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日积月累。
春日
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
(3)请你想象《春日》中所描绘的景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诗人,以"我"的口吻写。
2.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
B.鲜花
(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A.失望B.焦急C.欣喜D.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4)这首诗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A.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对我说:
“我是方老师。
”
B.……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
C.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通过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对方老师的________进行了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的方老师。
(2)请对你难忘的一位老师进行一处重点的动作描写,并通过一个情境突出老师的特点。
4.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5.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诗歌鉴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
________。
(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C.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7.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____,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2)在横线上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把诗句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
________,万物生光辉。
________,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
我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________
9.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的格言。
(提示:
《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10.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白日曛:
曛,昏暗。
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11.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
(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
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
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___
(2)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的《易水歌》:
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1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
鸡叫。
②相唤:
互相呼唤。
③浴蚕:
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④中庭:
庭院中。
(1)解释诗题。
(2)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
________ 坚劲:
________ 任:
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14.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
(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16.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17.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
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
你眼中的鲁迅是:
________。
1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6)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
为什么?
19.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
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③供:
从事。
④傍:
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
________解:
________
(2)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
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
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 诗人 △ 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
A.南宋范成大
B.北宋范成大
21.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
________ 徒:
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
22.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景
花褪①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②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③却被无情④恼。
【注释】①褪:
脱去。
②柳绵:
即柳絮。
③多情:
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④无情:
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________”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3)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23.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家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
第二句中“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主人________的情趣。
24.诗歌鉴赏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肥:
指果肉肥厚。
③麦花:
荞麦
花。
④菜花:
油菜花。
⑤篱落:
中午篱笆的影子。
⑥惟有:
只有。
⑦蛱(jiá)蝶:
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5.美丽江南——《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_______。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
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元”同“原”,是________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________部,诗中“翁”指________。
(3)《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__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________;“空手”指________;“下一代”指________。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下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3)诗题中的“路’该怎样理解?
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
A.送别之情
B.思归这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闯”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课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
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________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________,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________。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话________。
3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胜日寻芳泗水滨;万紫千红总是春
(2)宋;朱熹;《观书有感》
(3)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观赏花草,来到泗水边,之前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
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3)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
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
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
(1)胜日寻芳泗水滨;万紫千红总是春
(2)宋、朱熹、《观书有感》(3)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观赏花草,来到泗水边,之前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点评】
(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2.
(1)B
(2)B;C
(3)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4)拟人;嫌;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表现了诗人看到如此美景时的感慨、欣喜之情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芳华:
泛指芬芳的花朵。
(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惊”字最值玩味。
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3)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