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439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粗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积累生字词。

【学习重点】

重点:

把握作者的游踪。

【温故互查】

1.读准字音

夔门()单于()峰巅()秭归()

崆岭峡()泊船()古刹()

2.写清字形

huàn()妆qú()塘峡niǎoniǎo()不断níng()望

3.理解词义

(1):

(山势)高而险。

(2):

梳洗打扮。

(3)转弯抹角:

(4)古褐苍苍:

4.了解作家作品

刘大杰,现代学者、、,中国文学学者。

早期所写小说、戏剧,有《支那女儿》《昨日之花》等,学术著作《魏晋文人思想论》《中国文学发展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设问导读】

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要求:

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能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正的方式。

2.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 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

2 庙的颜色和样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调和。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渺小()袅袅()玲珑()短促()

瞿塘峡()沟壑()秭归()耸立()

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B.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C.牛肝今日犹在,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

D.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拓展延伸】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白帝托孤的故事,突出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

请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梗概。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自觉意识。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作者在写三峡景物时,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景物

特点

西

黄猫峡

1 

灯影峡

2 

崆岭峡

3 

米仓峡

4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

山险:

山高:

云: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2)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点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3.体会课文引用民谚、诗句的好处。

(1)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2)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文章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第7到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用哪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的特点?

2.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举例并写出其妙处。

3.你如何理解“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这句话的含义?

4.第9段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顺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读懂课文,结合游踪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难点:

学习作者写三次游周庄所采用的不同方法。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拱形()仲春()摇曳()参差()

娴熟()晶莹()剔透()

2.写清字形

斑lán()zhuì()满xuàn()目shùn()息万变

dì()听cuǐcàn()

3.理解词义

(1):

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

文中形容声音柔细。

(2):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参差:

(4)璀璨:

【设问导读】

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行踪。

2.仔细阅读课文,结合下列表格,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内容描述有何不同?

次数

时间

景物描写

感受

3.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的?

【巩固练习】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连缀勾勒光斑剔透

B.隐约清澈丝弦谛听

C.晶莹辉皇剪影版画

D.娴熟摇曳搅动参差

【拓展延伸】

有人游周庄时,诗兴大发,急忙在微信上写道“周庄水韵韵悠悠”,正要写第二句,却被打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补写一句。

上句:

周庄水韵韵悠悠

下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3.理解“水韵”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水韵”的含义。

【设问导读】

1.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2)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2.分小组说说下列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3.文题中的“水韵”是何含义?

4.本文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最近一次去周庄”到“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回答问题。

1.本段写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文中“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一句,对后文写焰火有什么作用?

3.“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这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

1.你的家乡有什么美景?

请写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诵全文,感受文章语言之美。

2.揣摩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方法的应用。

3.了解青海湖的美,酝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思考景区开发的现实性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积累优美的语句,了解课文写景的顺序。

难点:

把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颠簸()伫立()眸子()安谧()逶迤()潸然()

2.写清字形

mèi()力gōu()火深zhàn()kuàizhì()人口wěiwěi()动听

3.理解词义

形容道路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沧桑:

得天独厚:

【自主探究】

四人一小组,自读课文,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细读课文,说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题目的“文眼”是什么?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

3.作者写青海湖时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第六自然段是按空间顺序描写的,试从文中找出描写的空间方位顺序。

【当堂检测】

1.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1)有的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禁不住(流泪的样子),泪水汇成这蓝色的湖。

2)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尾顽皮的黑蝌蚪似的鸟岛,(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的传说就更多了。

3)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只不同种类的水鸟呢?

【巩固练习】

1.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阐述理由(从内容、语言、修辞、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赏析)。

【拓展阅读】

1.青海湖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它具有粗旷达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使人看后犹如在梦幻中。

当越来越多的游人涌向青海湖时,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留住青海湖的美?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走进纽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方法。

2.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方法。

3.体会作者于异国他乡的国际大都市纽约的感触和心系祖国的心理。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于异国他乡的国际大都市纽约的感触和心系祖国的心理。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沟壑()蒿草()白炽()巉岩()砭骨()分道扬镳()

2.写清字形

lào()印喧xiāo()shū()地杂tà()cáo()杂白雪áiái()

3.理解词义

水面波纹起伏不定。

这里形容声音多而杂乱。

缭乱,纷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首屈一指:

万里迢迢: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设问导读】

四人一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重点描述了纽约的几处有代表性的建筑?

请简要说明这几处建筑的特点。

2.本文写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

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

试勾画相关语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文章为了表现纽约建筑的多和高,使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

A.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

B.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阑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C.但是在这里,人们即使脚腿有病,也都走得风风火火,大步流星。

D.忽而,一座斜拉桥,一只躺卧的竖琴赫然出现,甲虫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去,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弹成了音符和旋律,美丽动听。

【拓展延伸】

1.言为心声。

作者“走进纽约”,我们也走进了作者的心。

试体会作者笔下纽约那异国他乡的情调,品味作者参透在字里行间的褒贬,谈谈你的体会。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新闻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特点

3.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掌握消息的特点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矜持()风度翩翩()噙()

2.解释下列词语

矜持:

风度翩翩:

信守:

噙:

3.新闻知识小测

1)新闻六要素:

2)新闻特点:

公开性、、针对性、及时性、、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3)新闻结构:

新闻一般包括五部分。

4)新闻标题一般包括:

【设问导读】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本文的标题副标题和导语分别是什么?

2.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

有哪几个竞争对手?

3.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

4.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导语及主体部分都用了数字,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请找出下面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

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

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展出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作――《战争》和《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巩固练习】根据下面新闻,按要求答题。

南方网讯:

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望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牲畜尸体等。

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破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

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

_________。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拓展延伸】关注班级情况,针对当天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

2.体会文章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了解香港的有关历史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了解香港的有关历史

【温故互查】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瞩()凝()督()荆()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

瞩目:

3、结合课前查阅资料,说一说香港历史。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2.用三至五分钟读完课文,说说课文选取了哪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事件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3.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2)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3)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当堂检测】

1.本文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为中学生的你有何感受?

【巩固练习】

1.阅读附文,说说我国政府为何能成功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

【拓展延伸】

1.积累下列爱国名言。

1)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

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生命之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3.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意

【学习重难点】

1.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字注音

簰()肆虐()

2.解释下列词语

肆虐:

3.查找资料,填补下面空白。

电视新闻是指以和为主要传播手段。

画面包括和,声音包括和。

【设问导读】

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如何展开报道的?

3.课文标题生命之舟有何含义?

【当堂检测】

1.课文中最感动你的一幕是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延伸】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

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

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颁奖词: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1.请你仿照示例,为课文中的救人的战士们写一段颁奖词。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

2.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3.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钵()籼()矢()鉴()寐()

2.解释下列词语

大相径庭:

梦寐以求:

矢志不渝:

功成名就:

劫后余生:

鉴于:

3.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

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

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

但通讯的不及消息。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1.阅读课文,为袁隆平写一个简介。

2.袁隆平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4.袁隆平做出了哪些惊人的成绩?

5.袁隆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当堂检测】

1.概括本文写了袁隆平哪几件典型事例,有何作用?

【巩固练习】

1.结合课文说说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拓展延伸】

1.收集我国其他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了解他们的事迹。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积累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和成语。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4.理解并学习文中高度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境界。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2.理解并学习文中高度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境界。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殉职()狭隘()热忱()

纯粹()晋察冀()鄙薄()

2.解释下列词语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本文作者,字,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著有《》5卷。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设问导读】

1.课文介绍了白求恩哪些方面的情况?

在文中找出来,注意:

不要找到议论的部分。

2.本文是一篇悼念词,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生平、事迹、精神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议。

请找出文中评议的部分。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

说说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叙述有何区别。

4.读文章,要学会抓重点句,也就是对表现文章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用“这一段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的句式概括各段内容。

【自学检测】

1.课文开头对白求恩的介绍包括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1.文中反复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是否脱离了标题中的“纪念”?

为什么?

【拓展延伸】

1.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发展政策,只有金钱和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都是空洞无力的,再来弘扬白求恩精神是不合时宜的。

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温故互查】

1.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

、、、。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设问导读】

1.精读第2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用了两处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限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请找出。

2)在这一段里作者用了很多贬义词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请找出。

3)作者还用了一些表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精神,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