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重点.docx
《心理学与生活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与生活重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与生活重点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定义
心理学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
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
科学性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行为就是行动。
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可观察行为。
精神过程代表了心理学家探索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
行为数据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来保证客观性。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的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中心目标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
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或秉性变量。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一个因果预测详细的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控制发生的事情
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小结
心理学家使用科学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
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
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艾宾浩斯这样写道。
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他希望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过程以及简单心理过程的速度。
结构主义:
心理的内容
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表现了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铁钦纳用于检查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元素的方法是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的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他的观点以结构主义之名着称于世,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
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攻击结构主义:
⑴它是简化论的,它把所有的人类体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⑵它是元素论的,它寻求把成分或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或整体的行为;⑶它是心灵主义的,它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忽视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
机能主义:
有目的的心理
威廉·詹姆斯同意铁钦纳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的观点。
他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机能主义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的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对于詹姆斯来说,解释,而不是实验控制才是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功能的了解远比对心理结构的了解重要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假设:
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
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
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
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任务就是在最精确的分析水平上理解行为。
心理动力学观点
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
心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的发展起来的。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
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
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首先,行为主义者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
其次,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作是要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
最后,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假定他们对动物研究的基本过程代表了对不同物种都适用的一般原则。
行为主义对严格的试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
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他们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的模式。
与行为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
他们也被认为是现象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到人类心理学。
认知的观点
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行为只是部分的像行为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行为的结果所决定的。
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考方式中产生。
认知心理学家把思维同时看做外显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进化论观点
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
进化心理学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的原则。
文化观点
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文化观点是针对下述批评而做出的重要响应:
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而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没过中产阶级白人。
对文化影响的适宜考虑可以包括在同一国家内比较不同的人群。
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评估。
跨文化心理学家想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还是只适用于更小的特定人群。
小结
早期的心理学家证明了心理过程是由决定论原则支配的——心理和躯体事件由特定的原因决定。
一种早期的观点——结构主义,关注心理的内容及行为的结构;另一种观点——机能主义,关注于行为的机能。
当代心理学混合了七种主要观点:
生物观点研究行为与脑机制之间的关系;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做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条件决定的;认知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理过程;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做为在环境中生存而进化出的适应性;文化观点在文化背景中探索行为及其含义。
心理学家们回答了许多不同的问题。
心理学专业过去几十年中在范围上变得更加国际化。
而且包括了更多的女性。
要点综述
什么使心理学独具特色?
心理学是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以及帮助控制行为。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构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的工作。
他强调作为元素的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把这些理论放在一起,就构成了当代心理学的进程。
心理学的七种当代观点中,每一种对于人性的看法、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的焦点以及基本研究方法都不同。
生物学观点研究行为与大脑机制之间的关系。
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作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内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
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内在的作出理性抉择的能力。
认知的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智过程。
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作是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
文化观点探索行为及其在文化环境中的含义。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现的背景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范畴,它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
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
发现的背景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不同于以往的的思考方法。
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检验的阐述。
发现的背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具备特别的态度和价值观。
持有开放的、批评的和怀疑的态度。
小结
发现的背景是研究者在研究阶段,运用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来形成新的想法和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力图理解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决定论关系。
验证的背景:
客观性的保障
验证的背景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观察者偏见和操作性定义
客观性的挑战
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这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补救措施
为了使观察者误差降到最小,研究者依赖于标准化和操作性定义。
标准化意味着在数据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标准化意味着以同样的方式来问问题,结果确保在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被试间和研究者间的可比性。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称为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变量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
在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的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被称为自变量。
其值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
实验法:
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
实验法:
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
目的:
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影响。
客观性的挑战
当一些并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了混乱的时候,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
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就发生了,真正诱发所观察到反应的是实验者的预期,而不是自变量。
安慰剂效应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
在心理学的研究情境中,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便发生了。
补救措施
控制程序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除了那些与被验证的假设相关的)保持恒定的方法。
被试所经历的唯一不同应该是那些由自变量的不同条件。
通过保证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双盲)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一项处理来消除偏见。
这一技术被称为双盲控制。
在很多研究设计中,知道实验假设的人是不能被安排来收集被试的数据的。
为了解释安慰剂效应,研究者通常引入一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我们称为安慰剂控制。
安慰剂控制属于控制的一般范畴,以使研究者确保他们自己正在进行恰当的比较。
被试间设计,被试被随机的分配到实验条件(接受一个或多个实验处理)和控制条件(不接受实验处理)下,来接受不同的程序。
随机的安排是研究者力图消除潜在被试中和个体差异有关的混淆变量的主要步骤之一。
如果一个样本在诸如男女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分布都与总体的特征非常匹配,这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被试内设计,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
A-B-A设计中,被试首先经历基线情境(A),然后进行实验处理(B),最后再回到基线(B)。
相关法
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关系数:
确定存在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精确程度。
这个值在+1.0到-1.0之间变化,其中+1.0表示完全的正相关,-1.0表示完全的负相关,而0.0表示根本没有相关。
一个非常接近于零的相关意味着两个测量分数之间存在很弱的联系,或是根本不存在联系;当相关分数越来越大,直至接近于最大值+1.0的时候,根据一个变量的信息来预测另一个变量将变得越来越精确。
高的相关只是表明这两列数据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建立了联系,相关并不意味着一个事件可以导致另一个事件的发生,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相关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关系,也可能根本就不反应因果关系。
小结
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验证。
为此,心理学家依赖科学的方法。
研究者对数据的收集使用标准化程序,用操作性定义来界定概念,以此来克服察者偏见。
实验的方法允许研究者宣称其发现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必须谨慎的选择解释,包括期望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为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研究者常使用双盲控制、安慰剂控制等程序。
对于被试间设计,随机分配原则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它使控制组被试和实验组被试相匹配。
被试内设计包括A-B-A设计,被试作为自己的控制组。
研究者使用相关研究方法测量两变量的相关程度。
相关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它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方法可用于检验现实世界的一些主张,如阈下录音磁带效应。
心理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使这些看不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能够被看到,使内部事件过程外化,是个人经历公开化。
获得信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的目标是产生可信和有效的发现。
信度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
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一种可信的测量手段在重复使用时(所测量的内容不变)将产生可比较的分数。
效度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
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自我报告法
自我报告法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
自我报告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问卷或调查包括一系列问题。
访谈是交互式的。
自我报告法也有其局限性:
适用范围与信度。
行为测量和观察
行为测量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
研究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的进行观察。
观察或者集中在行为的过程或者集中在行为的结果。
在自然观察中,不改变或干扰自然环境,研究者能观察到一些自然情况下发生的行为。
许多研究结合使用自我报告法和行为观察法。
一些研究计划并不使用大样本被试,而只是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个体进行各种测量。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得到的问题
获得赞同
冒险/收获的评估
故意欺骗
事后解说
小结
心理测量必须得出可信的和有效的发现。
自我报告法通过问卷和访谈得以实施。
心理学家依据兴趣使用行为测量法如直接观察或自然情境观察。
人类研究中的重要道德问题包括获得赞同、研究风险和收益的评估、故意欺骗以及必要的任务报告。
研究者必须检查非人类的动物研究的道德重要性。
要点重述
发现的背景
在研究的发现阶段,观察、信念、信息以及一般的知识导致研究者用一种新的方式思考某一现象。
研究者由此形成待检验的理论和假设。
验证的背景:
客观性的保障
验证是在某种确定的程度上检验、证明或反驳观点的阶段。
研究者为了检验他们的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和一整套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证据的程序。
研究者依据标准程序和使用操作定义,他们强烈反对观察者的偏见。
实验研究方法决定待检验的假设所确定的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者去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
相关研究方法确定了两个变量是否相关以及有多大程度的相关。
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心理测量
研究者努力提出可信和有效的测量方法。
心理测量包括自我报告法和行为测量法。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尊重人和动物被试的
基本权利是所有研究者的义务。
第三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人类不同行为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对于因果关系解释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先天与教养或遗传与环境。
进化与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动物种属的变异是自然过程作用的结果,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理论认为,生物机体适应生存环境,只要这种适应性变异发生了,就会比那些适应差的个体产生更多后代。
时间久了,那些具有适应生存特性的机体数量增多。
用进化论的术语来说,个体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后代的数量。
自然选择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见效。
基因型和表型
选择性优势
人类的进化
在人类进化中,自然选择促进两大适应性进化——两足行走和头脑发达。
语言的出现是第三大适应性进化,语言是人类早期最大的适应性优势。
语言使人类积累的文明和精神财富可以代代的传递。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而文化进步是人类对环境变化、通过学习所进行的适应性反应的文化趋势。
人类基因型的变异
研究遗传机制的学科,即个体从其祖辈继承体质和心理特质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学。
基础遗传学
心理学的重要目标是理解遗传与环境两类影响因素是怎样达到平衡的。
基因和行为
人类行为遗传学研究把心理学和遗传学统一起来,探索遗传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因型表达还需要环境条件的呼应。
基因或环境都不能单独决定你是谁或你会变成那类人。
人类行为遗传学研究经常关注与个体差异的根源。
社会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家们试图回答关于多种行为模式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体系。
小结
自然选择引起物种的起源和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自然选择又形成了生物机体在环境和基因表型相互作用下的繁殖率。
在人类进化中,两个最重要的适应性变化是两足直立行走和发达的大脑。
语言的发展促进文化快速发展。
人类行为遗传学家探索人类遗传基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物学利用进化论分析人类特有的不同的社会行为类型。
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与动机、情绪状态和记忆过程相关。
参与体温、血糖和血压的调节并执行其他体内环境的调节活动。
边缘系统由三个结构组成:
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
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间的中转站。
脑垂体通常被称作“主腺体”。
小结
神经科学体现了人类理解脑与行为关系这一古老问题的现代成果。
神经科学家利用不同方法来探究大脑的奥妙:
他们研究脑损伤病人,也在动物特殊脑区制造一定的损伤,他们还刺激脑中特定的部位,记录脑活动,并研究大脑在工作时的影像。
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有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将脑分为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和大脑。
脑干主要是维持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
小脑协调身体运动并影响一些类型的学习。
边缘系统在动机、情绪和记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脑负责语言和思维等高级过程。
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大多数日常活动中具有不同作用。
例如,绝大多数人的左半球主要用于语言加工。
一般来说,右半球的信息加工具有全息性特色;左半球具有分析性特色。
关于两半球功能的一般结论可应用于解释个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
内分泌系统是腺体网络,分泌激素调节许多生命过程。
第四章感觉
经验的基本生理要素:
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
知觉过程——是对感觉经验的确认、解释、整合和分离。
感觉的双重功能:
生存和耽于声色。
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
心理物理学
测量感觉体验的强度是心理物理学的中心任务,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
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这一概念,提出测量物理刺激强度(用物理单位测量)和感觉体验大小(用心理单位测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费希纳的测量方法:
研究者确定阈限并建立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心理量表。
绝对阈限和感觉适应
绝对阈限:
产生感觉体验需要的最小的物理刺激量。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心理测量函数:
表示每一种刺激强度(横坐标)下刺激被觉察到的百分数(纵坐标)的曲线。
绝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是:
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感觉信号的刺激水平。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
反应偏差和信号检测论
反应偏差即由一些与刺激的感觉特征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观察者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而产生的系统趋势。
信号检测论(SDT)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信号检测论并不严格的关注感觉过程,而是强调刺激事件出现与否的决策判断过程。
SDT区分出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
⑴最初的感觉过程,反应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⑵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应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SDT提供了同时评价感觉过程和决策过程的方法。
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
能够识别出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物理差异。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
有一半次数觉察出差异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值也被称为最小可觉察。
(JND)JND是测量两种感觉心理差别程度的数量单位。
韦伯定律:
刺激之间的JND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
从物理事件到心理事件
感觉生理学研究物理事件到中枢事件的转换机制。
目的:
揭示从物理能量到感觉体验之间一系列事件链条中中枢水平的变化。
从一种物理能量形式(如光)到另一种形式(如神经冲动)的转化称为换能。
感觉系统具有共同的信息传递过程。
对任何感觉系统的触发意味着对环境事件或刺激的觉察。
小结
心理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研究环境中的物理事件和观察者对这些事件的心理体验之间的关系。
观察者对刺激事件的觉察阈限依赖于刺激强度和观察者感觉适应水平的情况——绝对阈限的定义反映了操作的变异性。
信号检测论能够区分感觉过程和观察者操作的反应偏差。
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者同样对观察者能够觉察到差异时刺激强度的增加和减少过程关系感到兴趣。
韦伯定律为我们揭示了物理刺激变化和观察着知觉之间的关系。
感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物理事件转换成能够被大脑接受的事件的途径。
研究者提出感受器到大脑皮层区域信息的典型传递过程。
视觉系统
近点:
能够清晰聚焦的最近点。
眼睛的关键作用是把光波转换为神经信号。
杆体细胞呈现黑白影像,黑暗中工作。
锥体细胞则相反。
暗适应的产生是由于在黑暗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杆体细胞比锥体细胞变得更敏感,杆体细胞能够对环境中微弱的光进行反应。
视觉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通路:
客体识别和位置识别。
盲视:
在不能对客体进行有意识视觉觉察时,他的行为也是由视觉指导的。
视觉行为是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
颜色视觉
用于辨别电磁能量的种类(包括光)的物理特性就是波长。
颜色是感觉系统对波长的描述。
用三个维度描述:
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色调表示对光线颜色的不同性质的体验。
饱和度描述的是颜色感觉的纯度和亮度。
纯色有最大的饱和度,灰色的饱和度为0。
明度是对光强度的描述。
白色明度最大,黑色明度最小。
各种波长的适当混合将产生白光。
这种形式的波长混合称为加法颜色混合。
互补色,混合后产生白光的感觉。
颜色负后像,这种视觉后象之所以称为负性的,是因为这种视觉后效的颜色是和原来的颜色相反的。
颜料的混合是减法颜色混合。
颜色视觉理论
扬-赫尔姆霍兹三原色理论:
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产生心理上的基本感觉:
红、绿、蓝。
所有其他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者相减混合得到的。
三原色理论对人们的颜色感觉和色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根据这种理论,色盲者只有一种或两种感受器)。
海林的拮抗加工理论,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
红对绿,蓝对黄,或者黑(没有颜色)对白(所有颜色)。
视觉后效是因为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了(由于过度刺激),因此增加了它的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它们只是描述了两个不同的加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