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79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docx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

(一)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38分)

1、本课程视儿童的(    )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    )生活、主动参与生活、(    )的过程。

2、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   )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        )、

(    )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    )、(    )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   )。

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    )、儿童与(    )、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4、引导儿童(     )、学会关心、(      )是《    》这门课程的核心。

5、参与并享受(    )、(    )、(    )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6、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访谈、(    )、成长资料袋评价、(    )等。

二、判断题。

(25分)

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家长的教育。

()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

4、本课程旨在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    )5、《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

每个儿童的生活能力提升。

( )

三、简答题。

(21分)

1、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分)

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9分)

四、论述题。

(16分)请谈谈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B  )。

A。

活动课程B。

综合课程 C。

活动型综程  D。

活课程 

2。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A。

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

帮助学生参

与社会,学习做人  C。

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B))。

A。

110   B。

122   C119  D。

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 B )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C    )传统节日。

         A。

彝族 B。

布依族C。

傣族D。

蒙古族 

6、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C    )是可回收的垃圾A。

霉变食品碎玻璃片 B。

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

报纸矿泉水瓶D。

烟头 建筑垃圾 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A )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   B、开放性  C、

活动性  D、综合性 

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  C  )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

端午节B。

中秋节C。

重阳节D。

清明节

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B  )。

A。

生活质量的提高                     B。

生活能力提升C。

生活品质的提升         D。

 生活能力 

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C )。

A。

感受       B。

情   C。

感悟  D。

感想 

二、简答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 A: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

  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4分)答略) 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答:

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答性质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

积极探究。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教学活动设计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要求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