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1272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docx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近年来厌氧处理技术因其耗能少、成本低的特点而逐渐应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但一般仍需后处理工艺(多采用传统好氧工

艺)。

笔者将缺氧、好氧段组成一个整体,采用生物膜法使生活污水

以升流方式流经两个反应区,将缺氧区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

的降解控制在酸化阶段,产生于缺氧段的发酵产物经好氧段微生物

进一步分解、转化以达到去除原水中污染物的目的。

根据需要还可

将沉淀池出水回流至反应器进水口而形成一体化A/O脱氮工艺。

1试验条件

1.1试验装置和原水水质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试验装置见图1。

  缺氧区采用70mm球形填料,其堆积体积约为20L;好氧区采用

半软性填料(高度为0.70m)。

曝气头安装在好氧区底部。

  原水采用清华大学学生宿舍区生活污水,其COD为

150~600mg/L、SS为100~400mg/L、碱度平均为350mg/L(以CaCO

3

计),pH值为6.5~7.5,必要时添加工业用葡萄糖以提高原水COD值。

  缺氧段反应器接种污泥取自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底泥,

接种量为15g/L;好氧段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接种量为13g/L。

1.2试验方法

1.2.1反应器的启动

  启动初期采用高容积负荷、低水力负荷的运行方式(进水COD约

为800mg/L,流量为50L/d),启动3周后直接进生活污水,并将进

水流量调至设计流量(100L/d),此时出水COD值平均为47mg/L,标志着启动工作完成。

1.2.2试验内容

  ①对有机物的去除

  a.保持基本运行工艺参数(见表1)不变且无回流,通过改变进

水COD浓度来改变系统容积负荷,分别研究各种浓度下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处理效果。

  b.保持HRT、pH值、DO等参数不变(见表1),在0~200%范围内调节回流比,比较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情况。

表1基本运行参数

项目

HRT(h)

回流比(%)

pH

DO(mg/L)

缺氧段

5

0~200

6~7

≤0.5

好氧段

3

0~200

7~8

≥2.0

  ②对SS的去除

  保持HRT、pH值、DO等参数不变(见表1),考察不同回流比、不同容积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对SS的去除效果。

  ③对氮的去除

  a.保持HRT、pH值、DO等参数不变(见表1),比较不同回流比(0~200%)下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情况。

  b.当回流比为200%,保持表1中其他工艺参数不变,调节缺氧

段、好氧段碱度以考察pH值和碱度变化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

1.3测定项目

  水样为日平均样,每天测定进、出水的COD、SCOD、SS、pH值、

碱度,不定时测定进、出水的BOD5,均采用标准测定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对有机物的去除

2.1.1对不同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比较

  为考察不同进水COD浓度下的处理效果,试验按低浓度(COD为190~380mg/L、SCOD为98~133mg/L)、中等浓度(COD为

428~525mg/L、SCOD为288~440mg/L)、高浓度(COD为

553~659mg/L、SCOD为423~518mg/L)3个阶段进行,其中低浓度

时直接采用生活污水,中、高浓度时则在原水中加入工业葡萄糖。

试验结果见表2和图2。

 

表2反应器在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时的去除效果

项目

低浓度

中等浓度

高浓度

进水

(mg/L)

COD

281

476

606

SCOD

110

365

470

出水

(mg/L)

COD

28

50

72

SCOD

26

42

56

去除率

(%)

COD

90.0

89.5

88.1

SCOD

76.4

88.5

88.0

2

2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溶

解性有机物部分,随着原水COD提高,出水的COD、SCOD浓度也相

应上升,但即使进水COD在600mg/L左右,出水仍能保持在

100mg/L以下。

原水COD浓度与反应器出水COD浓度经过拟合得到

一条曲线(表达式见式1)。

通过这条曲线可以根据进水有机物浓度

初步预测在试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出水有机物的大致浓度。

      y=0.0002x-0.0336x+21.347     

(1)      R=0.9892

式中x——进水有机物浓度,mg/L

     y——出水有机物浓度,mg/L

     R——相关系数

2.1.2不同回流比对有机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将沉淀池出水回流至反应器进水口,考察COD去除率随回流比变化的情况(见表3)。

 

表3不同回流比时COD的去除情况

回流

比(%)

进水

COD(mg/L)

缺氧段出

COD(mg/L)

缺氧

段去

除率

*(%)

出水

COD(mg/L)

好氧段

去除率

(%)

总去除

率(%)

50

357.8

257.0

31.7

49.1

54.1

85.8

100

313.4

166.9

8.3

50.6

75.5

83.8

150

430.8

193.8

18.8

46.3

70.5

89.3

200

371.8

189.1

8.2

40.2

81.0

89.2

注:

*考虑了沉淀池污泥回流对原水的稀释作用。

  由表3可以看出,提高回流比有利于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

尤其对好氧段去除率的提高较为明显,但对COD的总去除率影响甚

微。

原水BOD

5

值为100~160mg/L,出水BOD

5

值为6~14mg/L(平均

为8.3mg/L),回流比的改变对出水BOD

5

值的影响也不显著。

2.2对SS的去除

  反应器好氧段采用生物膜法保证了出水SS值较低。

进水SS为

230~495mg/L(平均410mg/L)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出水外观清澈

良好,SS一般难以检出(从未超过10mg/L),绝大多数情况下对SS去除率能够保证高于95%。

2.3对氮的去除

  将沉淀池出水回流到进水口可形成“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

统”,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缺氧段被异养微生物氨化,在好氧段

中由硝化菌将氨氮硝化,最后NO

2

-和NO

3

-随沉淀池出水回流到缺氧

段,再由反硝化菌将它们还原为N

2

以提高脱氮效果。

2.3.1回流比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以生活污水为原水(COD平均为334mg/L,氨氮平均

为32.3mg/L),而氨氮的去除效果随反应器设置的回流比不同而有所变化(见表4)。

 

表4不同回流比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回流比(%)

进水氨氮

(mg/L)

出水氨氮

(mg/L)

去除率(%)

0

34.4

10.9

68.2

100

39.0

10.0

74.4

150

29.2

8.47

71.0

200

32.0

8.22

74.3

  由表4可以看出,将出水回流有利于氨氮的去除。

回流比增加

到100%,对氨氮的去除率比没有回流时有明显提高;继续加大回流

比对提高氨氮去除率没有显著效果。

氨氮经硝化、亚硝化产生的

NO3-、NO2-在好氧区也有明显增高(见图3,取样口的编号0代表原

水,1代表缺氧区出口,2代表好氧区20cm处,3代表好氧区60cm处,4代表沉淀池出水)。

2.3.2回流比对总氮去除的影响

  有机氮在A/O反应器的缺氧区降解为氨氮,并与原水中的氨氮

一起在好氧段进行硝化、亚硝化反应。

当采用回流运行时有占氮总

量[R/(R+1)]的NO3-、NO2-随沉淀池出水回流进入缺氧区而被反硝

化菌利用还原为N2。

假设以上过程中各种形态氮的转化率都能达到100%,在此理想状态下A/O工艺对总氮的去除率η为:

     η=R/(R+1)×100%     

(2)

  式中η——去除率

     R——回流比

  根据式

(2)可以计算出对应于不同的回流比反应器对总氮去除率的理论值,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随回流比增大总氮实际去除率也随之提高,

这与理论值的变化趋势相符。

由于A/O工艺缺氧段的反硝化主要以

回流水中的NO-3、NO2-为原料,所以好氧段的硝化反应效率也会直接影响总氮去除效果。

 

表5不同回流比时的总氮去除效果

回流比(%)

总氮理论去

除率(%)

η=R/(R+1)

×100%

总氮实际平

均去除率

(%)

进水总氮

(mg/L)

出水总氮

(mg/L)

100

50

40.4

40.8

25.4

200

66.7

57.3

45.4

20.9

2.3.3pH值和碱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按照生活污水中有40mg/L氨氮被氧化成NO3-(碱度/氨氮=8.85)

来计算,好氧反应区内硝化反应正常进行需要碱度为354mg/L(以

CaCO

3

计),而进入好氧段的污水中碱度平均为210mg/L,可见原水

经过缺氧段处理后碱度不能满足硝化反应的需要,理论上生活污水

中需要投加144mg/L的CaCO

3

(相当于153mg/L的Na

2

CO

3

)。

当回流比

为200%时投加Na2CO3以满足碱度需求的前后对照试验见图4。

  由图4可见,碱度是硝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碱度控制不当会对氨氮去除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回流比、pH值和碱度等因素外,DO浓度对脱氮效果也有着

较大影响。

因缺氧段的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所以缺氧区内

的DO浓度控制在0.5mg/L以下就不会影响其内部微生物正常的繁

殖代谢。

对于好氧区,DO高有利于有机物降解和氨氮的硝化,因硝

化菌是强好氧菌,应保证好氧区DO浓度控制在2~4mg/L。

3结论

  ①升流式一体化A/O反应器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在温度为10~30℃、停留时间为8h的情况下正常运转的反应器对

COD平均去除率为83%,BOD5平均去除率为91%,对SS平均去除率

>95%,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1%。

在回流比为200%时对总氮平均去

除率为57%,随着回流比增大则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对有

机物、氨氮、总氮的去除率有所增加。

综合考虑增大回流比带来的能耗问题,最佳回流比为200%。

  ②为保证好氧区硝化菌的活性,DO应保持在2~4mg/L,应通

过投加碳酸盐碱度控制pH值在7.5~8.5;缺氧区DO应保持在0.5mg/L以下,pH值应控制在6以上。

  ③该工艺结构紧凑、占地小、处理成本较低。

  ④该工艺耐有机物冲击负荷,工作稳定简单、运行管理容易,而且可根据不同需要调整运行方式,适应性强。

43

43

3

3

  ⑤好氧区因采用生物膜法而无污泥上浮现象,污泥产量少,在污泥回流情况下沉淀池可数月不排泥。

 

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运行方式

  

  

  一体化氧化沟系指将船形二沉池设置在氧化沟内,用于进行泥

水分离,出水由上部排出,污泥则由沉淀船底部的排泥管直接排入

氧化沟内。

由于二沉池直接建在氧化沟内,因此一体化氧化沟省去了污泥回流系统,且占地少,运行操作非常简单。

  安阳市豆腐营工业区污水集中控制工程采用水解→接触氧化→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工业废水,设计规模22×10m/d(一期为

12×10m/d),并于1995年通过国家环保局组织的验收。

该一体化

氧化沟沉淀船为多斗式结构,每斗有一根排泥管与氧化沟相通,船

长24m,宽7m,有效水深12m,实际有效容积202m,设计处理水量为250m/h,静态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48min。

1实际运行状况

  实际运行中,先后采用了两种运行方式:

1.1反向进水

  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

  氧化沟内水流方向为A→B,沉淀船内水由D点溢流进入船内,

采用淹没式整流墙整流,水流方向为D→C,与氧化沟内水流方向相反。

  当连续运行时,沉淀船内几乎没有沉淀发生,出水中携带的污

泥浓度与沟内浓度一样,沉淀船内仅在进口不远处有清水区,而在

出水区则完全没有了清水区,成为泥水混合液,起初以为是排泥管堵塞所致,清理后情况仍未有改观。

1.2正向进水

  在反向进水无法运行时,有关专家建议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并最终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运行方式。

  氧化沟内水流方向仍为A→B,沉淀船内水流方向为C→D,进沉

淀船的水由船头流入进水槽内,由槽底17个20cm×20cm的进水孔

-v

进入沉淀船,底部加了折流板,并在船进水区加设斜板,使进水区域内船与沟相分离。

  这种运行方式基本上能稳定运行且污泥也不会大量流失,但仍

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沉淀船上部存在10cm深的死水区,若长时间运行,其表面易滋生一层绿藻,有时会积聚一些腐泥。

2讨论

  现就上述两种运行方式用水力学原理作近似分析(见图3)。

  对某一漏斗i而言,污泥能否排入到底孔中去,关键取决于漏

斗上下的测压管水头差。

由于进水口的整流作用,船内i点的测压

管水头基本等于水深;在1—1断面,测压管水头则取决于1—1断

面至i点之间的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的大小,i点越靠近下游,局部和沿程的能量损失越大,测压管水头损失也越大。

  用伯努利方程近似描述的话,本工程中Zi=0,则有下式成立:

  P

i

/γ=H-h

w1-i

+(v

1

22

i

)/2g      

(1)

  若P

i

  若P

i

/γ>h,则水流从沉淀船流向底孔,排泥通畅。

-v

  对反向进水的运行方式(见图4)而言,沉淀船出水区域为2-3

之间,如想不使水流从底孔向沉淀船内流动,则须有下式成立:

  H-h

w2-3

+(v

1

22

2

)/2g

(2)

  实际运行中,v1=0.26m/s,H-h=0.05m,由于1-2之间阻力很

小,2-3之间的能量损失也可忽略不计,hw2-3只计局部损失,经计算近似有:

  v

2

>1m/s      (3)

  由于氧化沟内流速较低(0.26m/s),在没有特殊装置及外加动力

的情况下,流速由0.26m/s提高到1m/s几乎不可能。

因此,这种

运行方式势必造成氧化沟内水流在出水区内由底孔进入沉淀船,形

成冒泡区域,造成污泥流失,沉淀船起不到泥水分离作用。

  对正向进水的运行方式而言,出水区域位于沉淀船尾部,由于

局部和沿程的能量损失已达到最大值,因此漏斗底部的测压管水头

损失也达到了最大值,底部压能变为最小,使船内污泥排放条件变

为最优。

同时,由于在进水区域加设了斜板,基本消除了沉淀船内

的“冒泡”区域,使得沉淀船内水流保持平稳状态,大大提高了沉

淀船的泥水分离效率,固液分离率达到99%以上,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

4结论

  ①沉淀船排泥是否通畅,关键取决于排泥斗内、外测压管水头

差,若沉淀船排泥斗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则排泥通畅;反之,则造成泥管堵塞,泥水难以分离。

  ②反向进水的运行方式(图1所示),在无特殊装置及外在动力条件下,实践证明无法正常运行.[J]

  ③正向进水的运行方式(图2所示),满足了沉淀船污泥回流至

氧化沟所必须的外部水力学条件,取得了稳定可靠的运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