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2137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含答案 精品.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十一单元考点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含答案精品

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宋明理学

三教合流的表现

1

宋代儒学与汉代儒学的比较

2

程朱理学的认识论

3

王阳明心学的观点

4

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5

朱熹与王阳明思想的比较

6

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7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

8

黄宗羲的限制君权思想

9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

10

王阳明与李贽思想的比较

11

清代戴震的理欲观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新题速递】有学者认为:

“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

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解析:

C “辟佛的宋儒”表明宋儒对佛教是有批判态度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介绍宋朝儒学和佛教地位相当,故B项错误;“批判的佛学者”意思是宋儒在批判佛教的基础上,继承或汲取了佛教的部分精髓,并将之融入了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道家学说,也没有呈现三教合一的信息,故D项错误。

2.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  )

A.个人修养B.三纲五常

C.经世致用D.个性解放

解析:

A 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家们虽然也强调三纲五常,但他们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提出重视道德修养,A项正确,B项错误。

经世致用和个性解放分别是顾炎武和李贽的思想,C、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程朱理学对前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先秦儒学是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较偏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董仲舒则把儒家思想嫁接在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做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宋代之前的儒学未对宇宙本原的认识进行严密的思考和论证,因而都缺乏理论魅力。

程朱理学发展“礼”,强化“三纲五常”,其主体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但程朱理学把其思想进行了哲学思辨并世俗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服务政治。

3.(2016·安徽合肥一检)“或问:

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

曰:

怎得便会贯通?

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  )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解析:

C 材料中没有涉及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求科学真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D项错误。

4.【经典题】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

D 材料强调的是每个行业各有职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资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求尽其本心,其根本要旨在于有益于社会人生,仅此而已。

士、农、工、商虽然本业职分不同,但有益于社会人生的根本是一样的。

即无论是何人,选择了何职业都要各自恪守本分,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各尽其心、各守其责。

从材料阐发的意思可见“四民”有序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要整合社会阶层的意思,故B项不正确;关注百姓生计也不符合材料表述的内容,故C项错误。

由此可见,只有D项符合材料本意,且也是宋明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的思想特征。

5.【易错题】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D.思想控制的强化

解析:

D 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影响政治权力,不是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会促使社会拜金逐利之风盛行,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不会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主要影响的是士人的价值取向,与妇女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从图中可见,节妇烈女在宋代之后,尤其明清时期增长迅速,与该时期思想控制加强的趋势吻合,故D项正确。

6.(2017·广东茂名质检)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  )

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

A 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且材料也未体现,故D项错误。

7.(2016·广西三市联考)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谥曰:

文。

”淳祐元年(1241年)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做法(  )

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

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

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

解析:

A 根据材料中宋廷对朱熹的谥号以及周敦颐、张载和二程及朱熹的地位,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导致该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西学东渐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言论自由的推动

解析:

C 社会根源,是指某一个现象或问题的出现所基于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专制统治的腐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为思想方面的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属于社会根源,故C项正确;言论自由并未出现在明清之际,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明王朝覆亡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晚明理学的空疏实质,是导致明王朝覆亡的重要根源之一。

他们在痛苦的反思过程中提出,必须以有用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这就将实学思潮推向了高峰。

因此,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新兴市民阶层两股势力的汇合,构成了实学思潮高涨的主要社会基础。

除此之外,“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客观上也对实学思潮的高涨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9.【经典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解析:

C 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另设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此来限制君权的设想,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

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实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君”的统治,不带有民主色彩,B、D两项错误。

故选

C项。

10.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

B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们针对宋明理学影响下不切实际的空疏学风进行的批判,“反对君主专制”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相对于宋明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的一种发展。

但从本质上来说,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仍属于儒学的范畴,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B项正确。

11.(2017·广东广州调研)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解析:

D 材料并未体现出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A项错误;李贽并未反对孔子的思想而是反对人们一切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B项错误;材料中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是非标准不因孔子而定,两者都对当时的正统思想进行反思,C项错误,D项正确。

12.(2016·山东潍坊二模)清代学者戴震认为:

“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  )

A.否认“天理”的存在B.认为“理”“欲”相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解析:

B 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得出戴震并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理欲关系,朴素唯物主义与其不符,故C项错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指对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主张、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的激烈批判,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山东菏泽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

大哉乾乎!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

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

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

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

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解析:

(1)问,材料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所在,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2)问,依据材料中朱熹和张载的言论可知二人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知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

联系所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答案:

(1)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2)特点:

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认识:

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14.(2017·晋冀豫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

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

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

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

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

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

——《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

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提取观点,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的角度阐述答案。

答案:

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

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

说明:

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

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评,强调学以致用。

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

说明:

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