小麦30克;口干,加天花粉12克,五味子6克;失眠,加柏子仁、炒枣仁各9克;手指震颤,加龙骨30克,钩藤9克;突眼,加穿山龙12克。

【疗效】屡用有良效。

【附记】本方为西安市中心医院经验方。

100.4 治甲亢丸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60克,玄参、玉竹、炙龟板各30克,当归20克,麦冬、白芍各30克,丹皮20克,女贞子、旱莲草、党参各30克,黄芪60克,枸杞子、海藻、昆布各30克,茯苓60克,泽泻、生牡蛎各30克,夏枯草60克,制首乌、红枣各30克,山药60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细末,混合筛罗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

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功用】滋阴潜阳,双补气血。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阴;龟板、牡蛎滋阴潜阳;白芍、首乌补血柔肝;海藻、昆布散结消瘿;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黄芪、党参、山药、红枣补气;白芍、当归、首乌、枸杞补血;夏枯草平肝熄风;丹皮清肝经之血热。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双补气血之功。

【主治】因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之症。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100.5 治甲亢方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玉竹各20克,麦冬12克,白芍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枸杞10克,山药、茯苓各12克,海藻15克,夏枯草、生牡蛎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分3服。

【功用】滋阴潜阳,健脾补血,散结。

【方解】方中生地、玉竹、麦冬滋养肝阴;白芍、当归、枸杞补血;黄芪补气;山药、茯苓健脾利湿;海藻散结消瘿;夏枯草清肝散结;生牡蛎敛阴潜阳、化痰软坚。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健脾补血、散结消瘿之功。

【主治】因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之症。

【疗效】屡用皆有良效。

100.6 甲亢平复汤

【来源】吕承全,《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玄参、生地各30克,天花粉20克,夏枯草30克,知母、黄柏、昆布、海藻、丹皮各10克。

甲亢平复丸:

羊靥40个(即羊的甲状腺,在羊颈部,如蚕大,切下焙干入药)、玄参、天花粉各100克,麦冬、夏枯草、知母、黄柏、煅牡蛎各60克,浙贝母150克,海浮石60克,石决明100克,昆布、海藻各120克,丹皮50克,三棱、莪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

【用法】发作期首用甲亢平复汤控制病情发展,每周服6剂,水煎服,日服2~3次。

轻者一般治疗2~3周症状即可缓解,重者则需服用2~3个月左右。

善后需用甲亢平复丸巩固疗效。

【方解】气瘿症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燥热汗出,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多食善饥,身体消瘦,手指颤抖。

严重者睛珠突起发胀、发热;女子月经前错,月经量少,甚则经闭;男子气短乏力,甚至阳痿。

其脉弦数或细数,舌质红,苔薄白。

其特点:

颈部结块肿大,质无结节,柔软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其发病以忧思郁虑、恼怒太过等情志内伤为主要诱因,其病机与气、痰、瘀、火及脏腑气虚、阴虚密切相关。

初病气、痰、瘀壅结于颈颊前,多为实证;久病则致脏腑气虚或阴虚,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临证宜根据具体病情虚实兼顾,攻补兼施。

故方中首用玄参、生地、天花粉、麦冬之类养阴生津;伍以夏枯草、知母、黄柏在于清热泻火;佐以煅牡蛎、石决明、海浮石、浙贝母等平肝潜阳、化痰散结;佐以羊靥、昆布、海藻以软坚消瘿;配用丹皮、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既可养阴清热、又能化痰散结。

针对气瘿为主表现之病症可起到攻补兼施、调和阴阳之功效。

【主治】气瘿(类似现代医学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炙甘草之类养心安神;急躁易怒、肝火偏旺者,加郁金、白芍、龙胆草、黄芩以清肝泻火,开郁除烦;手指颤抖,肝风内动者,加石决明、龙骨、白芍、钩藤、川芎之类平肝熄风;声音嘶哑者,加南沙参、北沙参、麦冬之类利咽消肿;大便溏泻者,加茯苓、泽泻、山药健脾止泻;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肉苁蓉、川厚朴润通大便;消瘦乏力,女子经少经闭者,加何首乌、熟地、川牛膝、当归、川芎之类滋养精血;瘿肿不消,结块坚硬者,加羊靥、三棱、莪术化瘀散结。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可靠,病情复发者很少。

【附记】在治疗的同时要防止情志内伤、保持精神愉快,并宜多食富于营养的食品和新鲜蔬菜。

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100.7 抑亢丸

【来源】任继学,《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羚羊角2克(先煎,或研末冲服),生地、白芍、黄药子各15克,天竹黄20克,白蒺藜25克,沉香15克,香附10克,紫贝齿25克(先煎)、莲子芯15克,珍珠母5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

或制成蜜丸(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次,每次服1丸。

【功用】平肝清热,消瘿散结。

【方解】方中羚羊角、生地、白芍平肝清热为君;黄药子、天竹黄、白蒺藜降火熄风,消瘿疾为臣;沉香、香附理气散结为佐;莲子心、紫贝齿、珍珠母潜阳镇肝、安魂定魂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理气、清热熄风、消瘿散结之功。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见心悸、汗出、心烦、消瘦、易怒、瘿瘤肿大、两眼突出,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卓著。

【附记】本方对肝旺脾虚者不宜用之。

服药时间,停服一切中西药物。

100.8 治甲亢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母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加减】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肾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再附上海名医秘方两首,以供临床选用。

(1)平甲汤(刘义方) 药用:

海藻30克,龙胆草3克,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克,象贝母10克,夏枯草30克,黄芩、生甘草各3克,赤芍10克,黛蛤散15克(包煎),车前子12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引自《名医名方录》第2辑)临床治甲亢验证有效。

(2)甲亢重方(夏少农) 药用:

黄芪30克,白芍、生地、香附各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乌2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方甚简练,久服无害。

曾用治甲亢98例,疗程半年以上,治愈61例,总有效率89.8%(引自《中医杂志》(9)1984年)

一零一、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秘方(1首)

101.1 开瘀消胀汤

【来源】吕承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郁金、三棱、莪术各10克,丹参30克,川军(即大黄)、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各10克。

一方减仙灵脾。

【用法】上方每周服6剂,水煎服。

一般服用1个月可明显见效,治疗3个月左右瘀胀即可消退。

【功用】开郁行气,活血化瘀,消肿除胀。

【方解】瘀胀症临床表现为外形丰腴,形体瘀胖,早晨面部肿胀,手瘀肿而无力,中午胸胁满闷,心慌气短,下午腰脚酸困,瘀肿加重。

其特点:

虽似水肿,但肿胀较坚实,指压略带弹性,与水肿不同,其症尚可有胸闷气短,心中懊恼,善怒善悲,善太息,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烦躁出汗,头晕耳鸣,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其脉多沉多细涩,亦可有弦、滑之脉象。

其舌质多淡胖、苔白薄、或腻,或微黄,其发病与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邪及脾肾两虚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六郁不解,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瘀胀。

同时,气血脏腑受诸邪所伤,功能失调,临床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根据病邪所犯脏腑不同,各有所侧重。

瘀胀症临床表现虽较复杂,但总以全身瘀肿、胀满为主要见症。

治疗时,不要因六郁而攻利过猛,劫伐正气;也不宜因脾肾虚损而纯用补剂,否则瘀肿胀满日甚。

治宜攻补兼施,使之补而不致壅滞,破而不致伤及正气,补破结合,开通内外,调补阴阳,以达到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目的。

方中首用郁金,既破有形之血瘀,又散无形之气郁;伍以三棱、莪术之意,在于理气和血,化瘀消积;佐以丹参,功同四物,既可助三棱、莪术活血祛瘀,又可养血安神;佐以川军既可配合消积导滞,又可化瘀散结;为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方中配伍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意在补益命门之火,以壮元阳温煦五脏。

诸药合用,寓破于补,使之破而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补破结合,针对瘀胀为主要表现之病症,可收到调补阴阳、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功效。

【主治】瘀胀症(类似现代医学的特发性水肿、更年期综合征、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消化不良等)。

【加减】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腹胀嗳气者,加柴胡、白芍、青皮、枳壳、半夏之类;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去川军,或改用川军炭;瘀肿较重者,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炒麦芽,鸡内金;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珍珠母、黄柏;舌有瘀斑、行经腹痛,经下瘀血者,加泽兰叶、川牛膝、桃仁、红花、香附;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加海浮石、桃仁、红花之类。

【疗效】经临床应用20余年,收效颇佳。

【附记】在治疗的同时,要调情移志,使之心情舒畅。

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宜食清淡食品。

一零二、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秘方(9)

102.1 温补脾肾方

【来源】黎志远,《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党参、当归各20克,肉蔻仁、熟地各18克,肉桂、熟附块各12克,山药15克,仙鹤草30克,阿胶12克(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脾肾。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山药、肉蔻补气温脾以摄血;当归、阿胶养血和营以止血;更用肉桂、熟附块温补肾阳,取“益火之源”之意;重用仙鹤草以增强止血作用。

药专力宏,其效颇著。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失眠、心悸、气短乏力,加酸枣仁、茯苓、五味子;纳呆,加陈皮、焦山楂、谷芽;腰酸腿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加枣皮、菟丝子、川续断、鹿角胶(烊化);出血量多,加陈棕炭、血余炭、白茅根。

【疗效】治疗23例,显效(血小板大于10万立方毫米,出血消失,停药后至少维持半年以上)6例;有效(出血消失、血小板大于10万/立方毫米,停药后不能维持)10例;进步(出血症状减轻,血小板小于10万/立方毫米,但较原来增加2万/立方毫米以上)4例,无效3例。

102.2 益气活血汤

【来源】张镜人,《上海中医药杂志》

(2)1987年

【组成】党参、黄芪各15~30克,炙甘草6克,犀角粉3克(或水牛角30克代)(吞服),生地黄30~60克,牡丹皮、当归各9克,赤芍15克,仙鹤草、土大黄、猪殃各30克,红枣10克,三七粉4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凉血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夹瘀毒,加生蒲黄、茜草炭各15克;鼻衄、龈衄,加白茅根30克,侧柏叶15克;便血,加地榆炭15克,黄芩炭9克;尿血,加鸡眼草15克;热毒内盛,加人中黄6克,大青叶、生石膏各30克,紫草15克;出血量多,加蒲黄炒阿胶、十灰丸9克,牛解腮15克。

【疗效】治疗18例,显效5例,有效5例,进步4例,无效4例。

【附记】病情好转后,可坚持服用益气凉血之剂,以巩固疗效。

102.3 平癜汤

【来源】王晋源,《陕西中医》(3)1988年

【组成】黄芪30~60克,白芨、黄精各15克,甘草15~30克,丹皮20克,阿胶、赤芍、连翘各10克,白茅根、丹参、仙鹤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益气摄血、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黄芪、黄精、甘草健脾益气摄血;丹皮、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凉血;连翘、白茅根凉血止血;阿胶养血止血;白芨、仙鹤草收敛止血。

诸药配伍,使清热凉血不损脾气,收敛止血但不留瘀,全方可收气血同治之效。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血热型,加黄芩10克,紫草30克;气虚型,加党参15克,大枣10枚;阴虚型,加地骨皮30克;血瘀明显,加三七粉6克(分2次冲服)。

【疗效】治疗70例,总有效率为85.7%,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P值<0.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102.4 三草黛丹汤

【来源】阎慧敏,《中医杂志》(10)1986年

【组成】青黛3克,紫草、丹皮、侧柏炭、黄柏、炒栀子、阿胶(烊化)各9克,生地10克,仙鹤草、丹参各15克,木香3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祖国医学“血证”“发斑”等范畴。

根据小儿生理特点,本病以实热证为多见,多因热邪内郁、壅遏脉道、热迫血妄行所致。

经临床观察发现,本病除“热”的因素以外,“瘀”的因素亦非常重要。

方用青黛、紫草、丹皮、生地、仙鹤草、黄柏、炒栀子以清热凉血;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侧柏炭凉血止血;木香调和气血,气行血行以加强化瘀行血作用;佐以少量阿胶益气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止血之功。

【主治】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治疗45例,均为住院病例,结果全部病人用药一周左右出血症状基本控制。

服药时间最短者为1个月,半数以上病人服药时间2~3个月,病情稳定,血小板上升出院。

45例中,痊愈16例(病程在一年以上者占8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

102.5 阿芪景天汤

【来源】刘安明,《湖北中医杂志》

(1)1990年

【组成】阿胶、党参、当归、熟地各10克,制首乌、黄芪各12克,黄精、景天三七、槐花炭、炒白术、莲子肉、山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连服30剂为1疗程。

【功用】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止血。

【方解】多因调护不当、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虚失摄所致。

脾胃虚弱,不仅气血生化不足、且摄血功能亦随之减弱。

若气虚不能生血、行血、摄血,则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故而致病。

方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莲肉健脾益气以摄血;当归、熟地、制首乌、黄精、阿胶滋阴养血;景天三七、槐花炭止血而不留瘀。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止血之效。

【主治】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血热者、加水牛角(或紫草)、生地各10克,丹皮、黄芪炭各8克;气滞血瘀者,加土大黄、红花各5克,桃仁6克,丹参、蒲黄各10克;肝肾虚损,加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枣皮各10克。

【疗效】治疗52例,结果痊愈17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102.6 补肾活血汤

【来源】时毓民,《中西医结合杂志》

(1)1991年

【组成】生地、当归、赤芍、茜草各9克,补骨脂、炙黄芪、菟丝子各12克,鸡血藤30克,大枣15克,生大黄6~9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于病愈后再巩固服药1个月。

疗程1.3~22个月,平均5.03个月。

【功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方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以血热、阴虚及气阴两虚为多见。

方用生地、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益气补肾、活血;当归、赤芍、茜草、大黄、鸡血藤活血祛瘀。

而生地、赤芍、大黄还有凉血止血之功。

据报道:

补肾活血法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活血化瘀药还对巨核细胞的免疫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黄可升高血小板、增加红细胞聚集性,使微循环血流速减慢,有利于局部止血。

本方临床应用,对本病急慢性型均有较好疗效。

对应用激素后减量或停用的病例,加中药治疗可巩固疗效。

【主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病情重者,加水牛角30克,三七粉2克(冲服);鼻衄,加白茅根30克;阴虚内热,加玄参、炙鳖甲、炙龟板各9克;神疲乏力,舌质淡,加党参、仙灵脾各9克。

【疗效】治疗41例,按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结果治愈(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持续2个月以上未复发)24例(占58.54%);恢复(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观察尚不足2个月)6例(占14.63%);好转(出血消失或好转、血小板增加>20×109/L,但未达到100×109/L)10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6%,其中痊愈及恢复率为73.2%中医分型,气血两虚型较血热伤阴型效佳。

24例治愈病例停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10.4个月,血小板正常,病情未见复发。

全部病例血小板聚集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

102.7 陆鹤消癜汤

【来源】杨进,《浙江中医杂志》

(2)1988年

【组成】商陆(先煎)20克,仙鹤草、生地榆各30克,党参、白术、山萸肉、丹参各10克,黄芪、首乌、熟地、党参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0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止血。

【方解】方中重用商陆一味,有小毒,煎煮时间宜久,有扶正补虚、止血生血功能;仙鹤草宁血止血,以利生血消癜;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首乌、山萸肉、丹参滋补脾肾、益气养阴,玄参清热养阴,利于治本;甘草调和诸药,并解商陆之毒。

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止血之功。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阴虚有热者,减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丹皮、鳖甲;气虚者,加茯苓、大枣;脾肾虚寒者,去玄参,加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瘀血内阻,加失笑散。

【疗效】治疗50例,痊愈(血小板在10万/立方毫米以上,无出血,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38例;好转(血小板提2~3万/立方毫米,症状缓解,无明显出血倾向)10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

102.8 益气养血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气养血、凉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附记】又天津已故名医张先五自拟经验方:

黄芪30克,茯苓、当归、白芍、丹参、玄参各15克,人参(另炖)、川芎、红花、桃仁各10克,生地、熟地各60克,仙鹤草30克,茜草20克。

每日1剂,水煎,日服2次,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10剂为1疗程。

经观察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确有止血及升高血小板之功能。

又山西已故名医靳文清自拟经验方:

仙鹤草30克,紫草10克,大枣12克,红糖20克。

每日1剂、水煎,每日分3次口服,症状消除后再服1周以上。

用本方治疗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效。

曾治疗40例,辨证加减用药,结果痊愈3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升高。

以上两方均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02.9 理血养肝健脾汤

【来源】邹经明,《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阿胶9克,旱莲草、白术、茯苓各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服。

【功用】补血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补中。

【方解】本病病因虽有多种因素,但其病机不外肝肾阴虚,肝脏失其藏血功能和脾气虚弱,失其统血能力,而使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络之外而发为本病。

方中当归、白芍可补血活血、养血敛血;生地、丹皮滋阴凉血化瘀;旱莲草、阿胶滋阴补血;白术、茯苓、炙甘草则可健脾益气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