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9988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docx

中考总复习专题6重点实验

第二部分 专题六

 

类型一 光学重点实验

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可折叠硬纸板、直尺、激光笔、量角器及铅笔.

(1)如图1所示,把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D__.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C.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D.光反射时是否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上述实验中多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__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__.

(2)沿ON将纸板向后折,反射光线__仍存在__(选填“仍存在”或“不存在”),纸板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激光笔沿着光屏照射到镜子上时,感觉有不小的困难,他碰到的困难可能是__光线无法紧贴硬纸板__.

(4)如图2,当纸板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射向镜面,在纸板右侧看到反射光线OB,若保持镜子上的入射点位置在O点不变,将入射光线AO逆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将顺时针转__10°__.

(5)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沿OA射出,这说明了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较薄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过程应选择在__较暗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前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__像与物的大小相等__.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后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5)改变A的位置,重复(3)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如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_.

(6)实验中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_寻找普遍性,避免偶然性__.

3.【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小兴同学将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测得下表实验数据.

玻璃中的入射角α

17°

24°

30°

空气中的折射角γ

30°

45°

60°

(1)当光从玻璃斜向射到空气表面时,折射角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增大__.

(2)若图中入射角α=30°,则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90__度.

(3)当光沿NO方向垂直射向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折射角将等于__0__度.

【拓展】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如图2所示),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4)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41.8°__.

(5)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在探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圆形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靠近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f(选填“>”“<”或“=”).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并调节,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主光轴__上.若此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该像为倒立、__缩小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与__照相机__成像原理相同(填一光学器件).

(3)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会发现像__变大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以下实验中多次测量目的与其不同的是__C__(填字母).

A.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B.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C.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类型二 力学重点实验

1.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轻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1)为了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B__.

A.滑块的质量m1

B.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2

(2)根据__二力平衡条件__可知,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1=__m2g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3)小桶落地后,滑块继续向前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2,则f2__=__f1.(选填“>”“<”或“=”)

(4)实验中难以判断滑块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对上述实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__固定滑块拉动木板__.

(5)将滑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得出这一结论__不正确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__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__.

2.小华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酒精=0.8×103kg/m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的四个探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__C__.

A.学习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B.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通过分析总电阻与各导体电阻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来认识

C.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时,控制电阻(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小华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其结论不可靠,原因是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深度相同__;他改变图乙中金属盒的深度如图丙所示,比较甲、丙两图可知,在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密度__有关.

(3)小华应该比较图__乙、丙__,得出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

(4)小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相等__.

(5)图甲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500__Pa.

3.(2018·广西)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图1

猜想1: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1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4__(选填序号).

(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

图2

①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所受的浮力为__1__N.

②比较序号__a__、__d__、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图3

③进一步分析可知:

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_大__.

④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_无__关.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3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珍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_没有控制变量唯一__.

4.小明在书上看到古希腊科学家有这样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这句话便说的是杠杆原理,引起小明的兴趣,他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提醒小明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此种方式__D__.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甲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2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实验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便于测量力臂__.

(4)于是小明又做了几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1

6

2

4

3

2

6

3

6

3

3

6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答:

__不合理;没有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__.

(5)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用手使杠杆缓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乙)后松手,杠杆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

(6)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__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__.

5.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使球到达底部的__速度__相同.

(2)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动能与__质量__的关系;由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_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纸盒移动的距离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下面的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有__CD__.

A.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D.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小桌子陷入沙中的深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4)若桌面过于光滑,则__不利于__(选填“更利于”或“不利于”)探究得出结论.

(5)若利用这个装置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在木板上比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远,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__等于__W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类型三 热学重点实验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B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39__℃,小红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如图丙所示该物质的变化图像,则可知该物质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吸收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2min时处于__固__态,该物质熔化用了__3__min,该物质成为液体后的沸点是__90__℃.

(4)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快__(选填“快”或“慢”).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6

98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6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小于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甲_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

__温度计碰到了烧杯底__.

(5)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_96__℃.

(5)请根据表的数据,在图戊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答案】如答图所示.

3.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路面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

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

【方案一】

(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砝码)、水、两只相同的烧杯.

(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

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__不同质量__(选填“不同质量”或“相同质量”)的水;

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__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__,使天平平衡;

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__仍然平衡__,如果__平衡__,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

【方案二】

(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

(2)可以使用量筒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

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入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

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__无关__.

【交流与评估】

你准备选择方案__一__来进行探究(选填“一”或“二”),其优点是__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__.

4.在“科学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中:

(1)设计实验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

①用水和煤油做实验,应使水和煤油的__质量和初温__相等.

②用电加热器加热,应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对外供热__相同____的特点.

(2)实验所需的器材有:

电加热器、__温度计____、搅拌器、天平、电源、计时的停表、水和煤油.

(3)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烧杯号

液体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1

300

20

30

12.3

2

120

20

30

6.2

3

煤油

300

20

30

6.1

4

煤油

300

20

25

3.1

①比较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比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质量不同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__.

③比较分析__3__号和__4__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实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__物质的种类____有关.

类型四 电磁学重点实验

1.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做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序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__A、B__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②__(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③__(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__电阻丝的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__.

(2)有同学认为:

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阻值变化情况,老师指出:

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__不明显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__减小__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__减小__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2018·深圳)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了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20Ω和4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

【答案】如答图所示.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定值电阻断路__.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第一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0.2__A.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表示数为__2__V不变.

实验序号

1

2

3

电阻(Ω)

10

20

40

电流(A)

________

0.10

0.05

(4)由表中数据可知: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反比__(选填“正比”或“反比”).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__A__(选填“A”或“B”).

A.“50Ω 0.5A”   B.“10Ω 1A”

3.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

(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

【答案】如答图所示.

(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__A__(选填“A”或“B”).

A.电流表没调零  

B.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__2.5__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__①__(填写实验序号)组,理由是__第一次实验中电压不可能低于0.6__V(或电流不可能低于0.12__A)__.

实验序号

电压/V

0.5

1.0

1.5

2.0

电流/A

0.10

0.2

0.3

0.4

0.5

(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__.

(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定值R的阻值为__5.1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__C__.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4.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将四段电阻丝a、b、c、d分别密封在完全相同的盒内,盒内封闭一定量的空气,其中图乙中另取5Ω电阻在盒外与盒内电阻并联.

(1)盒内封闭一定量的空气的优点是__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__.在实验中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__两个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__来比较的.

(2)图甲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电阻__的关系,图乙可探究电流产生的__热量与电流__的关系.

(3)图乙中右侧盒外连接的5Ω电阻,它的作用是__使电阻c、d中的电流不相等__.

(4)物理探究方法有很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__控制变量__法;二是转换法.

(5)通电一段时间,发现其中一个U形管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空气盒气密性不好__.

5.小娟同学进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根据如图所示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安培__定则,可知电磁铁A的上端是__S__极.

(2)电磁铁__A__(选填“A”或“B”)的磁性更强,说明__线圈匝数越多__,电磁铁磁性越强.

(3)实验中是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显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叫转换法.仔细观察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是分散的,其原因是大头针被磁化后,__同名磁极相互排斥__.

(4)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增多,说明电流越__大__,电磁铁磁性越强.

6.如图所示为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

(1)将细导线悬挂的导体放入蹄形磁体中,闭合开关,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电流计指针__不会__偏转,断开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__不会__偏转.(选填“会”或“不会”)

(2)若保持导体ab不动,要产生感应电流,正确的操作是__闭合开关、将蹄形磁铁左右移动__.

(3)该实验利用的原理是__电磁感应__原理,现实中可以用来制作__发电机__.

(4)若要利用上述装置“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可以将图中的电流计更换为__电源__,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不仅与电流方向有关,而且与__磁场方向__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