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831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没有宰相的辅佐,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由此可知,明初(  )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答案 A

2.明初,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  )

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缓和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解析 材料“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8·山西运城模拟)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

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  )

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D.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解析 据材料“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内阁,不是正式机构,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9·广东惠州模拟)《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

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出自翰林院

解析 内阁地位举足轻重,但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8·江西南昌模拟)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

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

这说明(  )

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解析 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表明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9·安徽马鞍山调研)明朝时,出现了刘球、蒋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士大夫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A.宦官权力的加强B.宰相制度的废除

C.士大夫信仰的丧失D.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 D

7.(2018·贵州遵义模拟)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

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

据此可推知当时(  )

年代

年数

乞休次数

年平均次数

洪武

35

0

0

正统

29

4

0.14

成化

23

103

4.48

嘉靖

45

487

10.82

隆庆

6

76

12.67

万历

48

893

18.60

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C.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

D.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

解析 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是在清朝,故A项错误;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是每个读书人终身追求的目标,“乞休”无法说明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故B项错误;传统家国同构随着宗法制的瓦解而瓦解,故C项错误;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说明“乞休”的官员有了新的自我实现途径,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9·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

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解析 材料“重镇防范蒙古”结果“威逼北京”和材料“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结果“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说明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8·陕西渭南质量检测)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并说:

“九卿奏折,朕已知。

尔等票签具奏。

”此举(  )

A.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

B.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

C.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

D.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解析 清朝内阁没有决策权,决策权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故A项错误;“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说明内阁不是专职批答奏折,故B项错误;清朝没有恢复相权,故C项错误;“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9·安徽黄山模拟)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

“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

”材料可以反映(  )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

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解析 材料“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目的是为满族统治寻找合理依据,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意在平息民间满汉民族矛盾,文化冲突,故B项正确;在舜和文王的时代,儒家思想尚未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恰恰是为了弥合满汉民族间的纷争,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9·河南安阳模拟)下图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

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秦汉官阶反映了当时贵族政治的形态

B.秦汉品位分等高峰适应了氏族的统治

C.明清官僚特权萎缩而待遇向职位靠拢

D.明清官阶超越士族统治向官僚政治回归

解析 “贵族政治”与材料中秦汉“职位分等”不符,故A项错误;“氏族的统治”与材料中“秦汉”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按职位给待遇”相符,故C项正确;士族统治已经成为过去,与材料中“明清”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9·辽宁沈阳模拟)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

能在府中。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

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解析 根据材料“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得出丞相制度被废除后,皇权得以强化,缺乏对皇帝个人独裁的制度制约,可能会造成宦官专权等一系列政治问题,政治的开明色彩降低,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华中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

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廷百官,综理朝政。

汉武帝时期,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

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为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

唐代大力推行人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突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

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诏不干预政事。

——摘编自《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在《敕问文学之士》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

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明史辑要》

材料三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与丞相职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也无俸禄。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辞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

(13分)

答案 

(1)趋势:

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相权由实到虚,地位下降;由合法的独立权力变为皇权附庸。

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2)双向作用:

积极性:

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平衡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政治清明;辅佐皇帝决策机要,对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

消极性:

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造成政治动荡,一定程度上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4.(2018·河南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

汉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察举制

唐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宋朝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权,设通判、转运使

科举制

元朝

中书省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八股取士

清朝

南书房、军机处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2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

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内容重点阐述也可以。

答案 示例 题目:

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阐述: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

期间,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

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

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