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9049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五中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500B.400

C.300D.200

2.若等高距为100m,则图中河段最大落差约为()

A.200mB.350mC.450mD.550m

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21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经度为(  )

A.30°EB.15°WC.60°ED.75°W

4.该地纬度可能为(  )

A.50°SB.50°NC.10°SD.10°N

5.读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状况图,判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B.②C.③D.④

科学家发现在对流层及以上大气存在着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称为“天河”,基于水汽输送通道的跨区域调水工程称为“天河工程”。

科学家显示,通过对大气水汽含量及输送通道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在有条件的地区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便可以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可以通过增加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等地的降水,实现跨区区域调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我国上空的“天河”主要指的是()

A.东北信风B.南亚季风C.东亚季风D.中纬西风

7.因“天河工程”增加降水,并能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A.三江源地区B.祁连山区C.柴达木地区D.雅鲁藏布江谷地

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3-5题。

8.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B.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

9.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10.关于图中甲地、丙地的近地面气温、气压分布状况分别是()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1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B.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下图中,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3.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河流主航道一般为水流最深处的航线,下图为北半球的某河流,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河流的主航道最可能经过()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5.甲沙洲面积不断增大,与周围小沙洲连接后将形成()

A.河漫滩平原B.新月形沙丘

C.洪积扇平原D.三角洲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湖泊决堤

17.“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气候大陆性强B.降水变率大C.自然灾害多D.冰雪融化快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19.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B.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

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完成20~21题。

20.该年此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21.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冬季降雪量过大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3.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流量稳定、水量丰富B.含沙量小、冰期短

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B.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C.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25.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冬暖夏凉B.高温多雨

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

(1)~

(2)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26.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北—西南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西方向

27.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目前,城市居民可利用手机软件获取附近的“共享单车”位置,并用手机解锁和支付。

完成下面小题。

28.通过手机界面查询“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主要利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下图是某地区原始森林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暖流③地形④东南信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如果图中乙处森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增

③当地沙漠化严重

④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31.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近年来智利与我国交往密切。

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智利人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原因。

(4分)

(2)据图说出冰川对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地貌形成的作用。

(6分)

(3)说出智利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32.读长江流域图和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1998年,长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结合图中资料,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6分)。

(2)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请分析三峡水电站的社会环境效益有哪些?

(8分)

(3)读图分析我国目前没有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原因。

(10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沙漠内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复合型沙山群。

沙漠南部存在着多条断裂带,使沙山间形成大小144个内陆湖泊景观,冬季不结冰。

中国自从2010年开始,就对阿拉善旗地区的巴丹吉林沙漠进行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

(1)据资料分析沙山间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2分)

(2)简述巴丹吉林沙漠众多湖泊形成的原因。

(4分)

(3)说明巴丹吉林沙漠成为中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原因。

(6分)

 

答案

1.D2.B3.B 4.B5.A6.D7.A8.B9.B10.B

11.B12.B13.D14.B15.A16.C17.D18.C19.B20.C 

21.D22.C 23.A24.B 25.D26.B 27.C28.C29.D30.D

31.

(1)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通不便。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型海岸;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冰川与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

(3)北部聚落多(密度大),南部少;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

原因:

北部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南部气候寒冷,多为原始森林。

32.答案

(1)上中游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河道抬高河床,排水不畅;中下游围湖造田,调蓄能力削弱

(2)解决华东华中能源紧张的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良好的区位,辐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

水电代替火电,减少煤炭的消耗,减少“三废”的排放,利于环保。

(3)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工程难度大。

地质构造复杂,易引发水库地震等地质灾害。

2、当地经济欠发达,能源需要量少,资金不足,技术

力量薄弱。

3、当地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能源基本能满足经济

发展的需求。

4、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西电东送,价格优势

不明显。

5、作为国际性河流要处理好上下游的关系

6、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大。

33.【答案】

(1)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2)沙漠南部多断裂带;深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出露地表,在低洼处形成湖泊

(3)沙漠面积广大,沙漠流动空间大;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地表干燥疏松,沙源丰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地表植被稀少,对沙漠流动阻挡小;位于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