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1636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汲取(jí)

B.沆砀(hàng)鲜妍(yán)游弋(yì)骈进(bìng)

C.妖娆(ráo)栖息(qī)亵渎(xiè)睿智(ruì)

D.佝偻(ɡōu)风骚(sāo)皓月(gào)惊骇(h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2分)

A.李代桃僵   形消骨立   改邪归正   疲惫不堪

B.安居乐业  强聒不舍  唇枪舌箭  心无旁骛

C.富丽堂皇  断张取义冥思苦想荡然无存

D.恪尽职守  自吹自擂  金戈铁马一代天骄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作为重要的诗学范畴,“意境”在古典文学中所占有的独特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C.学校开运动会的前一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把书中的内容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C.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荆楚大地”“传统佳节”“从严治党”“多么豪迈”与“精心设计”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B.“针对有的党员干部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按照省委、省纪委关于开展好全省第17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要求,黄冈市编发《哪些红线不能踩》宣传教育读本。

”这个单句状语前置。

C.“作为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全球推广大使的李娜将参加法网行、赛事开票、武网儿童日、开赛仪式等多项推广活动。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李娜推广活动”。

D.“只有当劳动与创新的想法有机结合,创新才可能最终得以实现。

”这是一个条件关系复句。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盛于宋。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豪放词创于苏轼,到辛弃疾发扬光大。

B.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不仅对应了十二生肖,也与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对应。

《智取生辰纲》中说“辰牌起身”,“辰牌”对应的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的时间。

C.《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7.古诗文默写。

(7分)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制裁“中兴”通讯公司,美国政府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步伐。

(选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4)“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感情各有不同。

杜牧《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美好的祝愿,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写的是深沉的思念。

8.下面是《水浒传》第四十回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完成题目。

(5分)

若非吴用施奇计,焉得公明离法场?

古庙英雄欢会处,彩旗金鼓势鹰扬。

(1)结合诗句的相关内容,写出此回的回目。

(2分)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2)简述吴用是如何救宋江脱险的。

(3分)

吴用让梁山好汉装扮成卖药的、脚夫、乞丐、客商等,混进江州城,埋伏在法场周围,伺机同时向官军发起突袭,从法场上救下宋江。

9.综合性学习。

(4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

班级准备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找人物】语文书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

(2分)

示例:

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仿写:

示例:

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2)【探究材料】活动最后,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材料一 2018年上半年,“芯片”一词因中兴事件而成为网上热词,向来不关注芯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地依赖进口!

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暴露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 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赶超,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建设、装备、运营、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以及高铁装备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跨越式自主创新之路。

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高铁创造辉煌的业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伟大成就。

国家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引领世界潮流。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1题。

(4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1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表达效果?

(2分)

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8分)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去国怀乡         去:

到,往

B.锦鳞游泳锦鳞:

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探求

D.吾谁与归归:

归依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

D.感极而悲者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8分)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

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

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

这一点,比人强。

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

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

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

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

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

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

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

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

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

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

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

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

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

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

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

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哧哧地笑出声来。

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

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

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

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

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

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

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

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

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

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

她称苇花叫茅花。

“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

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

”——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

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

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

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

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

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

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

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

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

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6.根据选文概括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

(4分)

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17.选文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4分)

①“温暖”交代文章中心:

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现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18.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他们各自的笑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农人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19.按照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

(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摩肩接踵”原指人很多,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长势的旺盛。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2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与下文作者眼前的苇花形成了对比。

B.第⑥段在文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类的文章,作者借苇花抒发了自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D.因为苇花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同时苇花具有团结精神,这些都让作者喜欢。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2分)

越活越平淡

叶春雷

①人,是一点点活明白的,也就一点点平淡了。

但两个词要辨析一下:

平淡与平庸。

古人追求平淡,但从来不提平庸。

我们知道一句话: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也就是说,平淡中藏着极致的绚烂,但平庸就不同,看起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眼望穿。

②好像有这样一种分别,平庸的人似乎越活越张扬,真正有本事的人却越活越平淡。

元稹有句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诗是说爱情的,但用在人生中,也同样适用。

刘姥姥到大观园,出尽了洋相,因为她从来没见过那些东西,包括自鸣钟。

平庸的人,那种张扬,有时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有古贤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

华盛顿总统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了,却不享受胜利果实,跑回家种地去了。

在美国任何一本介绍园林艺术的书,都少不了要提到华盛顿,因为他醉心于此,对此做过大贡献。

后来美国要实行联邦制,需要一个总统,美国人民选中了他,他高高兴兴当了一届总统,却又跑回家种地去了,因为他反对总统终身制。

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

④庄子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功不是不做功,是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

华盛顿可能不知道老子这句话,但他的行为与老子的这句话是暗合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

一个满脑子名利思想的人,天天喊“放下”,怎么着都显得矫情。

口口声声喊“放下”的人,正是把名利抓得紧紧的人。

口是心非,的确是很多人的通病。

⑤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大约是读不出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那种平淡意味的。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在年轻人看来,这样封闭的生活真的是了无生趣吧。

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慢慢醒悟到,陶渊明在一方小天地中,实在把日子过出了大丘壑。

陶潜这个人,自有他的福分。

这种福分,自然与他的天分有关。

一个人天生不慕荣利,他放起手来,就是那么自然,就像随手扔掉一颗小石子一样轻松。

在陶潜,这是自然而然;在我们,却未必。

即使舍不得,放手吧,我还是想说,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

一个人慢慢沉到人群中去,像一粒盐,融化到水中去,盐消失了,但水却慢慢有了咸味。

所谓英雄,也不过是沉到水中的一粒盐。

⑥用庄子的话总结:

“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为什么认为这块金属是不祥之物?

原因很简单,它太张扬,老以为自己有铸造成为镆铘宝剑的才华。

问题是,你即使有这个才华,其实也不必说啊。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真正有本事的人越活越平淡。

2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得形象具体。

23.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分)

示例:

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自己动手,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住了两年多时间。

24.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分)

首先提出观点:

古贤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

接着列举华盛顿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分析论证。

最后概括指出“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照应段首观点,也印证本文观点。

三、作文(50分)

25.题目:

正好遇见________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中测试

1.C 【解析】A.“晕”应读yùn;B.“骈”应读pián;D.“皓”应读hào。

 2.D 【解析】A.形销骨立;B.唇枪舌剑;C.断章取义。

 3.B 【解析】A.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不合语境。

C.箪食壶浆: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不合语境。

D.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合语境。

 4.B 【解析】A.语义重复,删掉“第一趟”或“首飞”;C.语序不当,应是“策划与开展”;D.两面对一面,删掉“否”。

 5.C 6.D

7.

(1)闲来垂钓碧溪上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8.

(1)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2)吴用让梁山好汉装扮成卖药的、脚夫、乞丐、客商等,混进江州城,埋伏在法场周围,伺机同时向官军发起突袭,从法场上救下宋江。

9.

(1)示例:

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堪称“中国脊梁”。

 

(2)国家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引领世界潮流。

 10.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11.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12.A 【解析】“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3.C 【解析】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14.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D 【解析】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主旨。

 16.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17.①“温暖”交代文章中心:

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现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18.农人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19.

(1)“摩肩接踵”原指人很多,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长势的旺盛。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20.C 【解析】作者借苇花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团结精神的赞美。

 21.真正有本事的人越活越平淡。

 22.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得形象具体。

 23.示例:

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自己动手,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住了两年多时间。

 24.首先提出观点:

古人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

接着列举华盛顿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分析论证。

最后概括指出“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照应段首观点,也印证本文观点。

 25.略。

期末测试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风骚(sāo)  汀兰(dīng)  拮据(jié)  躬耕(gōng)

B.摇曳(yè)阴晦(huì)迂回(yū)桑梓(zǐ)

C.赦免(shè)泥拧(nìng)不朽(xiǔ)拙病(zhuō)

D.游弋(yì)觥筹(gōng)鹤氅(cháng)撑船(chēng)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翻开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画卷,许多________的历史人物向人们________着尊严。

他们用尊严________着自己的人生,用尊严写就一个时代的历史,用尊严________一个民族的灵魂。

尊严之歌穿越历史的风尘而历久弥新,尊严之歌趟过历史的长河而亘古不变。

A.锋芒毕露   诉说   描画   营造

B.锋芒毕露 述说   描画   塑造

C.脱颖而出 述说   描绘   营造

D.脱颖而出 诉说   描绘   塑造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在北宋哲宗朝首次修撰颁行,到徽宗朝由将作监李诫重新编修。

在正文之外,全书前还有目录和“看详”。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建筑史和整个人类文化遗产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①《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编订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专著

②对当前的古建筑修复、仿古建筑施工与古典风格室内外装饰等也有直接的参考指导作用

③这样一部既有理论根基又有详尽工程技术细节指导的专著

④被学界称为“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

⑤“看详”主要是对各种“作”制度中若干规定的理论依据的简要阐述

⑥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A.①⑥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⑥①⑤

C.④⑤②⑥③①D.⑤①④⑥②③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D)(2分)

A.《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北宋文学家、哲学家。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王右丞集》分别用了谥号、籍贯、官职来命名。

C.《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商山早行》的作者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是“花间词派”鼻祖,与李贺合称“温李”。

5.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4分)

①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②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

③相反,只有(或唯有)懂节制、能节制,才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

④“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节制不是遏制、束缚个性。

(2)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分)(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

(1分)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境界。

6.名句默写。

(8分)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3)海南热带雨林景色美丽怡人,野花芬芳,树木茂盛。

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不忘初心,整装出发,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追求。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说: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一种誓死效忠的勇毅;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说: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