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春节民俗.docx
《沁源春节民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源春节民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源春节民俗
沁源春节民俗
篇一:
沁源县文化馆简介
沁源县文化馆简介
沁源县文化馆为县编办核定的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本地区社会各阶层人群进行群众文化的艺术普及,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现有馆址占地面积2364.04平方米,其中用于各类活动、培训、排练等业务用房2121.14平方米。
文化馆核定人员编制总数为10人,实有在职人员6人,退休人员4人,公益性岗位2人,临时工4人。
馆内机构设置有:
办公室、群文组、馆办活动组、文学创作组、美工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财务组。
活动室有:
综合活动室、培训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室、美术室、展览室、音乐室、器乐室、服装道具室、演出设备室,并办有文化馆演出队、沁源秧歌民间艺术团、盲人曲艺队、中老年舞蹈队等。
多年来,文化馆坚持“三推进、三坚持、三开展、三大系列活动不断线”的工作步骤,即:
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三项工作同时推进;办班培训、基层辅导、团队活动三项工作常年坚持;文艺创作、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三大艺术活动
协调开展;春节文化活动、“文化低保”下乡活动、消夏文化活动三大系列特色活动不断线。
在为社区、乡镇文化服务上,常年坚持基层辅导、办班培训、基层演出等,大力扶持基层文化队伍,培养和推出群众文化骨干。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沁源县人民文化馆
二o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篇二:
山西民风民俗
山西民风民俗
衣食住行是一个地区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其中衣饰和行旅的变异性较大,而饮食则不同,比如,晋东南人连吃三日白面,就想吃小米饭,而吃惯白馍的晋南人,恐怕连一顿高粱面也吃不惯。
晋中人爱吃面食,醋总是离不开的桌上佳品。
再比如民居,山西民居的特色就非常明显。
现在拣极有典型性衣食住行风俗作一介绍。
山西人的衣食往行——莜面擦鱼鱼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民间炕围画
民间玩具、民间雕刻、民间木版画
太原曲艺、山西戏曲、唱票
山西民间刺绣:
绣荷包、绣衣、童帽、耳套、肚兜、马甲、童鞋、绣鞋、鞋垫、围嘴、钱袋面、腰包、窑帘、信插
山西民间年画:
福寿图、献寿图、福寿中堂、麻姑献寿、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祖国花朵、木版年画、戏曲年画、门神年画、春节门画、春联、窗花
山西民间社火:
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
黄河灯会、太原社火
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威风锣鼓、绛州鼓乐
正月十五闹红火图片集
清徐背棍、铁棍图片集
山西民间玩具——布老虎
信仰民俗>>山西土产>>
在山西及至全国,神灵信仰、各类禁忌与自然崇拜的各种形式做为一种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已经消失了,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依然被保存了下来,它们都是民俗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居住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
农神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
神灵信仰、宗教信仰
巫术、占卜、风水
神灵信仰
党参、平定砂货、大同铜火锅
太谷饼、平遥牛肉、清和元头脑
龟龄集、推光漆器、沁州黄小米
汾酒竹叶青酒、醋乡话醋
山西面食、太原面食
山西各地土特产品:
太原土产;朔州土产;大同土产;临汾土产;运城土产;忻州土产;阳泉土产;吕梁土产;晋中土产;长治土产;晋城土产
生活民俗>>生活民俗>>生活民俗>>
山西民间婚俗:
议婚、定婚、出嫁、迎娶、婚礼、拜堂、洞房、回门、太原婚俗、彩礼与嫁妆、远娶与远嫁
山西民间生育民俗:
得喜、添喜、报喜、坐月子、满月、抓周、奶妈、起名、开锁、抚养、生辰
山西民间葬俗:
初终、入殓、吊祭、出殡、祭奠、灵棚、祭品、喜丧
山西春节民俗:
祭灶节、除夕、春节、立春、春联、窗花、年画、饺子、爆竹、压岁钱、迎喜神、破五、人节、谷神节、石头节、正月十五元霄节、太原年俗
山西其它传统节日:
填仓节、青龙节、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六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
山西民间庙会:
芮城合河古会、晋祠古庙会、乡宁油糕会、广胜寺古庙会、芮城蟠桃古会、大同城隍庙会、旧大同晾脚会、大同其它庙会
山西民间游艺与竞技:
翻花、打麻将、猜谜语、九连环、七巧板、猜拳、行酒令、太原酒令、跳绳、踢毽子、打秋千、挠羊赛、滑冰、放风筝、其它游艺竞技
生活民俗>>生活民俗>>
山西民居习俗:
村落、民居概况、建房风俗、合龙口、建筑材料、建房程序、民居形式、民居院落、四合院、地窨院、大同穿心院、长治民居、窑洞粮仓、居室陈设、防护设施、民居图片
民居实例:
柳氏民居、姬氏民居、丁村民居、砥洎城、张壁古堡、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何家大院、常家大院、阎锡山故居、孔祥熙故居、碛口西湾村、碛口李家山村、沁河古村落群
()民间婚俗:
挑盖头
村落:
乡村、人口构成、村落命名、村落构造、村落功能、民间社团、风化家庭家族:
婚姻、形式与功能、离婚与丧偶、家庭的继嗣、家族结构、家族称谓、家务、家产、家教、家庆、家祭、亲戚称谓、亲戚交往、认干亲
山西人的衣食住行:
衣饰特点、服饰类型、饮食特点、饮食习惯、日常饮食、
风味小吃、节日饮食、行旅特点、道桥旅店、行人类型、旅行用品、行旅风俗山西各地民俗采风>>
山西俗语“麻胡”考;山西庙会漫说;山西面塑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风俗与风俗志;《清一统志》中山西各地风俗一览;清末民初山西婚俗的变迁;山西民风的变化;
雁北人的土豆粉丝;晋北人吃土豆;晋北人吃糕
晋北春节生旺火
大同婚俗、大同丧俗、大同出生俗、大同起名俗、大同农事俗
忻州婚俗;忻州人的挠羊赛;忻定原摔跤活动溯源;
淳朴的打平伙风俗
五台民情乡俗;五台婚丧礼仪;五台积弊陋习;灵邱人踢毽子
晋南婚嫁民俗;晋南生育民俗;晋南民间禁忌;晋南治丧亲历记
晋南六月六走麦罢;晋南人吃辣椒
晋南血故事
洪洞三月三接姑姑
运城婚俗:
抹黑与抹红、和顺:
儿子娶媳妇逗公公、沁源:
儿子娶媳妇逗婆婆
河东礼馍;五寨面鱼
黎城襄垣人互相说笑打闹
岢岚民间的捏油灯
汾阳民俗;临县婚俗见闻
柳林人的赶牲灵与偷枣
太原酒令、太原剪纸风俗
祁县的剪纸艺术;记载远古文化遗存的中阳剪纸
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民间面塑、民间炕围画
民间玩具、民间雕刻、民间木版画
太原曲艺、山西戏曲、唱票
山西民间刺绣:
绣荷包、绣衣、童帽、耳套、肚兜、马甲、童鞋、绣鞋、鞋垫、围嘴、钱袋面、腰包、窑帘、信插
山西民间年画:
福寿图、献寿图、福寿中堂、麻姑献寿、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祖国花朵、木版年画、戏曲年画、门神年画、春节门画、春联、窗花
山西民间社火:
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
黄河灯会、太原社火
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
信仰民俗
在山西及至全国,神灵信仰、各类禁忌与自然崇拜的各种形式做为一种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已经消失了,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依然被保存了下来,它们都是民俗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居住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
农神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
神灵信仰、宗教信仰
巫术、占卜、风水
威风锣鼓、绛州鼓乐
篇三:
不屈的沁源
不屈的沁源转自《读者》20XX年第九期作者关明
从内蒙古回来,马不停蹄酒不停杯赶到长治,从平沙大漠到了与天为党的太行山区。
会议空隙整理有关黑城的文字,突然想到了沁源。
像有点神经病发作似的,放下手头的活计赶到长治图书馆,费几番周折借到一本《沁源县志》。
馆长知我来意,还把管地方志的一位刚出差回来馆员大姐从家里找了来。
道一声谢。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以我掌握的资料,沁源很可能是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出过汉奸的县份。
记得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后,我接触了若干抗战史料,看到国共双方毙、伤、俘敌的战果,很不争气地发现伪军的伤亡数远远大于日军。
整个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的兵力不过百万,各种“皇协军”等伪军倒有200多万。
也是在那时,我知道了“沁源围困战”,这场战役不如台儿庄惊心动魄,也不如平型关声威远扬,但它却创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纪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沁源八万百姓克服百般困难,硬是没有人投敌当汉奸。
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载:
“抗战以来六年半的时间中,敌后军民以自己的血肉头颅,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英勇史诗。
在这无数的史诗中间,晋东南太岳区沁源县八万军民的对敌斗争,也放出万丈光芒的异彩。
”
社论称赞:
经过了1942年的两个月和1943年整整一年,全沁源8万人,没有几个当汉奸的,没有一个村组织起“维持会”来;不但一般人不当汉奸,就是沁源的大烟鬼和流氓地痞也没有几个当汉奸的;不但壮年人老年人无人当汉奸,而且七八岁十几岁的小孩,常被敌人成群捉到城里去,他们也誓死不当汉奸,或则哭骂不休,或则偷了敌人的东西又逃出城来,或则绝食,弄得敌人毫无办法。
沁源人民,常以“沁源人没有当汉奸的”一语自豪。
的确,他们是值得自豪的,他们是值得大大自豪的!
一
1942年10月,日军兵分七路进攻太岳根据地,并以重兵占领了沁源县城。
这是敌军对这块根据地的第七次“扫荡”了。
日军之所以这样看重这里,是因为这块地方太重要了——这里是薄一波、安子文、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太岳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太岳区党委、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和太岳区13个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长期驻扎地。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日军占领县城后,在城外竖起了一块“山岳剿共实验区”的牌子。
据说这是华北敌酋冈村宁次总结了前几年的失败教训之后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新花招。
按照“实验要求”,敌人也稍稍改变了过去的“三光”政策,采取了若干“怀柔”手段。
到处宣传“皇军不伤老百姓,你们见了皇军下乡不要跑。
”还对有的群众发放出入证,说拿着它可以随便出入据点。
当年的沁源县委书记刘开基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我们沁源县八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八路军、决死队同生死,经历了多次残酷‘扫荡’的考验,敌人选在这儿来‘实验’,算他选在刀尖上了。
”
同年11月11日,太岳军区作出一个针锋相对的决定:
“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实行长期围困,战胜敌人。
”18日,围困指挥部成立,当月下旬,把离日军占领点5里以内的23个村镇、2300多户人家,16000多人全部疏散转移到沁河两岸的深山密林里去,把日军陷入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里。
经过充分动员,在短短的五、六天时间时,一万多人的秘密大转移全部完成。
占领区的日军某天早上醒来,发现他们的据点突然变成了一个“无人区”。
附近村里的粮食、蔬菜、灶具、衣物全部被带走(带不走的也被埋藏了起来),村时的水井被扔进了死猫死狗。
日军没有水喝,只好到几里之外的沁河去驮水;没有粮吃,只好去地里拨玉米棒子;睡觉找不到木板席片,只得铺杂草就地而卧。
一位名叫伊藤的少佐向临汾的师团部写信说:
“来到这里没有人,没有粮,没有水,天天都有病倒的?
?
”
不仅如此,太岳军区还组织军民,切断敌人的交能补给线。
日军占领沁源后,其军火补给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安沁大道,从安泽到沁源,另一条是从二沁路,从沁县到沁源。
沁源军民利用地雷、水雷、踏拉雷(前踏后响)、草雷(草中设伏)、空炸雷等,多次炸毁敌人运输车辆,在数九寒冬,军民在陡坡地段洒水冻冰,上面再盖上旧土,形成冰坡,日军车辆通过,大都车撞人伤。
由于补给线屡遭伏击,日军给养经常中断,吃不到粮,吃不到盐,甚至只好杀战马充饥,战斗力越来越衰落。
二
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气概。
要把敌人围住、困死,当地百姓付出了卓绝代价,他们有地不能种,有家不能回,有病无处医?
?
1943年7月,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在部署沁源围困斗争时说:
“围困沁源是敌我双方顽强斗争的比赛。
侵占沁源的敌人,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仍拼命忍受,大有不顾一切之势。
我沁源军民战胜各种困难,坚持顽强斗争,不断袭扰敌据点,破坏敌交通运输,使敌给养不时中断,士气情绪低落,几次改变政策,几次改变部署。
”
这场围困,成为双方意志的较量。
陈赓说:
“谁是最后的顽强者,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他要求,把交口周围十里以内的道路和碾磨水源作彻底的破坏,断绝其粮源和水源。
“使敌动用一草一木,必须拿生命来换取。
”
敌人起初的确是有些“怀柔”的。
据相关回忆文章称,他们先是到处宣扬“皇军仁慈”,还派一些外地来的伪军和特务到山头上喊话:
“皇军不伤百姓,有家的快回家!
冬天就要到了,皇军不愿眼看着你们冻死在山沟里!
”有时敌人有包围一些村子后,搜出妇女、老人,居然不打不骂,有的还把老人扶上马,自己在前面牵马,背包袱裹回据点里,对小孩子送上糖块饼干,友善地讨好,对病人还给吃药打针?
?
应该说,这“心理战”并非没有一点作用,也有少部分群众一度动摇,特别是进入冬天,在山里无法御寒的部分群众也有过回去先过一冬的想法。
太岳区和沁源县委给群众讲时事,组织大家讨论,题目是“回去,还是不回去?
”几万人的大讨
论在山沟里展开,最后群众达成的一致意见是:
“不回去!
在这里啃石头,喝泉水,也不回去维持敌人!
”
因为,他们太清楚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了。
1938年以来,日军在抗日根据地的暴行,让沁源人民永远记得:
1938年3月18日,日军九路围攻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敌三十六师团清水部第一次“扫荡”沁源,占驻城关七昼夜,将城关附近村镇财物洗劫一空,杀死群众112人,俘走男女47人,牲口218人;
次年6月,敌人第二次围攻沁源,杀死男女群众1547人,被俘去生死不明的545人;
1940年10月,清水师团高木部队等4万人,以“三光”政策“扫荡”沁源十五天,全县99%的房屋被烧毁,残杀男女老幼4981人,城关房屋3万余间全部化为灰烬。
卫村高家沟有一家男女39口人一起被用机枪打死,乌木村一座楼房内烧死男女120人。
1941年8月,敌清水师团伊藤部3万人以“铁壁合围”战术,对沁源进行第五次“扫荡”,在韩洪水的炭窑内,用毒瓦斯熏死逃难群众186人?
?
亲人被枪杀,妇女被污辱,房屋被夷平,这血写的事实岂是敌人几句甜言蜜语,几块糖果饼干就能改变的!
有一次,县委书记刘开基在山沟里遇到几个鼻头冻得发紫的孩子,试探地问他们“想不想回家”,一个孩子坚定地说:
“这里就是家!
”
另一方面,群众的实际困难也要解决,太岳区党委一面从外地调运粮食,一面发动群众互助救济,自力更生。
深冬时节,太岳军区和太岳行署调拨的救济粮,一担担运进山来,军队也发起了“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食”活动,邻近的安泽县发起了“节约一把米”活动,把省下的口粮用来支援沁源民众。
转移出来的群众在山沟里建成了自己的新家,他们自力更生,在山沟里打了五千多孔窑洞,赶在那年的第一场大雪之前,家家都住进了新打的窑洞。
下过一场大雪之后,县委领导到沟里察看,发现白雪覆盖的山沟里,插起了一块块木牌,木牌上写着“正气村”、“坚定沟”、“顽强圪梁”、“伟大山头”?
?
这些过去没有的地名,被县委和军区的领导一一标注在了作战地图上。
春节到了,山沟里还响起了锣鼓声,唱起了秧歌剧?
?
三
不仅要让敌人呆不住,最终要把他们赶出去。
到了陈赓讲的“以顽强对抗顽强”的最后关头,沁源围困战的高潮一幕上演了。
起初攻占沁源的日军六十九师团,采用了各种办法,仍然没能组织起“维持会”,1943年初,敌三十六师团三个大队的敌人前来换防,声称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实验”计划。
他们采取了收缩据点,远距离奔袭的作战方法,八路军也针锋相对,派出部队和民兵逼近沁源城郊,开展夜袭战、麻雀战。
春节过后,救济粮快要吃完了。
这个当口,沁源城关有位老乡,摸黑混进城去,把自家磨盘下埋藏的粮食取了出来。
这件事启法了沁源军民,敌人能抢我们的粮,我们难道不能去“抢”回自己的粮食?
他们组织了两个公安队员和四个民兵骨干,成立了一个“抢粮小组”摸进城关,不仅“抢”回了大量粮食,还摸清了敌人的底细。
原来,偌大一个沁源县城,除了敌伪兵营外,原来只住了三户“人家”,
一家是“随军合作社”,一家妓院,一家蒸馍铺。
除此以外就只有饿得到处乱窜,与敌人争食的野狗。
沁源,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了“抢粮”的行列。
“抢粮”也成为了一项群众性的运动。
每到天黑,老百姓就像赶夜市一样,走出山沟,摸进敌人据点。
沁源城内北街一位妇女,几次摸黑回到自己的家,不仅抢出了自家的粮食,竟还到敌人的粮站,把敌人装好的五斗小麦也找了出来。
到后来,“抢粮运动”甚至发展成了“抢劫运动”,一位双腿残废的退伍军人摸到据点里,抢了敌人一匹马;一位民兵英雄摸进据点,甚至扛了敌人一箱子弹出来。
交口的据点里有六副水桶,一夜之间被抢去了,甚至加井上的辘轳,碾盘上的转轴也被群众拿走,敌人喝不上水,碾不出麦,只能嚼麦粒来吃。
伪山西《新民日报》的随军特派员在报道中写道:
“沁源城内人烟稀少,暗无天日,望之全城各处无一点活气?
?
”真不知道这样的“负面报道”怎么就通过了新闻审查,而且登出来了。
春天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又到了播种的季节,庄稼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敌人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带着种子和宣传品,从据点里跑到山区,“动员”能找到的每一个群众:
“庄稼人不种地吃什么呢?
皇军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种子,只要肯回据点,就发给你们。
”面对敌人的计策,太岳区委提出了“劳武结合,游击生产”的号召,白天,部队和群众扛枪下地,在离敌人据点较远的地方耕种,晚上摸到敌人据点附近抢耕抢种,碉堡里的敌人发现了,部队就和敌人对射,老百姓还是扶犁摇鞭,不慌不忙。
庄稼熟了,据点里的敌人调来援兵,拉来民夫,组织了“抢收队”企图把粮食抢回据点里去。
沁源则把全县民兵集中起来,配合主力部队,来一个“反抢收”。
敌人收割时,民兵四处打冷枪,敌人把麦子捆好准备运走时,部队发起突然攻击,那些被拉来的民夫本来就不愿替敌人卖命,一听枪声便一哄而散,我方的“抢收队”便将敌人替我们收割的麦子全部拉回山里。
围困到后来,日军断了粮,只好杀马吃,而伪军没有马可杀,又抢不到东西,只能啃马骨头。
四
日军的“怀柔”政策失效了,恼羞成怒的敌人故伎重施,采用偷袭包围村庄,捕杀群众的血腥手段。
太岳军民也以牙还牙,同敌人打起了“地雷战”。
在敌人的主要补给线二沁大道上,到处布满了石雷——沁源的山里有的是石头,军区的兵工厂生产出大量的炸药,给地雷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沁源的军民,平均每两天就要到这条路上布一次雷,很快,这条路被炸得遍地深沟,再也不能通行汽车了。
敌人只得改用骡马运输给养,而且一步一试,发现可疑之外,就马上把牲口赶到沁河里涉水通行。
民兵发现敌人这一作法后,又在一夜之间把公路的地形改变了,能涉水的地方全部垒起了障碍物。
敌人又施一计,驱使着抓来的民夫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前面趟路,或者派出手持长杆的敌兵,像盲人走路一样戳戳点点,遇到可疑的地方就用白粉划圈作上记号。
太岳军民针锋相对又出奇招,他们用黄蜡和油制成了密封的水雷埋在水底,发明了挂在树上一触即发的“半空雷”,还有不炸民夫只烽敌人的前踏后响的“踏拉雷”、“子母雷”、瓶瓶罐罐制成的“看家雷”?
?
有时看似摆在井边的一副水桶,可一动就天崩地裂;有时看起来是树荫下
的一块石头,可坐上去会飞到半空;有个村的的民兵把庙里的神像抬出来摆在路口,下面压着面膏药旗,迎面还贴张白纸,上面写着“小鬼子,你敢动我?
”敌人用长杆远远地把神像捅倒,看见没有什么动静,等到近前去收起膏药旗时,地雷响了?
?
除了地雷,太岳军民还实施了能想到的各种招数。
夏天,他们把死狗扔到据点碉堡下,熏得敌人无法忍受,民兵还捉了青蛙,口中放上胡椒,悄悄放进据点外的壕沟里,胡椒刺激得青蛙整夜高声怪叫,吵得敌人整夜不能合眼。
以至于,伪军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过了圣佛岭,进了鬼门关,如若死不了,就是活神仙。
”而日军中的“文学爱好者”亦写下这样的厌战俳句:
“日住红部(沁源司令部)夜,身在圪针巢,望虎深山虎不在,大城大乡无人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