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1835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GO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NGO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NGO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NGO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NGO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GO重点.docx

《NGO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GO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GO重点.docx

NGO重点

NGO重点

第1章非营利组织概述

1、什么是政府失灵,表现在哪?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表现:

概括地讲,“政府失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行为能力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

(2)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效率低下,或者说成本昂贵,导致资源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3)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也有较高的效率,但都带来不利的事先未曾预料到的副作用;

(4)某些外部性问题或国际性经济贸易问题,一国政府无能为力加以解决,如核利用中的污染问题,国际贸易纠纷问题等。

2、什么是志愿失灵?

志愿失灵是指个人或者集体自愿的非政府组织在其志愿活动运作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使得志愿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志愿团体不断展开行动试图帮助弱势群体,社会各界亦给予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另一方面受助群体仍不能有效的得到帮助或者某一些群体得到过剩的帮助而另一些得不到帮助。

总的来说,受助群体得到的收益远小于社会付出的资源。

3、什么是契约失灵

契约失灵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都受非分配性原则约束,都能抑制一些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但政府提供的绝大多数是公共产品,而非营利组织除了填补政府和市场在公共产品的空白外,还提供一些私人产品。

4、什么是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第4章非营利治理

1、什么是非营利组织治理

其实质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2非营利组织治理有哪些特点

(1)所有者缺位

营利组织:

产权明晰,有明确的所有者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无法找到明确的人格化所有者,而只能将其资产归结为法律上的法人所有。

(2)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

营利组织:

“出资人”也是最终的“受益人”;“所有权”与“受益权”统一。

非营利组织:

“出资人”与“受益人”角色分离;在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与受益权上“四权分离”。

因此,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础,比公司治理更具复杂性。

(3)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

与企业以营利作为核心目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和使命更具有社会意义,并且非营利组织具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更为泛化的公众服务对象,因此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较营利组织而言更加广泛。

(4)治理环境的千差万别

从法律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繁多,依据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行业类别而有所不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分别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进行规制;

从服务对象来看,不同的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着彼此迥异的服务群体

4、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基本制度和原则

我国政府为了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双重管理制。

所谓的双重管理,是指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及日常管理,,实行登记管理籍贯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方面有两个重要原则是分级管理和非竞争性原则。

所谓分级管理原则,就是对非营利组织按照其所开展的活动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

所谓非竞争性原则,就是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间展开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5.捐赠者监督的方式有哪些?

(1)捐赠者意愿限定: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捐赠资源使用方向和渠道进行限定,从而起到监督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2)捐赠者监督资金使用过程:

采用一对一的捐赠,或者以一对一捐赠模式为核心的多对多的捐赠模式,使得捐赠者对自己所捐款项的受赠人情况有一个全面掌握。

(3)捐赠者参与组织治理:

这是一种深度介入式监督。

这在基金会中较为常见,捐赠者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的程序进入理事会,成为决策层的成员,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影响资金使用。

或者进入监事会,作为组织内部监督机构来监控资金使用和组织治理。

(4)捐赠者审查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

主动式:

非营利组织的捐赠人有权在与其订立合同中要求其披露足够的信息,以便捐赠人评估非营利组织是否适合接受捐赠,以及评估捐赠的使用状况。

被动式:

指非营利组织定期公布财务报告,接受捐赠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监督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保证了非营利组织活动的非营利性和合法性。

独立审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每年度捐赠收入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捐赠者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查阅审计报告,保证了筹资和用款的透明度。

6.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

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将反映其运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所提供服务状况、筹资进展、财务与投资报告、治理结构变动、年度重大事项等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出资人、政府、受益人及其他利害相关者予以公开的过程。

7.理事会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1)负责制定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

(2)甄选与监督

(3)负责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管理

(4)对外沟通与宣传

8.理事会有哪几种类型

1)橡皮章型理事会(有名无实)

(2)权威型理事会(3)咨询型理事会(4)管理型理事会

橡皮章型理事会

理事会仅是出于法律要求而设立

名义上的权利皆归属于非营利组织的发起人或者执行机构

其成员绝大多数属于社会知名人士等外部理事,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

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象征意义

权威型理事会

负责制定非营利组织的战略

授权给执行部门实施战略

保持相应的监督干预权利

在重要事件上进行决策以引导非营利组织围绕组织宗旨开展运作

咨询型理事会

不拥有决策权

只是在决策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其构成以辅导决策的专家占多数

管理型理事会

承担组织日常运营的管理工作。

既是决策机构也是执行机构

优点:

在战略制定基础上能迅速执行战略

缺点:

消弱权力制衡的力量

适用于组织成立的初期

9.理事会应尽的三项义务

(1)注意义务

(2)忠实义务(3)顺从义务

(1)注意义务

定义:

注意义务属于一种积极的作为义务,它要求理事在作出经营决策时,其行为标准必须是为了法人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并尽合理的注意履行职责。

内容:

保证时间和对法人充分关注。

履行合理的调查研究义务。

谨慎行事

关于我国法律中对NGO理事的注意义务的规定

由于我国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体系正在建构和完善之中,因而很少有法律规定涉及到董事的义务和责任。

我国现有的三个条例均没有规定非营利组织理事的注意义务。

(2)忠实义务

忠实义务要求理事在其自身利益与非营利法人利益一旦存在冲突,理事必须以非营利法人的最佳利益为重,不得将自身利益置于非营利法人利益之上,更不得利用其理事的职位为自己或亲属或其它组织谋取不正当利益。

忠实义务的核心是理事不得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牺牲或放弃非营利法人的最佳利益,即理事在处理非营利组织事务中必须避免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事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交易:

包括理事、高级职员直接与法人作交易,理事、高级职员对交易相对方享有重大的直接或间接利益,母公司与其非全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具有关联方理事的公司之间的交易;

(2)确定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3)滥用组织财产;(4)不当的组织行为。

我国法律体系对理事忠实义务的规定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3条有所规定:

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

基金会理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其所在的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3)顺从义务

顺从义务是指理事应该贯彻非营利组织章程中所规定的使命。

非营利组织理事不得以任何方式偏离组织成立时所确定的特定目的,理事有义务确保组织的政策和活动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10.理事会参会比例

《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样本》: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二条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1)章程的修改;

(2)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3)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4)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

《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章程样本(试行)》

第九条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召开董事会议:

(1)董事长认为必要时;

(2)三分之一董事联名提议时。

第十二条董事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制和按出席会议董事人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赞成票和反对票数相等时,董事长有权作最后决定。

第十三条召开董事会议,董事长或董事长指定的人员于会议召开十日前通知全体董事,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告知董事。

董事因故不能出席会议,可出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董事会议。

委托书须载明授权的范围。

第十四条出席董事会的人数须为全体董事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不够二分之一人数时,通过的决议无效。

如经缺席的董事追认,连同追认的人数超过二分之一时,其决议有效。

第十五条董事会议对所议事项作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董事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董事会记录由董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

第5章项目管理

1.NGO项目管理与一般项目管理的区别

(1)主流项目管理侧重于工程类项目,而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侧重于服务类项目;

(2)主流项目管理主要以组织内部立项为主,非营利组织的项目大多数向组织外部申请,

内部项目极少,所以申请工作显得相当重要;

(3)主流项目管理注重营利,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其宗旨

2什么是逻辑框架法

所谓逻辑框架法即根据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用一张简单的表格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和关系。

逻辑框架法的作用在于使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条理化。

层次和逻辑关系

(1)层次

投入(input):

指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投入的经费、人力、时间和设备等资源。

产出(output):

指项目投入的直接产出物。

目的(purpose):

指为什么要实施这个项目,即项目的直接效果。

目标(goal):

指项目实施后在最高层次的结果。

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的整体性目标。

(2)垂直逻辑关系

(3)水平逻辑关系

垂直与水平逻辑关系

3.几种对比方法

对比法就是通过比较发现差异与成效的方法。

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综合对比法

(1)前后对比法

指将项目完成后的情况与项目实施前的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项目效果的方法。

其公式为:

P=I2一I1

P为项目效果

I2为项目完成后的情况(即项目组后测值)

I1为项目实施前的情况(即项目组前测值)

存在的问题

缺乏前测值:

非营利组织往往由于缺乏资金在实施项目前没有进行前测,因此在项目完成后,因缺乏对比的基线,无法进行判断,从而为评估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麻烦。

该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

由于影响项目结果的因素往往较为复杂,除项目本身原因外,常常还有许多项目以外的因素,即后测值与前测值之差可能并不完全代表项目实施的结果。

(2)有无对比法

选定一个与项目组近似的但没有实施项目的对照组(即控制组),通过项目组实施项目的结果与没有实施项目控制组的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项目效果的方法。

其公式为:

P=I2-C2

P为项目效果

I2为项目完成后的情况(即项目组后测值)

C2为控制组同期的情况(即控制组后测值)

适用情况:

项目结果除受项目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许多项目以外的因素影响情况适宜采用本方法。

评估费用与评估时间较为充裕时可以采用本方法。

缺乏前测值情况下可以采用本方法。

局限:

假定试验组和控制组的基线值相同,而实际生活中.这一假定条件往往并不存在。

尤其是当试验组和控制组基线值相差较大时,采用有无对比法有较大的误差。

(3).综合对比法

是通过比较项目组前后测值之差与控制组前后测值之差以评估项目效果的方法。

其公式为:

P=(I2一I1)一(C2-C1)

P为项目效果

I2代表项目组后测值,I1代表项目组前测值

C2为控制组后测值,C1为控制组前测值。

问题:

虽然综合对比法相对准确,但由于综合对比法既需要项目实施组与控制组的前测值,也需要项目实施组与控制组后测值,对评估经费与评估时间的要求更高。

这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无疑是较大的负担。

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的实施评估过程中,综合对比法并不经常使用。

4.什么是参与式评估

参与式评估是指项目管理人员和受益者共同组成评估小组,通过对项目管理的系统评估,调整、重新制定项目的目标或方案,重新进行组织机构安排或调配资源的一种方式。

参与式评估要求受益者参与评估的全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的领域、选择评估指标、设计数据收集系统、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将评估的信息用于目标的实现等全过程。

它和传统的评估不同.不是简单地由专家或项目管理人员得出评估结论。

特征

最大特色是打破了传统的思想认识和评估方式,即“自上而下”、迷信上级和专家权威的评估。

而是鼓励受益者参与评估过程和管理过程,充分调动受益者的积极性。

一般而言,参与式评估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因此,为了进行参与式评估,必须运用积极的、操作性强的方法确保受益者的参与,并从受益者感兴趣的活动开始。

如果可能,还需要对受益者进行参与式评估法的培训。

第7章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1.NGO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二元结构(P119)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的二元结构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构成的最重要的特征

(2)志愿者与受雇的专职人员之间的区别:

(1)工作动机不同

(2)待遇不同

(3)对组织的认同程度

(4)职业生涯阶梯的“连续性”与“断裂性”

2.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精神的概念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者又称为义工、志工等,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3.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模式

自主管理模式、定期报告模式、监督工作模式、指令工作模式

自主管理模式

志愿者拥有全部工作的决定权,他们是工作的主人,亲自处理他们认为应当处理的事情。

这种模式有利于在志愿者中培养志愿者领袖,实现志愿者的自我管理。

定期报告模式

发挥志愿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志愿管理者对志愿者进行经常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工作沿着既定的目标进行。

志愿者是工作的主导——可以亲自处理他们的工作。

事后报告——需要在某些时候向管理者报告工作的进展及已处理的事项。

志愿者向管理者报告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管理者对志愿者表现的信任程度。

监督工作模式

假如管理者对志愿者缺乏足够的信任,那么就需要采取行动监督志愿者工作的进展,并少给一点工作自主权。

事前请示——志愿者仍是工作的责任人,但在采取行动前,他要向管理者提出采取行动的建议并获得认可。

管理者在工作进展上有较大的控制权,如果管理者认为志愿者所作的决定不恰当,能够在行动前制止。

指令工作模式

按指令工作——志愿者无须提建议,也不能自行作出决定,按指令工作;管理者提出行动方案。

管理者的工作量与难度加大——增加管理者的工作量,当志愿者数量众多的时候,管理者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志愿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影响——容易有不被信任感,从而产生厌恶感,工作的投入程度降低,不易获得满意的工作成果,甚至不愿再提供志愿服务。

第10章非营利组织营销管理

1.营销管理的作用/特征/内容步骤

作用: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2).是非营利组织获得资源的有效手段。

(3).可以防止“搭便车”的行为。

(4)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是由非营利组织的二重性决定的。

特征:

(1)目标多元化

(2)营销对象多样化

(3)营销效果不明显

(4)产品以服务为主

(5)营销活动受服务对象及资助者的影响

(6)营销活动受公众监督

(7)伦理性

(8)公共关系在非营利组织营销中占有主导地位

(9)不以消费者的偏好为主

2.NGO竞争者分析(四类竞争者)

需求竞争者——目标受众(捐赠者、目标群体或志愿者)希望得到满足的其他的直接需求。

同类竞争者——目标受众满足其某一特定需求的其他的基本方式。

服务方式竞争者——能满足目标受众特定需求的其他服务形式。

组织竞争者——提供能满足目标受众特定需求的相同服务形式的其他组织。

3、筹资的营销理念

产品导向理念、推销导向理念、顾客导向理念、战略伙伴理念

产品导向理念

该模式的筹款理念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崇高的使命和服务宗旨,为的是公益的目的,应该得到人们的扶持。

非营利组织只想到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做好。

筹款特点:

大部分的款项由非营利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它们的关系网筹得,不存在专门的筹款人;

有些组织还依赖志愿者和友好人士得到一些捐赠;

少量忠心的捐赠者提供了大部分的捐赠。

推销导向理念

该模式的筹款理念认为,要找到潜在的捐赠人,并说服他们捐钱。

非营利组织不能仅仅只关注完善自己的想法或产品(服务),而同时要关注社会上的很多潜在的捐款人,必须走出去,说服他们捐钱。

筹款特点:

出现了大量的专职筹款人,他们崇尚说服人的技术,研究如何能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筹款人的工作仅仅是筹款,并不涉及组织其他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对组织的政策和个性影响很小,并不改进组织本身。

顾客导向理念

该模式的筹款理念认为,要主动分析组织在市场中的位置,关注那些接受组织宗旨的人们,设计使潜在的捐款人满意的活动计划,同时也通过筹款活动培养新的潜在捐款人。

非营利组织既不固守自己的想法,也不再把潜在捐赠人当作自己的目标,而是当作潜在的合作伙伴。

筹款特点:

细分筹款市场,分析各个筹款市场,规划针对不同市场的筹款计划并安排实施。

把顾客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分析社会的需求,分析捐款人的需求,并努力满足他们。

战略伙伴理念

该模式的理念认为,非营利组织要与捐赠人一起设计和实施项目,并将这种合作长期保持下去。

捐赠人更深入地融入组织之中,他们的偏好不仅受到组织的关注,而且他们还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偏好,甚至参与决策过程和项目实施过程。

如果合作愉快,这种合作将长期持续下去。

4.基金会常用的资助标准是什么

(1)项目的质量和重要性。

(2)非营利组织对这笔捐赠的需求程度。

(3)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能力和使用资金的效率与成效。

(4)运作项目的主要人员。

(5)基金会/国际资助组织通过资助项目可以得到的收益。

5.如何运用你筹资过程中的商业化模式

(1)与交易关联的公益推广活动

营利组织与一个或多个非营利组织达成协议,通过分发产品和宣传资料以及广告等方式,共同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双方之间可能有资金流通,也可能没有。

(2)共同主题营销

商业企业将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往往有个上限)以现金、食品或设备的形势捐赠非营利组织。

(3)核发许可证

非营利组织在收取一定的费用或提取部分收入的条件下,允许营利性公司使用其名称和商标。

第11章非营利组织评估

1.评估的原则是什么p214?

(1)目的性原则: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应考虑NGO目的和要求

(2)明确、公开的原则:

向社会、非营利组织公开

(3)科学性原则:

符合NGO的性质和特点

(4)客观公正的原则

(5)整体性原则:

全面性,注重每个评估指标的内在联系性

2.APC理论的概念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邓国胜教授构建了非营利组织问责(Accountability)、绩效(Performance)和组织能力(Capacity)的全方位评估理论,简称为“APC”评估理论。

问责性(Accountability)评估:

(1)问责是非营利组织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的社会交代。

(2)问责性评估则是对非营利组织问责程度的评价。

(3)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性评估包括:

组织的治理结构;组织的活动是否与组织的宗旨一致;组织的有关信息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准确的披露;组织的财务是否透明等方面。

(4)功能:

帮助非营利组织树立公信度。

绩效(Performance)评估:

(1)内容包括:

对非营利组织的适当性、效率、效果、顾客满意度、社会影响及其持续性的评估。

(2)功能:

通过于评估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效率、促进组织服务品质的提高。

组织能力(Capacity)评估:

(1)组织能力:

组织开展活动和实现组织宗旨的技能和本领。

(2)内容:

对非营利组织基本资源、组织内部的管理能力、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与动员资源的能力和组织自我评估与学习的能力评估。

(3)功能:

促进非营利组织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提高,促进非营利组织达成使命与愿景。

3.平衡计分卡中的“平衡”体现在哪些方面

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

短期与长期的平衡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

客观与主观的平衡

结果与动因的平衡

各方面之间贯穿因果关系

4.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周期

营利组织的认证或评估通常都有一个周期,不是一次评估合格就一劳永逸、终身合格。

通常,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三年为一个周期。

三年之后,又需要重新申请评估。

我国:

一般也是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