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9670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下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册课教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文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6篇。

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8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8个。

一、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6篇,其中韵文2篇。

从内容看,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有展示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课文,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的课文,有表现少年儿童生活的课文,有的课文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常识。

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

生字安排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

全册共安排生字37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248个,另外的126个只要求认识。

课后的作业题一般是:

1、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2、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3、读、抄常用词语;4、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5、小练笔。

二、关于习作:

习作仍然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

三、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了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

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字、言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74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4、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

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7、菩萨兵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

什么是“菩萨兵”?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

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

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

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

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返回流泪

教学反思:

8、李广射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相机板书: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相机板书: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

(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教学反思: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

读翘舌音。

“诵”:

读平舌音。

“都、督”:

“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

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

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对话,感悟萧伯纳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学习第10课,[出示课题]请大家读读课题。

2、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

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书后的生字表,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读)

2、齐读生字词,指名分段读

三、品读课文

1、通过读书,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A.这个大作家是谁?

[板书:

萧伯纳]

介绍萧伯纳,理解“大文豪”。

B.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

[板书:

小姑娘]

她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指导朗读句子。

2、品读解决难点问题:

“为什么大作家会有一个小老师?

这个问题稍微有些难度,别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就能找到答案的。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看看萧伯纳的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他是怎么想的?

通过填空,理解词语“惊喜万分”。

(2)、他是怎么做的?

朗读指导:

谁能来当当萧伯纳,给大家读读这段话。

他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看图,学学萧伯纳的样子,给大家演一演。

(指名表演读)

师生对话表演读。

(3)、理解“出乎预料”

小姑娘说这话,萧伯纳一开始想到没?

文中有个什么词能说明萧伯纳一开始没想到的?

(出乎预料)

小结:

不在你的预料和想象之内的就是——出乎预料。

(4)、小姑娘的话不禁让萧伯纳出乎预料,还让他不觉——为之一震。

是什么震撼了他?

小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萧伯纳从小女孩模仿他的话语中,看到了自己竟然这么—自夸。

小姑娘的话就像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己骄傲的样子。

(5)、萧伯纳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6)、解答难题:

为什么萧伯纳说小女孩是他的老师?

3、感悟升华

那你觉得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总结

1、同学们,老师送你们两句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学生齐读名言)

2、同学们,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你也必将成为生活中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简单的话说说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复述课文。

二、学习生字

1、找出最佳记忆字形的方法。

记生字

2、通过查字典理解字意,并组词。

3、练习书写描红。

三、总结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四、作业.

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小姑娘

自夸—谦逊聪明可爱

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习作三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

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

(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

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

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

细观察,抓重点。

(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

方法:

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

方法:

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

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

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