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5年授衔的将帅名单(全本).doc
《我国55年授衔的将帅名单(全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55年授衔的将帅名单(全本).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55年授衔的将帅名单(全本)
我国55年授衔的将帅名单(全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
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有“红军之父”的美誉,早在井冈山时期就与毛泽
东齐名,所部被称为“朱毛红军”。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
副主席等主要军职。
彭德怀是平江起义领导人,历任红3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副总
司令、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
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长等主要军职。
林彪,参加过南昌起义,历任红1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军区司令
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
主要军职。
刘伯承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参谋长。
历任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师长、
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等主要军职。
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历任红2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20
师师长、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
陈毅,曾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军转战闽粤赣湘边界,是湘南起义领导人,并同
朱德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历任红4军前委书记、新四军代军长、山东军区
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第叁野战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
罗荣桓,参加过秋收起义。
历任红4军政委、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15师
代师长兼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总干
部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
徐向前,参加过广州起义。
历任红4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29师
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
聂荣臻是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
历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红1军团政委、
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
主席等主要军职。
叶剑英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
历任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等主要军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
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
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分别看看显赫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就可明了其中的微妙所在了。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於在党史军史上的地
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要说明这一点,因内容太多,本文的
篇幅不够,当另外写一篇专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於朱德,授衔时
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
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
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
第二理所当然。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
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叁是由於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
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於朱德。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
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
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叁是毛
泽东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
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
之处。
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
谈不上发展。
後人往往将此归罪於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
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叁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
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
国後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像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
位置仅次於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後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毛泽东
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陈毅,一身代表着
南方叁年游击战、新四军、第叁野战军叁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
事造诣有限。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
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
这叁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
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
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同时他又是十
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
身分成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於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
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最显着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後,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
解放
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由於红四方面军这一
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
系统的军事教育。
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叁年,没有出色的战绩。
他一
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
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於北
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
“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
由於在十人中名列最後,容易诱
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
个位置了。
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於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
直充当着“***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
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於朱德和刘伯承。
自云南讲
武堂毕业後,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
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
谋长;解放战争叁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
演了微妙的角色。
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
昌暴动;叁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且不说他在以後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
至於他本人军事造
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
都动不得,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
平衡的因素减弱了,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
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後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
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叁
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於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
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
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
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
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叁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於粟裕
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
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
红军长征时除了叁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
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後
,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
的一大害”。
由於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後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於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
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
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
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叁
一年宁都起义□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
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
中的佼佼者。
着名的“黄埔叁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
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萧劲光,
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
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
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
义”。
张云逸,除粟裕外第叁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
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
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後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於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
野成立,他又先後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罗瑞卿
,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
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後也
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王树声,红四方面军
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
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於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
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许光
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後,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於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
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於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
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
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
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
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於,中国当时在借助苏
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
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
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
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