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257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历史卷3.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卷3

历史卷(三)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分封到郡县制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

2.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

这反映出汉代(  )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B [根据材料“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可见政府推动手工业的发展,即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故选B项。

]

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

这反映出唐朝(  )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C [由材料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科举出身的宰相不断增多,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说明唐朝通过科举制选官大大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因而呈现出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选C项。

]

4.王阳明曰: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这说明王阳明(  )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

C.倡导知行合一D.主张人性本恶

A [材料“殃、罪、恶和辱”等体现了王阳明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探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知和行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人本性的探讨,故D项错误。

]

5.明代苏州府嘉定县种棉多于种稻,征输的漕粮即以售布收入折银征收。

这主要缘于当时(  )

A.种棉技术的进步B.货币作用的增强

C.赋税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折银征收”反映了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普遍,这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A、C两项不是“折银征收”的原因,故排除;B项亦是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

]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  )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C [根据材料“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

]

7.第—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共400多人,到1920年猛增到1600人左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社会稳定

B.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巴黎和会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山东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

B [材料“赴法勤工俭学”人数由400多人到1600人左右,变化的时间点是1920年,结合史实判断,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增多,故选B项。

]

8.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表明毛泽东(  )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D [材料“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把农民置于革命斗争的中心,而非只依靠农民,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

9.下图为1941年中美两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

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

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利用蒋介石政府反苏反共

D.蒋介石依靠美国围剿红军

B [根据材料“1941年”“中美伟大领袖为公理自由奋斗”可知,是二战期间中国积极抗日,赢得了美国的认可,这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1月,故A项错误;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联合苏联反抗法西斯,故C项错误;“围剿”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项错误。

]

10.作家王蒙曾说:

“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

”这表明“双百”方针(  )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C [根据材料“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可知,该方针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11.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这反映出(  )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B [通过题干中1993年中央1号文件与1984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的对比可知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第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故选B项。

]

12.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

“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表明(  )

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A [根据材料可知,三个时期对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特别是南方谈话,强调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故A项正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

13.伯利克里曾说: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

A.制度自信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A [根据材料“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可知,这些话体现了古代雅典在民主制度方面的自信,故选A项。

]

14.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A [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故选A项。

]

15.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

“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该法案的实施(  )

A.完善了议会制度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C.限制了国王权力D.形成了议会专权局面

C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与材料“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相符,故选C项。

]

16.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世界工厂”。

这些史实说明(  )

A.代议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君主立宪政体适应了英国发展需要

C.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霸权基础

D.英国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B [根据材料“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发展成‘世界工厂’”可知,英国代议制确立,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说明它适应了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

]

17.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有学者认为是为解决由人民群众购买力低下而造成的危机。

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如“通过强大的工会和最低工资法提高货币工资”来增加收入的思想。

这些认识(  )

A.只有经济视角的解释可信

B.仅仅着眼于摆脱当时的经济危机

C.未能涉及劳工立法的实质

D.有助于相对全面的理解立法原因

D [由材料可知,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有助于相对全面的理解立法原因,故选D项;关于罗斯福新政中劳工立法原因,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都具有合理性,故排除A项;材料涉及政治、思想领域,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也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和救济成为活生生的政治问题,迫使政府重视并用法律来解决”可知,劳工立法的实质是国家干预,故排除C项。

]

18.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

“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面包!

”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  )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从“打倒沙皇”判断是俄国二月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

]

19.1958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会晤法国总统戴高乐时指出,“欧洲不可以落到只能仰赖于美国的地步”,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欧洲必须“团结一致”。

据此可知,阿登纳主张(  )

A.以联合求共同发展B.利用苏联来抗衡美国

C.实现法德两国和解D.抵制美国的政治控制

A [由时间点“1958年”可以判断这时处在两极对峙时期,材料中阿登纳的主张意在号召欧洲团结,共同发展,故选A项。

]

20.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1980—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了22倍,占世界各国国内投资比重由2.3%提高到22%。

世界经济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A.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

B.全球南北问题日益突出

C.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而材料中1980—2000年国际投资的增长,体现的就是资金的流动,这与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故选C项。

]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2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文帝纪》写道:

“二千石(指郡太守)遣都吏(即督邮)循行,不称者督之。

”《后汉书·卓茂传》写道:

“平帝时,天下大蝗……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

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

”李贤注:

“《汉书》曰:

‘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也。

’”《晋书·隐逸传·陶潜》写道: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材料二 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另外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的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

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摘编自马举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汉晋的督邮制。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并说明古代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

(7分)

[解析] 第

(1)问,首先根据材料一“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也”阐释督邮制,然后根据材料一“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分别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评价督邮制。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可知,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扩大职权,增强其独立性;由材料二“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的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得出创设六科给事中,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由材料二“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得出颁布《钦定合规》,完善监察法规;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即可。

[答案] 

(1)评述:

督邮是汉代到魏晋时期各郡的重要属吏;当时把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

督邮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郡守了解下情,督促地方恪尽职守;另一方面由于督邮位卑权重,往往容易凌驾于地方官吏之上,出现弄权现象。

(6分)

(2)发展:

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扩大职权,增强其独立性;创设六科给事中,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颁布《钦定合规》,完善监察法规。

(3分)

作用:

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发展与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社会的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

(4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

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

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

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

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西方国家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

——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4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有:

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制度因素、势力范围等;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一“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可得出西方国家主宰世界秩序,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材料一“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可得出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

(2)问,根据材料二“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西方国家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逐条进行概括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时间“21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大作用、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因素:

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制度因素);势力范围。

(4分)特点:

西方国家主宰外部世界;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

(4分)

(2)表现:

福利政策加剧财政赤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政治制度的异化;国际公信力下降,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8分)

(3)背景:

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变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4分)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也是一个时代缩影。

下表为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

时期

词汇

15、16世纪

日心说、新航路、资产阶级、新教

17、18世纪

自由主义、革命、科学理性、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

工业家、社会主义、铁路、工程师

19世纪末

垄断、罢工、危机、进化论

20世纪上半叶

凯恩斯、法西斯、电视、战争

20世纪下半叶

“冷战”、科技革命、“福利国家”、和平

——根据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个词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三个词汇和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审好题,虽然设问说的是“任意提取三个词汇”,但我们需要选择自己最适宜作答的有密切逻辑关系的词汇,而不是毫无关系的三个词汇。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19世纪中期“工业家”、19世纪末的“垄断”、20世纪上半叶的“凯恩斯”,之后我们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大危机的史实,以资本主义的调整为角度来写明论题: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之后围绕调整用三个选取的关键词汇来史论结合、逻辑缜密地予以阐述。

[答案] 示例

词汇:

工业家、垄断、凯恩斯

论题: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阐述:

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就是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历史。

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家群体崛起,追逐利润成为他们的普遍追求,使企业兼并成为常态。

到19世纪末,垄新已成为经济领域的普遍现象。

垄断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私人垄断的严重后果。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颠覆传统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采用这一理论,促进了货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综上,生产组织和经济理论的调整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

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容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

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

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

(9分)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可分析得知宗法制度影响变弱,大家庭变为小家庭,家庭成员变少,关系简单。

(2)问第一小问,从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方面以及打击宗法贵族势力方面考虑;第二小问,小户经营促成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管理,比如兵役、赋税、编户等。

[答案] 

(1)变化:

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

(6分)

(2)可行性: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

(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意义:

推动了秦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易于秦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

(6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

在裁军领域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

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

“有效地促进由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

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