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1555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x

47应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同步检测人教版必修1

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

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平衡状态的判断。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某一时刻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C选项符合平衡条件的判断,为正确选项;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合力不为零,故不是平衡状态,D错。

2.(石家庄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红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她发现磅秤的示数为40kg,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D.加速下降

答案:

CD

解析:

小红同学处于失重状态,必有向下的加速度,即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故C、D选项正确。

3.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汽车仍保持静止,则(  )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因为汽车静止所受合力为零,故推力等于阻力。

4.如下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运动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

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

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答案:

D

解析:

将容器抛出后,容器和容器中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面下任何一点的压强都等于0,小孔不会向下漏水。

5.如图所示,在升降机内的弹簧下端吊一物体A,其质量为m,体积为V,全部浸在水中。

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

A.不变B.伸长

C.缩短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此题很容易出错。

欲用计算方法求得正确的答案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当升降机匀加速下降时,物体A和水均处于失重状态,不大容易给出正确的方程求解。

如果我们采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假设a=g,物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物体A的视重为零,水对A的浮力也为零。

问题再明显不过了,弹簧的拉力将是零,故弹簧将恢复原长。

因此当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时,该弹簧一定要缩短。

6.有一小甲虫,在半径为r的半球碗中向上爬,设虫足与碗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75。

试问它能爬到的最高点离碗底多高?

答案:

0.2r

解析:

如图所示,Ff=μmgcosθ①

由受力平衡知Ff=mgsinθ②

由①②式解得θ=37°

∴离地面高度h=r-rcos37°=0.2r

7.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重物,当此人站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多重的物体。

(g取10m/s2)

答案:

40kg

解析:

当人在地面上举起杠铃时,对杠铃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0

在升降机内举起杠铃时,由于升降机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故杠铃也具有相同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而人对外提供的最大力是不变的,对杠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所以,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机内,人能举起的杠铃的最大质量为40kg。

能力提升

1.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力中,可能使小球平衡的一组是(  )

A.2N,3N,6N      B.1N,4N,6N

C.35N,15N,25ND.5N,15N,25N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F1-F2|≤F12≤F1+F2。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因为C项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都可以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杭州学军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蹦极是一种极限体育项目,可以锻炼人的胆量和意志。

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弹性绳被拉展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弹性绳被拉展后在弹性绳的缓冲作用下,运动员下落一定高度后速度减为零。

在这下降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性绳拉展前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B.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C.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

B

解析:

以重力和弹力大小相等为临界点,临界点以上为失重,临界点以下为超重,故B选项正确。

3.(淄博高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处于超重状态,乙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

C.台秤Q的读数为mg-2F

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

答案:

D

4.(山东济南模拟)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电梯启动阶段约经历了2.5s的加速上升过程

B.电梯在启动阶段约经历了4s加速上升过程

C.电梯的最大加速度约为6.7m/s2

D.电梯的最大加速度约为16.7m/s2

答案:

BC

解析:

由图可看出:

电梯在0~4s加速上升,4~18s匀速上升,18~22s减速上升,所以A错,B对;最大加速度a=

m/s2=6.7m/s2,故C对D错。

5.(黑龙江龙东地区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将:

(  )

A.N逐渐增大B.N逐渐减小

C.F先增大后减小D.F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D

6.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

研究表明,在进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

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如图),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54kg/m,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kg,试求(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取

,忽略空气阻力):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答案:

(1)810N 

(2)5m/s

解析:

(1)以滑板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FNcosθ=mg①

FNsinθ=F②

由①、②联立,得

F=810N

(2)FN=mg/cosθ

FN=kv2

得v=

=5m/s

7.(德州高一检测)将金属块m,用轻质弹簧卡压在一矩形箱中(如图所示),在箱的上底板和下底板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下底板压力传感器分别显示6.0N和10.0N(取g=10m/s2)。

(1)若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为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的一半,试判断箱的运动情况。

(2)要使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箱沿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答案:

(1)静止或匀速运动 

(2)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加速度a≥10m/s2

解析:

当上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为6N,下底板压力传感器示数为10.0N时,

对物体有:

mg+F上-F弹=ma,

F弹=F下代入数据得:

m=0.50kg

(1)弹簧弹力不变mg+F弹/2-F弹=ma1,得a1=0

箱静止或做匀速运动;

(2)上底板压力为零,取向上为正,则F弹-mg=ma2;代入数据得:

a2=10m/s2,要使上底板示数为零,则箱向上的加速度大于或等于10m/s2均可。

此时箱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并且加速度a≥10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