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7255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x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XX市民政局组织本市有关部门人员,于20**年7月,专程赴台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

期间,考察组先后赴嘉XX县上林社区、屏东县顶菜园社区、云林县麻园社区、桃园县白米社区、台湾新港文教基金会等处进行调研,对台湾地区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总体来看,台湾地区经济社会比较发达,“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也比较重视,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是社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政府”的主要推动力作用体现在:

台湾“内政部”专设有“社区发展委员会”,将社区发展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计划来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发展,并使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同步进行;在不同时期制定和推出配套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协调各行政部门进行分工、配合,建立分级辅导体系,为台湾社区建设可持续、多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和保障。

(二)社区组织及团体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

台湾地区的社会组织较为发达,各社区组织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相关政策在基层的实施、落实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为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

各类社区组织在不同的社区,根据本社区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组织不同的活动。

在活动设计一直到执行的过程中,始终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和社区居民所关心的事务作为切入点,鼓励居民提出想法、并组织居民共同参与解决问题,让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互相认识、进而引发共同的情感,从而让居民愿意互相协助、互通有无,共同为提升社区生活质量而努力。

(三)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的主体。

台湾地区的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全过程,并通过民主的方式参与社区事务,学习如何作决定、如何动员争取及创造资源等,进一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提高自我决断及达成能力,增强自我价值和对生活及环境的控制感。

同时,居民也在社区参与中培养了社区认同感和公共自律意识,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

(四)社区发展的经费来源渠道较广泛。

一是“政府”各有关单位的预算内拨款;二是由各县市社会福利基金预算拨出;三是由区内人士捐献;四是由地方团体、机构捐助;五是国际性志愿机构援助。

“政府”在社区发展经费来源和结构中居主体地位。

而社区争取“政府”经费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一是利用社区评鉴以及承办“政府”观摩会的方式取得资金;二是通过撰写社区发展工作计划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三是通过向“政府”出售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获得资金。

二、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给我们的几点思考和相关建议

如何学习借鉴台湾地区的社区建设经验?

结合本地区社区建设实际,我们认为,当前需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有关制度,为社区建设提供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

社区法制建设既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根据社区建设的实际,加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实体性规范的立法和建设力度,推动社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包括社会组织的发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创新社区管理的思路,进一步理顺社区和政府的关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发展,注重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提高社区信息装备条件和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有效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功能。

根据社区居民不同的服务需求,不断改进社区服务项目设置,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进一步采用项目化的运行方式,加快社会服务专业化进程。

通过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项目,在运行中有效动员并组织更多的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发挥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更好更深入地推动地区公共服务的良性发展。

(四)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解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普遍偏低、晋升机制欠缺、职业发展空间不足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强专业社工队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完善社工人才发展体系,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社工队伍,提升社工的专业化水平。

(五)不断推进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发展。

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组织的价值,改变忽视、限制、控制乃至敌视社会组织的陈旧观念。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

在推进“大政府”走向“小政府”,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进程中,大力构建培育扶持政策体系,推动政府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重点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职能、特殊拨款、税收优惠等措施对社会组织进行扶持、引导和利用,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

(六)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社区建设经费来源。

不断完善政策,健全经费筹集和使用机制,采取措施为社区工作经费单独立项,将社区居民组织的优质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名录,由政府出资购买并在第三方监督下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公共服务;广开渠道,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源以企业资助、民间筹募、社会捐赠等形式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预算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对社区经费使用的监管。

(七)不断拓展居民参与渠道,创新社区自治方式。

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让社区居民认同社区、归属社区并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让更多的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来融入社区,参与社会管理。

不断拓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激发居民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广泛收集信息,及时掌握社区内的社情民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更好地改进服务水平。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落实机制。

要加强和改进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局面,切实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社区管理服务专项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整体推进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附送: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20**年7月4日至11日,由区委书记龚政军同志带队,部分区级领导、各镇(场)主要负责人、相关区直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一行17人赴台湾就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

在台期间,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嘉义、南投、彰化、台中、桃园等县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行程上千公里。

考察时间虽短,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和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台湾现代农业发展概况与主要特点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94–2340毫米,南北年平均气温为2

1.7–2

3.8℃。

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土地总面积近

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

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业人口78万户4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9%。

目前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台湾经济生产总值的

3.3%,农业人口人均产值高达10万元新台币。

虽然台湾已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但农业在经济和社会构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分。

近五十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

台湾的种植业分为粮食作物(农艺作物)、经济作物(特用作物)与园艺作物三大类别。

台湾是我国著名的产稻区,素有“海上粮仓”的美称。

台湾的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花生、薄荷等,其中以甘蔗和茶叶所占比重最大,素有“东方甜岛”之美誉,盛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

园艺作物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在台湾种植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此外,畜牧业、渔业、林业也很发达。

根据考察了解,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农会组织覆盖广功能全。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

目前台湾共有304个农会,35个渔会,组织网络健全,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

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县(市)、省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其主要功能:

一是农业推广,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三是金融业务,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实行“广存专贷”,存款可来源农会会员、助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

近10年来金融业务盈利均占农会总盈余98%以上;四是保险业务,包括家畜保险、农民健康保险。

保险业务属福利事业,农民健康保险的保障范围为农会会员及年满15岁以上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

我们考察的彰化县二林镇农会共有工作人员100多人,其办事大厅设有会务股、会计股、推广股、供销部、信用部、保险部、企划室、资讯室、稽核室等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农会商场里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生产资料仓库里各品种肥料一应俱全。

(二)休闲农业方兴未艾。

台湾的休闲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乡村民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按规模大小有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休闲农渔园区等三个等级。

台湾农委会于1992年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台湾的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特色,逐步为社会广泛认知认同。

目前台湾每个县市均设有休闲农场,总数达1100多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机会,年营业总收益达40多亿元新台币。

我们考察的“台一”就是一家比较典型的休闲农场,座落于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南投县埔里镇,场内有各类蔬菜、花卉种苗的培育、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等,不但利用区内的多种蜜源植物,培育各种蝴蝶,并能用香菇废弃物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功能。

而桃园县龙潭乡三水村生态农业观光园,既是休闲游憩的理想场所,又是水土保持的户外生动课堂。

(三)农业保护和扶持政策有力。

由于农业曾是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失去比较优势之后,台湾当局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和贸易的保护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

一是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加入to前,稻谷保证价格高于成本20%,高梁、玉米、大豆等保证价格是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一倍;二是农业生产投入补助,取消农业税,补助农业燃料和动力,提供低息贷款,同时拨款建设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三是直接收入补助,为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政府对改种玉米、高梁和大豆的给予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土地每亩每年补助新台币5000元;四是农产品进入壁垒,尽量限制自己能够生产的农产品进口,加入to后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保护政策;五是支持农会组织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都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级农会组织建设和工作运行。

台湾当局扶持农业生产,还体现在对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视上,“田成方、林成行、沟相通、路相连”已成为台湾农田的普遍写照。

当然,台湾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祖国大陆的支持,特别是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这种作用更是日益凸显。

(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

随着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

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特别是以水果为主的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提高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

台湾“亚蔬中心”建于1973年,集聚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精英,库藏植物种子达

4.1万种,库存蔬菜种源多达

5.6万个,被称为全球最大的植物种子银行。

我们考察所到之处没有发现一处水稻秧田,水稻育秧已全部实现工厂化。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精致化和可持续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陆续颁发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针对20种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二是完善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和检测体系。

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

各市县设立农药检测机构,各镇(市)农会、合作农场、农产品贸易市场也均有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

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

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产品等级、供应市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准确地追溯责任人。

据我们考察所接触的农户介绍,相关部门对农药使用有极为严格的控制。

我们在彰化县二林镇农会原丰果园所品尝的葡萄经清水简单漂洗即可连皮一起食用,而“台一”休闲农场宾馆所提供的洗发精、沐浴液均利用本农场植物提取制造,均可直接食用。

(六)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

食品工业是台湾传统产业,对带动农业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台湾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食品科学院或食品工业系,科研实力强厚。

目前共有各类食品企业5800多家,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新台币。

近年来,一些食品工业企业正在实施改造,逐步扩大农业经营和加工企业规模,推行共同作业及专业化经营。

打破农业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点,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同时建立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的发展策略,使产加销一体化。

通过发展食品加工,缓解产销失衡的压力,增加附加值,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

台湾茶叶绝大多数由农户实行作坊加工,但政府通过举办竞赛活动、培训班等方式,鼓励农户提升茶叶加工品质,提高附加值。

(七)农产品运销体系健全。

台湾农产品的运销体系十分发达,运行高效快捷,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农会下设的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他们都是由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

台湾的农产品运销组织体系具有明显的公用事业特征,资本以民资为主,但政府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扶持。

(八)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明显。

从70年代开始,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

30多年的规划建设,如今台湾农业区域的特色十分明显,已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南部的屏东、台南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等特色农产品,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茶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信义乡的青梅、二林的薏仁、葡萄等,每个县、乡都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