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795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一、复习内容:

1、时分秒。

2、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

3、测量。

4、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

9.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正方形4、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10课时):

1、时、分、秒………………………1课时

2、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1课时

3、测量…………………………………1课时

4、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1课时

5、倍的认识…………………………………………1课时

6、多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

7、长方形正方形………………………………1课时

8、分数的初步知识………………………………1课时

9、数学广角………………………………1课时

10、综合练习………………………………1课时

 

课题

复习时、分、秒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1、25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能力

目标

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

目标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重点

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难点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师:

第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时分秒的复习)

2、师:

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二、知识结构: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分钟。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4、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9点整)、(3点整)。

5、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6、时针走1大格是

(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

(1)秒钟。

7、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9、师:

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3时()100分5时()500分150秒()2分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明跑100米要用16().

(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5)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6)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

四、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3.妈妈上午7:

30上班,11:

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B.5分钟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B.1分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B。

5C.30

(三)解决问题

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

00到4:

30,播讲了()分钟.

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  

五、小结:

师: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

复习笔算加减法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1、26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能力

目标

联系生活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忆梳理:

1、师: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好吗?

师:

谁能告诉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描述。

师:

对了,本单元一共学习了三部分的知识,分别是:

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以及加减法的验算。

2、首先,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的知识:

3、笔算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4、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例:

603-32967、估算:

结合实际,把试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二、随堂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4+9=17+8=88+2=15+65=9+58=15+55=23+17=66+32=50+60=40+56=18+45=56+23=

1、列竖式计算

2、467+354563+761158+280365+918348816-347400-109

5、估算:

98+25≈376+284≈517—348≈500—185≈

6、解决问题

(1)、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

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

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下吗?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

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全天园内一共来了多少游

(3)、商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复习笔算加减法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26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能力

目标

联系生活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桌面约长7()。

大楼约高()。

小汽车每小时行驶()。

数学课本封面长20()公交车大约长7()一个鸡蛋大约重50()小方的体重大约是25()5吨=()千克3000克=()千克5米=()米140厘米=()分米13千米=()米40毫米=()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375+250○375+270465-340○465-380582+106○106+582522-220○500-220

3、用竖式计算(后面两题要验算)738-359345+789506-179383+268950-589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2.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3.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

三、

(一)加法的验算步骤: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二)减法的验算步骤:

1、用差加减数,看和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减数。

三.解决问题。

1、张大爷养了两头大猪,其中有一头重189千克,另一头重174千克,这两头猪一共重多少千克?

2、商店买来上午运来1048袋面粉。

下午运来2809袋,下午比上午多运了多少袋?

3、李老板买来500条金鱼,送给员工236条,还剩下多少条金鱼?

板书设计: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复习测量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1、27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4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力

目标

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重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二、复习质量单位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1、3厘米=()毫米6千米=()米9000千克=()吨1米-3分米=()分米6吨-2000千克=()千克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机场跑道长约3()课桌高85()大头针长约22()卡车载重8()一个鸡蛋约重60()

3、判断对错

(1)一支铅笔长18米。

()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4)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8千米()

(5)小玲体重31千克。

()

(6)1千克的棉花比1千克铁重()

4、在()里填上“=”、“<”、“>”。

2吨()960千克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

2050克()2049千克15吨()15千克

板书设计

 

课题

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1、28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5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能力

目标

通过对四边形周长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知识的熟练程度。

情感

目标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重点

对周长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忆梳理

1、问: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什么?

就是它的周长吗?

2、复习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二、课堂练习

(一)、填空。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条边,()个角。

3、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

4、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相框,它的周长是()。

5、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有()、()。

二、复习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

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三、随堂练习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四边形有几个边(),几个()角,四个边是怎样的()。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条边,()个角。

3、四边形有哪三个特点()。

4.长方形()边相等,四个角都是()。

5.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都是()。

6你认识的四边形有()、()、()等图形。

(二)、判断:

(1)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大。

()

(4)用一根长1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围法。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个图形中,()不是四边形。

【①②③】

2、教室里黑板长大约是4()。

【①厘米②分米③米】

3、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①四条边②四个角③对边和对角】4、长8厘米,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宽是()。

【①12厘米②2厘米③4厘米】

5、左图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比,()。

【①甲>乙②甲=乙③无法比较】

6、下列3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一样大,那么()图形的周长最长。

【①②③】

(四)、算一算下列每个图形的周长。

(五)、解决问题:

1、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长是6米,宽4米,这个喷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2、妈妈买回来一块方形的桌布,边长是10分米,现在要给这块桌布缝上一圈花边,请问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3、一张方桌的边长是2米,用一条90分米长的彩带能够围一圈吗?

4、用两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5、用四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边长7米正方形的周长24分米32厘米

6、一个正方形的鸡舍,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

(1)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

(2)如果现有篱笆长是12米,能围成边长是几米的正方形鸡舍?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1、29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6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能力

目标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

情感

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难点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整理知识点:

我们学习多位数乘一位这个单元具体包括那些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

板书:

整理和复习

生:

回顾本单元知识点,回答交流后归纳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及估算。

二查漏补缺,突破重点你认为本单元那些较难?

或易出错?

请学生指出并说出有什么好办法避免错误。

三学习小结: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

(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四巩固练习

(一)一填一填

1、3×5×7×9×1×0=()

2、398×3时这样想:

第一个因数约等于(),所以398×3≈()3每只小兔吃9个萝卜,69只小兔,630个萝卜够不够?

(填够或不够)

4一部电话816元,买7部一共大约花()元。

5、估算

69×3309×5901×2615×87×23497×4

(二)判断。

(打“√”,错的打“×”)

1、1×2×3×4×5×0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2、0×9+8=17……………………………………()

3、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二位数或三位数。

…………()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8、4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

9、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

(三)竖式计算

482×74×77506×6830×5

(四)玩具机器人汽车洋娃娃玩具狗

单价32元21元13元23元

(1)买4个机器人需要多少钱?

(2)买3只玩具狗需要多少钱?

(3)老师带了80元钱,够买4辆玩具汽车吗?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

乘法口算、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解决问题

 

课题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6、11、30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7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知识

目标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

能力

目标

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情感

目标

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梳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三、随堂练习:

(一)、填空:

1、里面有()个。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3、5个是(),是()个。

4、一个分数的分子是9,分母是15,这个分数是()。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

6、一瓶可乐,喝了它的,还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