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3351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docx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不及时、不均衡和随意变更预约披露日期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年报信息的使用和监管。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信息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深市2003年报披露进度及预约执行情况分析

深圳证券交易所唐松华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均衡性,从2001年报开始,交易所正式对外公开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日期,并在此后的监管实践中把这一制度延伸到半年报和季度报告。

本文以深市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情况为例,分析预约制度对改进年报披露均衡性和及时性的作用,重点探讨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业绩、审计意见、“戴帽”“摘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变更预约披露日期公司的主要特征。

2003年报披露进度分析

(一)年报披露进度的均衡性

“前松后紧”是最近几年年报披露的重要特征。

2003年“前松后紧”现象仍然存在,4月份披露年报的公司占公司总数的48.62%,其中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占20.75%,3月下旬和4月下旬是年报披露的高峰期(见图1)。

为了提高年报披露的均衡性,2001年正式实行了年报披露预约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约制度尽管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但在改进年报披露均衡性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2001年以来,年报披露均衡性略有改进,表现在:

2月底以前披露年报的公司比例略有增长,4月份披露年报公司的比例略有下降。

另外,我们注意到,年报披露除了不均衡外,在3月下旬后,还存在明显的“星期六现象”,即3月下旬至4月底的35个披露日中,共有349家公司披露年报,平均每天披露9.97家;在此期间的5个星期六中,有75家公司披露年报,平均每天15家(非周末的披露日平均每天披露9.13家),平均每个星期六披露年报的公司数较非周末披露日多近6家。

“星期六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1)年报披露较迟的公司每股收益显著低于披露较早的公司,3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整体业绩不是很好,因此可能倾向于选择非交易日披露年报,羞于见投资者,一种典型的“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2)尽管星期一也是信息披露日,但由于拟在星期一和星期六披露信息的公司均需在星期五报交易所备案,与其星期一披露还不如早一天披露(星期六)。

图12003年年报披露进度

(二)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根据上文的分析,2月底以前披露年报的公司较少,近一半的公司在4月份披露年报。

业绩优良的公司,为了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应有自愿较早披露年报的动机,使自己脱颖而出。

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设。

1、年报披露时间与每股收益高低

(1)披露时间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较早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较高,较迟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较低。

1月中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最高,平均为0.48元;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最低,平均为-0.03元。

从整体上看,披露时间越迟的公司每股收益越低。

亏损公司年报披露“前松后紧”现象尤为明显,75家亏损公司中,有62家在4月份披露年报,55家集中在4月下半月披露。

图2年报披露时间与每股收益的关系

(2)披露时滞与公司业绩

披露时滞是指年报披露日与会计年度结束日之间的时间差(天数)。

从表1可以看出,每股收益越低的公司披露时滞越长。

从整体上看,亏损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为106.83天,即亏损公司在年报披露截止期前15天内披露年报,及时性较差;而盈利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为86.68天,比亏损公司早20天披露年报,特别是每股收益较高的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不足80天。

业绩较好的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远远强于业绩较差的公司。

表1披露时滞与公司业绩

类别

EPS≤-1

-1

亏损公司

0

0.05

0.5

EPS>1

盈利公司

公司数(家)

12

63

75

104

297

25

5

431

平均时滞

111.75

105.89

106.83

97.18

84.32

72.84

77

86.68

2、年报披露时间与每股收益增长

本文把扭亏为盈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大于等于10%且近两年中至少有一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5元的公司称为“好消息”公司,把由盈利变亏损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且近两年中至少有一年每股收益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5元的公司称为“坏消息”公司,其余公司作为“一般公司”。

本文剔除了2003年已退市的公司和通过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的公司(TCL集团),两年可比公司数为505家,其中好消息公司319家,坏消息公司180家,一般公司106家。

好消息公司比坏消息公司早披露年报7.67天,及时性相对较好。

消息好坏对年报披露时间有重要影响。

(三)年报披露时间与审计意见

2月份前披露年报的68家公司的审计意见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自3月份开始,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公司开始披露年报。

2003年度被出具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的47家公司中,38家在4月份披露年报。

特别是在4月30日披露年报的9家公司中就有7家被出具非标意见。

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和被出具保留意见公司都为12家,且基本上都是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

审计意见越严重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越差。

从近三年的非标意见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来看,70%以上的非标意见公司集中在4月中旬和下旬披露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

近三年非标意见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有进一步推迟的趋势,非标意见公司在4月中旬披露年报的比例由2001年的37%下降到2003年的25%;而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比例则由2001年的33%上升到2003年的49%。

(四)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规模

一般认为,公司规模越大,编制年报所需的时间就越长,会计师在审计时所需的时间也越多,年报披露时间也就越迟。

据此假设,年报披露较早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资产规模应该比较小;年报披露较晚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或资产规模应该较大。

本文分别用主营业务收入和总资产额作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标准,来分析公司规模与年报披露时间的关系。

然而数据显示,年报披露时间与公司规模的关系并不明显。

最早披露年报的公司平均规模最大,对该结果的解释主要有:

(1)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可能是导致大公司更及时披露年报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大公司信息系统比较完善。

从主营业务收入看,3月上旬后披露年报的公司,随着披露时滞的增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反而略有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披露时滞较长的公司,业绩相对较差,尤其是亏损公司集中在4月份披露年报,而这些公司主营业务不强,甚至萎缩。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

年报披露时间的早晚,不是取决于公司规模,而在更大程度上受公司业绩的影响。

(五)年报披露时间与“戴帽”“摘帽”

本文所称“戴帽”公司指由正常交易状态变为ST或*ST的公司;“摘帽”公司指交易状态由ST或*ST的公司变为正常的公司。

一般来说,“摘帽”是一种好消息,而“戴帽”是一种坏消息。

根据“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规律,“摘帽”公司会倾向于较早披露年报,而“戴帽”公司则倾向于较晚披露年报。

数据显示,这两类公司在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和均衡性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从及时性来看,戴帽公司年报披露时滞为106.56天,较摘帽公司大16.5天,及时性较差;从均衡性来看,戴帽公司集中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而摘帽公司相对比较均衡,戴帽公司年报披露均衡性较差。

“摘帽”公司年报披露的均衡性和及时性均显著好于“戴帽”公司。

2003年年报预约执行情况分析

根据深交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交易所在上市公司预约的基础上,根据均衡披露原则,每日最多安排25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交易所确定的时间,安排2003年年报编制工作,并按时披露年报。

确属特殊原因需变更披露时间的,公司应当提前五个工作日向交易所提出书面申请,陈述理由并明确新的披露时间,经交易所同意后方可变更,交易所原则上只接受一次变更申请。

2003年的数据显示,有近40%的公司变更了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年报预约披露制度执行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在变更预约披露日期的行为中,更多的是延期披露。

近40%的公司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期且大部分是延期披露的现象,反映了公司管理层在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上的随意性。

但纵向来看,自2001年实行年报披露预约制度以来,预约变更的现象有所改善,年报推迟的天数也有所减少。

从表2中可以看出,预约制度实施以来,按期披露年报公司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由2001年的45%提高到2003年的61%),提前披露年报公司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而推迟披露年报的公司所占的比例则有较大下降。

从年报预约总体推迟时间来看,预约推迟时间不是很大,且逐年略有下降,由2001年的3天降到了2003年的0.06天。

可见,预约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有所提高。

表2预约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年报预约执行情况

年度

提前公司

按期披露

推迟披露

平均预约时滞

平均实际时滞

总体推迟时间

家数

比例

家数

比例

家数

比例

2001

95

18.52%

231

45.03%

187

36.45%

85.93

88.93

3

2002

92

18.11%

246

48.43%

170

33.46%

88.91

90.91

2

2003

87

17.19%

309

61.07%

110

21.74%

89.60

89.66

0.06

结合上文的分析,尽管年报预约执行情况有所改善,但年报披露前松后紧现象并没有明显改变。

近三年,4月份披露年报公司的比例分别为51.08%、56.92%、48.62%,2003年总体上过半数的公司能在3月底之前披露年报,但赶末班车的现象反而更严重:

近三年在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公司比例分别为10.96%、18.18%和20.75%,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2004年初,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通知》等规定,加重了对准备计提、资产核销和非标意见的处理力度,在年报编制过程,上市公司在这方面需要的时间比预期有所增加(在进行年报预约时,该规定并未发布)。

(一)预约执行情况的具体时间分布

提前披露年报的公司集中在2月份、3月份和4月上旬(占80%),而延期披露的公司则集中在3月下旬和4月份(80%)。

4月下旬披露年报的105家公司中,延期披露的公司达有46家,而提前披露的公司仅5家。

(二)预约执行情况与公司业绩

1、预约执行情况与每股收益高低

把公司分为亏损公司和盈利公司两组,可以发现,不论是盈利公司还是亏损公司,年报预约执行情况都有很大的改进。

所有公司平均延期天数从1999年的9.98天下降到2003年的0.06天,其中亏损公司延期天数从1999年的28.74天下降到2003年的3.45天。

预约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年报预约执行情况与公司业绩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每年提前披露、按期披露和延期披露年报的公司每股收益均逐渐降低。

本文把2003年的预约执行情况分成提前30天以上、提前30天以内、按期披露、延期30天以内和延期30天以上等五组,发现提前披露的时间越长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也越高;延期披露时间越长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也越低。

2、预约执行情况与业绩增长

根据业绩增长情况,本文仍把公司分成“好消息”公司、“坏消息”公司和“一般公司”三类。

从表6中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好消息公司预约在年度结束后86.91天披露年报,实际提前0.29天,在年度结束后86.62天披露年报;坏消息公司预约在年度结束后93天披露年报,实际推迟1.29天,在年度结束后94.29天披露年报。

所以,好消息公司不仅实际披露年报时滞小于坏消息公司,而且好消息公司整体上能按期披露年报,而坏消息公司推迟披露年报。

“好消息”公司年报预约执行情况明显好于“坏消息”公司。

3、预约执行情况与亏损

在亏损的75家公司中,有32家延期披露,占亏损公司数的42.67%,是整体水平的两倍;而提前披露的公司仅有6家,占亏损公司数的8%,不到整体水平的一半。

(三)预约执行情况与审计意见

一般来说,不仅上市公司不希望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只要有可能,CPA也不希望出具这种类型的审计报告。

所以,如果碰到可能要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情形时,公司将会花大量的时间与会计师沟通,或提供更充分的证据以减轻或消除会计师对风险的判断;会计师也将会要求公司提供更充分的资料,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及与公司在争论事项上作更多的协商、沟通。

公司和会计师的在编制和审计财务报告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也将超过预计的时间。

因此,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年报将延期披露。

深圳证券市场的数据基本支持上述假设:

2003年被出具非标意见的47家公司中,有29家延期披露年报(占62%,2001年和2002年该比例约为70%),提前披露的仅6家;而且被出具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24家公司中有15家延期披露年报,提前披露的仅3家。

(四)非正常交易状态公司预约执行情况

本文把近两年中出现过ST、*ST、暂停上市行为的公司称为非正常交易状态的公司。

在两年中,这些公司的交易状态可能恶化、可能好转或维持不变。

交易状态恶化包括从正常到ST、从正常到*ST、从ST到*ST、和从*ST到暂停上市四种情形;而交易状态好转包括从从ST到正常、从*ST到正常、从*ST到ST、和从暂停上市到*ST四种情形;而维持不变是指近两年均为ST的情形。

分析发现,交易状态好转的公司整体上提前1.35天披露年报;交易状态不变的ST公司和交易状态恶化的公司整体上分别推迟2天和2.15天披露年报(如果剔除深万山的影响,则交易状态恶化的公司年报推迟4.38天)。

尤其是在交易状态恶化的33家公司中,有20家公司推迟披露(平均推迟13天)。

可见,非正常交易交易状态的公司年报预约执行情况不理想,但其中交易状态好转的公司预约执行情况相对较好,而交易状态恶化和交易状态维持在ST的公司预约执行情况较差。

思考与建议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不及时、不均衡和随意变更预约披露日期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年报信息的使用和监管,年报集中在4月份披露,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对相关公司进行对比甄别,降低了信息的有效性;监管机构面对集中披露的年报,难以在较短的时间那完成事后审查,年报披露的遗漏和错误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和更正。

改进年报披露的均衡性,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已成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信息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1、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结合国外的实践及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可以考虑缩短年报披露期限。

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的年度报告披露期相对较短,为90天左右;考虑到年度报表需经审计以及定期报告披露的频率,我们认为,3个月披露期应是较佳选择。

此外,在年度结束后,财政、经贸、国资等部门可能要求上市公司报送主要财务数据。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上市公司应同时对外披露该数据。

2、提高中期报告的审阅要求。

会计师的时间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年报披露时间和预约执行情况,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会计师年报审计压力日渐突出。

而如果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财务报告已经审计,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缩短了两次审计之间的时间间隔,客观上将大大缓解年报审计的压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年报披露的均衡性。

由于上市公司半年报的内容与格式同年报基本一致,规定较为详尽,可以考虑鼓励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对半年度报告进行审阅,同时强制要求非正常交易状态公司、上年度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等的半年度报告必须审计,减少进行年度报表审计的工作量。

3、向监管部门报告公司和会计师之间的会计分岐。

从非标意见公司较迟披露年报和经常推迟预约日期,可以想象非标意见出具前上市公司与会计师反复的沟通甚至相互妥协。

对此,可以要求会计师对审计过程发现的公司异常事项(关联方占用、违规担保等)和与会计制度不符的会计处理等,应向监管部门报告。

监管部门督促公司尽早更正,减少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之间讨价还价的时间,提高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4、加大对年报预约变更的约束。

年报预约制度实施三年来,每年都有40%以上的公司变更年报披露日期,预约变更公司主要是延期披露年报,影响了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对非正常交易状态的公司、亏损公司、上年度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和业绩预计大幅下滑的公司变更预约披露日期的,可要求公司以公告的形式正式披露变更的具体原因。

对多次变更预约披露日期的公司,应予以处罚。

参考文献:

1、张为国、陆德明:

《评“安然事件”对会计的影响》,《财经论丛》,2002年3期

2、李筱强:

《年报披露进度均衡性有待提高》,《中国证券报》,2003年06月06日

3、邓顺永: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预约披露制度的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2期

4、赵岑:

《定期报告披露时间预约制度改革研究》,《上市公司一线监管专题研究报告集》,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