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电子备课.docx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电子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电子备课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12.1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认识常见温度计及温度计的用法
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造“雨”和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两个实验操作,从实验过程中,感知水的三态变化及体温计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具:
演示实验:
加热器水壶 钢勺 水杯 冰
学生实验:
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人造雨实验仪器和体温计
【重点、难点】
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
体温计的原理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知识点1:
水的三种状态
【思考】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和。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说明】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物质,在温度、压强等发生变化时,都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有时同一种物质在某种温度和压强下,有几种不同的状态同时存在,例如水处在密闭的容器中,下部是水而上面是水蒸气。
【思考】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点拨】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知识点2:
温度
【思考】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内部的原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内部的原子排列无规则
有熔点
无熔点
冰、海波、各种金属、水晶、钻石等是晶体
玻璃、沥青、石蜡、塑料、松香等是非晶体
【易淆点】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而后者表示物质溶
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明确】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人们根据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熔点的材料。
如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锡的熔点低,人们常用电烙铁熔化锡来焊接金属。
知识点3:
汽化
【思考】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
汽化有、两种方式。
【明确】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
【辨析】给水加热时,水中会出现气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
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
上升的气泡在沸腾前后大小变化为什么不一样?
【点拨】水沸腾前,上部的温度较低,气泡上升时遇冷收缩,所以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外部压强减小,所以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
引导拓展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检测巩固
1.在松香、铜块、玻璃、白糖、食盐、海波中,属于晶体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定的。
2.如图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观察发现两个温度计示数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如果对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加热,首先分离出来的是酒精,生产中常用此方法提高酒精的浓度。
4.铅的熔点是328℃,那么温度为328℃的铅()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5.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A.气压升高,水温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板书设计
12.1温度与温度计
1.水的三态变化3.温度计及其使用
分类
原理
使用注意事项
2.温度
概念
单位
12.2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会对熔化和凝固进行比较;
过程和方法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物理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熔化、凝固,晶体与非晶体
【教 具】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展示物质三态的图片。
创设用实物冰块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的实验情景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展示图片,增加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
熔化和凝固
[科学探究]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
熔化和凝固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
如:
1.熔化时温度会升高;
2.凝固时温度会降低;
3.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4.……
(三)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图,并作出下面交代:
1.分14组,每组4人,其中10组做[实验一]硫代硫酸钠熔化实验,其余4组做[实验二]松香熔化实验。
2.每组4人应有明确分工:
1人计时、1人搅拌并读出试管内温度计读数、1人填写学习单、1人负责加热并监督。
3.给每组烧杯加约50℃的水,并开始加热。
4.教师在此期间巡视,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几点:
①各位同学应明确职责;②大烧杯中水温不要超过60℃(指前10组);③搅拌不能停止;④从40℃开始计时并填写学习单;⑤温度计应始终放在被测物体中。
强调
4.学生在完成熔化实验后,整理仪器。
按照所填写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图象。
(四)实验结果评价与交流
将具有较好实验效果的实验小组的学习单用实物投影展示,进行表扬激励。
将实验一、实验二两个学习单进行比较与分析逐渐引导学生充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晶体和非晶体
比较分析两个图象和表格得出:
象硫代硫酸钠这样的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象松香这样的不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非晶体。
(板书)
——课见展示常见晶体和非晶体图片
2.熔点
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查熔点表:
——课件展示,按照展示内容分别:
查一查、选一选、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
得出: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
由“猜一猜”引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师:
你能猜想晶体凝固和熔化的区别吗?
生:
……
师—评价学生猜想,课件展示两者重要区别。
[引导拓展]
课件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请学生说出图中曲线呈现的信息。
检测巩固:
略
[板书设计]12.2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固态液态
一定熔化温度一定凝固温度
晶体(海波、金属、水晶…)——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松香、玻璃、橡胶…)—无熔点无凝固点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
固体
同一晶体
12.3汽化与液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解云,雨,雾等形成过程。
2.了解沸腾与蒸发的异同
3.了解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和方法
1、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2、理解沸腾变化过程温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
3、会用液化和汽化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液化和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重难点】
重点:
汽化和液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在地上洒水,很快地面就干了,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把水烧开后一直加热,如果不加水,一段时间后,锅里的水就干了,锅里的水到哪里去了?
秋天的早晨,我们能够在植物的叶子上看到露珠,这是怎么回事?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
1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沸腾
(1)定义:
沸腾是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现象.
(2)探究:
水的沸腾
实验进行时注意观察:
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现象:
气泡的变化、声音响度的变化、水温度的变化。
记录结果: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3
95
97
100
100
100
100
100
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课本86页)
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气泡的变化: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
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的温度________;声音较大;有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______。
水沸腾后的现象:
水的温度_______;声音变小;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____,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
若在水的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了沸腾,说明液体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__。
液体能够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
(1)液体的温度达到___________.
(2)继续_________.
(3)沸点:
液体_________时的温度.
(4)沸点跟压强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与__________有关,气压越______,液体的沸点越_______。
在高原上,“煮米不成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用高压锅煮饭比较快是因为高压锅内的气压______,锅内水的沸点______。
水烧开时的温度超过了1000C,在高温条件下煮饭自然快了。
4.蒸发
(1)定义:
蒸发是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发生在液体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比较蒸发和沸腾: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晾衣服比早晨干的快,说明________越高,蒸发越快。
把衣服摊开了晾比拧成一团干的快,说明____________越大,蒸发越快。
相同情况下,有风吹的时候衣服干的快,说明____________越快,蒸发越快。
总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致冷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夏天吹电扇感觉凉爽,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________,而________吸热,人体内的热量被吸收一部分,所以感觉凉快。
教室内洒水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液化
做饭时,掀开锅盖,能看到大量的“白气”;在锅炉房打热水时,打开热水龙头,也能看到大量的“白气”;冬天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夏天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有“白气”。
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
是怎么形成的?
气体液化的途径:
1.2.
打火机中的液体燃料、液化石油气、火箭里的液态氢燃料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实现液化的。
液化的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现象:
“白气”、雾、露、初冬屋内玻璃内表面的水迹、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壁上有一层水珠。
6、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引导拓展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检测巩固
1.清晨草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
2.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清晰,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先在镜片上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后又发生__________所导致的现象。
3.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4.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热水 ,水温降低。
冬天对着手哈气,手感觉暖和,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5.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7.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板书设计12.3汽化与液化
1汽化2液化
两种方式
沸腾
蒸发
12.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
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
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火柴、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樟脑丸哪里去了?
引入升华和凝华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2、升华和凝华都是、态和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升华过程中要热,凝华过程中要热。
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现象。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现象。
4、在题后的横线上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春天,湖面上的冰化了。
(2)夏天,清晨的雾。
(3)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4)冬天,背阴地上的雪变少了。
(5)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6)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7)过些日子,柜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8)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9)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
5、深秋或初春,当夜间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不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成白色晶体的小冰粒,这就是霜。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选填“直接”或“间接”)变成的固体冰晶。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凝华
C、凝固液化和凝华
D、凝固汽化和升华
7、夏天,有些地区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大气层,很快为气体,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这是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名称)
8、下列现象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觉有点冷
【引导拓展】
小组合作讨论雾、露、云、霜、雪、雹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形成,
【检测巩固】
1、写出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1)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现象。
(2)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支雪糕,发现包装纸上附着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的。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
“霜前冷,雪后寒。
”它说明:
霜是由于气温较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3、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4、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化”,这是由于()
A、窗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化,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5、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初春,林中白雾弥漫
C、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板书设计】
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源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2、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3、认识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
过程与方法:
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学生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
【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教师播放有关全球变暖和水资源危机的资料。
问:
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知识点1:
水资源
【辨析】水资源是指“可以供人们经常取用、逐年可以恢复的水量”。
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淡水资源。
苦咸的海水、千年难化的冰川不算在内,地球上的淡水所占比例就很小了。
知识点2:
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说明】缺水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北方城市几乎都缺水,某些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
污染来源: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废弃物及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发等。
知识点3:
节约用水
【讨论】节约用水的措施
【点拨】
1.传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废污水再利用。
如工厂重复利用内部已使用过的水;城市污水经处理净化后可回收利用。
3.加强输水管道检漏工作。
4.推广节水器具。
5.农业上推广喷灌技术。
【板书设计】
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一、全球变暖二、水资源危机
不利影响1、缺水原因
1、海面上升的影响2、水污染
2、对动植物的影响3、海洋污染
3、对农业的影响4、赤潮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三、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