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652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理科)

考试范围:

(1-3章);考试时间:

6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小题,总计80分)

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B.水利C.纺织D.畜牧业

2.《汉书·元帝纪》载: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D.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

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

5.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6.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

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7.官营手工业西周起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9.《孟子·尽心上》: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材料中的“匹妇蚕之”反映的手工业的形态是()

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10.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B.官府资金投入不够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11.

某地文物工作者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如下文物,据这些文物判判断该墓主人生活年代应不早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13.《古代经济史》中有这样的描述:

“(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命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

”这反映出明中期扬州地区()

A.成为饮食文化中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D.私商成商人主体

14.“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代B.唐代C.宋代D.汉代

15.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B.端正民心民志

C.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D.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16.古代中国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明清统治者减免赋税、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

上述史实说明()

A.统治者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B.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C.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D.重视农业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17.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8.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B.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D.传统经济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19.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

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2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主要是指()

A.维护清朝统治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右图是中国近代广东的一家火柴厂的六耳火柴商标。

其设计最能反映这一时期(  )

A.广东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B.“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轻工业发展较快

23.1928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提出实行保护贸易,包括:

制定奖励出口产品办法;统一对外贸易;在通商口岸设局管理等。

下列对这一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受罗斯福新政的启发

C.利于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实现了主权独立

24.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由南迁重庆;1938年4月,广东第二兵工厂迁重庆:

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武汉再迁重庆。

上述工厂纷纷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国共两党分裂对峙

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D.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25.2013年7月20日新闻网《中国梦的历史地位》:

“张謇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富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践行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是励精图治的实业家。

”下列说法不能做为以上论点论据的是()

A.宣扬“实业救国”思潮B.践行“设厂自救”观念

C.抵制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状元

26.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

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

27.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性质B.中外关系

C.政局和政策D.群众觉悟

2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1

A.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2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宣传画是历史的形象记录。

下边一组画作反映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斐然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革”严重破坏国民经济D.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振兴

31.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D.“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3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部是自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B.分配方式调整C.生产关系变革D.生产规模缩小

33.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决定实行对外开放

D.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4.下表数据的变换表明()

占工业总产值和比重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80年

0.02%

0.48%

1998年

28.5%

38.3%

18.9%

19.9%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D.公有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35.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36.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37.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

38.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扩大了列强在华的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D.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9.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4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

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广东B.安徽C.四川D.黑龙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计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

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

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

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材料二:

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

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

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都有哪些?

(10分)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依据材料,回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6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理科)答题页

41.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