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4795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2.“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焚烧秸秆,利用草木灰作肥料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填埋废旧电池,避免重金属污染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餐盒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第三季”深度讨论了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下列有关食物的做法正确的是()

A.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B.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海产品保鲜

C.霉变的大米用水清洗后食用D.大量采用油炸方式制作食物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氯、铁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7

B.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6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D.这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5.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维生素A1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维生素A1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收集氢气B.

滴加液体C.

蒸发食盐水D.

稀释浓硫酸

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相应的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合金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石油与化石燃料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8.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3种元素,有1种单质分子

B.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有变化

C.该反应过程中,金原子对CO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化学是一门是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浓H2SO4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NH3

B.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

注射器向左推时,长颈漏斗下端端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D.

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0.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1∶3

C.将40℃硫酸钠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硫酸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11.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汽车配件中,含有的金属材料的是_____(写名称,下同);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A钢铁外壳

B玻璃车窗

C橡胶轮胎

D羊毛坐垫

(2)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和_____性。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_____和水。

②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到溶液变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实验题

12.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反应。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要获得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F中应盛放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小红用B装置制取氢气时,反应至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为不影响产生氢气的质量,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C硫酸钠溶液

四、流程题

13.分子筛(又称为沸石,主要成分为水和硅铝酸钠)可作为催化剂或吸附剂等,某兴趣小组以高岭土[主要成分为Al2(Si2O5)(OH)4]、烧碱等为主要原料,设计了如下生产分子筛的工艺流程:

(1)步骤1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分别为SiO2和______填化学式),其中SiO2中硅元素化合价是_____。

(2)步骤2加入NaOH溶液前需将烧渣粉碎,其目的是_____。

(3)实验室里步骤2、3及蒸干滤液操作都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它在步骤3中起的作用是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准备测定生成O2的体积并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一)通过下列实验,利用二氧化锰粉末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来测定生成O2的体积。

(1)实验中,先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填“快速”或“缓慢”)推入烧瓶中,如果不这样操作,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H2O2质量分数

pH

温度/℃

3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

1

25

5

20

2

25

6

20

3

25

11

20

4

15

11

30

5

a

11

b

 

(2)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_____。

(3)a=_____;b=_____。

(实验三)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mL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质量均为0.5g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的数据如下:

试剂

MnO2

红砖粉末

CuO

时间/s

10

60

20

 

由此得出结论:

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

(4)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

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为什么?

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在室温为15℃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于80g水中,冷却至室温后匀速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及温度的变化,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2和图3所示。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0

15

20

3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

6.9

8.72

9.6

11.1

碳酸钠的溶解度/g

7.1

13.25

21.8

39.7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进行实验)

(1)图1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

(2)通过图像分析,小苏打溶液是显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初步实验结论

加入过量的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_____。

滴入_____;

溶液变红

(反思与评价)

(4)为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3)中步骤①中加过量试剂的目的是_____,步骤①②能否颠倒?

_____(填“能”或“否”)。

(注意:

若答对第(5)、(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延伸)

(5)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

(6)图2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3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

六、计算题

16.为测定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将10g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49g。

试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B

【详解】

A、田间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填埋废旧电池,造成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不符合题意;

D、一次性塑料餐盒能造成白色污染,污染了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食品添加剂对于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具有很大作用,但是不能过量使用,所以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故A正确;

B、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B错误;

C、霉变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用水清洗后的霉变大米也不能食用,故C错误;

D、油炸食品中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以不能大量食用油炸食品,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7,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7,故A正确;

B、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6,故B正确;

C、根据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故C正确;

D、氯元素与铁元素能形成氯化铁、氯化亚铁等物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5.C

【详解】

A、维生素A1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

B、维生素A1中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

C、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维生素A1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

D、维生素A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0):

(1×30):

16=120:

15:

8,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因此氧化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

B、合金属于混合物,因此合金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B正确;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因此石油与化石燃料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有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有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因此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碳、氢、氧、金4种元素,有1种单质分子(氢分子),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中金原子对CO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故C正确;

D、该化学方程缺少反应条件(120℃),根据图示可知,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

CO2+H2.,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NH3,故选项实验操作或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操作或设计中能达到目的;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注射器向左推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将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项实验操作或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操作或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0.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硫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50g:

150g=1:

3,故B正确;

C、将40℃硫酸钠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都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30C时,将硫酸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溶解度始终大于30℃时的溶解度,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1.钢铁合成橡胶导电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

(1)钢铁属于金属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橡胶轮胎中的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汽车配件中,含有的金属材料的是钢铁;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合成橡胶;

(2)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3)①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汽车表面喷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

②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物是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12.集气瓶2KClO3

2KCl+3O2↑分解Ba浓硫酸C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B;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若要获得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F中应盛放浓硫酸;

(4)小红用B装置制取氢气时,反应至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为不影响产生氢气的质量,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硫酸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与硫酸反应,硫酸钠溶液不能与硫酸反应,故选C。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3.Al2O3+4价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玻璃棒引流CO2(二氧化碳)

【详解】

(1)步骤1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氧化物,根据高岭土的成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状态可知,生成的固体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SiO2和Al2O3,其中SiO2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硅元素化合价是+4价;

(2)步骤2加入NaOH溶液前需将烧渣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3)实验室里步骤2、3及蒸干滤液操作都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步骤3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玻璃棒起的作用是引流;

(4)由于二氧化碳开始是反应物,后来是生成物,所以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CO2(二氧化碳)。

【点睛】

在流程中,若某物质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则该物质可循环利用。

14.快速烧瓶内气压增大,过氧化氢溶液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探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1520不正确无法比较加入红砖粉末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不加红砖粉末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大小

【详解】

(1)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快速分解产生大量的氧气,所以实验中,先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推入烧瓶中,如果不这样操作,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过氧化氢溶液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

(2)实验序号为1~3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温度都相等,溶液pH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3)a=15,b=20时,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等,溶液pH相等,温度不相等,通过4、5可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通过3、5可以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4)证明红砖粉末有无催化作用,必须与没加催化剂时进行比较,所以需要补做实验:

取5mL相同浓度的%H2O2溶液,记录数据,通过实验可知红砖粉有催化作用。

该结论是不正确,原因是无法比较加入红砖粉末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不加红砖粉末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大小。

【点睛】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变量的问题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15.便于控制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碱性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氢氧化钠酚酞试液碳酸钠完全反应,避免对氢氧化钠检验产生干扰能析出固体Na2CO3+CO2+H2O=2NaHCO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

【详解】

(1)图1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便于控制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

(2)通过图象分析,最终溶液pH大于7,说明小苏打溶液是显碱性;

(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初步实验结论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4)为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3)中步骤①中加过量试剂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避免对氢氧化钠检验产生干扰;步骤①②能颠倒,这是因为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再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如果溶液仍然是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5)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不再变化,说明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pH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能观察到析出固体;

(6)图2中,BC段:

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2NaHCO3;图3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

【点睛】

认真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16.35%

【详解】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氢之前,铜排在氢之后,锌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

设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49g完全反应消耗的锌的质量为x。

x=6.5g;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