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9664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docx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长深公路遵化至南小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长深公路遵化至南小营高速公路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2009年3月25日

 

一、质量通病

1、钻孔桩钢筋笼定位偏位严重;

2、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检查不精细,造成跑模、漏浆和预埋件位置不准确;

3、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格,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气泡、水纹及颜色不一致;

4、一些钢筋定位所使用垫块与设计保护层不符,造成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钢筋加工不合格,表现在焊接长度、起弯角度和加工长度不满足要求;5、部分预应力筋张拉及坐标控制不严格,特别是负弯矩预应力钢筋较为严重;

6、隧道锚杆未按设计进行布置;

7、防水板普遍未按设计进行包裹;

8、个别初衬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有露筋情况;

9、沥青混凝土级配、水泥混凝土路面水灰比施工控制不严格;

10、基层与路面结合不牢固;基层局部离析严重;

11、部分防撞护栏立柱打入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二、防治措施

1、钻孔桩钢筋笼定位偏位严重

原因分析:

1)控制桩位的十字线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安装钢筋笼时没有及时恢复,无法对钢筋笼的位置进行检查校正,造成钢筋笼的位置出现偏差过大。

2)钢筋笼距孔口护筒高差太大,钢筋笼顶端位于钻孔内的水位以下,钢筋笼定位较难掌握,同样会造成钢筋笼。

3)施工不认真,不按护筒处的桩位十字线严格控制钢筋笼的位置,造成钢筋笼位置出现偏差。

防治措施:

1)安装钢筋笼之前,用护筒两侧的4个引桩恢复桩基的中心位置,然后用全站仪进行校验,确认护筒十字线的交叉点位置与桩基中心线一致时,方可安装钢筋笼,钢筋笼下到钻孔内后,拉上十字线对钢筋笼的位置进行校正,要求钢筋笼的圆心与桩基的中心位置一致,钢筋笼标高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要求现场监理对灌注前的钢筋笼的校核工作进行全过程旁站和复核。

2)如果钢筋笼位于钻孔内的水下时,除在顶端钢筋笼上安装吊筋用于吊车挂钩与钢筋笼的连接之外,还应增加4-6根定位钢筋,要求定位钢筋适当高出护筒,任意两根钢筋连接线的垂线相交处即为钢筋笼的圆心,要求钢筋笼的圆心与护筒两侧控制桩位的十字线交叉点重合,即可确保钢筋笼的安装位置正确。

3)在钢筋笼安装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检查方法和安装质量标准提出要求,要讲明问题的严重性,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注意,如果钢筋笼位置出现偏差,将会导致桩基偏心受压,危及桥梁的使用安全,规范对单桩和群桩的桩位偏差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桩位偏差超出了规范的要求,必须进行纠偏处理,返工费用较大,难度也很大,如果出现了问题,将会按事故处理“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

2、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检查不精细,造成跑模、漏浆和预埋件位置不准确

原因分析

1)支架安装方法不正确,立杆不垂直直、水平杆不水平、间距不均匀是支架安装的常见问题,发生问题的原因是,施工前没有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监理没有进行检查或提出要求,支架没有按监理批复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工作不认真。

2)模板拼缝不严密,安装不牢固 造成跑模的常见问题是对拉螺栓间距过大或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或对拉螺栓丝扣不符合要求,螺母拧不紧,在振捣混土时螺母脱扣,造成胀模,以及浇筑混凝土速度过快,也容易造成模板胀模;或者是固定模板的支架系统局部起不到作用,造成模板胀模。

造成漏浆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胀模,另一个原因就是安装模板不认真,对模板的拼缝没有仔细封堵严,特别是拐角部位,模板安装的难度较大,都是异型模板,在现场需要实测后方可下料;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模板本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变形过大,无法拼接严密,造成漏浆。

3)预埋件位置不正确 主要原因还是安装位置不正确,固定不牢固,或者预埋件尺寸没有按设计图纸制做。

预防措施

1)支架必须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特别是现浇桥涵构造物的承受垂直受力的支架,一般都是采用碗扣式支架或钢管支架,首先要做好地基处理,现浇预应力箱梁支架的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石灰土处理,压路机碾压密实,然后在石灰土上增加混凝土垫层;施工条件好的单位可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加固处理,并做好桥下排水通道;支架间距要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安装前要放线,依据纵横十字线,保证支架间距正确,纵横杆件相互垂直;涵洞、通道承受垂直受的支架要按上述要求进行安装。

一般情况下侧模容易跑特别应注意的是斜向支撑,必须顶紧地面,特别是与支撑斜撑的立杆要牢固地打入地面,根据斜撑的长度,可以设1-3道立杆,以保证斜撑的支撑力;支架的顶托和底托是重点要检查的部位,垫木的木质要好,不能使用腐朽的木材,宽度、长度、厚度都要符合要求,不能太短、太窄;支架的纵横杆件要用长钢管进行连接,以保证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2)模板拼缝不严密 如采用定型钢模板时,模板不应有过大的变形,模板拼缝处应采用海棉条夹紧,连接螺栓的质量应符合要求,防止振捣过程中螺母脱扣,造成模板松开;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分层振捣,振捣棒不得伸入下层已经初凝的混凝土内;如果浇筑混凝土的量比较大,应控制好浇筑的速度,尽量减小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支架应与模板固定牢固。

3)预埋件位置不正确 施工前要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桥梁上的预埋件常见的一般有预埋在先张法空心板顶的钢板,主要是起到加强空心板的横向连接作用。

如果预埋件位置不正确,连接钢板与板顶的预埋钢板起不到连接作用;最重要的预埋件是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锚垫板,角度必须准确,必须要按设计规定的倾角进行安装,压浆要孔朝上,否则钢铰线在张拉端的受力将会改变,严重时会引起断丝;以及预制箱梁在梁底支座处的预埋钢板,钢板不平整或位置不正确是常见的问题,必须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在浇筑混凝前埋设好,否则将会影响箱梁的安装。

3、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格,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气泡、水纹及颜色不一致;

原因分析 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好的原因很多,可以从混凝土及浇筑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变异性较大,主要问题还是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是影响的原因之一,因为追求较高的坍落度,过份依赖外加剂,而外加剂质量也不十分稳定,导致混凝土中含气量较大,水份较少,遇上气温较高时,混凝土坍落损失较大,然后使用当中再二次加水,实际上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已经改变,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颜色;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施工配合比不准确,特别是砂中的含水率使用前没有进行测定,每盘用水量时高时低,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变异性较大。

2)浇筑 没有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如果漏振或浇筑速度过快将会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或气泡;如果是过振,混凝土中的浆液将被集中在某一个层位,因此将会出现水纹。

预防措施

1)混凝土 浇筑前要及时检测砂石料的含水率,根据实测值调整好每盘混凝土的用水量,保证混凝土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外加剂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要严格控制好外加剂的用量。

2)浇筑 如果混凝土运距较远,运输时间较长,混凝土的出厂坍落度应满足到现场的使用要求,不得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加水或加水泥净浆。

要控制好浇筑混凝土的工艺流程,特别是浇筑时间,浇筑顺序、分层厚度;混凝土工要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不得出现相互交叉现象,更不能出现漏振现象;浇筑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统一步署,各环节要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特别是浇筑过程必须保持连续顺畅。

4、一些钢筋定位所使用垫块与设计保护层不符,造成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钢筋加工不合格,表现在焊接长度、起弯角度和加工长度不满足要求

原因分析

1)目前经常的使用的垫块为塑料垫块、水泥砂浆垫块,或者细石子混凝土垫块等,在使用中因为使用的垫块质量不合格,浇筑混凝土时,垫块出现变形、压碎等情况,影响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同时垫块本身的厚度也达不到设计要求;不使用钢筋保护层专用垫块,而用其它物品替代,最常见的是现场废弃的混凝土块等。

另一个原因是垫块安装不牢固,间距过大。

2)钢筋焊接长度不够、加工长度不满足要求,施工单位为了节省钢筋,减少了钢筋焊缝的搭接长度,主要的问题是下料长度不够;起弯角度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实地放线,在台座上放出定位钢筋来加工骨架钢筋,施工人员对起弯钢筋的作用不了解,图省事造成的。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垫块质量,即刚度、强度、厚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垫块上应有固定垫的预留孔或预先设置的铁丝;如果从厂家购买成品塑料垫块或水泥垫块,应购买合格产品,不能只图便宜;如果是自行加工水泥垫块,垫块的厚度、水泥砂浆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垫块与钢筋的接触部位应留出卡住钢筋的槽。

绑扎垫块应牢固,间距满足施工要求,一般梅花型布置,不应留死角,垫块设置均匀;模板安装应对垫块的安装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补上掉落的垫块。

2)精确计算好钢筋的下料尺寸,大规模加工前,可以在加工台上放出大样,根据起弯点、搭接焊缝的多少,把料下好,然后再进行加工,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然后再根据到场成品钢筋的长度,确定出每片骨架的下料长度和方法,做到既省工、又省料,只有现场监理对第一片骨架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施工单位开始正式加工;焊缝质量、起弯点的位置、骨架几何尺寸是钢筋加工时需要重点控制的工序,钢筋加工前,现场监理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出钢筋加工的质量要求,如起弯的偏差要求,骨架总体长度的偏差要求,焊缝的质量要求,包括焊缝长度、厚度及外观质量三部分。

5、部分预应力筋张拉及坐标控制不严格,特别是负弯矩预应力钢筋较为严重

原因分析

1)预应力筋座标控制不严 总得来说还是施工、监理不认真,一般情况下,沿梁长方向设计每50cm给出一个波纹管定位钢筋,只要施工人员认真量测,一般能很好地控制波纹管的座标。

负弯矩钢筋一般都设在板顶,如T型梁、空心板或箱梁等预制构件,为了着急浇筑混凝土,不重视负弯矩波纹管的安装位置,尽管负弯矩筋的更容易安装,但是施工不认真还是根本的原因。

2)预应力张拉控制不严 张拉机具没有规定的要求进行标定,或标定数量不足;施工人员对张拉不重视,精力不集中,不能严格按规定的数值进行应力控制和伸长值的量测。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现场监理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检查,及时对波纹管的座标进行检查,一般以梁中心线为起算点,每50cm逐个确定出每个点的座标,并将定位钢筋焊牢,波纹管安装就位后,应线型流畅,不能有明显的折点;浇筑空心板前,监理人员应仔细核对负弯矩波纹管的座标,一般应做到负弯矩波纹管顺直,固定牢固,要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上浮。

2)预应力张拉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艺,开工前驻地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核项目部上报的开工报告,对张拉控制数据进行复核,对张拉机具进行检查,压力表应采有具有防震性能的,以保证在张拉过程中能准确读数,以便控制好千斤顶的张拉力。

张拉应进行技术交底,在正式张拉前应进行试张拉,根据张拉结果和张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然后方可允许施工单位进行正式张拉。

6、隧道锚杆未按设计进行布置;

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随意调整锚杆的间距,减少了锚杆的数量。

2)现场监理管理不严,没有及时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或责任心不强,不能随时到施工作业面严格进行检查验收,使施工处于失控状态,放任了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

3)各级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监理单位惩戒的程度不够。

4)施工前没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没有吃透设计图纸的要求,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锚杆布置,但更多的原因还是施工单位的主观原因所致,觉得围岩较好,为了加快进度,减少初期支护的时间,盲目赶工期,随意减少了锚杆的布置要求;更有甚者,锚杆的埋入深度也达不到要求,导致锚杆的抗拨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1)施工前要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锚杆的重要性进行强调,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质量意识。

2)监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从孔位布置就要进行管理,只有布孔符合设计,方可同意施工单位进行锚杆作业施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问题不解决彻底不罢休;

3)要用监测数据说话,及时与设计代表进行沟通,只有获得了设计代表的同意方可改变设计。

4)不可一味赶工期而忽视了施工安全和初期支护的质量,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切不可听任施工单位蛮干。

7、防水板普遍未按设计进行包裹;

8、个别初衬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二次衬砌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有露筋情况;

原因分析

1)初衬厚度不够,一方面是开挖断面小于设计要求的尺寸,为了保证二衬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只好降低了初衬的厚度;另一方面喷射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粘接力不够或者凝固时间达不到要求,造成回弹量大,同时又为了赶工期,降低了对喷射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2)不严格控制初衬厚度,随意偷工减料,施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高,自检力度不够,而现场监理把关不严,没有对初喷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理所致,隧道施工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导致了对施工过程督导不到位,是喷射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要求的实际问题。

3)导致二衬混凝土厚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

9、沥青混凝土级配、水泥混凝土路面水灰比施工控制不严格;

原因分析

1)沥青混凝土级配施工控制不严格 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由于级配较大的偏离了配合比的范围,级配曲线就不是连续曲线,会导致沥青混凝土不密实,出现比较严重的离析,压路机无法碾压密实,特别是关键筛孔的筛余量如果超出允许的范围,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更大;级配达不到要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种粒径的碎石料的级配不符合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是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是先确定料场,然后再做设计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由于碎石料使用量供不应求,只好临时先选定料场,因此通常会出现碎石料的级配不符合要求,用冷料仓和热料仓也很难将配合比调整准确,某些热料仓溢料,而某些热料仓缺料,即使更换筛孔也很难调整级配,一方面导致沥青混凝土拌合不正常,另一方面施工配合比也不准确;细集料和填料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细集料用量过大,沥青混凝土可以获得较好的平整度和密实度,但是相应的沥青用量也得加大,相反中间集料少了,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施工配比。

2)水泥混凝土路面水灰比施工控制不严格 水灰比控制不严格,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强度,水灰比过大会降低路面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导致混凝土路面过早的破坏,而且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也比较差,摊铺、收水的难度也会增加,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相反水灰比过小,坍落度变小,增加了振捣整平的难度,延长了施工的时间,同样也会降低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防治措施

1)加强料源控制 首先必须确定好料源,对石料厂的筛孔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石料厂提供的碎石料的级配符合规范中的级配要求,而且石料厂的供应能力满足使用要求;确定好石料厂以后,再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施工配合比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符合要求。

2)加强对关键筛孔的控制,一方面要加强沥青拌合站的在线监测,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试验检测,以验证施工配合比的符合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测,如摊铺性能(是否出现拉槽、离析)、碾压性能(是否出现推移、油包)、外观质量(表面是否平整),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沥青拌合站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4)混凝土路面一般都采用机械摊铺和提浆,只有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一方面要控制好拌合站的水灰比,保证施工配合比符合要求,电子计量符合要求;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浇筑时间,可以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外剂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切不可随意调整水灰比来增加或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

10、基层与路面结合不牢固;基层局部离析严重;

原因分析

1)基层与路面结合不牢固,基层与路面结合不牢固具体表现在透层油没有起到作用,粘层(封层)与透层粘接不住,在摊铺沥青路面时,封层油出现起皮现象;原因如下

a 基层表面的污染物太多没有清理干净形成了隔层

b 基层或透层表面太湿,以及基层及透层表面有油污或其它的污染物,导致封层与透层油粘合不住

c 基层表面的松散混合料没有清理干净,运料车及摊铺机在基层表面行走时将封层油带起,造成路面与基层结合不牢固

d 封层石料洒布量太大,使封层形成了一个隔层,影响了沥青混合料与基层的粘接力;以及封层石料中的石粉含量太大,使沥青上粘满了石粉,形成石粉夹层也影响了沥青路面与基层的粘接力。

防治措施

a 基层摊铺完后,应马上进行交通管制,任何施工车辆和社会车辆不得在刚铺完的基层上行驶,并进行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少于7天;冬季不得施工基层;

b 洒布透层油之前应安排清扫车、森林灭火器及必要的人工对基层表面进行清理,直至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为止,特别是要将基层表面的松散料清理干净;洒布完透层油后,应及时安排下封层及沥青路面的施工,尽量缩短各道工序施工作业的时间,避免基层受到污染

c 施工封层时,必须严格控制洒布量,只要碎石能满足沥青路面施工机械行走时不带起封层油就行了,并不是越厚越好;封层的碎石应通过沥青拌合站的除尘器进行除尘,要求表面干净,无泥浆、无石粉。

12、部分防撞护栏立柱打入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1)基层超宽,由于基层有较高的强度,打桩机无法立柱直接打入路基内。

2)路基防护侵入路基内,造成打桩机无法将立柱直接打入路基内。

3)位于石质上的路基,防撞护栏无法使用打桩机施工,而地质钻机成本高、速度慢,再加上现场监理不能全过程的旁站,往往造成打入深度不够。

3)立柱长度不够,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1)采用地质钻机先钻孔,将较硬的基层穿透后,再用打桩机安装防撞护栏的立柱,就可以彻底解决防撞护栏立柱打入长度不足的问题;

2)位于石质上的路基,应建议设计采用防撞墩、防撞墙,如果必须采用防撞护栏时,现场监理必须对每一个钻孔进行检查验收,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护栏立柱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