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0526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docx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二小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系列问题的分析过程,理解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学会绘制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气压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导学提纲】

一、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探究】“单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不考虑地球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①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②想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为什么?

 

【探究】“三圈环流”的形成

①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②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探究】

①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是气流上升形成的低压,它们气流上升的原因相同么?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都是气流下沉形成的高压,它们气流下沉的原因相同么?

③气流上升的地方和气流下沉的地方,哪个地方多雨?

哪个地方少雨?

为什么?

④全球七个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哪些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雨?

哪些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少雨?

【探究并交流】

想一个好办法,快速的记忆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以及风带内的具体风向。

【思考】

大气环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总结】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大致与的移动方向一致,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移,冬季移。

【观察思考】

读“1月(或7月)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观察实际中的气压带能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为什么?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探究】

①1月份,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亚欧大陆的空气柱上用箭头表示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

②冬季,亚欧大陆近地面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③观察这个气压出现的位置。

这个气压的出现使哪个气压带断裂成不连续的块状?

这个断裂的气压带保留在了海洋上还是陆地上?

④这个气压的出现对东亚和南亚的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

【探究】①7月份,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亚欧大陆的空气柱上用箭头表示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

②夏季,亚欧大陆近地面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③观察这个气压出现的位置。

这个气压的出现使哪个气压带断裂成不连续的块状?

这个断裂的气压带保留在了海洋上还是陆地上?

④这个气压的出现对东亚的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

【观察并探究】东亚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发生了明显的转换,(季风的概念)根本原因是不同季节的亚欧大陆近地面形成的气压不同导致的。

为什么不同季节的亚欧大陆近地面形成的气压不同?

总结归纳东亚季风的成因?

为什么东亚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观察并探究】看南亚夏季风形成的过程动画,总结归纳南亚夏季风(西南风)的形成原因?

【总结和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月份

形成原因

气压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半球

 

七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

 

 

一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地区

季节

形成原因

风向

气团源地

对气候影响

东亚

 

冬季

 

 

 

 

夏季

 

 

 

 

南亚

 

冬季

 

 

 

 

夏季

 

【拓展提高】

1、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2、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

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极附近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

C.是冷性气流D.盛行西南风

4、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此图是____月亚洲季风图,此时东亚盛行______季风,南亚、

东南亚盛行______季风,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

______,位于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

(2)受来自__________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7东南西南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2)太平洋高温多雨

(3)亚洲东部(东亚地区)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太平洋为世界上最大海洋,海陆热力性质最显著。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

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

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

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

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

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二小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南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理

3、理解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方法:

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重要大气活动中心。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

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

事物是有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

气压带、风带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

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学法指导:

注意自主学习与同学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联系旧知识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

①________因素和②________因素。

2.在下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以北半球为例)

 

 

 

通过以上气压带风带的复习,完成教材p52的表2-32与表2-33

总结:

由三圈环流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七个气压带:

成因

特性

气流

影响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1个)

热力原因

热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动力原因

热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动力原因

冷低压

极地高气压带(2个)

热力原因

冷高压

 

六个风带:

分布

风向

影响气候

信风带(2个)

两个气压带之间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带(2个)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带(2个)

极地东风

知识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

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

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

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

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

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二)指导学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重点)

活动一

1.结合教材填出下图空白处相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名称(以北半球为例)

 

 

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见下表)

夏季

冬季

原因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陆地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洋

教师总结:

由此看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带状分布,如图所示:

 

 

活动二

1.案例分析:

结合教材案例完成下表。

思考:

三种气候分别是在什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三种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提升(从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或交替控制对气候特征影响的角度总结):

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大/小)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三)引导探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难点)

活动一

【探究】

1.看上图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冬季风图与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夏季风图,想一想同一个地方为什么一个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一个是副热带高压控制?

2.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与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都有些什么不一样?

【探究并交流】

1.想一想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亚与南亚会受什么气压带与风带控制?

2.想一想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的风向有何不同?

为什么?

【教师总结】

1.季风的形成

季风: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亚洲地区地处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且濒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故其季风环流最显著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气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

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7月份,在北纬30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

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四.检测试题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6~7题。

3.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8~9题。

5.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  )

A.M—赤道低气压带B.M—副热带高气压带

C.P—副极地低气压带D.N—极地高气压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B.MN之间为东南风

C.MN之间为西北风D.NP之间为东北风

7.下列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的是

①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②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③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 ④30°~40°大陆东岸形成季风环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

(2)图中气压带A是________C是________E是________G是________

(3)图中风带B是________D是________F是________

(5)在图中气压带E和风带D控制下,降水________(多或少),因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6)在气压带C控制下,降水________(多或少),因为________________。

9.读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写出下列地点的纬度:

C________,E________。

(2)M→H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大气中,C气压带每年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产生此种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

(5)在C、D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冬季天气特点是________。

在七大洲中,________个大洲有该气候类型广泛分布。

(6)三圈环流模式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