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904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苏省宝应县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的功能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答案】A

【解析】

线粒体均能通过呼吸作用为真核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而胰腺腺泡细胞已高度分化,发育的全能性较低,B错误;胰腺腺泡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质产物,因而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均较多,C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分化

【名师点睛】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下列实验中,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

C.斐林试剂-蔗糖-砖红色

D.重铬酸钾溶液-酒精-蓝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苏丹Ⅳ染液能将脂肪染成红色,B错误;斐林试剂和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C错误;酸性重铬酸钾能和酒精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折叠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有的具有催化功能,有的具有运输功能,有的具有调节功能,有的具有免疫功能等。

【详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20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

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先进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逐渐形成肽链,再由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才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B正确;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C错误;

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淀粉酶,有些蛋白质没有催化作用,如肌肉蛋白,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蛋白质的功能的知识,识记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的作用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4.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分别表示氧气、钾离子进出细胞

B.c、d、e均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乙和丙代表的磷脂双分子层和多糖均具有识别功能

D.甲代表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a、e为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为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其中a、b由膜外运向膜内,e则由膜内运向膜外;c、d表示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详解】氧气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的方式,而a代表的运输方式的是主动运输,钾离子进入细胞方式是主动运输,而b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项错误。

葡糖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e代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项错误。

磷脂双分子层不具有识别作用,C项错误。

甲代表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掌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判断方法,准确判断出a、b、c、d、e代表的运输方式,根据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是被动运输,若需载体则是协助扩散,不需载体是自由扩散。

5.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0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0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D.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答案】D

【解析】

C02的固定的过程不消耗ATP,A错误;C02需要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后,C3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短时间内C5去路不变,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C错误;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正确。

6.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①液泡②核糖体③线粒体④叶绿体⑤中心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因硝酸钾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随着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不断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载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器

【名师点睛】注意质壁分离的条件和主动运输的条件,进而联想相关细胞器的功能。

7.下图实线表示人的唾液淀粉酶在t=25℃、pH=6.8的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生成物量的变化情况,则虚线表示的条件可能是

A.t=37℃、pH=3.8B.t=37℃、pH=6.8

C.t=55℃、pH=6.8D.t=55℃、pH=9.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低温使酶失活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详解】由题图可知,虚线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高于实线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反应速率与酶的活性有关,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所以当温度由25℃升高到37℃,酶的活性会增强,反应加快.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当pH增大会减小都会降低酶的活性.故选A。

【点睛】此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了影响生物酶促反应的多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解题关键要掌握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8.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C)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B.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

【详解】第一组和第三组比较,自变量是温度,温度不同该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说明温度影响了该离子的吸收,A项错误。

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氧气浓度高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有利于离子的吸收,B项正确。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通过无氧呼吸供能,C项错误。

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空气环境有利于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借助于离子的跨膜运输,考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因素:

主要是温度和氧气浓度,解题关键是理解温度和氧气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呼吸作用。

9.下图是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叶黄素,②是胡萝卜素,它们是类胡萝卜素

B.③是叶绿素b,其含量最多

C.④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慢

D.菠菜叶如果摆放时间过长,实验中③④色素带宽度会变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原理:

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

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详解】①是扩散速度最快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A项错误。

③的含量最多,应该是叶绿素a,B项错误。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④的溶解度低扩散速度慢,C项错误。

菠菜叶如果摆放时间过长,叶绿素会被破坏,导致③叶绿素a,④叶绿素b的色素带宽度变窄。

【点睛】知识点拨: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如图 

1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和氧浓度并保持干燥,有利于果蔬的储藏保鲜

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提高产酒量

C.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适当降低温度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的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白天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制造的有机物多。

植物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植物各项生命活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温度、含水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夜晚没有光,光合作用不再进行,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同时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果蔬的储藏保鲜,A项错误。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进行酒精发酵,B项错误。

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由于光合作用强度较弱,所以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C项正确。

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特别注意的是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酸碱度,而温度、培养液浓度等条件均是无关变量

C.甲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D.甲、乙两装置均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甲装置中有油脂层,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装置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NaOH溶液,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两个装置都是使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详解】酵母菌即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菌,A项正确。

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无氧气,B项错误。

甲装置中的酵母菌处于无氧环境,探究的是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项正确。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D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细节,如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图的分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科学家用蚕豆作实验材料,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21.3∽38.6h间,可发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0∽19.3h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D.0∽2h间,可发生DNA的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第0h~第2h、第19.3h~第21.3h、第38.6h~第40.6h都表示分裂期;第2h~19.3h、第21.3h~第38.6h都表示分裂间期,其中第2h~第21.3h、第21.3h~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该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A项正确。

21.3∽38.6h间表示的是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加倍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B项错误。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C项错误。

0∽2h间表示的是分裂期,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直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直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易错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细胞周期不能是简单的用分裂间期加上分裂期,应该是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为止。

13.下列对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时雌雄配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使后代发生了基因重组

D.受精作用有利于维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雌雄配子通过糖蛋白相互识别进行信息交流,A项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B项正确。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受精作用,C项错误。

性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导致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项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要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实质、结果和意义,明确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此精卵结合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致。

14.下列关于孟德尔成功发现遗传规律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推测

B.运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的花为单性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是孟德尔获获得成果的原因,A项正确。

运用了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D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解题的关键是要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实验方法、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等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用纯种的纯色长毛“波斯猫”和纯种的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杂交,可以培育出彩色斑点长毛的“喜马拉雅猫”。

纯色毛色的基因用U表示,彩色斑点毛色的基因用u表示,短毛基因用S表示,长毛基因用s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F1是纯色短毛猫

B.F2中喜马拉雅猫占1/4

C.纯种波斯猫的基因型是UUss

D.F2中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中纯合子占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纯种的纯色长毛“波斯猫”(UUss)和纯种的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uuSS)杂交,子一代是基因型是UuSs,表现型是纯色短毛,以此分析答题。

【详解】F1基因型是UuSs,表现型是纯色短毛,A项正确。

F2中喜马拉雅猫(彩色斑点长毛uuss)占1/4x1/4=1/16,B项错误。

“波斯猫”的表现型是纯色长毛,则纯种波斯猫的基因型是UUss,C项正确。

F2中彩色斑点短毛暹罗猫(1/3uuSS、2/3uuSs)中纯合子占1/3,D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技巧采用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16.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答案】B

【解析】

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①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②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还原性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实验③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也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蔗糖水解产物是还原糖),③正确;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该用碘液来检测,④错误,故选C。

17.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

为解释该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

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

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D.红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组实验,第一组虽然不在一个玻璃缸中,但是可以相互看到,与在同一个池塘中的作用是类似的,没有产生雄鱼;第二组两个玻璃缸被木板隔开饲养一段时间后,产生了雄鱼,可以得出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的性状由环境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

【详解】生物的性状由环境和遗传物质共同决定,A项错误。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项正确。

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决定,C项错误。

红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有关,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观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18.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

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CO2

B.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

C.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向右移动

D.该装置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

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等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以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量,故A项正确;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防止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B项正确;动物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被NaOH吸收,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因此实验过程中由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红墨水会向右移动,C项正确;图示装置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O2量,不能直接测定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测定动物呼吸作用强度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同时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9.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B.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C.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D.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曲线,加入维生素C的实验组与未加入维生素C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裂间期的时间延长,说明维生素C主要抑制癌细胞分裂间期。

【详解】由图可知,使用维生素C后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延长,而分裂期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A项正确。

10h时对照组中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前期、中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和体细胞相同,且末期细胞中的DNA数也和体细胞相同,B项错误。

含氮、磷的物质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而实验组细胞在10-11h时分裂期细胞百分比迅速升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慢,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