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901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pptx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演讲人:

目录,管理基本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的管理,质量监测,术语与定义,PARTONE,术语与定义,四、经典案例,加深印象,如:

国外资料:

南丁格尔采取隔离、病房通风和戴手套,显著降低死亡率;塞麦尔韦斯通过严格洗手防治产褥热的发生。

MRSA逐年上升的统计图,南丁格尔(F.Nightingale,18201910),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等人通过加强清洁卫生,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死亡率由42%下降到2.7%。

清洁、消毒、隔离,术语与定义,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

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环境表面,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洁,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术语与定义,消毒分类,对污染的空间包括物体表面、空气、水源等进行的消毒,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达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发生和蔓延。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操作。

物体表面包括医疗设备表面和卫生表面。

应根据物品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或病区后,对疫源地或病区进行的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

环境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终末消毒,术语与定义,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碘伏、氯已定碘、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双呱类消毒剂-氯已定等),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术语与定义,清洁与消毒工具,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指无纺布等一次性使用的吸湿清洁材料为载体、含有消毒级和表面活性剂、对环境表面具有清洁消毒作用的产品,对可重复使用的清洁工具,在其使用后或污染后进行有效的清洗与消毒的处置过程,清洁工具,消毒湿巾,清洁工具复用处理,PARTTWO,管理基本要求,管理基本要求,手术室,应将清洁与消毒的管理纳入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应设立专人负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管理基本要求,医护人员,负责使用中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对于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小面积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与消毒,负责监督、指导保洁员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清洁与消毒,管理基本要求,服务机构,保证保洁队伍稳定,人力配备满足需求,应对保洁员进行上岗培训和定期继续教育,应制定标准化的清洁与消毒方法操作规程,管理基本要求,保洁人员,负责出诊疗设备和仪器外的所有环境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对设备与仪器进行终末清洁与消毒,PARTTHREE,清洁与消毒原则,清洁与消毒原则,1,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环境分级,2,采取湿式清洁,先清洁再消毒,遵循由上而下,由周围到中心,由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清洁顺序,3,少量溅污,先清洁再消毒,大量溅污,先用吸附材料覆盖,消毒后,再实施清洁,溅污清洁,清洁与消毒原则,4,应参考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产品,精密仪器清洁,5,采用屏障保护,推荐使用铝膜,塑料薄膜等覆盖物,一用一更换,难清洁与不易擦拭的表面,6,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湿巾需按照S型擦拭,不得交叉,按清洁单元使用,无明显污染,清洁与消毒原则,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7,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

在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按照多种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光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朊病毒:

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

气性坏疽病原体:

物体表面的消毒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环境表面消毒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清洁与消毒原则,PARTFOUR,日常清洁与消毒,日常清洁与消毒,01,02,03,每日坚持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分开使用。

每周大扫除一次,做到无污染、无血迹、无药迹、无烟尘。

手术间层流回风口及空气消毒机滤每周清洗一次并记录,总体要求,04,特殊感染手术间手术后,紫外线消毒60分钟。

无明显污染时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擦拭台面等,作用30分钟。

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液用2000mg/L有效氯,作用30分钟。

日常清洁与消毒,用清水进行物表清洁,每日启用前,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及时清洁消毒,手术中,接台手术之间:

对手术台周边11.5m范围内高频接触物表进行清洁消毒全天结束:

对所有物体进行终末清洁消毒,手术后,手术间,高频接触表面: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手术床、推车、监护仪、微泵、麻醉机、门把手、计算机等。

日常清洁与消毒,每日采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2次/日,作用30min,物体表面,视污染程度,采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23次/日,作用30min保持地面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地面,辅助间、走廊、生活区,250mg/L有效氯配置方法:

1000mL水+半粒含氯泡腾片,日常清洁与消毒,随时保持过道地面清洁进入手术室的推车,医疗用品设备等应保持清洁,手术患者出入区,每日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60分钟,污物间,其他,应有防溅设施、应每日清洁和消毒,洗手池,PARTFIVE,清洁工具的管理,清洁工具的管理,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应有明确标识,区分使用,清洁工具的配置数量、复用处置设施应与手术室规模相匹配,擦拭布巾和地巾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宜使用细纤维材布和脱卸式地巾,清洁用品消毒,拖布和抹布分别采用500mg/L和250mg/L的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备用,PARTSIX,质量监测,质量监测,日常监测:

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日一次擦拭记录强度监测:

每半年一次,有监测记录。

紫外线灯,化学指示卡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进行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灭菌后物品的微生物监测一次,当怀疑于医院感染爆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手术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4cfu/30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手术室环境的清洁效果监测,监测要求,目的:

为有效评价手术室环境消毒是否合格,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达标,定期对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质量监测,以目测检查环境,目测法,荧光标记法:

先用荧光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计算荧光标记清除率,以此考核清洁质量荧光粉迹法:

用荧光粉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检查荧光粉的扩散情况,以此考核“清洁单元”的依从性ATP法:

应按照ATP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化学法,参考GB15982要求,微生物法,监测方法,质量监测,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采样时间,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样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采样方法,采样,谢谢大家聆听,演讲人:

张慧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