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812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docx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检测

一、单项选择

1.冷季型草坪在欧洲生长良好,而在我国西北则出现问题,原因有()

A.两地自然环境有差异性B.土壤不同

C.水源不同D.两地自然环境各具整体性

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A.垂直地带性现象B.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3.某地理考察队沿AB一线对澳大利亚大陆进行科学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1)沿AB一线,自然带先后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规律更替,这反映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山地地带性规律

(2)引起其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海拔D.地形

4.下列气候与自然带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一亚寒带针叶林

B.地中海气候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海洋气候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草原气候一热带雨林

5.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基本上对应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6.读模拟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回答

(1)~(3)题。

(1)自然带从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从⑦→⑧→⑨→⑩的分布规律分别符合()

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规律

C.沿海到内陆和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

D.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2)A山地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B自然带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A.地带性规律B.非地带性规律

C.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

7.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

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

完成

(1)~

(2)题

(1)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  )

A.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

递增B.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减

C.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减D.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增

(2)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最高的地区及原因是(  )

A.江南丘陵——下垫面热量充足B.青藏高原——距下垫面热源近

C.东北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D.西北山地——降水少光照充足

8.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

下图甲表示我国沿87o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乙表示我国沿29oN山地雪线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2.图乙中①地处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

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9.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问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E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

10.

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1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侧的山坡为西侧。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12.下图是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判断

(1)~

(2)题。

(1)图示中的地理事物分布总体上属于(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这种地理事物的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

C.次生盐碱化D.环境污染

13.同属一种自然带,但气候类型不同的城市是(  )

A.巴黎和罗马     B.北京和伦敦

C.广州和开罗D.东京和华沙

14.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

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5.

有关图中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高度①>②

B.②阳坡是迎风坡

C.③阳坡是迎风坡

D.④地冬至日昼长较③地短

16.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二、非选择题

17.读下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_____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__(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____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

(3)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    )

A.三河牛B.伊犁马

C.滩羊D.阿拉善骆驼

18.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9.读右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________________,⑤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是__________。

20.读我国某区域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沿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2)此区域由西北向东南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试分析形成此变化规律的原因。

(3)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并简述①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图中③地区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说明其自然原因。

21.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比较①

③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的差异。

(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

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22.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在非洲旅行时所见景观反映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

(2).C探险区存在一个________(高或低)温中心,形成此地区夏季低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该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

(3).7月旅游途径C→D→A路段,沿途可能看到的现象有________。

A.印度河流洪水泛滥B.巴西草原草木枯黄C.白昼越来越长D.轮船上的旗子飘向西南

(4).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上四个自然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纬度地带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冷地型禾草,喜光,耐阴性也强,可耐50%-70%郁闭度,耐旱性较强,在-20℃低温下能顺利越冬,-9℃下仍保持绿色,抗热性较差,在气温达到25℃左右时,逐渐枯萎,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不耐水湿。

故需水大,容易在西北地区造成干旱,主要是两地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选择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

新疆地处内陆,从地带性分布来看应为温带荒漠分布,故荒漠中的绿洲属于地方性分异。

3.【答案】1-2BA

【解析】第1题,沿AB一线看似是从沿海到内陆,但各自然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密切相关,其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根据上题的判断即可回答,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

6.【答案】1-3ABB

【解析】第

(1)题,①→②→③→④→⑤→⑥体现出南北方向上随着热量变化自然带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⑦→⑧→⑨→⑩体现出东西方向上随着水分条件变化自然带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

(2)题,A山地位于副热带地区,其基带是荒漠带;荒漠带以上应是草原及阔叶林。

第(3)题,B是在荒漠带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7.【答案】BB

【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林线)。

根据林线通常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

故最热月10°C等温线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地区,最热月气温内陆高于海洋,故最热月10°C等温线,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升高。

故B项正确。

结合表格资料,青藏高原是林线海拔高度最高的地区,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

8.【答案】1.C2.D

【解析】由两幅图可以看出雪线最高值和最

低值出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最高值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和阿尔泰山的北坡;①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雪线低。

9.【答案】B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纵坐标由O到F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由山麓R地区向上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横坐标由O到E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R自然带位于温带荒漠带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之间。

综合分析可知,R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自然带沿OE方向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干湿度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

10.【答案】

C

【解析】

雪冠消失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1-2BB

【解析】第1题,图中地理事物为温带荒漠,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形成的,其变化以水分为基础,分布总体上属于经度地带性。

第2题,温带荒漠面积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

化问题。

13.【答案】B

【解析】北京和伦敦同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4.【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A区域的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都出现,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东岸对应的气候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15.【答案】

B

【解析】

根据南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判断南北半球。

①和③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大于北坡,南坡为阳坡,应在北半球,②和④应在南半球,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在纬度,①、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说明纬度较低,位于温带,③基带为针叶林,应位于寒温带,④基带为高山草

甸,分布纬度应较高,靠近极地,②山地阳坡雪线较阴坡低,说明阳坡是迎风坡,降水多,④地位于南半球且纬度较高,冬至日白昼时间较③地长。

16.【答案】A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这完全是我国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垂直 高 绿洲(或灌溉)

(2)A

(3)B

【解析】

18.【答案】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的因素。

注意:

从两地全球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

19.【答案】

(1)由赤道

向两极的地域(或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或经度地带性)

(3)垂直地域(或垂直地带性

(4)温带草原 冰雪融水

【解析】第

(1)题,①~③的变化主因是热量变化引起的;第

(2)题,图中显示③~⑤的变化基本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变化一致。

第(3)题,①与⑥两地之间地势变化较大。

第(4)题,结合我国区域位置,④、⑤分别大致位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

20.【答案】

(1)北段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南段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大。

(2)由于本区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自然景观由西北向东南发生变化。

(3)①为河谷农业,②为高寒牧业。

①位于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较多,风力较小;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丰富。

(4)该地区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解析】

21.【答案】

(1)水分 

(2)①地降水比③地多;①地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③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3)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

对农业生产影响:

农作物缺水减产,导致病虫害爆发而使农业受害面积加大等。

对生态环境影响:

气候干旱,蒸发加剧,后备水资源不足,荒漠化加剧等。

【解析】第

(1)题,从图中三地位置及自然景观可知①→②→③地自然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

(2)题,①地距太平洋近,太平洋水汽易到达,降水多;③地位于西北内陆,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其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降水较少。

第(3)题,天山冰川消退与气候变暖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对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22.【答案】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由赤道向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低地势高太阳能地热能。

A。

甲风力侵蚀。

【解析】图示A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B位于亚马逊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在非洲旅行时,从赤道到地中海沿海,自然景观呈南北方向递变

,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理判断,C地区为低值中心,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温低。

由于空

气稀薄,故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地热能资源

丰富。

图示7月

经过南亚,受西南季风影响,故印度半岛多洪涝灾害。

图示E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区,由于离海远,且地势高,故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故形成甲地貌。

23.【答

案】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该地区面积大,地势起伏不大,海岸线平直

(3)地球为球体,使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解析】非洲大陆纬度地带性明显的主要原因是面积大,地表状况单一。

如果大陆面积小

,或地表状况复杂(地形高低悬殊大,多半岛、海湾,海岸线曲折),纬度地带性就不太明显(如欧洲)。

纬度地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匀,造成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24.【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部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解析】第

(1)题,首先要根据材料读懂等雪期线的含义,可以从图中读出,MN一线中间的多年平均雪期要比两侧的短,即中间的降雪时间比东西两侧短,说明中间低于0℃的时间比东西两侧短,可知地势应该比两侧低,所以可以推知中间是平原,东西两侧是山地。

(2)题,甲乙两地雪期和降雪量的差异直接从图中的等值线上可以读出来。

雪期的长短从影响温度高低的因素考虑,降雪量要从水汽多少方面考虑。

第(3)题,利用材料信息,丙地区为丘陵,而乙地区雪期比同纬度地区的长,所以该区是山区;丘陵海拔低,冰雪融水径流量比山区多;丙区海拔较低,人类活动较多,所以更易被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