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892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高考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地理(理科)试题命题人:

李素仁

一、单项选择题(共80分)

1.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具有的特征分别是()

A.地带性、非地带性B.相对一致、差异性

C.差异性、整体性D.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2.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③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④交通运输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长江中下游平原将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质量比较差B.耕地破碎,人均较少

C.水稻土肥力下降D.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4.划分区域的意义主要是()

①更方便地了解区域差异、特点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资料: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把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个区域。

据此回答5-6题。

5.划分这四个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单一指标B.自然指标C.综合指标D.空间指标

6.这四个区域()

A.各有内部特征B.优势特征相同C.开发措施相同D.区位特征相同

资料: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某些特点。

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主要原因是()

A.平原广大B.太阳辐射弱C.降水较少D.冬季风力强

8.我国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

资料:

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区域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

读图3一l,回答9—12题。

9.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生长期较长B.降水较少C.季风显著D.高温多雨

10.乙区域土地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A.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广泛分布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较大

11.与丙省相比,丁省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三产业比重小D.服务业较发达

12.导致甲区域和乙区域年平均气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的差异B.海陆位置的差异C.地势高低的不同D.植被条件的差异

13.下列产业,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农业B.工业C.建筑业D.服务业

14.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的发

展趋势是()

A.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稳定不变B.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C.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D.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转移

15.在区域经济达到较高水平后,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和信息D.丰富的矿产资源

16.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水源不足B.热量不足C.地形崎岖D.土壤贫瘠

图3—2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回答l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18.关于人类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利用能源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时期能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时期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资料:

西部地区在大面积退耕的同时,已开始建设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据此回答19-20题

19内蒙古应建成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是()

A优质棉花基地B反季节蔬菜基地C高糖甜菜生产基地D烟叶生产基地

20.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B土地广C气温高D降水多

21.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文发展指数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均国民收入

2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A.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B.不平衡一平衡

C.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D.平衡一不平衡

23.反映一个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25.下列选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特点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

D.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26.下列关于产业比重的叙述,与其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B.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D.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资料: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回答27—29题。

27.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较多。

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

28.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2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历史上人口稠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资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3-4为我国四大地区图,读图回答30一33题。

图3-4

30.造成我国四大地区差异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资源和人口B.气候和地形C.交通和农业D.城镇和工业

3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32.关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均占一半以上

33.关于中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铝土、铜等储量居全国首位

B.交通便利,连贯东西,集中了全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

C.农业大多较发达

D.与俄罗斯、蒙古发展边境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

34.我国东部地区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A.成为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C.成为全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D.成为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

35.关于我国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带吸纳外资能力强,开发程度高

B.中部地带工业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36.我国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在()

A.东部与西部的差异B.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差异

C.南方与北方的差异D.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差异

37.下列各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D.浙江、山东、北京、江苏

资料:

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据此回答38—39题。

38.关于秦岭一淮河南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以南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以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D.以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

39.造成秦岭一淮河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貌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经度位置不同D.山地的阻挡作用

40.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要逐级提水的是()

A.东线工程B.中线工程C.西线工程D.三条线路均需要

41.南水北调规划的“四横三纵”总体布局中,“四横”是指()

A.长江、渭河、淮河、海河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D.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42.南水北调工程给受水区带来的效益及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B.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43.下列选项,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重要依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

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D.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现成的输气管道可以利用

44.西气东输运送的能源使用后,可降低沿线城市的()

A.水体污染B.土壤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

资料:

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一一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l4个省区市,计划2009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前全线贯通。

据此回答45—46题。

45.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浪费严重B.能源消费结构合理

C.能源管理混乱D.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4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变B.促进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D.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是与西气东输并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长江流域夏秋季节水量丰富。

据此回答47—50题。

47.我国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电站建设成本低B.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C.水电是可再生能源D.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

48.山西省大力发展火电工业,变原煤输出为电力输出。

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节省运输成本②改善当地自然环境③缓解交通压力④增加地方收入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9.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在供需方面仍存在着季节差异。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加大调水量B.大力推广节水技术C.大力开展人工降雨D.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50.关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改变调人区的气候类型②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③可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④有利于调人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读三角形坐标图,回答51-52题

51.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2.如果a、b、c分别代表①②③④四地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

53.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下列各环节中,不属于物流过程的是:

A.生产B.仓储C.运输D.配送

54.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

①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②实行垃圾分类收集③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④建立现代农业园区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有()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开发南极大陆为旅游区

③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④大力开采和使用热带雨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6.盲目的围海造田,可能会导致()

A.海啸发生B.海洋生态破坏

C.海平面下降D.海平面上升

57.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D.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

58.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A.水源污染B.地面下沉C.降水减少D.荒漠化

59.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

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D、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80年代.

60.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二者的统一,其总的目标是

A.研究人类如何向良性发展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并保护环境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使人类同环境协调发展

61.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B.提高人口素质C.控制经济发展速度D.禁止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捞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

据此回答62~63题。

62.这种行为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63.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使渔业资源更新受阻

B.石油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沿海工程设施,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

D.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64.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65.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

A、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B、土地、气候和水资源问题

C、能源、生物和粮食问题D、和平、发展和宗教问题

二双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1分,全选对得2分,错选不得分)

66.区域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A.都有明确的界线B.由主观随意划分的C.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D.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67.下列区域之间的界线具有过渡性特点的是()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B.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C.江苏和安徽的分界线D.种植农业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68.下列产业,从空间分布形式上表现为点状的是(。

A.农业B.城市C.工业D.交通运输

69.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越高

70.关于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B.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三产业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愈来愈大

D.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图3一l4是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读图回答71-72题。

71.图中信息显示,该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业B.汽车产业

C.服装加工业D.钢铁工业

72.该产业部门逐渐转移到中国大陆、越南等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里拥有()

A.充足的劳动力B.优良的技术支持

C.优美的环境D.广阔的市场

资料: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前列。

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

较大差异,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8-10题。

7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

A.资金匮乏B.技术、人才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74.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

A.给西部地区大量、充足的财政补贴

B.增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D.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75.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其目的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地理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B    4. D    5. C    6. A    7. D    8. A   9. B   10. A ll.C   12. A   13. A   14. B   15. C  

 16. B   17. D   18. C19. C20. A 21. B   22. C   23. C   24. D  25. C   26. B   27. C   28. D  29. C  30. B 31.D   32. B   33. B   34. A   35. C   36. A  37. D   38. B  39. C  40. A 41. D   42. C   43. D  44. C   45. D   46. C  47. B   48. C  49. D  50B51C52B53A54D55C56B57C58B59D60D61A62A63D64D65A

二、双项选择题 

1. CD  2. AD  3. BC  4. CD  5. AD  6. AC  7. AD  8. AB  9. BD  10. 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