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7716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docx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

大学生国防军事论文精选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国防论文篇一:

《国防教育教学道的思考》  本文拟通过对国防教育基本规律及国防教育教学过程动力系统的分析,对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之“道”加以探讨。

  一、国防教育内外部规律探讨

  我们通常把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规律,把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规律。

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规律(即“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防教育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与社会政治环境相适应。

从国防的角度来看,政治环境指的是国家的安全环境。

国家的安全环境影响着国防教育的战略目标,决定着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因此,国防教育不能脱离国家的防务需要。

战争环境与和平环境的国防教育明显不同。

[1]一是思想认识不同。

在战争时期,大敌当前,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国防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在和平时期,无外敌大规模入侵,危机感慢慢松弛,尤其在长期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国防意识逐渐淡漠,很容易忽视国防教育。

二是主要任务不同。

战争时期,打赢战争取得胜利是主要任务,此时国防教育被摆到重要地位;和平年代,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事务都应围绕这个大局开展,此时,国防教育作为“软任务”被搁置起来。

三是组织实施方式不同。

战争时期,必然狠抓国防教育;和平时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往往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在人类阶级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时期相对较短。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家的存在决定战争难以绝对避免。

当今世界,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大战不会在近期内爆发,我国所处的环境相对安全稳定。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局部纷争和战事不断,我国周边也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

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我们不可盲目乐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比战争时期艰巨得多,除了国防知识教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必不可少。

国防教育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国防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发展服务。

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能使为国家生存发展服务的国防观念深入人心。

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黄金时期,是实现“中国梦”需要的国防基础工程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规定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国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切实的综合促进作用。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次,军事科学是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而军事科学既是社会科学,又广泛涉及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及人文科学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掌握军事理论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能培养学生坚毅刚健的作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真正得到操练,增强体质;通过对学生进行军事知识和国防思想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军人作风。

相对于普通教育,国防及军事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

在军事教育过程中,大强度、高效率的准军事教育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在学生思想作风方面加固了堡垒,更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国防观,培养战略意识和坚忍的意志和毅力、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而这种意志、毅力和精神,正是新世纪高质量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每一位接受国防教育与教学训练的学生来说都将成为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防教育一举多得,有着非凡的“综合育人”效应,因此越来越受到教育学界的重视和欢迎。

为此,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三)遵循教育内部规律,实现国防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不断发展创新

  首先,实现国防教育观念创新。

一方面,积极动员大学生广泛参与国防教育教学活动,将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灌输为平等的双向交流。

其次,实现国防教育内容更新。

要从战略前瞻性上向学生阐明矛盾的结合体------国家,阐明以国家为中心的内外部矛盾对国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来自国内外的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

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遵循国家生存发展、学生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变化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全球战略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新面貌,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将新事物、新知识纳入国防教育内容体系中,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引导他们树立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国防意识,更加关注和平年代国防安全因素的变化。

最后,实现国防教育方法的新超越,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国防教育。

一方面,在继承过去好传统、好办法的同时,着手于新方法和新手段的探索,特别要运用好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制作国防教育主课《军事理论》和辅修课《孙子兵法鉴赏》的MOOC/SPOC课程。

另一方面,借助各类教育资源,丰富“社会课堂”中国防教育的内容,如走进军营,参观与国防相关的博物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国防教育。

  二、国防教学过程的动力系统分析

  我们把由教学过程内在矛盾产生的教学动力称为内部运行动力。

分析国防教学中的内部矛盾及教师和学生的动机系统,将揭示国防教学动力的生成、结构及其作用,揭示国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一)国防教学的内部运行动力

  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两个主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教与学之间的情感关系都直接制约着教学动力的大小。

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在国防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主席“富国强军”方略的正确性,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给国防理论教学带来动力。

此外,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都能影响教学动力。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运动和发展的主导动力。

教学训练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想的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在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起始水平及其“最近发展区”,恰到好处地提出要求,刺激、改进需求。

如,学生对军事科学的“最近发展区”大部分是武器装备发展,军事课教师在介绍武器装备的同时,应阐明恩格斯对武器装备发展对战斗力提升的客观规律的揭示: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

[3]如,线膛枪创生了“散兵线”;坦克的问世,造就了“闪击战”;航空与航天新技术的空前发展,则催生了“空天一体战”理论;如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使得实施精确打击成为现实,并使战斗力生成模式产生了质的跃变。

国防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根据变化提出新的教学任务,给教学过程补充新的能源。

教学动力源于教学过程自身内在矛盾,依存于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我们一方面要揭示国防教学动力与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复杂关系,把握国防教学动力生成的多种因素,另一方面要揭示教学动力与教学过程的整体关系,把握教学动力生成的主要因素。

正如军事运动的基本矛盾------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军事矛盾运动的本质,军事(国防)理论教学过程的运动全赖于这种动力的推动。

  

(二)国防教、学双方的行为动力

  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达、接受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诸要素构成的众多矛盾的解决,要依靠教师、学生的主观努力及其相互作用的发挥。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国防斗争与以战争为中心的军事活动方法,不仅能解决国家之间的生存发展利益矛盾,而且能解决个人之间生存发展利益矛盾;《孙子兵法》制胜就是围绕“仁”和“道”展开的。

其次,学习动机取决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如果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专业与军队建设、远大理想相结合,学习目的明确,那么这种认识就会成为学习的内部动力。

最后,动机与学习效果是辩证统一的。

军事理论学习效果也影响着军事理论学习动机的形成和持续。

增强行为方式能促进军事理论学习效果的提升,而所学到的军事理论知识反过来又能够增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动机。

学习本身对动机的强化作用通过学习效果的反馈实现,学习成功率越高,学习动机就越强化。

教师工作动力的形成同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国防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成就动机是其工作的主要力量。

其次,教师不仅要对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知识感兴趣,而且要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探究感兴趣。

最后,取决于教师的期待。

教师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有用之才,这种期待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由动机引起的动力是个体的行为动力,而非教学动力,教学动力与教师、学生的行为动力不可分割。

只有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动力相结合,才能形成推动教学运动发展的动力。

教师工作动力和学生学习动力的结合是在解决教学目的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中完成的,更是在具体国防理论和军事科学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

  (三)国防教育教学的外部动力

  对国防教育教学过程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辩证揭示,是推动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外部动力。

国防教育教学过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与社会需求、战争需求、军队建设需求的关系。

当前国防教学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文化和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层撞击。

教学要适应这些挑战,仍沿袭传统的国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显然是不行的。

教师必须研究以下问题:

当今诸多挑战对国防教学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现行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改革和发展;如何把新的国防教学理论、方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的要求。

这些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国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与教学过程直接有关的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机制,是从外部推动教学过程运动和发展的因素。

国防教育教学总体设计是在办校方针、办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高校任务制订的培养人才的“蓝图”。

它涉及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模型的设计,课程的选择与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一系列问题。

其核心是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体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与部队需要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形态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过程的运行则是将教学总体设计的人才培养“蓝图”付诸实施,主要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教学总体设计是教学过程运行的前提,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和定向作用。

这一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条件都起制约作用。

教学过程的运行,是实现教学总体设计的基础,无此基础,再好的教学总体设计也无法变为现实。

因此,一个优化的教学总体设计对教学过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地方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不仅开设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门必修课,还开设一系列选修课,如《兵器装备概论》和《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概论》《军事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战争之路研究》《信息化战争研究》《军事谋略艺术》等。

可见,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构建地方高校国防文化教育平台,为学生走入国防和军事领域提供广阔天地。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常规管理、档案管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指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安排、具体实行、监控检查、统筹指挥、控制质量等多项活动。

其实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教学过程的运行,有赖于科学的教学管理,而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益的高低。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时间短、任务重,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向管理要时间,让管理出效益,是国防教育教学过程的必然要求。

教学保障工作是指为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物质需要而采取的整套措施。

它的基本内容是向教学过程提供由勤务、物资、技术等构成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需的人员和物质条件。

具体说,它包括文字教材、电教教材、各种图表、资料、网络课程等教材保障;为技术、战术教学提供的教学装备和器材保障;为配合教学活动而提供的教学勤务保障;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训练为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保障以及图书馆国防导读中心、军事技能训练实验室、训练场、专用教室等教学设施保障。

教学保障作为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重要条件,愈完善配套,愈具有先进性,愈有助于国防教育教学过程的运行。

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我国高校进行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道”的研究,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为提高我军将士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对增强我军后备力量的建设和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学生国防论文篇二:

《浅谈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创新》  摘要: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是落实《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国防法规的重要途径,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国防事业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形势下,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水平成为必然。

本文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改革为例,谈谈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

  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是落实《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国防法规的重要途径,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所以武术文化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武术在“砺兵”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军警部门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与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

[1]

  一、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成立有专门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负责学生军事训练组织工作,教务处负责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工作,总务处等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保证了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学院还出台有《新生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为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

  二、抓好新生军训,让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

  1.军训前,学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军训工作,精心制定军训工作计划、联系落实帮训部队、组建学生军训队伍、配备管理干部,准备工作充分。

  2.积极争取部队支持,确保训练效果。

学院在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协调下,积极联系帮训部队,努力为帮训官兵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帮训部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关部队派出的帮训官兵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充分满足学院需要,军训效果良好。

  3.精心组织新生军事训练。

学院在军训中不仅认真开展队列动作训练,还对学生进行条令条例教育,组织学生学唱军旅歌曲、习练军体拳等,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坚毅品格。

同时,学院还利用省军区调拨500多支军训用枪,对学生进行操枪、拼刺、单兵战术等的训练。

丰富多彩、科学合理的训练科目和内容,让学生军训积极性大大提高,训练效果明显增强。

[3]

  4.抓好军训管理,为日后的教育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学院有专人负责军训工作,各系部也派出优秀辅导员全程参与学生军训,既便于靠前管理,又便于做好对学生的服务,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感情。

同时,学院还加强纪律、考勤和内务管理,让学生尽快适应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氛围,为日后的教育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修养

  学院根据教育部、解放军三总部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军训训练大纲》的要求,在组织好军事训练的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

学院把军事理论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征订了专业教材,安排36学时授课,加强对军事理论课的质量监控,学习结束按规定组织考试和考核,考试成绩计入学生档案。

[4]

  学院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教师。

除自主招聘具有军警工作经历或军警校教育背景的军事理论教师外,还积极从当地驻军、人武部等军事单位聘请军事理论教员到校授课。

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军事理论教师参加学院各类教学业务培训及省厅组织的军事理论教师专业培训,军事理论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授课方面,军事理论教师坚持课前试讲、集体备课,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手段和方法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涉及国防知识、安全环境、国际局势、国防法规、军队建设、轻武器常识、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高技术等,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明显。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形成国防教育长效机制。

  学院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推行一日生活制度,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同时结合学院武术文化特色,积极开展关注国防、习武爱军、携笔从戎为主题的系列国防教育活动,通过英模事迹报告会、征兵政策宣讲会、“我的军旅生涯”――大学生士兵报告会等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国防教育。

  学院还注重加强同有关部队的合作和交流,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军队建设,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同军队接触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军队和国防事业的了解。

学院与济南军区某部合作共建军地两用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对该部队400余名士兵进行了教育培训,为提升士兵学历、拓宽士兵退伍后的就业渠道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同时该部队也积极为学院新生军训和国防教育提供帮助,实现了军地共建、合作共赢。

同时,学院还与驻登部队、武警消防等军事部门加强合作,邀请部队官兵到学院开展国防教育、防震减灾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野外生存与应急救护技能等教育训练活动。

[5]

  五、把国防教育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参军入伍相结合,明确管理目标,注重工作实效。

  学院把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力抓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校期间,自觉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备了较强的组织观念、纪律意识,培养了敢于拼搏、勇争第一、团结协作的意志和品质。

  学院还把组织学生应征入伍作为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延伸,鼓励、支持大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

首先,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材料、邀请人武部到校宣讲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征兵的意义、入伍优惠政策及个人发展前景;其次,做好学生应征入伍的组织和服务,帮助学生做好报名、政审、体检等工作。

最后,做好学生入伍的善后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学籍保留、学费代偿等工作,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此基础上,学院广大学生积极踊跃应征入伍,“少林小子进军营”一度在军队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近年来,国家面向大学生征兵的力度逐年加大,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组织实施者的高等学校,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国防教育载体,才能更好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高等院校大学生军训训练大纲》;

  [3]《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的对策和措施的研究》,新浪博客;

  [4]《特色,助力学生走向成功》,《大河报》,2011年6月29日版;

  [5]《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国防论文篇三:

《浅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摘要:

大学生作为知识性群体和未来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

本文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融入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都得到提升,最终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敢做敢当、富有民族使命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

国防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各国间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具体体现在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即提高未来国民素质。

国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主旨在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

1958年,中共中央首次做出“大、中学校要增加军事课程,实施军事训练”的规定。

在此之后,我国大部分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国防教育课程纳入本科培养计划,国防教育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

  一、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立足于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公民进行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使全体公民建立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防意识。

大学生作为知识性群体和未来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

因此,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爱国爱校情怀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国防教育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加强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大学生军事训练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国防教育强化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深化了解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涵,有助于其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国防教育有利于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

当代大学生属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精神几乎丧失,加之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在长期学习压力下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缺乏体育锻炼,视力和心理素质较差,军事训练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

因此,大学新生接受集中军事训练有利于磨砺意志品质,他们接受系统性国防教育极其必要。

通过国防教育可培养其顽强拼搏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3.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军事理论课程及军事训练中,军事理论课程又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技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这些训练能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前沿,了解国际动态,认清国际形势,增强爱国情怀;军事训练能使学生养成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挑战、遵守纪律、是非分明的良好作风。

通过国防教育,锻炼了大学生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丰富了人格修养。

  二、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融入国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以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要内容,提高整体素质。

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采取军事理论课和集体军事训练两者交汇的教学模式。

军事理论课主要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军事思想、国防现状、当代军事形势、国防武器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相关国防知识,增强国防知识的普遍性。

集体军事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此阶段的锻炼使大学新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强化组织纪律性,加强团队观念。

训练的内容包括队列、擒敌拳、纪律条例等项目,军训的时间选择在大学新生入校或大一结束的暑假进行,这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

  2.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包含知识、思维、方法、原则、能力和思想品德六个方面。

其中,知识是文化的载体,只有思维,才能体悟其内涵,才能激活、展开、创新、超越已有的知识,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思想品德又是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及能力的升华,只有当思想品德越高尚、越积极向上时,文化也就越先进,学生在先进的文化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滋养,这种文化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