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南通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南通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和意义
“十一五”是我市推进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档案工作履行着保存历史发展所积累的真实思想、文化和科学财富的历史重任,一个与全市现代化建设相协调的,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的,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档案事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鲜明标志,也是南通全面小康和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科学制订南通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于指导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江苏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二、南通档案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形势分析
(一)“十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南通档案事业同社会其他事业一道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有些工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截止“十五”期末,全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有文书档案1140456卷(件)、资料138254册、音像档案587盘、照片档案21730张、底图3591张、缩微胶片501米、电子档案94盘。
档案馆藏量较“九五”末增长47%。
“十五”期间,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46984卷(件),接待查阅利用档案为7709人次,提供档案24588卷次,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51%。
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九五”有显著提高。
全市实现100%的建设档案网站(页)目标。
全市共计录入档案目录数据496.93万条。
“数字档案馆”已被市政府列入全市11项重点信息应用示范工程。
至“十五”末,通过目标管理和达标定级等活动,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现文书立卷改革,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全面开展在职教育的同时,档案教育培训工作迅猛发展,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1.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凸显档案工作地位。
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南通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
加强市属工商企业属地化管理档案处置和企业改组、联合、兼并、租赁、破产、承包经营中的档案处置工作。
加大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力度。
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隆重召开。
全市乡镇农经站档案目标管理掀起新一轮高潮,全市20家农经站达省级标准。
村级建档工作蓬勃开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民主管理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省率先100%建立了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的文件资料服务中心。
全面推进社区建档工作,社区建档覆盖面逐步扩大。
2.参与全局性重大活动,提升档案服务功能。
为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历届港洽会、首届航运会、苏通大桥建设、南通大学建设、洋口港建设等重大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中,在“五城同创”活动中,在安置三峡移民落户南通的过程中,在全市招商引资活动中,档案部门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投身工作一线,取得了显著成绩。
3.打造文化品牌,展现南通档案特色。
充分发挥张謇与大生企业档案的资源优势,为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提供有力的史料支撑。
与南通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电视专题片——《岁月的记忆》,举办了《张謇》大型画传首发式,编纂了《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纺织编》系列文集和《张謇所创企事业概览》等文献资料。
在“纪念张謇150周年诞辰高级论坛”上,大会组委会授予市档案馆“张謇研究杰出贡献奖”。
张謇家书被列入江苏省首批珍贵档案,大生企业创办初期的档案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在全国首次开展了家庭档案大赛。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4.广泛开展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全市档案部门通过强势宣传,形成了档案部门内部、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档案部门与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良性互动的效应,为全市档案事业的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市档案局(馆)成功主办了《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等大型图片展,与新闻媒体联办了《中国共产党在南通》等专栏,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县(市)区档案局、市各专业档案馆也通过档案咨询、走进直播室等方式,广泛开展档案宣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认知度和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5.强力推进依法治档,维护档案法律尊严。
全市各地档案部门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成立执法队伍,形成执法网络、执法工作体系,强化了档案执法部门的主体地位。
出台了《南通市人事档案救济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规范性文件。
在全省率先推行机关事业单位文书立卷改革,出台了《南通市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加快了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进程。
“十五”期间,全市有400余家单位晋升省级标准。
6.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拓展档案服务空间。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收档案702541卷,征集各种门类档案25585件,极大丰富了全市档案资源。
市档案馆建立了包括杨乐等31位两院院士、李菊等奥运冠军的名人档案近200个全宗。
先后征集到《潭渡黄氏族谱》等一批珍贵档案资料。
同时,着力加强馆内基础业务建设,开展到期档案鉴定工作,极大优化了馆藏资源结构。
南通开发区档案馆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档案资源的整合。
7.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融入信息化社会步伐。
紧紧抓住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出台了《南通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数字档案馆项目被市政府列入“数字南通”发展规划。
各级档案部门从基础工作入手,相继建立了局域网、网站(页),加快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处理。
全市累计录入文件级目录500万条以上,基本实现了档案资料检索自动化。
建立了文件级目录和案卷级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
8.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设施水平登上新台阶。
市档案馆新馆建成并晋升省一级档案馆,档案馆主体建设跨上新台阶。
建成南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实现了档案馆文化标志建设理念的新突破,为文化大市建设增添了新窗口。
崇川区、港闸区档案馆通过省二级考评,海门市、启东市档案馆通过省二级馆复查。
市城建档案馆完成档案馆扩建工程,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海门、海安、通州、如皋等县(市)档案馆新馆正规划兴建。
9.注重档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档案人才。
全市档案部门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以任务带队伍,不断提高全市档案干部、档案人员的素质。
市档案人员岗位培训被市委组织部列入全市干部调训计划。
“十五”期间,全市共举办岗位培训班17期,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通过选派中青年干部参加境外培训、挂职锻炼和其他培训,全面提高全市档案干部队伍素质。
至“十五”末,全市拥有高、中级档案专业人才达192人。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人员在各级各类媒体刊播文稿700余篇(次)。
国家级课题“信用经济与信用档案研究”顺利结题。
(二)现阶段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档案的保管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档案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理顺;档案的依法监管还不够有力;档案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
(三)“十一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是我市推进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时期。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为档案事业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
南通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人文基础将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资源支持,为加快档案事业现代化步伐,缩小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电子政务建设、政务信息公开等,将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南通档案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十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改制企业、破产企业、属地化管理企业以及改制事业单位的大量档案需要进馆,“涨库”矛盾十分突出,急需安排新的库房;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利用需求日益扩大,现有技术设备、服务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馆藏重点、珍贵档案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
因此,必须在“十一五”期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破解难题,促进档案事业与其他事业和谐发展。
三、“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服务主题,坚持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工作定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各项建设事业有效服务为目标,以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主体建设为突破口,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依托科技、教育和人才建设,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不断激活与提升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事业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档案工作记忆历史、传承文明、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原则;体现定位南通全面腾飞,又快又好地推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体现档案工作服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引领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使档案事业的主体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和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使南通“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成为档案事业鲜明的工作导向和发展特色。
2.开放性原则:
体现档案工作的时代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紧紧围绕为南通全面腾飞服务的主题,不断拓展档案工作的领域和功能,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积极融入“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3.创新性原则:
突破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进一步确立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着力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几个方面有层次、有步骤、有重点的展开和落实。
4.和谐性原则:
实现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档案事业区域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5.服务性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脉搏,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到哪里的方针,全方位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各行各业,服务社会公众。
(三)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建成管理科学、资源丰富、设施完好、手段先进、功能齐全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现代档案事业体系。
——通过调整内设机构、优化人员组合,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通过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通过理顺体制、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相结合的手段,确保应进馆档案资料及时进馆,更多地征集散存于社会的地方珍贵史料及有保存价值的其他档案,更好地保护、保管好档案资源,使市档案馆真正成为全市重要档案资料的保管基地。
在确保档案资源质量的基础上,至2010年底,全市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总量力争达到140万卷(件),比“十五”期末增长10%。
——通过政府投资及争取上级补贴等办法,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库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设备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为塑造部门良好形象、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至2010年底,全市综合档案馆新增库房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
——通过建立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加快实现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由单一的手工方式向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手段转变,进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快捷高效、亲民便民的服务。
至“十一五”期末,全市进馆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系统中电子文件归档率达100%,实时移交率达100%。
——通过更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手段,进一步强化档案馆的功能建设,逐步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重要档案资料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心“四位一体”的现代公共档案馆。
四、发展重点
根据档案事业发展趋势,结合南通实际,“十一五”期间,南通档案事业发展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1.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现档案服务的新突破。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优质高效服务为原则,把握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档案服务工作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更加适应社会各界的需求,更加为党和政府所重视,更加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1)建立企事业档案工作新机制。
引导和促进建立与现代企事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事业档案管理模式,推动企事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档案工作发展,探索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档案工作制度。
重点加强全市“特色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南通建筑业”、“南通旅游业”、“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领域”的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配合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提高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创新水平和服务效益。
下力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领域档案管理工作;下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下力抓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档案管理工作,着力做好土地流转合同、农村宅基地、农村矛盾排查等的档案管理工作;下力抓好农村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创建1~2个乡镇级示范档案馆。
(3)不断加大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力度,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重点抓好“五城同创”、“十六运”等重大活动的档案工作。
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江海联动开发战略,重点抓好洋口港、吕四港、南通港、如皋港、苏通大桥、沪崇海通道等重大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
(4)全面开展社区建档工作。
建立和完善社区档案工作体系,社区建档率达100%,标准化达标率30%以上。
(5)不断推进信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征信中介服务机构的创建试点,整合信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信用服务。
(6)大力推动全市开发区和科技示范园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档案设施建设的新突破。
加强以馆库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现代性和标志性”的要求,加快档案馆建设步伐,突出档案馆功能的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和档案馆形象的环境定位、文化标志,努力使档案馆真正成为地方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各县(市)区要争取将新馆建设纳入当地行政中心建设规划,并根据省档案局要求和档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新馆建筑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一批新馆建成。
3.进一步加大档案资源征集、开发力度,实现档案资源建设的新突破。
按照“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要求,强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档案资源建设工作。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做好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加快档案鉴定开放,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为档案馆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提供基础性保障。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新途径、新办法。
(1)建设结构合理、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馆藏档案资源。
依法加强市和县(市)区档案馆的接收工作。
市档案馆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与南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珍贵档案资料,启动“记忆经典南通”工程,全方位记录南通发展历程中的经典人物、经典事件、地方文化和辉煌成就。
建立“口述档案”库,填补历史档案空白。
(2)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工,力争出一批具有时代感、影响力、实用价值的编研成果。
深入探索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手段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新思路,使档案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社会化。
(3)拓展档案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结合新馆建设建立展览厅,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和宣传窗口;加强与党史、宣传、教育、文化、新闻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努力提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综合服务功能。
(4)加大档案对外开放力度。
对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档案,及时向社会公众开放。
通过档案利用服务窗口、行政审批中心、网络等服务手段,通过档案、文件进社区、街办、家庭等活动,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法规性文件,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档案援助。
4.抓住电子政务、政务信息公开建设的机遇,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突破。
落实《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5~2010年)》、南通建设11个重点信息应用示范工程的发展目标,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力度,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1)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档案馆综合应用系统,使全市的档案信息化工作达到全省地级市先进水平。
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抓住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努力建成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中心、数字档案馆。
到2008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建成与电子政务相配套的电子档案中心和数据备份基地。
南通市档案馆力争2008年建成数字档案馆,在网络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度有序的分布式数字档案资源库群,并通过网络向政府机关和公众提供高效服务。
规范电子数据库的安全保管工作,做好电子数据库的异地存放和容灾备份。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实施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管理模式。
市档案局按照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研究制定一套相关具体的标准规范,并组织推广实施。
档案进馆单位纳入市电子档案中心管理体系,进馆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系统中电子文件归档率达100%,实时移交率达100%。
(3)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
市档案馆充分发挥“数字研发基地”的作用,到2010年,完成馆藏各种介质档案资料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重要全宗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各县(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并建立数字化加工基地,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重要全宗档案原文数字化。
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馆)完成室(馆)藏重要、珍贵、利用率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实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移交或共享,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5.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新突破。
探索新形势档案行政管理手段,由技术型指导方式向管理型、渗透型、整合型方式转变,促进各级档案室建立自律机制。
(1)加强档案室业务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室工作的规范水平。
实现档案室与档案馆业务工作的自然衔接。
在全市全面推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继续搞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和年检工作。
“十一五”期末,全市力争培育50个特级、500个省级档案工作管理单位。
(2)研究探索机关档案工作集约化服务的途径和办法,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力争建立1至2个机关档案服务中心。
(3)根据全市档案工作发展状况,研究制定事关档案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工作意见,报请市委、市政府或两办转发,以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县(市)区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解决。
(4)在总结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途径和办法,构建起区域性档案资源网络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互补和共享,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6.确立先进管理理念,实现科学管理的新突破。
分层次建立档案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县(市)区档案事业发展指标评估体系。
从科学设置内部机构,优化人员组合,深化考核评估机制入手,采取课题招标制、项目负责制等办法,切实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激活档案事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不断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的环境,不断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管理中树立人本的观念,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率。
五、拟建项目
1.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
建设以数字化档案信息为主,包容各种相关文件、资料、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广阔领域的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库;通过与电子政务网的无缝链接,以及对各立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实行远程监控,实现电子文件及时在线归档;与市企事业单位信息互联互通,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为政府决策及日常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传播手段。
2.企事业单位档案保管利用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企事业单位档案保管利用中心,集中保管全市企事业单位档案,解决档案馆严重“涨库”问题,确保全市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安全,方便社会各界对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利用。
3.重点珍贵档案抢救保护经费项目
由市财政在每年预算内安排经费,用于加强对档案原生信息资源的建设、征集、抢救、保护和利用,以解决我市档案征集、抢救与保护工作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为文化大市建设服务。
4.记忆经典南通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手段,分阶段、分专题、全方位记录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记录南通发展历程中的经典人物、经典事件、地方文化和辉煌成就等,为后人了解南通历史提供生动、形象的史料。
“十一五”档案事业拟建重点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建设时限
投资估算
(万元)
数字档案馆
2006年至2008年
956
企事业单位档案保管利用中心
2006年至2007年
250
重点珍贵档案抢救保护经费
2006年至2010年
300
记忆经典南通
2006年至2010年
225
总计
1731
六、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见》,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依法做好档案服务。
以全省开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活动为契机,使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真正树立起本地档案事业执法主体的权威和地位,用法制手段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法制意识。
通过与人大联合对全市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推动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进程。
开展知识普及、模拟执法、实际操作等办法,推动全市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研究人事档案救济工程的具体办法和细则,使《暂行规定》落到实处。
2.进一步强化档案宣传工作,为全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事业发展全局,坚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构建和谐机关、创建全市最佳办事环境为抓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档案宣传活动,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强化公众档案意识,创造良好的档案工作舆论环境,扩大社会档案需求。
进一步构筑“三个通道”,建好“三块阵地”,策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档案、档案馆及档案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高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