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1858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docx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

孩子其实不必这样阅读答案

【篇一: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小学生粗粗的《儿童世界》与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4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汉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五猖会》。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

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民间传说。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24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长妈妈送的。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

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2、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

会》;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13、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寿镜吾先生)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陈莲河)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衍太太)

二、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a.有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五、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篇二:

课后习题答案】

>4.想象诗歌的情景,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

从前,荒山野岭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没有小鸟翻飞的风姿,没有小兔可爱的身影。

到处是荒凉,时时飞沙走石;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就像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一片绿叶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2、暖流

4、练习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暖流”的含义

答:

《暖流》主要写了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用暖流做课题是指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这种情绪像一股暖流流入大家的心田。

3只拣儿童多处行

3查字典,先弄清两个“解”字的读音,再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1)儿童不解春何在

(2)使出浑身解数

句意:

儿童不明白春天到底在哪里。

4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一群的小天使。

(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答:

用“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

这里冰心奶奶用妙笔生花,写出了儿童之多,之欢,表达了对儿童的无比喜爱。

(2)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答: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得多、密、美,不仅让人感到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天的饱满与烂漫。

(3)“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答:

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另外儿童是春天的使者,春天是儿童的,儿童是祖国的春天,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5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答:

儿童和花儿的相通之处——都是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都能让人感到快乐。

写花是为了写儿童,对花的赞美就是对儿童的赞美,所以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写花。

4早

3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答:

作者写梅花,目的是为了写鲁迅,这种写法是借花喻人。

(1)鲁迅一生的品行就像梅花一样。

梅花开得早,总是“东风第一枝”。

(2)鲁迅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3)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做斗争,他们都是顽强不屈的;

(4)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

5古诗两首

3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答:

怜:

爱惜。

扣:

敲。

句意:

应该爱惜园中的青苔,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色的苔藓。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答:

走:

奔跑的意思。

句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我看见在围墙的拐角处,一枝红杏从围墙里伸了出来。

那红红的花瓣,白白的花心,好像正对我微笑。

我想象得出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充满了无穷无尽的韵味。

6梦圆飞天

3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

(1)送行的场面,火箭发射的场面,杨利伟向人们发出问候的场面,杨利伟向儿子描述他眼中的地球的场面。

(2)这些场面描写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看到送行的人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之情,内心同样是无比的喜悦与自豪;看到火箭升空的壮观景象,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是多么的了不起;读到杨利伟向人们发出深情的问候的情景和杨利伟向儿子形象地描述地球的样子,我们的心也激动着、振奋着。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练习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理解

(1)当时,太阳系内有无私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答:

家常便饭:

指的是家庭日常的饭食。

比喻很平常、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事情。

(2)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答:

集体大逃亡:

指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逃亡原指逃走而流浪在外。

本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上的液态水蒸发变成的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3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答:

“孪生兄弟”是指同一胎出生的兄弟,通常在外貌、性格、爱好、举止等方面极为相像。

火星与地球在很多方面都是极为相似的,如,火星与地球形成的年代相同,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科学家根据火星的照片资料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曾经有水存在,而且水的来源基本相同。

所以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8神奇的克隆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答:

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9海伦?

凯勒

2联系上下文,辨别一下带点的词的词义

(1)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答:

“倾诉”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联系上下文知道海伦不能说话,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

(2)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答:

“倾注”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这里说海伦一心扑倒残疾人事业上。

10二泉映月

3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

答:

饱经风霜的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从流水声中听到了许多声音,表达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心声。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父的心声,更是广大劳

动人民的心声。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

答:

这句话直接倾吐了阿炳的心声,这是阿炳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真实写照。

4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答:

乐曲开始较舒缓深沉,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

然后乐曲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激昂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接着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音乐略带几分悱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心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11郑和远航

2查字典,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携:

携带。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

停止。

不住的惊讶赞叹。

严阵以待待:

等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

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4“发愤”是什么意思?

答:

“发愤”是振作起来,努力去做的意思。

5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

答:

大禹治水;商鞅立木取信;勾践卧薪尝胆;赵括纸上谈兵;信陵君窃符救赵等。

14秦兵马俑

3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答:

本文是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作者先通过具体数字展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然后分别描写了将军俑、武士俑等类型的兵马俑的造型及神态,体现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15埃及的金字塔

3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

金字塔宏伟坚固,可见建造它的工程非常浩大;金字塔结构精巧,时至今日石缝间仍插不进锋利的刀片,而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杰出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4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答:

课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与音乐之友协会大厦都具有世界影响。

17爱如茉莉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体会一下这样用词好处。

(1)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

(2)我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3)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答:

句中的“掏”、“咽”、“钻”三个词都是指具体的动作,而与之搭配的词语“秘密”“话”“幽香”又都是抽象的事物,无形的东西,是不能“掏”,不能“咽”,也不会“钻”的,似乎矛盾。

其实这是通过隐喻,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因而也就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

18月光启蒙

3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答: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作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20.谈礼貌

2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答:

出自《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的姿态,无论仪容、应对、交接,以及个人生活、饮食、动静、作息?

?

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有条理,不轻率;不失口于人,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所言之语,中肯诚挚,为人折服,幽默有度,而不失据。

(2)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答:

礼节周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没有礼貌,就会让人感到讨厌。

21七律长征

2诱人这么理解:

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

这样理解对不对?

为什么?

答:

这样理解不对。

因为“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字

【篇三: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pclass=txt>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来。

(注音要写清楚,字要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4分)

①重创②创伤③以头抢地④抢呼欲绝....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

3.在下面语段中,先找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①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②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

③他们的课讲得非常好,使我校师生收获颇丰。

4.名著阅读。

(3分)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

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_____修辞方法,讲述____________故事,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5.默写。

将相关的诗文名句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

(7分)

⑴在处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上,孔子主张“,”。

⑵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⑷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其中描写竹林寺景色的诗句是

“,”。

⑸,山岳潜形。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综合性学习(7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⑴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

(1分)

⑵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

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1分)

⑶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

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

(1分)

⑷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

请写出理由来。

(2分)

⑸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

(各写一种)(1分)

⑹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

(1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

(15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d.相形见绌

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

何陋之有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⑵苔痕上阶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⑷岂直五百里哉..

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1分)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2分)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

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

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