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9950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docx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

传统的观点认为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创新,全球经济资源共享趋势和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增加,人们对这一传统观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近些年来,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应用和发展。

人们已经认识到,包含路政在内的、包括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其诸环节的物流系统,成为国家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物广为流传业已成为适合于市场经济产业发展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用第一种新的思维与观念,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和探寻中国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在过去计划公有制下,经济活动中生产和流通被两个彼此隔绝的要素,海运运输也被分割成许多不能有机联系的过程。

现在,逐步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模式也已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界限开始逐渐被打破。

生产与消费,以及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将被“物流”综合在一起,形成为以本土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宗旨、获取系统总效益最优化的现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行业。

一、目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海外的问题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

主要表现在:

市场化改革了流通管理体制和流通组织形式,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无线电的投资,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快各行业确实有较快的发展。

1交通、通信等物流电信基础设施的技能大为提高,市场物流配送网络逐步扩大到199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57万多公里,其中复线19万公里,复线率达331%;电气化铁路12万公里,占总里程21%.全国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71公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约2万公里。

内河通航里程11万多公里,沿海主要包括港口码头泊位已达133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449个。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186万公里。

输油输气管道总长约204万公里。

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很大提高。

以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已经大大缓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讯事业从前所未有的和速度发展。

公用通信网的通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邮电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全国城乡移动电话总容量容量超过1亿门。

在线视频规模居世界第2位。

数字数据网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已具备提供现阶段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

计算机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深化,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差异化健康发展。

过去从事物资流通的企业已经脱离了计划体制的束缚,大步走向集体主义的海洋,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主导产业队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全区一体的流通网络。

1997年,全国各类消费品市场总数已达87000个,其中批发市场14000多个。

作为的新型营销方式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全区已有连锁公司1000多家,连锁经营网点达15000个。

物资配送试点企业已扩大缩小到40多个城市。

2物流规模不断增加,国际物流量稳步增长

物流经营规模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包括物流活动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领域加工的作业量。

但中国一直没有系统的专门的社会物流量统计。

由于是物流过程中真正实现产品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货物输送量和输送能力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是最接近实际的。

根据统计资料,1997年全社会各种客运量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276亿吨、货物周转量38万亿吨公里。

在全社会货运总量中,公路运输所占比重达到765%,居五种运输手法之首,在社会物流中会当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促进了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吸引外资快速增长,1997年全年进出口总值325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

代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以近几年平均在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长三角集装箱吞吐量在1997年首次突破千万TEU,达到1076万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

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就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

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

(1)物流时间。

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在货物运输中,中国现行运输也制约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物流速度。

目前,全国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高速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

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仅200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城市内运输由于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客车运输速度不断下降。

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回落到每小时15公里,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运行效率。

(2)物流费用。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会,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

根据1992年国家投入产出表,装卸货物运输邮电费用在农业生产总费用中占329%,在工业生产总费用中六分之一715%,在建筑业中占863%,在商业饮食业中占1498%,在其他相关服务部门中占78%.如果从物流业总体费用成本综合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折合商品总值的比重,从帐面反映已以上40%.

(3)物流效率。

在总体上分析物流效率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变得复杂,物流活动的不同内容和型式,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

这是我们用物流相关行业的成本费用总和与GDP的比值来评价物流总体效率。

据有关资料介绍,1986年后美国物流费用支出为4430亿美元,约占前两年国民生产总值39800亿美元的111%.在1979年到1986年间,美国物流费用下降支出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起伏呈现下降趋势。

1981年最高,达到147%,到1985年下降到111%.这说明物流使用效率提高了。

根据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代理管理费用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需要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多马尔坦中才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总支出当年全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长期的计划转型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相比之下运行机制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目前为止,造船业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

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行业物流领域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另外,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急迫不利影响。

5物流科学研究这有助于加强

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世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包括相当广泛,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营销科学、再生科学以及机械、电子等方面专门技术。

物流科学是早期大生产、大分销的必然产物。

深入研究中国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已经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

目前,对于企业物流的研究比对社会物流研究要深入一些,对于物流技术的研究水平比对物流电子技术管理的研究水平要高一些。

今后,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理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将对中国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都会对中国物流科学和理论研究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中国物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

中国物流业经过近些年的加速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从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物流业相对于第三产业中其他行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关系仍不协调,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规律要求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

(1)灌溉系统能力不足。

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建筑。

(2)技术装备落后。

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蓬勃发展不快;高效能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偏高。

(3)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高。

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加上整个市场发育滞后,我市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成形有效的社会制度服务网络。

(4)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强。

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配送条件。

谈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很不够,主要是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

近年来国内贸易部门加强了物流学会的工作,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第一步信息化会推进一大步。

但这只限于内贸部系统,依然不能解决整个物流行业的环境问题。

2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商品产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的,供应链企业普遍自身经济效益不佳。

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经营方式等都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骨干或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3没有对物流系统发展的统一规划。

造船业钢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倚重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国际化规划。

应当把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来抓,就石油化工像对工业和农业进行总体规划一样,制订具体情况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配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4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个风险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深,思想观念仍旧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绝不会生产起一种反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

朱基同志说过: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解决了,那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基本完成了。

”我们战略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须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供应链系统的重要性。

二、中国物流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当前物流发展面临近几年来的经济环境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经济战斗能力大为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正在形成,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已经结束。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资本市场过剩的矛盾加剧,使中国面临复杂的局面和严峻挑战。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

在买方市场稳定产生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约束强化的环境下,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生产供给结构不适应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求的变动,多年来的投资体制所推动的过度重复建设,使企业组织、生产力结构的不合理和市场中的一些行业过度竞争现象国际竞争加剧;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又现行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而困难重重。

下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才能逐步解决。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告别了短缺经济并向转化,不仅仅出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的量的增加,更越来越深刻地充分反映了经济素质的质的变化。

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

它标志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转向需求约束为主,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客观存在不仅只存在于生产领域,而且已经开始转移到流通和消费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是由生产领域的产业资本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来推动的。

但是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流通领域却未与工业化产业发展水平市场监管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商业企业为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日益削弱和商业信用的急剧下降,以个体商贩为主体的“集贸市场”式流通方式正在成为城市平时消费品供应的主渠道。

流通行业的高度分散化经营不仅使水平面社会商品流通费用增加,而且将成为生产发展与消费扩展的消费需求障碍。

为了启动经济高速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把加快基础产业和基建建设作为杨开第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投资重点。

投资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一方面是量的增加,更重要地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基础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

这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我们应当抓住这次发展机遇,使中国的商贸产业在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个五年里取得较快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物流发展战略和首要目标

1物流业会带来的形势和任务

在加快组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新机遇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变化转变转变,要物流业提出了既给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又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

物流行业要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地实现从思维方式到经营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在争取自身利润最大化谋求的同时,为生产企业挖掘“第三利润源泉”搞好服务。

物流行业的社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在提高使用效率整体的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优化企业组织整体、扩大规模和专业分工等方面加快步伐,不断用市场需求的变化为目标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

2发展电子业我国造船业的战略和目标

(1)发展战略

①坚持适当调整和优化结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冷链上为综合性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②坚持城乡结合,促进全国物流系统合理布局。

以中心城市物流建设为战略重点,把城市城市物流体系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

③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要把制定符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业政策作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首要,加快研究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

(2)发展目标

要通过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深化体制改革,使物流业初步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物资流通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竞争力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相对较低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战略要地基本形成以中心商业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为若干条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完善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3)物流业发展的研究重点

根据中国物流业新埃存在造船业的问题,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应当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中心城市一般卫星城都是交通枢纽,不仅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联接点钟点,也是物流的贸易市场。

中心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工程对于全国物流系统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需要有生产能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特别在中心城市,结合交通部公路主枢纽规划规划和国内贸易局物流中心规划规划,积极推进物流团地的建设,加快流通代理制发展战略,形成一大批产品与服务社会化、经营专业化、内外贸易结合、批发零售结合、流通与加工一体复合式的新型流通产业群。

③加快配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

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

由于管理体制上为的原因,我国统一化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

国家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给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应该把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制定物流技术标准放在发言权优先的地位来抓好。

④加强有关政策研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相配合的环境下,制定转变成片面的政策就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制订符合促进实现二个根本性转变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将会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物流事业的积极性,广辟筹资平台和扩大资金来源,提质物流业的发展。

三、加快物流管理体制的措施

物流系统是基于社会目标而建立、为保证社会生产和社会流通正常或进行的各相关物流行业的综合体系。

系统内这个系统不管其内部组织机构结构如何,都应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要求。

因此,为了达到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或使物流系统整体合理化,就必须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变分散的一家一户办物流的变白小生产方式为集中化的综合物流生产方式。

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重要领域里,物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是若干个市场的综合和协作,主要包括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部门的有关企业。

随着本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上述各行业在政企分工的条件下通过资产为纽带的联合,使物流形成独立的产业成为可能。

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使物流业的发展大大于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了加快物流体制改革,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的行动。

1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领导,建立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

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商业、给养业和对外贸易业等)是第三产业的丘帕卡,经过多年的建设,物流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使得物流业转型不快,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

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仅靠某几个部门或行业自我封闭式的发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应当像过去抓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和散装水泥推广等工作一样,国家设立统一协调职能的专门工作机构,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全国推动物流的各项组织工作。

建议由国家计委或者国家经贸委牵头,交通、铁道、国内贸易、外经贸易等有关部委参加,组成一个引资线鳍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国物流我市推进工作,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制定规划和各项政策,并纳入到“十五”计划中中所使我国物流业在进入21世纪初期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2倚重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目前不少已有国内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或科研项目,但这些其他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独立的。

物流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统一协调、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所,各个有关部门分别按照系统发展的要求开展技术、经济和管理规范化等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国使得物流业发展走向健康轨道。

因此,建议由一个部门(比如中国物流学会)牵头,在政府部门支持能够帮助下,组织的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研究提出物流科学的具体物流业研究计划,分别对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的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系统等结构性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