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88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docx

XX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项目单位:

XXXX 学院

所属学科群:

XX科学学科群

申报日期:

2019 年6 月3日

9

项目申报书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

建设学科 建设年度 2019

负责人姓名 负责人电话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师资队伍建设□

项目类别

3.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4.文化传承创新□

5.国际合作交流□

项目实施的立项依据及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加快建设新工科,推动农科、医科、文科创新发展,加强基础科学和文、史、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XX大学化学学科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历经70余年的沉淀,培养了包括6名院士,近60名杰青、长江学者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化学相关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坚实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其重要保

立 证之一。

项 到2021年,XX大学化学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一方面做“顶天”的基础研究,内涵式发展建设高水平化学学科,继续入选双一流,学科评

估进入A-以上,ESI排名进入全球前90名(0.8‰);另一方面做“立地”

据 的应用研究,加强成果转化,实现基础研究的应用延伸,通过研究成果转化、药物研发公司上市等渠道服务地方经济。

但是,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表明,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仍存在重大障碍,其中一流的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严重滞后。

突出表现在目前XX大学化学人才在国际顶级研究机构深造或从事学术研究、在世界百强企业领导技术研发、在核心及前沿产业的创建等方面有下滑趋势;课程体系设置落后,教材、教学成果奖严重偏少;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低,缺少高水平的留学生等。

因此,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推动一流本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成为我们的共识。

因此学院以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项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双一流”建设方向,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依托XX科学学科高地,更加突出本科生人才培养,突出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为此,在本科教育方面,学院将大力进行师资任务建设,推动教育创新,改革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效的本科育人体系,培养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推进专业体系改革,加强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和功能材料”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功能材料”,根据国家建设“新工科”的顶层设计,建设“能源化学工程”新工科专业。

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

进一步加强以“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等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的条件改善和提升。

着力进行化学化工类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反馈、督导和分流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全面推动XX科学学科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

提升国际交流水平,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

与国际一流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吸引优质学生资源,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国际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

XX大学拔尖创新化学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①项目的主要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案;②项目实施条件;③项目的主要子活动情况简介;④项目进度安排计划;⑤预期效益。

1.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案:

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按照《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的指导思路,结合XX大学化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制定本方案。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双一流”建设方向,依托XX科学学科高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更加突出本科生培养,突出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评价导向。

大力推动教育创新,在拔尖创新

实 人才培养模式、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动XX科学学科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培养具备

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方 工作方案:

(1)改革课程体系

以基于国际一流的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制定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国外原版英文教材,改革和完善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启动全英文授课队伍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全英文授课;设置国际化课程,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为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打下基础。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①全面推进专业体系改革。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与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本科专业体系,打造定制化本科生教育体系。

全面推进按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集中力量建好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和功能材料。

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建设好新工科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以通识教育课、专业

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为内容的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共享平台,推广在线课程网络学习模式。

③推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讲授、实践、考核、反馈等教学环节,推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与研究深度融合。

未来三年,力争获得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5-8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④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深入推进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与理论教学相互贯通、相互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持续拓宽协同育人渠道,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未来三年,积极开展实践专项建设。

⑤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反馈、督导和分流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推进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建设,开拓多领域的创新创业基地。

做好人才培养基地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未来三年,力争每年建设

15个左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争取每年获得全国性比

赛各级各类奖项2-3项。

(3)教学平台建设

以“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等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为依托,加强教学平台建设,改善和提升实践教学平台条件,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通过“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促进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国际化。

在与美国阿克隆大学续签“3+2”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签订“3+2”本科培养协议的基础上,启动与美国亚利桑那州

立大学“3+1+1”联合培养协议,积极推进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渥太华大学合作办学。

通过“高校研究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和“一带一路”研究生联合培养,继续推动与更多国际一流院所合作。

依托药物化学引智基地、分子基材料的组装与功能创新引智基地和绿色催化与合成国际合作中心等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学术会议、学术讲座、暑期学校、联合培养、公派出国等方式,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XX科学学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和造就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项目实施条件及项目子活动情况目前项目实施的基础主要有:

(1)引进海外优质师资力量。

近年来,化学学科先后引进李朝军,孙守恒等海外名师为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取得了显著效果。

(2)目前正在试点全英文授课。

学院在化学萃英班部分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试点正在进行中。

(3)“能源化学工程”新工科专业已经获批。

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学院申报的新工科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条件建设。

学院具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化学和功能材料,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革专业体系。

(4)具备较好的国际合作基础。

学院在教学中体现和贯彻国际化的教育思想,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化学专业人才。

学院积极引进优质教学资源,邀请国内外专家开设绿色化学、均相催化等课程。

此外,除了参与学校的国际交流计划外,学院通过3+2模式(国内3年+海外2年,获本校学士学位和海外硕士学位),3+1模式(3年国内

+海外1年),每年选派学生前往阿拉巴马大学、阿克隆大学、曼尼托巴大学等进行联合培养。

(5)学院具有较完整的实研教学平台。

学院构建了“课程独立化、教

学一体化、实验层次化、形式多样化”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由基础化学实验I、基础化学实验II和综合实验组成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此外还包括开放创新实验、科研训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实施,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效融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而且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6)学院具有较完整的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依托学院,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搭建了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创新研究、创业实践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以化学创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化工催化工程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和15个研究所搭建的科研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达到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

以XX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XX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XX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XX大学—金川公司金属化合物联合实验室、XX大学—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石油化工延伸产业联合实验室和学院的中试车间搭建的就业创业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由三个平台组成的化学化工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相互促进,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目标。

3.项目进度安排计划

(1)2019-2020年,引进全英文教材和海外师资2-3名,开展全英文授课。

(2)2019-2019年,在制定国际一流的本科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2019-2019年,推进“能源化学工程”新工科建设;建设3-5门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慕课;积极申请国家级教学(实验)团队。

(4)2019-2019年,启动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3+1+1”联合培养协议。

2019-2020年,推进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渥太华大学合作办学,继续推动和更多国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

(5)国际学术交流:

采用参加国际会议、联合培养、学生互换等长短期交流访学形式,推动研究生和本科生走出去,开阔眼界、提升能力。

(6)2019年,通过“高校研究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

2019年继续招收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